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our country to perfect the training and preparation strategies of biathlon.Methods: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Results:1) The sample athletes from Norway,F(xiàn)rance,and Germany achieved beter results in the long-distance races of the IBU Cup Series than those from other countries;2) The Chinese sampleathletes' Cross-Country Skiing speed maintenance and sprinting ability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foreign sample athletes, and the shooting hit rate was low,the shooting area stayed for a long time,and the shooting rhythm was unstable;3)The Chinese and foreign sample athletes had similarities in body shape,but there were certain diferences in bodyfatrateand defatted body weight; 4) There were obvious diferences inbody shape,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sports quality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sample athletes;5)The focus of psychological monitoring of biathlonathletes in Chinaand foreigncountries is diferent,butthereare diferences inevaluation methods; 6) Chinese sample athletes place more emphasis on shooting training inthe basic consolidation stage,and the training plans of foreign sample athletes place more emphasis on training with competition.Conclusion: 1)
WecanlearnfromthebeneficialexperienceofNorway,F(xiàn)ranceandGermanyintheselectionofreservetalents for biathlon,training methods and means,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2)The biathlon athletes in our country should make up for the shortboard of skiing ability,improve aerobic endurance,strengthen the special project technology of conversion area,and improve shooting accuracy.3) Our country's biathlon athletes should deal with the physical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world-class biathlon athletes in foreign countries,starting from sports nutrition,strengthening muscle function training,grasping the special project characteristicsof biathlon, adjustingphysical training,and strengthening shooting psychological training intervention.Inaddition,our country should improvethe physical fitness monitoring system of biathlon athletes and the psychological monitoring means of biathlon athletes.
Keywordsbiathlon; long-distance races; performance analysis; wining factors; preparation strategies
冬季兩項男子 20km 個人賽從1960 年斯闊谷冬奧會正式拉開序幕,自此便在歐洲得以快速發(fā)展,并逐漸形成了完善的運動員選材、后備人才培養(yǎng)、訓練、競賽體系。在冬季兩項進入冬奧會后的發(fā)展歷程中,長距離比賽始終占據(jù)重要位置,是在冬季兩項所有比賽中滑雪距離最長、射擊次數(shù)最多的項目,運動成績由越野滑雪和射擊運動的成績綜合決定。因此,冬季兩項運動員既要提高越野滑雪的有氧能力和良好的滑雪技術(shù),又要使射擊動作和技術(shù)具有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這是2種身體動作能力和能量代謝類型[1,所以該運動項目的運動員訓練備戰(zhàn)難度較大。其中:越野滑雪需要提高有氧能力,加強耐力訓練;射擊則需要提高專注力、心理素質(zhì)和精細動作控制。而我國運動員的長距離比賽成績與世界高水平運動員還有較大差距[2]。
