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山水與人文共繪的千年畫卷,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的靈感源泉。從辛棄疾“稻花香里說豐年”的田園詠嘆,到朱熹“問渠那得清如許”的哲理沉思。這期“掠影”欄目聚焦上饒,上饒市鉛山縣(以下簡稱)圍繞辛棄疾文化打造學校特色,讓我們跟著的學生,解讀跨越時空的詩意密碼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p>
踏著《清平樂·村居》的輕快節(jié)奏,穿梭于鵝湖書院,朗讀聲清脆,如同溪水上的青青草,隨風搖曳生姿。這不僅僅是詩句,更是孩子們眼中的風景、心中的故事。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鬧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p>
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誦讀,不僅感受到了春日的生機,更從中領悟到文化的傳承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p>
學生奔跑在田野間,鼻尖縈繞著豐收的清香,耳邊回蕩著自然的交響,從詩句中讀懂了農(nóng)人的辛勞與豐收的喜悅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
在鉛山辛棄疾文化園里,學生誦讀此詞,歷史與現(xiàn)實交織,詩句與腳步同行,他們不僅讀懂了家國情懷,更在辛棄疾文化園的一草一木中,領悟了英雄氣魄與文人風骨的永恒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