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青浦區(qū)一處既沒有浪漫葡萄園,又沒有合適酒窖的鄉(xiāng)村廠房,竟流出了法國葡萄酒。原來,這些葡萄酒是姚某某等三人自制的假冒偽劣產品。經上海市青浦區(qū)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制假售假的三人終于受到制裁。
法國葡萄酒文化歷史悠久,伴隨著法國的文明成長而發(fā)展起來。為釀制出優(yōu)質的葡萄酒,從葡萄園到酒杯,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精準調控。但近期,從一處鄉(xiāng)村廠房流出了某法國品牌葡萄酒,而這里,既沒有浪漫的葡萄園,也沒有溫度適宜的酒窖,有的只是幾臺簡陋的設備和堆積如山的假冒酒標與空瓶。
據(jù)悉,在無品牌商標注冊證授權書等文件的情況下,印某某、姚某某、范某某等人購入大量某法國知名品牌白葡萄酒商標標識、酒瓶、瓶蓋等物品后,在一村內租賃廠房進行灌裝生產,并雇傭陳某某等人(另案處理)于網(wǎng)店內進行銷售。經審計,截至案發(fā),印某某、姚某某等三人共計制售假冒白葡萄酒6000余瓶,網(wǎng)絡銷售金額達120萬余元。
2024年8月15日,上海市青浦區(qū)人民檢察院以涉嫌假冒注冊商標罪對三人提起公訴。2025年1月25日,法院判處三人有期徒刑。
2024年1月23日,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接到一條舉報線索,指向一處人跡罕至的鄉(xiāng)村農宅。當日,警方在這一隱蔽的“鄉(xiāng)村酒莊”犯罪現(xiàn)場抓獲涉嫌假冒注冊商標罪的犯罪嫌疑人印某某、范某某及相關工作人員,并在同一地方查獲了帶有知名法國葡萄酒品牌標識的大量制假包裝材料、空瓶,及九臺灌裝設備。
經進一步偵查,辦案人員發(fā)現(xiàn),印某某所生產的假冒品牌葡萄酒均已銷售給犯罪嫌疑人姚某某。隨后,警方在上海市嘉定區(qū)某科創(chuàng)園區(qū)內抓獲涉嫌假冒注冊商標的姚某某,并查獲了帶有該品牌標識的白葡萄酒486瓶。經審計,涉案金額達到10余萬元。經權利人初步鑒定,以上葡萄酒均為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
后經過偵查發(fā)現(xiàn),印某某從同案犯鄭某某、賈某某、王某某等近10人(均另案處理)處,購買了大量印有品牌商標的標簽、瓶蓋等用于制造假冒品牌的白葡萄酒。2024年4月23日和24日,公安機關于山東省煙臺市抓獲賈某某三人,并在王某某處現(xiàn)場查獲假冒品牌標識的瓶蓋共計860余只。
2024年5月23日,公安機關將本案移送至青浦區(qū)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知識產權犯罪辦案組立刻著手辦理此案。
在查閱公安機關的卷宗后,承辦檢察官發(fā)現(xiàn)姚某某悔罪認罪態(tài)度極差。他多次否認自己的違法行為,并堅稱“賣的酒都是真的,不知道印某某給我的酒是假的。我認為我沒有犯罪”。
事實上,承辦檢察官早已查獲姚某某等人的淘寶店鋪銷售信息、銀行流水、微信聊天記錄、照片及視頻等相關證據(jù),并根據(jù)所查獲的白葡萄酒的專業(yè)鑒定報告,認定姚某某與印某某存在明確的勾結行為。在無法辯駁的事實證據(jù)面前,姚某某開始動搖。后經釋法說理,尤其是當聽到檢察官說要考慮家中年邁的父母及不足兩歲的幼子時,姚某某放棄抵賴,如實交代了全部犯罪事實。
2022年上半年,姚某某與印某某為牟取私利,商議由二人共同出資采購設備、包裝材料等,假冒某知名品牌白葡萄酒。其中,印某某主要負責加工灌裝,姚某某負責網(wǎng)店銷售。
印某某經過考察,與妻子范某某一同商議,在青浦區(qū)一個荒僻的鄉(xiāng)村,租了一個簡易廠房,并選擇了一批低價白葡萄原料酒以備灌裝。酒瓶、瓶蓋的印花都由他負責打樣,再和姚某某共同商定。
2022年12月初,這個鄉(xiāng)村小作坊開始正式運行,源源不斷的假冒品牌白葡萄酒被生產出來。姚某某則在上海市嘉定區(qū)自己的居住地附近租了一個庫房,以每瓶130元至135元的價格向印某某下單假酒,再在自己的網(wǎng)店中以每瓶200元左右的價格進行售賣。前期,為防止顧客識破,他在該品牌葡萄酒正品店低價促銷時也采買了一些,將真假葡萄酒摻雜著發(fā)貨,但沒過多久,網(wǎng)店內的酒便全部被換成了假貨。
