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5)20-0031-05
【活動理念】
人際邊界,是指在人際關系中個體與個體之間的責任和權利范圍。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際邊界,當人際邊界被觸犯時,人際關系就有可能會出現(xiàn)問題。VAR技能,源自社會心理學家拉臘·菲爾?。↙araE.Fielding)所著《成年人情緒自救手冊》,是一種可有效建立主張的人際互動技巧,包括確認、建立主張、強化三個步驟。
本活動以團體動力學理論為指導,根據VAR技能的內涵延伸提出“理一不一理”溝通技巧,即“理解對方—明確說不—請對方理解我”,再結合教育戲劇手法,引導高中生探索如何維護人際邊界同時不影響人際關系的技巧。
【活動背景】
在高一下學期,學生正處于選科后新班重組階段,在此背景下,學生會出現(xiàn)較多新的人際互動嘗試。如果學生對人際邊界的差異性理解不足,那么當個體的某些行為無意中觸碰他人邊界時,就很容易出現(xiàn)人際矛盾,進而影響學生在新環(huán)境中的人際關系建立和發(fā)展。在我接待的高一年級輔導個案中,由人際邊界被觸碰引發(fā)的人際矛盾較為常見,特別典型的情況是朋友間出現(xiàn)行為、觀念差異后,雙方都認為是因為沒有得到對方理解而導致關系破裂,其實是因為雙方對于“人際邊界存在差異,需要相互尊重”的認識和接納不足。因此,引導高一學生圍繞“當邊界被觸碰,如何通過恰當溝通維護邊界同時不影響人際關系”的話題展開探索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人際交往中存在人際邊界,看到人際邊界存在個體差異性。
2.情感目標:感受尊重人際邊界為人際互動帶來的安全感和舒適感。
3.技能目標:掌握維護人際邊界的溝通技巧。
【活動重難點】
重點:理解人際邊界對人際交往的影響及其個體差異性,建立互相尊重的意識。
難點:掌握維護人際邊界的溝通技巧,在人際情境中運用VAR技能維護個人邊界。
【活動方法】
情景教學法,活動體驗法,小組合作法。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自制教具“人際舒適度計量器”、便利貼、學習單。
學生分組(小組數(shù)以偶數(shù)為佳)。
【活動對象】
高一學生
【活動時長】一課時
【活動過程】
一、團體暖身階段:你會坐哪里
師:今天的心理課想先和大家做個小實驗:你會坐哪里?假如你去學校圖書館看書,僅剩一張長桌還有空位,其中一個座位上有人,你會選擇坐在哪個位置上,為什么?(見圖1)
生1:我會坐座位E,因為我感覺和不認識的人坐遠一點會比較舒服。
生2:我會坐D的位置,也是因為覺得不認識,不想坐得太近。
師:如果這時對方抬起頭來,你發(fā)現(xiàn)原來是你的朋友,你會選擇坐在哪個位置上,為什么?