國內(nèi)針對冬季兩項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競技能力特征、影響因素、訓練特征等方面[3-6,對滑行速度、節(jié)奏控制策略的分析逐漸增多[7-8],但對不同競技水平運動員滑行和射擊成績的對比分析較少,對冬季兩項的發(fā)展和競技水平的提高90還沒有充分產(chǎn)生作用。近年來,國外學者對冬季兩項的研究側(cè)重于運動員身體素質(zhì)[11]、專項技術(shù)特征[12]、訓練周期[12]、高原訓練[13-14]、生理心理機能監(jiān)控[15-16]等方面,關(guān)于運動成績的研究主要基于機器學習、可視化等手段分析和預測運動員滑行和射擊表現(xiàn),目前國內(nèi)尚缺乏對冬季兩項長距離比賽運動員滑行和射擊成績以及致勝因素的相對綜合的比較分析。
基于以上,本研究旨在通過比較中外冬季兩項男子長距離比賽的成績差異,分析世界級運動員滑雪和射擊成績結(jié)構(gòu)特征,討論冬季兩項長距離比賽致勝的關(guān)鍵因素,歸納該運動項目針對性的訓練備戰(zhàn)策略,以期為該運動項目的科學訓練與研究提供理論指導和參考。
研究對象與方法
1. 1 研究對象
以2018—2023賽季國際冬季兩項聯(lián)盟(IBU)舉辦的IBU杯系列賽的男子長距離比賽前3名世界級運動員和同賽季同比賽場次6名中國優(yōu)秀冬季兩項運動員的越野滑雪與轉(zhuǎn)換區(qū)域運動成績(累計40人/次的滑行和160次射擊)為研究對象(見表1和表2)。文中用于數(shù)據(jù)對比的世界級運動員在2018一2024年間均有獲得IBU杯系列賽賽季最佳運動員排名、冬奧會冠軍或IBU杯系列賽冠軍的經(jīng)歷。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研究法
1)通過在國內(nèi)常用數(shù)據(jù)庫搜索相關(guān)文獻,檢索到近15年(2010—2025)與\"biathlon\"\"冬季兩項\"等關(guān)鍵詞相關(guān)的文獻35篇,并對這些文獻進行了歸納,為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采集和分析討論提供理論支撐。
2)運動員比賽成績數(shù)據(jù)來自于國際冬季兩項聯(lián)盟(IBU)官方網(wǎng)站公開的比賽報告(獲取網(wǎng)絡(luò)地址為https://www.biathlonworld.com/)。
1.2.2 對比分析法
1)以2018—2019賽季至2022—2023賽季分別在波克盧卡和厄斯特松德2個地點的場地舉辦的IBU杯系列賽的男子長距離比賽數(shù)據(jù)為基礎(chǔ),對其中的中外運動員越野滑雪區(qū)域和轉(zhuǎn)換區(qū)域的運動成績進行對比分析。
2)詳細分析樣本運動員的身體形態(tài)特征、體能監(jiān)測體系指標、心理監(jiān)測體系指標、全年射擊計劃的差異,從身體素質(zhì)、訓練負荷、技術(shù)細節(jié)、比賽心理等方面探討中外冬季兩項男運動員的運動表現(xiàn)存在差異的原因。
1. 2. 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1)研究數(shù)據(jù)以平均值 ± 標準差表示,使用“SPSS2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使用單樣本 χt 檢驗比較中外樣本運動員之間的差異。
2)相關(guān)指標的概念界定。冬季兩項運動成績由滑行表現(xiàn)、射擊區(qū)域停留時間和射擊表現(xiàn)構(gòu)成[18-20],具體概念界定見表3。
2研究結(jié)果與分析
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冬季兩項長距離項目運動員的滑雪、射擊成績及訓練差異,本研究從3個方面呈現(xiàn)分析結(jié)果,一是冬季兩項運動員競技水平與長距離項目國際格局的演變,二是IBU杯系列賽冬季兩項男運動員滑雪與射擊成績的比較,三是冬季兩項長距離比賽致勝的關(guān)鍵因素的中外運動員的差異比較。
2.1冬季兩項運動員競技水平與冬季兩項長距離賽事國際格局的演變
在1998—1999賽季至2022—2023賽季,共有255人/次獲得IBU杯系列賽年度積分榜第一名(包括長距離比賽、沖刺賽、追逐賽、集體出發(fā)比賽)。其中,挪威運動員獲得70次,占全部積分榜第一名名額的 27.4% ,法國運動員獲得61次,占全部積分榜第一名名額的 23.9% 。以上2個國家占了IBU杯系列賽年度積分榜第一名的 50% 以上(如圖1所示)??梢?,挪威、法國和德國的運動員在冬季兩項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7]。
對于長距離比賽,根據(jù)2017—2018賽季至2022—2023賽季的IBU杯系列賽、IBU杯世界錦標賽(簡稱為“IBU杯世錦賽”)和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為“冬奧會\")的非團體冬季兩項中長距離比賽數(shù)據(jù)(21491人)的分析結(jié)果可知(見表4):挪威、法國、德國的運動員的成績處于第一梯隊;瑞典、意大利的運動員緊隨其后,處于第二梯隊;奧地利、捷克、瑞士、烏克蘭的運動員的成績處于第三梯隊。
2.2IBU杯系列賽冬季兩項男運動員在越野滑雪區(qū)域的成績比較
