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粟先生作為中國新美術運動的拓荒者與現(xiàn)代美術教育的奠基人,其藝術生涯本身便是一部恢宏的時代畫卷。少年時就嶄露出繪畫天賦的他,17歲便與友人共同創(chuàng)辦上海圖畫美術院(后更名為上海美術??茖W校)并執(zhí)掌校政;中年歷經時代烽煙,仍與美專風雨同舟;晚年更將畢生創(chuàng)作及個人收藏悉數(shù)公諸于世,以赤子之心構筑中國美術的精神高地。
為致敬這位以藝術為生命底色的先驅,以其姓名命名的劉海粟美術館自1995年3月16日落成開放以來,已走過三十載。在劉海粟先生誕辰129周年暨美術館建館30周年之際,“三十——劉海粟美術館建館30周年紀念展”盛大啟幕,以“天行健、游于藝、觀滄海、合萬象”將展覽劃分為四大敘事維度,譜寫出了美術館與時代同頻共振的悠長樂章。
第一篇章“天行健”以先生捐贈的館藏珍品為主軸展開,1919年自海外攜歸的《溪山幽居圖》前,參觀者們駐足細品宋元山水的筆墨沉韻;先生親自創(chuàng)作的《四行倉庫》以明亮暖色調渲染悲壯史詩,《外灘風景》則以印象派筆觸勾勒上海這座城市的新生,兩件以上海為母題的作品,恰似歷史與當下的對話。蔡元培手書“得心應手”、胡適饋贈自創(chuàng)詩句等名人墨跡,更以文人雅誼重現(xiàn)先生當年廣結藝緣的格局。
第二篇章“游于藝”則展現(xiàn)美術館作為文化樞紐的開放性——列賓美術學院饋贈的《漁汛》《布加喬夫》等畫作,成為跨文化對話的視覺憑證;共同展出的當代中國畫家的精品力作,亦在此形成跨越時代與地域的藝術和聲。
第三篇章“觀滄海”展廳堪稱最富活力的場域,青年藝術家以雕塑、實驗性繪畫等多元形式,詮釋著“筆墨當隨時代”的創(chuàng)新精神,布展動線中流動的青春能量,恰是先生辦學初心的當代傳承。
第四篇章“合萬象”的史料陳列,則以建館文獻、展覽檔案、學術成果構成時光坐標,那面記載著30年收藏脈絡的書墻,既是美術館成長的年輪,更是中國現(xiàn)代美術教育薪火相傳的見證。
三十載風雨兼程,劉海粟美術館始終以先生“閎約深美”的治學精神為指引。從館藏體系的精心構建,到跨文化交流的持續(xù)推進,再到青年力量的悉心培育,美術館不僅是一座對先驅者致敬的藝術殿堂,更是一艘承載著“以美育人”理想的小船,在藝術的海洋中揚起它堅定的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