? 陳圣丹
班級讀書會是提升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固定的讀書時間里,幾童共同閱讀、交流討論,分享讀書心得。這種集體閱讀模式能夠幫助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班主任應根據教學目標和兒童特點,設計不同類型的讀書活動,引導他們掌握閱讀方法,培養(yǎng)思維能力。讀書會的開展可以使閱讀課堂更加生動,讓更多兒童愛上閱讀,也在班級內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主題式選書、讀書筆記分享、名著改編表演、作者背景探究和親子共讀這五大方面,能讓班級讀書會在促進語文能力提升上發(fā)揮更大功效。
主題式選書,培養(yǎng)系統(tǒng)閱讀能力
主題式選書是班級讀書會的基石,它將不同類型、不同難度的書籍有機串聯(lián),幫助學生構建系統(tǒng)的閱讀能力。精心設計的閱讀主題將知識點自然串聯(lián),讓學生在多樣化的閱讀體驗中逐步形成對文學、語言和知識的全面理解。這種選書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零散閱讀的局限,指引學生在同一主題下從不同角度探索更加有深度的內容。通過系統(tǒng)閱讀,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全面發(fā)展,他們掌握了比較、分析等基本閱讀方法,學會了建立知識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出較強的知識遷移能力。
班主任設計的閱讀主題應根據幾童的年齡特點和學習需求展開。以“科學探索”主題為例,班主任可為五年級學生規(guī)劃一個月的閱讀計劃。儒勒·凡爾納的經典科幻小說《地心游記》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讓他們在閱讀中領略科學與文學的雙重魅力。在集中討論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交流閱讀本書的心得,分享知識收獲。班主任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接受能力,適當增添同類型的科普讀物書目,有利于學生從不同層面理解科學精神,激發(fā)其持續(xù)探索的興趣。
不同年級的閱讀主題應有明顯的層次性和遞進性。針對低年級學生,應以圖畫故事為主,中年級學生要開始接觸完整的小說,高年級學生則可以嘗試閱讀較為復雜的作品。在選擇閱讀材料時,教師既要考慮知識難度的遞進,也要注意內容趣味性的把握。每個主題都應包含核心書目和延伸書目兩個層次,這樣才能確保閱讀教育能夠全面覆蓋、因材施教。班主任還要注意不同主題之間的關聯(lián)性,讓學生在廣泛閱讀中建立自己的知識網絡。
從長遠看,主題式選書能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培養(yǎng)他們的選書能力和閱讀規(guī)劃能力。學生在不同主題的引導下,形成系統(tǒng)的閱讀方法和清晰的閱讀路徑。這種閱讀模式既尊重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又為他們提供了廣闊的探索空間。主題式選書既重視知識的系統(tǒng)性,又關注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真正遵循了漸進式的學習規(guī)律,為學生搭建了一座通向廣闊閱讀世界的橋梁,讓他們在書香氛圍中健康成長。
讀書筆記分享,增強文字組織能力
書寫和分享讀書筆記是培養(yǎng)學生文字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筆記形式讓學生學會提煉文章主旨、歸納段落大意、模仿優(yōu)美詞句,也讓學生的文字組織能力愈發(fā)扎實。班主任要設計多樣化的筆記形式,如撰寫故事梗概、評析人物、繪制情節(jié)脈絡圖等,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深度品析作品,同時提升文字表達的準確性。班級可以建立讀書筆記交流平臺,定期展示優(yōu)秀筆記,營造濃厚的讀寫氛圍。不同年級的讀書筆記應各有側重:低年級學生可以先從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記錄開始,配以簡筆畫或表格;中年級學生要開始嘗試寫讀后感,學習運用多種修辭方法描述人物和場景;高年級則要求能寫出個性化的見解和深入的分析。作為讀書會的組織者,班主任要選擇合適的范文進行示范講解,幫助學生理解不同類型筆記的特點和寫作要求。
鼓勵讀書筆記個性化創(chuàng)新。學生可嘗試思維導圖、手繪插圖、對話體等多種創(chuàng)作形式,為不同體裁的書籍設計相應的筆記模板:讀小說重點記錄情節(jié)發(fā)展和人物刻畫,讀散文注重記錄語言美和意境美,讀說明文則要著重梳理知識要點。班主任要引導學生將書籍中的寫作技巧運用到筆記中,讓讀書筆記成為提升寫作能力的有效工具。在讀書分享課上,學生互相傳閱筆記,互學互鑒,能夠開闊視野,豐富表達方式;小組討論時,學生從多角度分析文本,提出獨到見解,有助于他們在交流中提升思維能力。
對讀書筆記評價體系進行多維度考察。關注閱讀內容深度的同時也要重視表達的準確性。優(yōu)秀的筆記可以通過班級讀書角、校園網絡平臺等渠道展示分享,擴大閱讀成果的影響范圍。進行閱讀評價時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位學生的創(chuàng)作亮點,推動學生閱讀能力持續(xù)提升。定期整理匯編的筆記不僅是記錄學生的閱讀成長軌跡,更能為其他同學提供互學互鑒的參考。班主任要把握好指導的力度,及時糾正閱讀筆記中的錯漏偏差,同時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表達,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筆記方式,形成獨特的寫作風格。
名著改編表演,深化文學作品理解
名著改編表演是一種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在經典名著片段轉化為話劇表演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細致研讀原著、分析人物性格、理解情節(jié)發(fā)展、把握作品主題,以更加立體的方式感受人物命運,體會作品情感。文學作品中蘊含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在表演實踐中得到充分展現(xiàn),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主動性,讓他們從閱讀者轉變?yōu)閯?chuàng)作者,培養(yǎng)了他們對文學作品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