有研究顯示,在長距離比賽中,運動員的滑雪成績對總成績的貢獻率達到 68%~79%[1]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見表5),中外運動員在單圈和全程滑雪速度上存在顯著差異( plt;0.05 )。其中,外國運動員的第1名和前8名的滑行速度無明顯差異 (pgt;0.05) ,第1名和前8名在第1\~3圈的滑行速度呈遞減趨勢,而第3\~4圈的滑行速度呈現(xiàn)出不減反增的趨勢,第1名的速度差異為5.16,前8名的速度差異為4.87,兩者滑行速度下降差異不大(速度差異 Σ=Σ 第1圈滑行速度-第4圈滑行速度/第1圈滑行速度),說明獲得第1名的外國運動員和位于前8名的外國運動員的最終成績的差距受滑行速度影響較小,射擊成績可能是產(chǎn)生差異的關(guān)鍵。從表5還可知,中國運動員與獲得第1名的外國運動員的滑行時間和滑行速度存在顯著差異,與第1圈相比,中國運動員在第4圈的滑行速度明顯下降(速度差異為8.32;速度差異 Σ=Σ 第1圈滑行速度-第4圈滑行速度/第1圈滑行速度),在最后1圈的滑雪速度無法保持甚至加快,與外國運動員在第4圈提速相反,說明滑雪后程沖刺能力不足是制約我國運動員成績提高的短板之一。
2.3IBU杯系列賽冬季兩項運動員射擊成績比較
2.3.1 轉(zhuǎn)換區(qū)域停留時間比較
相關(guān)研究顯示,運動員的轉(zhuǎn)換區(qū)域停留時間對總成績的貢獻率約為 8%~10%[18]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見表6),我國樣本運動員在射擊區(qū)域停留時間、射擊時間、射擊節(jié)奏和首發(fā)射擊時間上與獲得第1名的外國運動員相比具有顯著差異( plt;0.01) ,獲得第1名的外國運動員全程在射擊區(qū)域停留時間略長于位于前8名的外國運動員,但無顯著差異( pgt;0.05) ,說明獲得第1名的外國運動員的射擊時間并不是最短的,而求穩(wěn)并提高命中率可能是與其他運動員拉開差距的重要原因。
2.3.2 轉(zhuǎn)換區(qū)域射擊命中率比較
有研究顯示,運動員在轉(zhuǎn)換區(qū)域的射擊命中率對總成績的貢獻率約為 11%~22%[18]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見表7),獲得第1名的外國運動員在長距離比賽射擊區(qū)域的平均命中率為 (99±4)% ,位于前8名的外國運動員的平均命中率為( 95±10% ,中國運動員的平均命中率為 (85±13)% ,可見,我國運動員的射擊平均命中率與外國運動員存在明顯差異 plt;0.01) 。從單圈的射擊命中率可知,我國運動員與獲得第1名的外國運動員相比,在第1圈的射擊命中率( plt;0.01 )和第4圈的射擊命中率( plt;0.05 )存在顯著差異,說明外國世界級冬季兩項運動員在長距離比賽轉(zhuǎn)換區(qū)域起始圈和結(jié)束圈的射擊命中率更高,轉(zhuǎn)換技術(shù)更強,技術(shù)動作銜接更好,具有更好的控制身體及步槍穩(wěn)定性的能力。
我國運動員的技術(shù)動作銜接度和身體穩(wěn)定性則亟待改善。
2.4中外冬季兩項運動員長距離比賽致勝的關(guān)鍵因素差異比較
2.4.1身體形態(tài)特征差異
中國冬季兩項運動員與外國世界級冬季兩項運動員相比,從身體形態(tài)特征指標來分析(見表8),身高的差距為 3.06% 、體重的差距為 2.53% 、大腿圍的差距為 8.35% 、克萊托指數(shù)的差距為 3.79% 、體脂率的差距為 -52.6% 、去脂體重含量的差距為 18.85% [以上差距百分比的計算方法為(外國運動員-中國運動員)/外國運動員],由此可見,中國冬季兩項運動員與外國冬季兩項運動員在體成分指標上具有明顯差異。
2.4.2體能監(jiān)測體系指標差異
根據(jù)上述分析結(jié)果可知,在滑行表現(xiàn)和射擊表現(xiàn)上,中國運動員與外國運動員相比具有較大差異。從身體形態(tài)特征差異來說,體能監(jiān)測體系指標差異可能是比賽成績產(chǎn)生差異的重要原因之一。表9顯示,中國運動員與外國運動員的體能監(jiān)測體系指標在身體形態(tài)、生理機能和運動素質(zhì)3個方面有較為明顯的差別。1)在身體形態(tài)方面,中國對冬季兩項運動員的體能監(jiān)測指標主要有大腿圍和上臂圍2個圍度指標,反映出我國學者和教練員認為四肢圍度與肌肉力量之間是線性相關(guān)的2,而外國則更為強調(diào)冬季兩項運動員的體脂率,并沒有關(guān)注四肢圍度。2)在生理機能方面,中國對冬季兩項運動員的體能監(jiān)測指標包括血乳酸、最大攝氧量、血氧飽和度、肺活量、血紅蛋白,這些指標可以反映全身基礎(chǔ)生理機能,而外國對冬季兩項運動員的體能側(cè)重有氧能力監(jiān)測,監(jiān)測指標體現(xiàn)的是肩胛帶和腿部肌肉的有氧代謝能力。3)在運動素質(zhì)方面,中國對冬季兩項運動員的體能監(jiān)測關(guān)注的是基礎(chǔ)體能和專項體能,基礎(chǔ)體能測試包括最大深蹲和引體向上,專項體能測試包括轉(zhuǎn)彎 100m 速度 、200m 滑降速度和5次滿彈射擊準確率;外國對冬季兩項運動員的體能監(jiān)測更多關(guān)注的是基礎(chǔ)體能。
2.4.3心理監(jiān)測體系指標差異
除了體能監(jiān)測體系以外,心理狀態(tài)監(jiān)測體系指標差異也可能是比賽成績產(chǎn)生差異的重要原因之一。表10顯示,在心理監(jiān)測方面,中國和外國對冬季兩項運動員的心理監(jiān)測關(guān)注的重點有所不同,但是在評估方法上同中有異。1)在監(jiān)測重點上,我國對冬季兩項運動員的心理監(jiān)測更關(guān)注心理素質(zhì),外國對冬季兩項運動員的心理監(jiān)測則側(cè)重心理生理狀態(tài)和運動專項特質(zhì)性正念。2)在評估方法上,國內(nèi)外對冬季兩項運動員的心理評估均會使用訪談法和問卷調(diào)查法,不同的是,我國對冬季兩項運動員進行心理評估時會使用繪畫療法,而外國對冬季兩項運動員進行心理評估時側(cè)重于實驗法。