生3:我想坐他腿上,哈哈,好朋友嘛,讓我看看他在干嗎。
生4:我會坐H或者G的位置,這樣方便和朋友說話。
師總結:通過大家所選的座位,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關于人際邊界的有趣差異,你所選的座位和對方座位之間的距離就是人際邊界最直接的體現(xiàn)。通過大家的選擇,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邊界,它因人而異,而且會根據不同關系發(fā)生彈性的變化,在邊界內的相處更容易讓我們感到安全舒適。我們今天就來聊聊人際邊界的話題。
設計意圖:通過選座位實驗引起學生對人際邊界的好奇,引入本課主題。
二、團體轉換階段:人際邊界初覺察
(一)心靈體操:覺察我的邊界
師:人際邊界既有物理層面的距離,也有心理層面的邊界感。我們一起通過心靈體操看看自己在心理層面的邊界感。請大家伸出雙手,結合自己的實際經歷,對接下來呈現(xiàn)的描述做出相應的表態(tài)動作,符合自己情況的請雙手比圓,不符合就比叉。
描述1:別人不打招呼就隨意取用你的東西時,心里有點不舒服。
描述2:討論某個話題時,被對方強行灌輸觀點,會感到有點抵觸。
描述3:聊天中對朋友的某些私事很好奇,會忍不住刨根究底地追問。
描述4:朋友沒有按照你的建議去做事情時,你會有點不滿。
師:這四個描述都呈現(xiàn)了邊界被觸碰的情況,1和2是自己的邊界被觸碰,3和4則是觸碰了他人的邊界。從大家剛才的表態(tài)中可以發(fā)現(xiàn),大部分人都體驗過人際邊界被觸碰引發(fā)的不適感,看來并不是個例。我們來采訪一下。
師提問:
1.當你遇到描述中的情況時,哪一個表情可以代表你當時的感受?(見圖2)
2.如果用這個人際舒適度計量器來直觀呈現(xiàn)你和對方相處的感受變化,1分代表非常不舒服,10分代表非常舒服,那么當這個情況發(fā)生時,你會為相處舒適度打幾分?請移動紅色按鈕。
生5:我選無語,我可能會打3分,感覺挺不舒服的。
生6:我選尷尬,我打1分,可能當時馬上就會走開,不想和對方繼續(xù)聊下去。
師總結:人際邊界被觸碰時,如果不及時處理,會直接影響我們對人際關系的舒適感體驗,還可能給我們的關系埋下矛盾的種子。
設計意圖:通過心靈體操表態(tài),使學生意識到人際邊界問題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并且會對個體的人際關系造成影響。
(二)身邊劇場:小明的煩惱
師:小明同學最近也遇到了一些煩惱,請大家走進身邊劇場,看看小明的經歷和你有沒有共鳴。
情境A:小明正在準備語文的課前演講,小白忽然湊近過來說:“寫稿呢?來,我?guī)湍憧纯??!边€不等小明反應,就指著其中一段內容說:“你這么寫也太普通了,根本不吸引人,我覺得你應該這么寫…”見小明不說話,小白又說:“我可是好心提醒你啊,不然上臺可是你丟臉?!毙∶鳌?/p>
情境B:小白和小明報了同一門選修課,又到了周三上課時間,小白說:“我和人約了打球,你幫我簽個到吧,不然缺勤要被扣分,好煩啊?!毙∶饔悬c猶豫:“翹課不好吧,而且要是代簽被發(fā)現(xiàn),會被通報的。”小白滿不在乎道:“小心點就沒事了,是朋友就幫幫忙嘛。”小明……
師問:
1.如果你是小明,此刻心里有何感受?2.如果你的朋友這樣做,你愿意接受的程度是幾分(1分表示完全不愿意接受,10分表示非常樂意接受)?生7:如果我是小明,我會很糾結,打3分吧,不怎么愿意接受。
生8:如果是我,我會超級不爽,還會覺得很無奈,打1分,我肯定完全不會接受。
師總結:看來代入小明的視角,很多同學都會感到有些不舒服,不太樂意接受小白的做法。不舒服的感受往往是邊界被觸碰的第一個信號,提醒我們需要采取一些方法來守護邊界。
設計意圖:以學生生活中的常見情境引起學生的共鳴,為下一步探索應對方法做好鋪墊。
三、團體工作階段:溝通劇場護邊界
(一)溝通劇場:“為邊界守護者轉身”
師提問:在身邊劇場中,小明陷入了邊界被觸碰的困境,他該如何通過溝通維護自己的邊界呢?讓我們來幫一幫他。
小組討論:
如果你是小明,你會如何向小白表達自己的想法態(tài)度?請圍繞本組分到的情境(情境A或B中的一個)展開思考,將你會對小白說的話寫在便利貼上,然后在小組內分享,最后每組請選出2張表態(tài)便利貼備用。
“為邊界守護者轉身”活動規(guī)則:
(1)先從討論B情境的小組中邀請三位學生扮演小白,站在講臺上,背對同學們。(2)討論A情境的小組派出代表,對著“小白”逐一念出組內選出的2張表態(tài)便利貼內容。(3)扮演“小白”的學生聆聽表態(tài)話語,如果聽到某個表態(tài)話語,感覺自己很樂意接受,不會因為被拒絕而感到不舒服,就可以轉身以示認可;如果不愿意接受,則繼續(xù)背對臺下。(4)被接受的表態(tài)便利貼可以貼到黑板上。(5)第二輪時,從討論A情境的小組中邀請三位學生扮演小白,由討論B情境的小組派出“小明”代表,其余規(guī)則不變。
以情景A為例展示:小白對小明的演講稿提出許多建議,小明會說…·
生9:(第一條)謝謝你的好意,小白!但是我還是希望這份演講稿由我自己來完成。你的觀點也挺好的,到時期待你演講!