以《西游記》中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這一經典片段作為改編案例。這個情節(jié)既有白骨精三次變化的戲劇性,又蘊含著“明辨是非”的教育意義。在將原著語言轉化為臺詞時,學生要不斷思考如何展現(xiàn)孫悟空的機智勇敢、唐僧的慈悲為懷和白骨精的狡詐多變,以及如何用聲音、表情和肢體動作實現(xiàn)人物特點的復現(xiàn)。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中,學生對原著的理解不斷加深,文學鑒賞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改編表演活動讓整個班級的學生都參與其中。表演者在舞臺上展現(xiàn)才能,觀眾在欣賞中提出見解。臺上臺下的互動營造出濃厚的文學氛圍,激勵學生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名著閱讀中?;顒又?,同學圍繞表演效果、人物刻畫、主題表達等方面展開深入討論,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文學理解能力,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班主任要抓住這個契機,引導學生思考表演與原著的聯(lián)系,探討改編的得失。優(yōu)秀的改編方案也可以在年級間交流展示,讓學生觀摩其他班級的表演,汲取不同的創(chuàng)作思路和表演技巧。師生共同探討、互相啟發(fā),能夠讓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更加全面,思維更加活躍。
作者背景探究,拓展文化知識面
作者背景探究是理解文學作品的重要途徑。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往往深植于特定的歷史文化土壤,作者的人生閱歷、思想觀念都會在作品中留下深刻印記。引導學生探索作者背景,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作品主旨,建立歷史文化認知,形成深層次的閱讀體驗。在設計這類閱讀活動時,要注重知識的層次性和趣味性,引導學生逐步認識文學創(chuàng)作與社會生活的密切關系。
在帶領學生閱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教師可先介紹作者的故鄉(xiāng)紹興,讓學生了解魯迅的求學經歷和成長環(huán)境。文中描寫的私塾生活真實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教育方式,學生可以由此感受晚清時期的教育特點,思考作者對教育改革的見解。課外閱讀指導中,班主任可以設計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走進魯迅的精神世界;還可以向學生推薦魯迅的其他作品,幫助學生更全面地認識作者。學生在搜集資料、制作作者介紹手冊的過程中,能夠不斷提升探究能力,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對作者背景的深入探究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開拓他們的文化視野。班主任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不同國家的經典作品,比如反映19世紀意大利社會生活的日記體小說《愛的教育》,展現(xiàn)美國南部密西西比河畔風土人情的《湯姆·索亞歷險記》。這些作品蘊含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觀念,都與作者的生活經歷和時代背景密不可分。班主任要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的創(chuàng)作初衷,理解作品背后的深層含義,讓文學閱讀與歷史文化知識自然融合。學生也在探究過程中認識了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文化特點,形成開闊的國際文化視野。對作品背景的深入探究,有助學生提升文學閱讀能力,獲得豐富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念。
親子共讀,營造良好閱讀氛圍
親子共讀環(huán)節(jié)是班級讀書會的重要延伸,它將學校閱讀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營造出良好的閱讀氛圍。家長的參與不僅能提升兒童的閱讀興趣,更能在親子互動中加深兒童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教育者要協(xié)助家長成為兒童閱讀路上的引導者和同行者,共同構建溫馨的家庭讀書氛圍。研究表明,兒童在親子共讀中往往表現(xiàn)出更強的閱讀積極性,更愿意與家長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班級讀書會可以定期舉辦親子讀書沙龍,為家長和兒童搭建交流平臺。家長和兒童可以圍繞共同閱讀的書籍展開討論,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比如閱讀經典兒童文學《窗邊的小豆豆》時,家長可以結合自己的教育經歷,與兒童探討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教育方式;閱讀德國經典連環(huán)畫《父與子》時,全家共同品味其中的幽默與溫情,感受親情的可貴。班主任要精心準備互動環(huán)節(jié),設計親子朗讀、角色扮演、故事接龍等形式,使活動充滿知識性和趣味性,從而更好地促進親子閱讀。
班主任在親子共讀指導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良好的親子閱讀需要科學的方法指引,包括選擇適合的閱讀時間和環(huán)境,引導兒童進行深度閱讀等關鍵要素。班主任應組織班級建立家校聯(lián)動機,定期發(fā)布推薦書自和閱讀建議,及時收集家長的親子閱讀進度與反饋;還可以設計親子閱讀手冊,方便家長記錄親子共讀中的收獲和困惑。班級讀書分享會上,可以邀請家長介紹親子閱讀經驗,展示共讀成果,以經驗交流的方式提升家長的閱讀指導能力,同時增進家?;バ拧=逃邊⑴c到親子共讀活動建設中,能夠更好地促進親子關系,培養(yǎng)幾童閱讀興趣,提升語文素養(yǎng),也能讓整個班級形成濃厚的讀書氛圍。
班級讀書會是一條培養(yǎng)兒童語文能力的有效路徑。主題式選書讓閱讀更有章法,讀書筆記分享能夠培養(yǎng)文字表達能力,名著改編表演能夠加深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背景探究能夠開闊文化視野,親子共讀則營造出良好的閱讀氛圍。在系統(tǒng)化、多元化的閱讀實踐中,幾童不但掌握了扎實的語文知識和技能,也形成了持續(xù)的閱讀興趣。這種基于班級共同體的讀書會為幾童提供了一個完整的閱讀實踐模式,值得在更多學校推廣,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語文教育的整體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師范學校第一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