2.4.4射擊訓練計劃差異
相關(guān)研究顯示,冬季兩項世界級運動員在比賽中的射擊命中率高達 95% 以上[4],這與其科學的全面射擊訓練計劃密不可分。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冬季兩項世界級運動員的射擊訓練時間與賽季排名存在顯著相關(guān)性[19.23]。本研究對外國樣本運動員全年射擊訓練計劃分配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如圖2所示),從5月到9月,運動員處于基礎(chǔ)鞏固期,射擊訓練計劃配比逐漸從95% 降至 5% 并延續(xù)至次年3月。從5月到11月,運動員處于專項模擬期,射擊訓練計劃配比逐漸從 0% 上升至 45% ,又逐漸下降至11月的 0% 。從7月到次年4月,運動員處于以賽代練期,射擊訓練計劃配比逐漸從7月的 0% 上升到11月的 90% ,并一直保持90% 的高配比至次年3月[24]。
注:不同月份構(gòu)成的階段對應曲線下的面積分別表示射擊訓練的基礎(chǔ)鞏固階段、專項模擬階段以及以賽代練階段分別占射擊訓練全部時間的比例。
我國樣本運動員的射擊訓練計劃分為4個階段(見表11),與外國世界級冬季兩項樣本運動員的全面射擊訓練計劃相比,我國運動員射擊訓練計劃中的專項模擬和參加比賽的計劃時長占比較小,更重視基礎(chǔ)鞏固階段的射擊訓練。而外國運動員的訓練計劃更強調(diào)以賽代練。有研究表明,依據(jù)賽季安排訓練計劃目標導向性更強,運動員的競技狀態(tài)調(diào)整更到位,比賽適應性更好[25-27]
3備戰(zhàn)策略
3.1以冬季兩項的普及帶動后備人才選材,以國際合作促進科學訓練
挪威、法國、德國等國家在冬季兩項世界級運動員人才儲備以及長距離賽事成績方面表現(xiàn)出明顯優(yōu)勢,其經(jīng)驗對我國冬季兩項的備戰(zhàn)工作有參考價值。德國為其本國冰雪運動項目發(fā)展培養(yǎng)了大量的人才資源28],在冬季兩項后備人才培養(yǎng)體系構(gòu)建方面的經(jīng)驗可資借鑒。我國可進一步推動冬季兩項運動的普及,鼓勵初高中、社區(qū)舉辦相關(guān)活動,激發(fā)青年對該運動項目的興趣,從中發(fā)掘潛在后備人才。在訓練方法與理念方面,挪威和法國的經(jīng)驗值得深入探究。這2個國家的運動員在國際賽事中的卓越表現(xiàn),得益于其科學的訓練體系[29-31]。我國應組織教練員團隊、運動員前往這2個國家開展交流學習活動,深入了解其訓練計劃的制定邏輯、訓練強度的安排、專項技術(shù)訓練的方法以及體能與心理訓練的獨到之處。此外,強化國際合作與交流也是提高我國冬季兩項競技水平的關(guān)鍵路徑,所以應積極參與國際賽事,與世界強隊同場競技。這樣不僅可以積累比賽經(jīng)驗,還能檢驗訓練成效,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不足。此外,還應邀請國外優(yōu)秀教練員來華指導,引進先進的訓練設(shè)備和技術(shù),促進我國冬季兩項的訓練水平提高和競技實力增強[32-35]
3.2改善有氧耐力和提高射擊精度
3.2.1 彌補滑雪能力短板,改善有氧耐力
長期以來,我國大部分耐力主導類項目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普遍存在較大差距,運動距離(時間)越長的項目與世界水平的差距越大[36。因此,運動員在長距離比賽中能否確保體能的充沛與合理分配是關(guān)鍵。有研究者對冬季兩項運動員在長距離比賽的不同圈數(shù)滑行速度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世界級運動員在第3圈和第4圈的滑行速度低于第1圈和第2圈,第4圈的速度會稍快于第3圈,每圈之間耗時差異并不明顯[23],說明保持速度的能力非常關(guān)鍵。
冬季兩項長距離比賽的距離一般為 20km ,比賽時間將近1h,滑雪過程中的心率波動維持在180\~190次 /min[37] ,有氧供能在運動員能量代謝系統(tǒng)所占比例大于 96.8%[38] ,所以對運動員有氧耐力的要求極高。加之滑行與射擊連續(xù)交替轉(zhuǎn)換,射擊過程相較滑行在體能消耗上屬于機體疲勞恢復的過程,而疲勞恢復的速度同樣依賴于運動員的有氧耐力水平的高低。因此,有氧耐力是世界級運動員保持滑雪速度的關(guān)鍵。而改善有氧耐力需要運動員不斷強化基礎(chǔ)體能,尤其應該提高最大攝氧量、有氧能力等關(guān)鍵生理機能和運動素質(zhì)[32.39]
改善我國冬季兩項運動員的有氧耐力,應加強專項訓練比例。例如,以間歇訓練、持續(xù)訓練、轉(zhuǎn)換訓練等方式提高運動員在不同強度下的有氧耐力、不同運動狀態(tài)轉(zhuǎn)換中適應身體能量需求變化的能力[40]。同時,還應優(yōu)化力量訓練,圍繞肩胛帶肌肉、核心肌群、下肢肌肉進行針對性力量訓練[4I-42]。此外,應該調(diào)整運動員的飲食結(jié)構(gòu)。例如,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zhì)的攝入,為長時間的訓練和比賽提供充足的糖原儲備,促進肌肉的修復與生長,提高身體的抗疲勞能力[43-44]。最后,應該加強恢復。促進運動員外周疲勞和中樞疲勞的同步恢復,針對肩脾帶和腿部肌肉疲勞采取多種恢復手段,促進恢復效率提高[25.45]。
3.2.2 確保射擊精度,強化轉(zhuǎn)換專項技術(shù)