生9:(第二條)沒事,我就喜歡丟臉,讓大家開心一下也挺好。
生10:(第一條)你好打擊我的自信心,你怎么這樣!
生10:(第二條)小白,謝謝你的提醒,我在努力地寫稿子,而且我覺得這是我的事,所以請你別再管了,好嗎?
生11:(第一條)你這么說一定有你的道理,但我是笨蛋小孩,哈哈。你寫得太高端了,我聽不懂。
生11:(第二條)你的建議確有其理,謝謝你的提議!但是這不代表我的觀點就一無是處,下次請換個方式提議好嗎?這樣對大家都好。
師提問:剛才小明們的表態(tài)話語有的獲得了臺上小白的轉身,有的則沒有。我們來采訪一下小白們,剛才的表態(tài)中是什么讓你愿意轉身,又是什么讓你不愿意接受呢?
生12:我會接受是因為他肯定了我的好意,雖然沒有接受我的建議,但我也覺得挺尊重我的。
生13:我接受的點在于他說的有道理,這是他自己的事情,還是要以他的想法為主。
生14:我不接受是因為他說話陰陽怪氣的,讓我很不舒服。
師小結:在溝通劇場中,我們看到不同的表態(tài)話語帶來了不同的效果,有的讓“小白”欣然接受,不再堅持觸碰小明邊界的行為;有的則讓“小白”感到很受傷,反而影響了兩人的關系??磥硎刈o邊界的表態(tài)也需要恰當?shù)姆椒ā?/p>
設計意圖:以身邊劇場為情境,通過小組合作與教育戲劇體驗,組織學生代入主人公視角,在幫助主人公進行邊界表態(tài)的過程中,探索守護邊界的恰當溝通方法。
(二)探尋守護邊界溝通術
師:剛才在劇場中,被小白們接受的表態(tài)話語都貼在黑板上,大家看看,這些被接受的表態(tài)有什么共同點?
生15:這幾張上的表態(tài)都非常明確地表達了拒絕:不行,幫不了這個忙,等等。
生16:我覺得這幾張表態(tài)的共同點是都提到了對小白行為的理解。
生17:我認為這一張很特別,拒絕的同時表達出自己是為小白好,很體貼。
師提煉:看來,守護邊界溝通術的秘笈藏不住了,大家已經找到了方法。我把大家的分享總結成3個字——“理—不—理”表態(tài)法。
第一步:理解對方(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是…)。準備說“不”時,我們需要先理解對方并表達出來,想想對方被拒絕可能會有什么樣的感受或想法。比如:我知道你拿我當朋友才會找我?guī)兔?,你可能覺得代簽是件小事,但是…
第二步:明確說不(堅持自己的立場,明確拒絕)。說“不”時,要清晰、直接、具體,既要讓對方知道你會怎么做,又要表達出自己拒絕的原因。比如:但是,我不想提心吊膽去上課,也不想被罰并通報,所以不能幫你代簽。
第三步:請理解我(我的拒絕其實是對你好)。讓對方理解你,告訴他們你的拒絕反而對他們有好處。比如:代簽被發(fā)現(xiàn)只是我被通報丟臉,但你就要被記缺勤扣分了,期末不及格怎么辦。我不能幫
你代簽,謝謝你理解我。
師小結:用“理一不一理”表態(tài)法,既能表明自己守護邊界的態(tài)度,又不會傷害對方感情,影響彼此的關系。
設計意圖:教師基于學生的討論分享,結合VAR技巧提煉出守護邊界的“理一不一理”表態(tài)法,深化學生對溝通技能的認識,便于學生課后更好地自主練習,提升邊界守護能力。
四、團體結束階段:邊界思考再延伸
(一)延伸思考
師提問:邊界可以為我們創(chuàng)造舒適的人際交往體驗,我們可以借助有技巧的溝通來更好地守護邊界?,F(xiàn)在我有兩個延伸思考想請同學們回答。
(1)如果邊界過于寬泛,會給人際交往帶來什么影響?(2)作為人際互動的另一方,我們應該如何對待他人的合理邊界?
