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戴假發(fā)的人》展示了一組悲哀的人物群像:單親家庭的小楠遭受了富商的不法侵害;童年時失去父親的魏嫻,在充滿暴力的家庭環(huán)境中長大;總是為弱者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師孟中,曾在父親給予的巨大壓力下泄憤殺人;孟中的父親童年時家道中落,獨自來到他鄉(xiāng)謀生,對唯一的孩子孟中又打又罵。每個人的家庭氛圍基調都似乎是灰色的。
在家庭的陰影下長大的人,都是“戴假發(fā)的人”?!凹侔l(fā)”象征一個人內心最深處的創(chuàng)傷,這種傷害往往來自家庭。家庭是一個緊密相連、相互影響的系統(tǒng)。根據(jù)家庭系統(tǒng)理論,在沒有外界壓力時,兩人之間能夠建立相對穩(wěn)定的關系。但當面臨無法應對的壓力或基于未來的慢性焦慮時,為減輕兩人之間的緊張關系,第三名家庭成員(通常是子女)常常會被拉入,構成一個三角關系,以維系家庭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影片角色所在的家庭,先是構成家庭三角關系的父母一方缺失,產生了結構失衡。例如,孟中受到父親暴虐性格的影響,難以將父親的期許從壓力轉變?yōu)閯恿?,父子之間缺少緩沖的母親角色。其次,單親家庭結構內部抗風險能力弱,情感交流少,家庭修復功能差。例如,獨自撫養(yǎng)小楠的黃芬無暇與小楠進行情感交流,在小楠遭受侵害后,黃芬也無法真正走入小楠的內心世界。再次,家庭角色的“錯位”,造成家庭失序。例如,魏嫻的繼父并沒有承擔起家庭中父親的角色,反而成為家庭中的不穩(wěn)定因素,導致重組的家庭再次失序。
家庭教育非小事,它也關系到個人的發(fā)展、社會的穩(wěn)定。2022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以下簡稱《家庭教育促進法》)開始施行?!都彝ソ逃龠M法》第十四條明確規(guī)定,父母應當樹立“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承擔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父母在為自己的孩子提供良好養(yǎng)育的同時,還應當成為孩子走向社會生活的第一座橋梁;在讓孩子不被匱乏感捆綁的同時,教授孩子樹立正確的物質觀;在理解、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天性與興趣的同時,引導孩子用熱愛讓自己變得自信;在關愛自己的孩子的同時,盡可能讓孩子建立與他人的和諧關系。
學校和社會在家庭教育協(xié)同育人中主要扮演指導、支持和服務的角色?!都彝ソ逃龠M法》第六條指出,各級人民政府指導家庭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家庭學校社會協(xié)同育人機制。學校和社會支持體系應能敏銳捕捉家庭內部的教育困境,主動提供及時的咨詢、調解等服務。例如,當家庭內部出現(xiàn)暴力教育方式、親子關系緊張等問題時,學??梢酝ㄟ^家訪、家長會等形式,了解家庭情況,為家長提供科學的教育方法指導;社區(qū)可以組織家庭教育沙龍、親子活動等,增進家庭間的交流與互助。
《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實施,為家庭教育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明確了家庭、學校、社會的協(xié)同責任,讓家庭教育不再是孤立的“家事”,而是全社會共同關注和參與的“國事”。如此才能讓家庭教育抵達心靈,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溫暖、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
編輯:沈析宇" " 17555627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