冬季兩項運動員在長距離比賽中的射擊表現(xiàn)對成績最終排名具有重要影響,是運動員能否登上領(lǐng)獎臺的決定性因素[20]。運動員完成一段距離的滑行后,需要根據(jù)自身的機能狀態(tài)進行調(diào)整,以適應后續(xù)的射擊過程,而調(diào)整時間長短取決于運動員射擊技術(shù)、神經(jīng)機能水平的調(diào)節(jié)能力、技術(shù)穩(wěn)定性、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綜合影響因素[46],一味地強調(diào)縮短射擊時間并不會提高射擊成績。有研究者對平昌冬奧會冬季兩項比賽進行總結(jié)時提出,快速、沒有失誤的射擊對贏得冬季兩項長距離比賽將變得更加重要[47]。黃濱認為,運動員能保證轉(zhuǎn)換區(qū)域的射擊命中率就能提高運動成績[48]。張成燁提出,運動員在轉(zhuǎn)換區(qū)域的射擊既要快,又要準,最佳狀態(tài)是兩者兼而有之[49]。本研究表明,冬季兩項世界級運動員的射擊時間并不是最短的,而在時間上求穩(wěn)并保持高射擊命中率可能是與其他運動員拉開差距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轉(zhuǎn)換區(qū)域,平衡好“射擊快\"和“射擊準”的關(guān)系,是決定冬季兩項運動員在轉(zhuǎn)換區(qū)域的成績的關(guān)鍵。
有研究者使用大數(shù)據(jù)機器學習分析了近10年的冬季兩項運動員的競技表現(xiàn)后發(fā)現(xiàn),射擊區(qū)域停留時間與射擊命中率不相關(guān)[1]。然而,從射擊成績來說,我國運動員與IBU杯系列賽前8名運動員的成績有明顯差距,如果強調(diào)縮短射擊時間而忽視運動技術(shù)、身體機能、心理等因素,將會因為射擊脫靶而導致使用更多的時間。因此,我國運動員在訓練中應更加優(yōu)先確保射擊精度。
目前,國際上多數(shù)世界級運動員采取的是進入射擊區(qū)域前不減速的策略,并且是在高強度刺激下保持高心率完成射擊。我國有一部分教練員將以往的冬季兩項比賽轉(zhuǎn)換區(qū)域致勝規(guī)律總結(jié)為射擊快和射擊準,而王文剛教練提出的“一連貫、二穩(wěn)定、三不急、四快捷”的冬季兩項射擊原則從認識上彌補了以往經(jīng)驗性總結(jié)的不足[50]。運動員在冬季兩項轉(zhuǎn)換區(qū)域追求快、準、穩(wěn)的目標符合該運動項目的競技特征,但是也不能忽視由生理、心理不穩(wěn)定性因素造成的身體搖擺的幅度與范圍等問題,在訓練中應結(jié)合自身身體素質(zhì),平衡好核心肌群與上肢力量的關(guān)系,形成穩(wěn)定的動力鏈。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本研究的結(jié)果,提出冬季兩項長距離項目專項技術(shù)強化“5S(5度)訓練原則”,即Score(精度)Speed(速度)Scope(幅度)Strength(力度)和Stability(穩(wěn)度)5個方面。
強化轉(zhuǎn)換專項技術(shù)應增加專項心理訓練,進行專注力訓練和心理韌性訓練,促進運動員在射擊時弱化時間概念,增加負荷強度刺激下的首發(fā)子彈射擊穩(wěn)定性練習[51]。一是加強針對性訓練,設(shè)置更多的模擬比賽訓練場景,分解射擊環(huán)節(jié)和強化射擊技術(shù)動作銜接的連續(xù)性,在強調(diào)運動員個性化技術(shù)風格的基礎(chǔ)上,注重運動員轉(zhuǎn)換技術(shù)的動作視頻數(shù)據(jù)分析。二是調(diào)整訓練模式,以比賽為目標完善全年射擊訓練計劃[24]。三是針對冬季兩項的運動技術(shù)轉(zhuǎn)換特點,進行心率調(diào)節(jié)能力的訓練[45-46]、增加肩關(guān)節(jié)和腿部肌肉快速轉(zhuǎn)換能力的訓練,定期監(jiān)測肌肉輸出功率和身體機能水平
3.3把握致勝主觀因素和強化致勝客觀因素
3.3.1對標世界級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特征,調(diào)節(jié)營養(yǎng)增強肌肉功能
越野滑雪和冬季兩項對運動員的身高、體重、腿圍等身體形態(tài)結(jié)構(gòu)上的要求具有高度相似性,我國冬季兩項運動員主要是從越野滑雪項目跨項而來,與世界級運動員差異不大,但是相較之下,我國冬季兩項運動員的體脂率明顯偏高、去脂體重含量明顯偏低。而體脂率過高,從力學而言會增加運動員負擔和滑行阻力,降低運動速度,使機體做功能力相對下降3,從代謝而言又會增加運動員的能量消耗,不利于形成最大做功能力和維持長時間、高強度的滑行。去脂體重含量過低在運動表現(xiàn)上會導致肌肉力量與爆發(fā)力不足、能量儲備不足、核心肌群控制力下降、裝備重量的相對負擔增加等問題,運動員的去脂體重含量應維持在功能性最佳區(qū)間[51-52]。由此推斷,脂肪含量過多和肌肉功能不足可能是制約我國冬季兩項運動員競技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
科學訓練能有效降低體重、體脂率,增加去脂體重含量,有研究者在4周中等海拔高原訓練前后分別對世界級冬季兩項男運動員的體脂率進行測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運動員體重下降了約 5.6kg ,平均每周下降1.4kg[53] 。還有研究表明,2\~3周每周2\~5次的模擬低氧訓練,每次 30~90min 的缺氧暴露有助于運動員增加能量消耗、促進脂肪代謝效率提高和進一步產(chǎn)生激素調(diào)節(jié)作用[54-55]。因此,我國冬季兩項運動員應該參照世界級冬季兩項運動員的身體形態(tài)指標,在不影響專項體能和運動能力的前提下,采用有效的訓練方法、手段以解決脂肪含量過高和肌肉功能不足的問題,為提高成績奠定良好基礎(chǔ)。此外,未來可進一步開展冬季兩項運動員的身體成分測量標準體系的實證研究,為我國冬季兩項運動員的選材和訓練提供參考依據(jù)。
3.3.2 把握專項特征,完善體能訓練及體能監(jiān)測體系
運動員上肢肩胛帶力量增強能提高滑雪效率和穩(wěn)定射擊姿態(tài),上肢肌肉有氧能力提高有助于延緩疲勞出現(xiàn)和快速恢復體力[52]。腿部力量增強則可以為前進提供動力,并且有助于保持身體平衡,而且下肢肌肉有氧能力提高有助于維持滑雪節(jié)奏和促進乳酸代謝[52]。因此,世界級運動員體能監(jiān)測體系側(cè)重于局部身體機能,對直接影響運動表現(xiàn)的上肢肩胛帶和腿部的力量和有氧能力的評估更為系統(tǒng)。