此外,姚某某和印某某二人還雇傭人員承擔網(wǎng)店客服、倉庫管理、快遞發(fā)送、拉貨送貨等不同職責,并給予他們每月固定工資及公司股份分紅。姚某某和印某某二人則單獨分配利潤——印某某從生產灌裝假冒白葡萄酒的成本及銷售給姚某某的售價中賺取差價,姚某某則將網(wǎng)店銷售利潤作為自己的收益。
這一產銷一體連帶運輸、客服一應俱全的產業(yè)鏈使得假冒白葡萄酒被源源不斷地售往全國各地。檢察官的案卷資料顯示,經審計,2022年12月至2024年1月這一年有余的時間內,印某某向姚某某銷售了6000余瓶假酒,姚某某在網(wǎng)店上售出了5500余瓶假酒。
這一犯罪行為最終無法逃脫法律的制裁。在審慎斷案后,承辦檢察官對姚某某等三名主犯作出起訴決定。2025年1月24日,青浦區(qū)人民法院判處姚某某有期徒刑3年,并處罰金人民幣40萬元;判處印某某有期徒刑3年,并處罰金人民幣40萬元;判處范某某有期徒刑1年6個月,緩刑2年,并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三人均未上訴,判決已生效。
在商業(yè)活動中,誠信與合法經營是維持市場秩序的基石。印某某、姚某某、范某某等人在無品牌商標注冊證授權書的情況下,大肆購入某法國知名品牌白葡萄酒相關標識、包裝材料,租賃廠房進行灌裝生產,并通過網(wǎng)絡銷售假冒產品,涉案金額近120萬元。此類行為不僅嚴重侵犯了知識產權,更擾亂了市場秩序,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必須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13 條規(guī)定,假冒注冊商標罪是指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服務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本案中,印某某等人在未獲得授權的情況下,擅自使用法國知名品牌的商標標識,在生產的白葡萄酒上進行標注,并通過網(wǎng)絡大量銷售,其行為完全符合假冒注冊商標罪的構成要件。與其他相關罪名相比,假冒注冊商標罪重點關注對商標專用權的侵犯,以及對市場競爭秩序的破壞。印某某等人的行為,嚴重損害了該品牌的商業(yè)信譽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擾亂了市場交易秩序,其社會危害性不容小覷。因此,檢察機關以假冒注冊商標罪對三人提起公訴,法院依法作出相應判決,有力維護了法律的尊嚴和市場的公平正義。
這起案件的判決,不僅是對三名被告人的懲處,更是對全社會的深刻警示。
對于企業(yè)和個人而言,任何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嚴懲,切莫心存僥幸、以身試法。對于企業(yè)來說,要加強自律,注重自身品牌建設,通過合法經營、誠信經營贏得市場份額。同時,企業(yè)還應強化內部管理,通過法治宣傳、課程學習等,提高員工對知識產權保護的認識,防止因內部人員違規(guī)操作而引發(fā)法律風險。對于公民個人而言,應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認識到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不僅是對他人合法權益的維護,更是對自身長遠利益的保障。另外,對于消費者而言,購物時應認準官方渠道,切勿因貪小便宜而吃大虧。
在如今強調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的時代,知識產權的價值愈發(fā)凸顯。保護知識產權,既是法律紅線,也是發(fā)展底線。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形成尊重知識產權、打擊侵權行為的良好氛圍,才能讓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活力充分涌流,從而推動經濟社會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編輯:張鈺梅" " zhangclaire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