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25)13-0019-03
樂譜是記載音樂的符號,也是學習音樂的重要工具。具備一定的識譜能力可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音樂基礎知識與技能。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識譜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著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與音樂素養(yǎng)。經調查發(fā)現(xiàn),小學生的識譜能力普遍較弱,經常會出現(xiàn)看不懂樂譜的現(xiàn)象,有些學生甚至對識譜產生畏懼心理,如此種種,影響了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這與當前音樂教學中識譜內容孤立、手段單一、過程分散脫不開關系。那么,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識譜能力呢?
一、遵循規(guī)律,先聽后識
傳統(tǒng)的識譜教學就是教師帶著學生直接學習樂譜,對于沒有識譜基礎的學生來說,難度很大,基于此,教師可遵循\"音樂是聽覺藝術\"的特點,改變傳統(tǒng)識譜方式,按照“從聲音到符號”的原則,讓學生從“聽”入手,初步感受樂譜的規(guī)律特點,在學生對音高、節(jié)奏、旋律及其特點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再出示樂譜,幫助學生建立起聽覺經驗與符號之間的聯(lián)系,使學生更好地認識樂譜。
如教學人教版音樂三年級上冊《快樂寶貝》時,本課識譜內容主要為掌握4/4拍及相關知識,教學目標是學生要學會演唱歌曲,并通過演唱感受歌曲中傳遞出的快樂活潑的情緒,掌握歌曲的節(jié)奏特點,了解演唱形式。教學時,教師可先帶領學生欣賞歌曲《快樂寶貝》的旋律節(jié)奏,讓其描述從中感受到的音樂情緒,再讓學生隨著音樂拍手,感受4/4拍的特點,注意體會旋律的強弱變化帶來的不同情緒。在傾聽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分辨第一、第二小節(jié)與第三、第四小節(jié)的節(jié)奏旋律有哪些共同特點。教師演唱歌曲,學生邊聽邊跟著哼出節(jié)奏,熟悉之后再讓學生認識樂譜,演唱樂譜。由于有了前面的“先聽”作為基礎,學生對歌曲的節(jié)奏旋律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在識唱樂譜時會不由自主地按照剛才聽到的音樂節(jié)奏去演唱,此時識譜會比較輕松。這樣的識譜教學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可使其迅速提升識譜能力。
聽在識前,識在聽后,先聽后識是遵循學生認知特點的一種學習形式。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先傾聽音樂的節(jié)奏旋律,在對樂譜內容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再進入看譜視唱環(huán)節(jié),由此,學生對樂譜的認知由感性體驗上升到理性認識,使樂譜教學真正人心人腦,促使識譜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圖譜互促,直觀深刻
樂譜是抽象的符號,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在小學音樂識譜教學中,部分學生很難將這些抽象的符號與音樂聯(lián)系起來,需要教師采取恰當?shù)姆椒▽㈦[含在樂譜中的音樂呈現(xiàn)出來,以圖譜互促的形式展開教學,讓樂譜給學生留下直觀深刻的印象,便于學生更好地認識樂譜,提升識譜能力。
如人教版音樂三年級下冊《賣報歌》,這首歌曲是被譽為“人民音樂家\"的聶耳在30年代創(chuàng)作的經典歌曲,以樸素的語言、辛辣的筆調刻畫出舊社會賣報兒童的苦難生活。這首歌曲既反映了孩子們對舊社會的控訴,又表現(xiàn)出他們對光明未來充滿希望的樂觀主義精神。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歌曲演唱感受小報童活潑、凄苦、樂觀的形象并且能夠用輕快、有彈性的聲音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教學時,教師可先將著名音樂家聶耳的生平介紹給學生,再讓學生傾聽歌曲,感受歌曲傳遞出的情緒。雖然《賣報歌》的旋律色彩是明朗的,但所表達的情緒又與一般歡快、活潑的歌曲不盡相同,教師可以將這首歌曲旋律中比較特別的地方展現(xiàn)給大家,借助圖譜幫助學生認識樂譜,使學生產生直觀深刻的印象,最后教師總結歌曲的旋律特點,讓學生隨著音樂在空中描繪音樂的節(jié)奏旋律。教師引導學生多感官參與認識樂譜,讓枯燥的識譜教學變得生動,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識譜的興趣,增強識譜效果。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借助圖譜幫助學生學習樂譜,可使抽象的樂譜符號在學生的頭腦中變得立體鮮活,有效降低學生的識譜難度,讓識譜的過程更加輕松。
三、譜寫樂譜,強化記憶
譜寫樂譜包括各種節(jié)奏譜、圖形譜及旋律線等。《課標》在“編創(chuàng)與展示\"中提出,要引導學生“運用圖形譜、樂譜或其他方式記錄編創(chuàng)的作品”。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依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創(chuàng)編樂譜,促進學生樂譜知識的遷移內化與運用,幫助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樂譜學習中,進一步提升識譜能力。