相較于世界級運動員,我國運動員的體能在生理機能和運動素質(zhì)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從生理機能監(jiān)測來說,我國體能監(jiān)測體系更側(cè)重于運動員整體身體機能。盡管我國研究者構(gòu)建的體能監(jiān)測體系和指標評價體系從運動員選材、訓練計劃的制定、訓練手段和方法的創(chuàng)新等方面2為指導運動員科學選材和科學訓練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jù),而且我國國家隊近10年來結(jié)合運動項目專項特征,也構(gòu)建了基于身體形態(tài)、生理機能和運動素質(zhì)的體能監(jiān)測體系,強調(diào)了體能訓練對冬季兩項運動員的重要性,也產(chǎn)生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體能監(jiān)測體系缺乏專項特征的問題,所以我國冬季兩項運動員相較法國、挪威等國家的冬季兩項運動員的運動成績提高不充分,體能監(jiān)測體系的完善相對滯后可能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3.4加強射擊心理訓練干預,完善心理監(jiān)測手段
冬季兩項運動員在比賽中承受著生理和心理的雙重壓力。有研究者通過腦電圖(EEG)技術(shù)監(jiān)測大腦額波,對比分析冬季兩項和越野滑雪運動員在滑行后射擊時的大腦額波活動,結(jié)果顯示,冬季兩項運動員在射擊時額波活動比越野滑雪運動員高 6% F=4.82 p=0.044)[56] ,而射擊時額波活動高通常與鎮(zhèn)定程度、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和抑制力這幾項心理和生理指標有關(guān)。因此,冬季兩項運動員心理監(jiān)測體系關(guān)注運動專項特質(zhì)性正念也具有重要意義,可以評估冬季兩項運動員的注意力、情緒調(diào)節(jié)能力、身體感知覺、心理韌性等方面。
世界級運動員心理監(jiān)測體系側(cè)重于評估不同人格特質(zhì)的運動員在特定運動情境下完成轉(zhuǎn)換技術(shù)動作的生理心理變化,對精準分析射擊前、射擊中和射擊后的生理與心理指標的協(xié)同變化具有重要意義,并且具有2個特點,一個特點是能精準評估運動員在不同場地的心理狀況,另一個特點是具有實時反饋與動態(tài)調(diào)整的特征,但也存在諸如監(jiān)測成本較高、技術(shù)復雜、操作難度大、容易忽視環(huán)境因素等缺陷。
中國運動員心理監(jiān)測體系更為注重對其應具備的競賽心理素質(zhì)進行評估,對冬季兩項運動員的心理監(jiān)測指標更為多元,能較為全面和系統(tǒng)地評估運動員的心理素質(zhì)及狀態(tài),但評估和測量一般在運動前或運動后,欠缺對實時競技狀態(tài)的評估。而冬季兩項運動員在比賽中的心理狀態(tài)可能會隨著比賽進程、環(huán)境因素、自身表現(xiàn)等隨時發(fā)生變化,實時監(jiān)測可以更準確地反映這些動態(tài)變化,對及時調(diào)整訓練策略和比賽方案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國應該結(jié)合世界級運動員心理監(jiān)測體系,以優(yōu)化監(jiān)測指標、創(chuàng)新監(jiān)測方法、簡化操作流程以及強化結(jié)果應用為目標,進一步增強我國冬季兩項運動員心理監(jiān)測體系指標的全面性。
4結(jié)論與建議
4.1結(jié)論
1)在冬季兩項后備人才選材、訓練方法和手段、國際合作等方面可以借鑒挪威、法國、德國等國家的有益經(jīng)驗,我國可以通過普及冬季兩項運動帶動該運動項目的后備人才選拔,通過國際合作進一步促進我國冬季兩項的科學訓練,這對我國冬季兩項長距離比賽成績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2)與世界級冬季兩項運動員相比,我國冬季兩項運動員在滑雪和射擊兩方面均存在明顯差距。因此,要彌補滑雪能力短板,改善有氧耐力,強化轉(zhuǎn)換區(qū)域?qū)m椉夹g(shù),提高射擊精度。
3)在主觀因素上,我國冬季兩項運動員應對標外國世界級冬季兩項運動員的身體形態(tài)特征,從運動營養(yǎng)著手,加強下肢肌肉力量訓練,把握冬季兩項的專項特征,調(diào)整體能訓練,加強射擊心理訓練干預。此外,還應完善冬季兩項運動員體能監(jiān)測體系和冬季兩項運動員心理監(jiān)測手段。
4.2建議
中國冬季兩項運動員的訓練應參考外國世界級冬季兩項運動員的訓練模式,把握冬季兩項的專項特征,對參加長距離比賽的青年運動員的訓練計劃、專項技術(shù)、模擬訓練、比賽技戰(zhàn)術(shù)特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這對冬季兩項競技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MARKO S,LAAKSONEN,THOMAS,F(xiàn)INKENZELLER,et al.The influence ofphysiobiomechanical parameters, technical aspects of shooting,and psychophysiological factorson biathlon performance: a review[J].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2018,7(4):394.