生18:邊界太寬泛,別人可能很容易就會觸碰邊界。首先,自己的心情肯定會常常受到影響。其次,別人和我相處也會覺得不自在,會很拘束,生怕哪里不小心又越界得罪我,這樣我的人際關系肯定會受影響。
生19:如果邊界太寬泛,感覺別人會對我敬而遠之,這樣我很難交到知心朋友。
生20:換位思考,我不希望別人觸碰我的邊界,那我肯定也要尊重別人的邊界,不要故意去觸碰別人的界限。如果不小心越界了,就不要嘴硬,及時說sorry,相信對方也會原諒我的無心之失。
師小結:看來,守護自我邊界的前提是邊界恰當,過大的邊界無法為我們帶來安全舒適的互動體驗,反而容易造成過度敏感的困擾。而作為人際互動的另一方,我們既要守護自己的邊界,也要尊重他人的邊界。
設計意圖:借助邊界再思考活動,拓寬學生對人際邊界的思考,幫助學生進一步形成對待人際邊界的恰當態(tài)度。
(二)課后練習
師:請學生回憶一個感到自己邊界被觸碰的具體事件,也可以參考心靈體操的四個描述,選擇一個自己經歷過的,結合自己的實際體驗進行擴寫。然后參照“理一不一理”表態(tài)法,結合自己的表達習慣,寫出新的表態(tài)發(fā)言,為守護自己的邊界做一次演練(見表1)。
師小結:同學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際邊界,如果既能尊重差異,又能堅持自己,那么人際交往也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美好和幸福的體驗。讓我們一起守護你我的邊界,共享舒適人際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課后作業(yè)引導學生回歸自身,將課堂所學引入生活實踐中,提升自己的邊界守護能力。
【活動反思】
本節(jié)活動課基于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的共性問題和發(fā)展階段展開設計,選取“當邊界被觸碰,如何通過恰當溝通維護邊界同時不影響人際關系”的現(xiàn)實話題引導學生展開探索,選題切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容易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與思考。借助“轉身表態(tài)”教育戲劇手法和自制教具“人際舒適度計量器”,使抽象感受具象化,學生能夠直觀體驗到“不同表態(tài)方式對人際互動的影響”,發(fā)現(xiàn)“被同齡人更容易接受的表態(tài)方式”,以真實體驗引發(fā)學生思考。在實際授課中,“轉身表態(tài)”環(huán)節(jié)引發(fā)了學生的積極參與和熱烈反響。最后,教師將學生的智慧生成與相關理論融合,提煉出守護邊界的“理一不一理”表態(tài)法,通俗易懂又具有實操性,既深化了學生對溝通技能的認識,又降低了學生課后練習和實踐的難度,活動目標達成度較高。
參考文獻
[1]拉臘·菲爾?。↙araE.Fielding).成年人情緒自救手冊[M].張心怡,譯.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21.
編輯/張國憲終校/黃瀟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