如人教版音樂五年級上冊《祝愿歌》,這是一首流行歌曲,因其感人的歌詞和旋律而備受歡迎。整首歌曲的風格輕松明快,表達了人們對未來的祝福和美好的期盼。本課旨在讓學生通過《祝愿歌》感受和理解祝愿的美好和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節(jié)奏,了解祝愿歌的特點與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并且要學會用正確的發(fā)聲和歌唱姿勢演唱歌曲,通過合唱活動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力與團隊合作意識。教學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回憶并分享各自收到祝福的經歷,再向學生介紹祝愿歌的作用和特點,點明這是一種通過歌曲表達祝福的方式,然后把樂譜分發(fā)給學生,讓其分組練習。學生分別擔任不同的聲部如高音、中音與低音進行聲部合唱訓練,教師就歌唱姿勢和發(fā)聲技巧進行指導,以提升學生的歌曲表現(xiàn)力。在學生熟悉樂譜節(jié)奏旋律的基礎上,教師鼓勵學生說一說自己還想向哪些人表達祝愿,結合自己的生活,仿照這首歌曲的節(jié)奏旋律嘗試歌曲創(chuàng)編,從而豐富識譜經驗,提升識譜能力。
譜寫樂譜可以強化學生的記憶,幫助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為能力,夯實學生的識譜基礎。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在學生習得音樂特點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自主譜寫樂譜、創(chuàng)編樂譜,豐富歌曲內容,促進學生對樂譜的理解。這個學習過程對學生來說既新鮮又具有挑戰(zhàn)性,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學生自主譜寫樂譜的能力定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四、融入活動,活用樂譜
在傳統(tǒng)的識譜教學中,教師通常把教學的著力點放在學生能否完成“會唱譜”這個目標上,學習形式單一枯燥,很難激起學生學習樂譜的興趣,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在新課程理念指引下,教師依據(jù)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認識樂譜,使學生的識譜過程形成有梯度、進階化趨勢,切實提升學生的識譜能力。
如人教版音樂五年級下冊《靜夜思》,這首歌曲為兩段體,宮調式,四四拍。以級進為主的旋律、舒緩的節(jié)奏、稍慢的速度表現(xiàn)了游子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第一樂段有3個樂句,前兩個樂句情緒比較平穩(wěn),第三樂句雖然在節(jié)奏上與第二樂句有所重復,但并不是可有可無的重復,而是歌曲的高潮點,第一小節(jié)的八度大跳,把思鄉(xiāng)的情緒推向高潮;第二樂段是第一樂段的合唱形式,主要突出了第三樂句,使音樂顯得更加飽滿。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能夠以較長的氣息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從中感受作者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并把握歌曲的演唱風格以及認識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要做到聲斷氣連。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欣賞馬思聰創(chuàng)作的《思鄉(xiāng)曲》,鼓勵學生分享聽后感受,再帶領學生欣賞動畫《靜夜思》,引導學生整體感受音樂表達的情感。接著,讓學生聆聽范唱,邊聽邊想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與節(jié)拍是什么,演奏的力度、節(jié)奏和速度是怎樣的。在聆聽的基礎上,讓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同時,教師應將重點放在對四四拍的教學指導上。最后,教師設置\"古詩詞朗誦音樂會”活動,讓學生以聽旋律或按樂句的方式進行有聲或無聲的接龍唱,以此帶領學生認識樂譜,使課堂教學形式更加活躍,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識譜熱情,有效提升識譜能力。
識譜教學不能只讓學生單調地識記背誦,而要善于通過豐富的活動引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依據(jù)學生音樂學習的內容開展與之相適應的實踐活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對音樂的感知體驗,促使其將音樂知識內化,提升音樂素養(yǎng)。
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識譜教學,助力學生深人理解音樂作品,為學生打開音樂的大門,讓他們主動運用樂譜學習音樂,提升音樂素養(yǎng)。作為教師,要能夠依據(jù)音樂學習內容的特點,采取多種方法優(yōu)化學生的識譜過程,從而使學生的識譜能力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旭.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識譜能力的培養(yǎng)[J].琴童,2023,(23):99\\~101.
[2]黃仕萍.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識譜能力的培養(yǎng)[J].新智慧,2023,(20):126\\~128.
[3文星裕.小學音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的策略探索[J].黃河之聲,2020,(01):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