[2]李洋.冬季兩項男子20公里個人賽奧運獎牌運動員參賽 特征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3(8):172.
[3]周文婷.冬季兩項運動員的生物學特征和競賽、訓練特征 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2,37(1):25.
[4]房英杰,王子樸,杜承潤.世界優(yōu)秀冬季兩項運動員射擊技 術(shù)特征、影響因素與訓練策略[J].中國體育科技,2021,57 (12):9.
[5]王潤極,李海鵬,閻守扶,等.冬季兩項運動員競技表現(xiàn)的 影響因素及訓練策略[J].中國體育科技,2020,56(12):27.
[6]白鵬,鐘亞平,王素改.世界級冬季兩項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 機能和運動素質(zhì)特征研究進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20,54(12) : 75.
[7]王志博,史明,孫波.國際冬季兩項發(fā)展格局、實踐經(jīng)驗及 啟示[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24,42(3):22.
[8]趙曉翠,張榮魁.對第6屆亞洲冬季運動會中國代表團冬 季兩項比賽成績的反思[J].冰雪運動,2007(6):28.
[9]李海鵬,陳小平,何衛(wèi).我國冬季項目實現(xiàn)\"全面參賽\"的策 略研究——基于對 2018 年平昌冬奧會的調(diào)查[J].中國體 育科技,2018,54(5):3.
[10]程云峰,蘇國濱,張亮.中華人民共和國第10屆冬季運動 會冬季兩項比賽射擊速度和命中率調(diào)研報告[J].中國體 育科技,2003(10):16.
[11] ADODIN V, MYAKINCHENKO E B, ZAKHAROV G G, et al.Biathlon elite'scompetitive performance versus physical fitness analysis[J].Theory and Methods of Sports,2021(9):12.
[12]IHALAINEN S, LAAKSONEN M S, KUITUNEN S, et al. Technical determinants of biathlon standing shooting performance before and after race simulation[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amp; Science in Sports,2018,28(2):1700.
[13] LUNGHI A, BROCHERIE F, MILLET G P. Influence of altitude on elitebiathlon performances[J].High Altitude Medicine amp; Biology,2019,20(3): 312.
[14] SANDBAKK O, SOLLI G S, TALSNES R K, et al. Preparing for the nordic skiing events at the beijing olympics in 2022: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and unanswered questions [J]. Journal of Science in Sport and Exercise,2O21,3(3): 257.
[15] LUTKOVA N V, MAKAROV M, LUTKOV V F,et al. Psycho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qualified athletes,players and biathlonists[J].SportPsychology,2024,1:19.
[16] ABRAHAMSEN FE, KVAM A, SAETHER SA. Psychological determinants in biathlon performance:A U23 national team case study[J]. Sports (Basel),2024,12(2):38.
[17]THOMAS M, DANIEL M, SEVERIN T, et al. Predicting biathlon shooting performance using machine learning[J].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18,36(20):1.
[18]OYVIND S, THOMAS L. Variability, predictability, and race factors affecting performance in elite biathl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hysiology and Performance,2O18,13(3):313.
[19]SATTLECKER G, BUCHECKER M, GRESSENBAUER C, et al.Factors discriminating high from low score performance in biathlon shoot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hysiology and Performance,2017.6(12):1.
[20]HOFFMAN M, GILSON P, WESTENBURG T, et al. Biathlon shooting performance after exercise of different intensities [J]. InternationalJournalofSports Medicine,991:27.
[21]張紹禮,焦鐵仁,楊阿麗,等.冬季兩項與越野滑雪(短距 離)訓練方法與手段的研究與應用[M].北京:人民體育出 版社,2014:34.
[22] ZAGURSKY N, ROMANOVA Y. Interrelation of indicators of body composition with the effectivenessof competitive activity of highlyqualified biathletes[J].Theory and Practice of Physical Culture, 2023(1):13.
[23]LUCHSINGER H, KOCBACH J, ETTEMA G, et al. Contribution from cross-country skiing,start time and shooting components to the overall and isolated biathlon pursuit race performance[J]. Plos One,2020,15(9): e0239057.
[24]ALAN B. Biathlon canada long term athlete development model[Z/OL]. (2025-01-10)[2025-01-10].http:/biathlon canada.ca/sport-development/athletes/athlete-development-m odel/biathlon-canada-long-term-athlete-development-model/.
[25] SCHMITT L, BOUTHIAUX S, MILLET G P. Eleven years' monitoring of the world's most successful male biathlete of the last decad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hysiology and Performance,2021,16(6): 900.
[26] TALSNES R, SANDBAKK O. Altitude preparations for the biathlon eventsat the 2O26 olympics in milano cortina[J]. IBU Journal of Biathlon Coaching, 2024,1(2): 12.
[27]FAGHER K, BAUMGART J K, SOLLI G S, et al. Preparing for snow-sport events at the paralympic games in beijing in 2022: Recommendations and remaining questions [J]. BMJ Open Sport amp; Exercise Medicine, 2022,8(1): e001294.
[28]姜愷健,彭國強.德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的特征及其 啟示[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22,38(5):59.
[29]劉潤芝,黃亞玲,胡蘭蘭.北歐兩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治 理經(jīng)驗借鑒與中國路徑[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25,41 (1):13.
[30]余榮芳,吳貽剛,王愛文.挪威冰雪項目發(fā)展經(jīng)驗及對我 國備戰(zhàn)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啟示[J].體育科學,2020,40 (12):17.
[31]馬建福.法國國家體育學院高水平運動項目訓練、管理及 啟示[J].中國體育教練員,2022,30(2):59.
[32]尚磊,史瑞應,蔡旭旦,等.我國優(yōu)秀越野滑雪運動員有氧 和無氧能力與短距離比賽競技表現(xiàn)的相關(guān)性探究[J].首 都體育學院學報,2024,36(3):303.
[33]尚磊,陳輝,魏小斌,等.米蘭冬奧會我國備戰(zhàn)參賽形勢與 對策研究[J].體育科學,2024,44(4):36.
[34]陳小平.從助力到引領(lǐng)—競技運動訓練科學化的轉(zhuǎn)折 與發(fā)展[J].體育與科學,2023,44(3):1.
[35]陳小平.冬季項目的\"隱藏法寶\"—國際化訓練平臺[J]. 知識就是力量,2022(1):14.
[36]陳小平.有氧訓練:提高我國耐力項目運動水平的關(guān)鍵 [J].體育科學,2004,24(11):45.
[37]王潤極,李海鵬,閻守扶,等.冬季兩項運動員競技表現(xiàn)的 影響因素及訓練策略[J].中國體育科技,2020,56(12):27.
[38]黎涌明,毛承.競技體育項目的專項供能比例:亟待糾正的 錯誤[J].體育科學,2014,34(10):93.
[39]尚磊,蔡旭旦,張蓓,等.不同水平男子越野滑雪運動員自 由式滑輪長距離比賽表現(xiàn)及其專項耐力和力量素質(zhì)的關(guān) 聯(lián)性探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3,35(6):639.
[40] BJOKLUND G, LAAKSONEN M S. The determinants of performance in biathlon world cup sprint and individual competitions[J]. Front Sports Act Living,2022,4:841619.
[41]KEMNITZCP,JOHNSONRF,MERULLODJ,et al.Relation of rifle stock length and weight to military rifle marksmanship performance by men and women[J].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2001,93(2):479.
[42]GREBOTC, BURTHERET A. Forces exerted on the butt plate bythe shoulder of the biathlete in biathlon shooting[J].Computer Methods in Biomechan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07,10(1):13.
[43]GORKA C A,NIEWCZASD M, AKBAS A, et al. Socio-demographic influences on dietary habits and nutritional awareness: A case study of polish biathlon association national team members[J].Nutrients,2024,16(21):3784.
[44]RADZHABKADIEV R M,TIMONIN A N, KOBELKOVA IV. Energy and nutritional value of biathletes'diets[J].Sports Medicine: Research and Practice,2020, 9(3): 62.
[45]BENUM SD, VANDERWEEL FR,VANDERMEERAL H. In a heartbeat: Prospective control of cardiac responses for upcoming action demands during biathlon[J]. Ecological Psychology,2021,33(2):90.
[46]HOFFMANN 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heart rate response during biathl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1992, 13(5): 390.
[47]LAAKSONEN M S,MALIN J, HANSCHRISTERH. The olympic biathlon-recent advances and perspectives after pyeongchang[J].Frontiers in Physiology,2018,9:796.
[48]黃濱,朱泳,金生偉.冬季兩項隊員射擊準確性“三調(diào)\"要 求的系統(tǒng)化[J].體育學刊,2010,17(5):89.
[49]張成燁,勾曉秋,秦江旭.淺談冬季兩項射擊訓練的規(guī)律 與體會[J].冰雪運動,2004(4):22.
[50]王文剛.冬季兩項運動射擊技術(shù)訓練[J].冰雪運動,2008 (1):45.
[51]MYAKINCHENKO EB, HEIL D P, KRIUCHKOV A S, et al. Physiological profiles and training loads of international level male and female cross-country skiers and biathletes[J].Science amp; Sports,2022,37(5/6):490.
[52]祝楊,劉建,郜衛(wèi)峰,等.滑行經(jīng)濟性測評方法和技術(shù)特征 的研究進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2,56(8):93.
[53]MATU J,DEIGHTONK,ISPOGLOU T, et al. The effect of moderate versus severe simulated altitude on appetite,gut hormones,energy intake and substrate oxidation in men [J]. Appetite,2013,113: 284.
[54]SEVER O,KIYICIF,ATASEVERG. Analysis of acute responses of young biathlon athletes living at different altitudes to maximal aerobic exercise at 2OOOm[J]. Sportif Bak1s,2017, 4(2): 69.
[55]HEINICKE K,HEINICKE I, SCHMIDT W,et al.A threeweek traditional altitude training increases hemoglobin mass and red cell volume in elite biathlon athlet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05,26(5): 350.
[56]LUCHSINGER H, OYVIND S, SCHUBERT M, et al. A comparison of frontal theta activity during shooting among biathletes and cross-country skiers before and after vigorous exercise[J]. Plos One, 2016,11(3):0150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