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描述
八年級女生小玲,14歲,性格開朗、成績優(yōu)異,是班級的文藝委員,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項活動。但前段時間,小玲情緒低落、成績下滑、拒絕與同學交往。尤其在周一返校時,她總是無精打采,甚至會在家校聯(lián)系手冊上寫下“沒有人再愛我”“我很多余”“我討厭弟弟\"等消極語句,而父母也很少在手冊上簽字。有一次,我在班會課上說“有弟弟妹妹的家庭好幸福”時,小玲突然哭起來。結(jié)合小玲近期一系列反常表現(xiàn),我初步判斷她應(yīng)該是同胞關(guān)系適應(yīng)障礙。
初步分析
由于弟弟還小,父母不得不將大量精力放在弟弟身上,而小玲將父母照顧弟弟的行為等同于“不再愛自己”,陷入非黑即白的極端思維。當我找她談話時,她說:“他們眼里只有弟弟,我做什么都沒用。\"那是因為小玲的父親曾對小玲說:“你已經(jīng)長大了,弟弟還小,你要懂事。\"這句無心之語,讓小玲感到自己被要求無條件犧牲,從而將弟弟視為競爭者。她在周記中寫道:“如果沒有弟弟,我還是家里的小公主?!边@份敏感與委屈,讓她不知道如何與弟弟相處。我決定引導(dǎo)小玲接納弟弟,幫助她正確認識親情與父母的愛。
拉近親子關(guān)系
1.初步溝通,引起重視
在發(fā)現(xiàn)小玲的異常表現(xiàn)后,我第一時間撥通了家長的電話。溝通初期,小玲父母認為“孩子只是鬧脾氣”。我展示了小玲周記中的消極內(nèi)容,比如\"我討厭弟弟\"等表述,又列舉了她近期情緒崩潰的具體事例,他們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我了解到小玲還有一個叔叔,便給她的奶奶打電話,說明小玲對弟弟的抗拒,并提議借講述家族故事,讓她理解親人的意義。奶奶對小玲說:“你知道嗎?你爸爸小時候也覺得叔叔搶走了我們的愛,常和叔叔吵架。但現(xiàn)在,他們是最好的兄弟。你看,逢年過節(jié),兩家人團聚在一起,多幸福啊!”
小玲驚訝地說:“真的嗎?爸爸小時候也有和我一樣的想法嗎?不過現(xiàn)在爸爸和叔叔的關(guān)系確實很好,大家一起玩的時候很開心?!?/p>
2.開展專屬親子活動
小玲父母的態(tài)度對她影響很大,要想讓小玲從心里接納弟弟,就必須聯(lián)合家長一起努力,幫她找回安全感和愛。我建議她父母每周末固定2小時專門陪伴小玲,比如陪她騎行,或陪她看一場電影。當小玲得知自己擁有父母專屬陪伴時間后,欣喜若狂,連聲問:“真的嗎?你們不會又因為弟弟取消吧?\"媽媽立刻說:“保證不會,我已經(jīng)請奶奶來幫忙照顧弟弟了。”
3.家庭會議制度
我建議小玲父母定期召開家庭會議,讓小玲參與家庭事務(wù)決策,例如共同商議周末活動安排、制訂家務(wù)分工計劃等。在首次家庭會議上,爸爸主動問:“這周末我們計劃去春游,小玲,你有什么建議嗎?”小玲說:“我想帶風箏,可以嗎?”爸爸回復(fù):“當然可以,不如這次春游的籌備工作就由你負責,我們都聽你的安排!”
同時,我提醒她的父母避免使用“你要懂事”這類命令式表達,建議他們用更溫暖的表達傳遞愛意。比如,“爸爸媽媽依然愛你,弟弟的到來讓我們的家更完整,你永遠是我們的寶貝,沒人能替代”。此外,我還幫他們制訂了“每日一句鼓勵”計劃,要求他們每天至少對小玲說一句肯定的話,例如“今天你的畫很有創(chuàng)意”“謝謝你幫忙整理弟弟的玩具”。隨著家庭氛圍的持續(xù)改善,小玲慢慢感受到父母對她的愛沒有改變。
重建價值認同
1.責任賦能行動
我邀請班上所有有弟弟或妹妹的同學擔任“成長觀察員”,記錄弟弟妹妹的成長瞬間,制作《弟弟妹妹的100個第一次》手賬本。我特意鼓勵小玲:“你可以記錄弟弟第一次笑、第一次翻身的樣子,這些都是珍貴的回憶喲。”小玲欣然接受任務(wù)。每當在家捕捉到弟弟成長的精彩瞬間,她就會立即記錄下來,到校后第一時間與我分享。隨著記錄的持續(xù),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她沒有那么討厭弟弟了。
2.同伴支持系統(tǒng)
我組織有弟弟或妹妹的同學成立“解憂小隊”,通過“我與弟弟妹妹的故事分享會\"引發(fā)情感共鳴。班會課上,小晴分享:“這是我和妹妹小時候的照片,那時我們總吵架,但現(xiàn)在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小玲問:“真的嗎?我現(xiàn)在很不喜歡我弟弟,他占用了爸爸媽媽太多時間,還會亂拿我的東西,經(jīng)常惹我生氣。\"小杰說:“有一次,我妹妹把我的書包畫花了,我本來很生氣,但想到可以在《弟弟妹妹的100個第一次》里寫上‘她第一次畫畫’,就一點也不生氣了,還主動教她在白紙上畫畫?!?/p>
趁著分享氛圍熱烈,我立即增設(shè)情景劇環(huán)節(jié),請同學們分別扮演父母、哥哥或姐姐、弟弟或妹妹,模擬同胞沖突場景。例如,樂樂扮演因弟弟弄臟作業(yè)本而發(fā)火的姐姐,小天作為“調(diào)解員”提出解決方案:“你可以告訴弟弟‘這是姐姐重要的東西’,讓他知道不能隨意觸碰,然后帶他一起整理。\"小玲看后表示:“原來直接溝通比生悶氣更有用?!毙★L馬上說:“對啊,你現(xiàn)在不喜歡弟弟很正常,因為弟弟太小了,還不懂事,等他長大些,說不定會變成可愛的小跟屁蟲呢!”小玲一下子就被逗笑了,眼里多了一絲期待。
此外,我為“解憂小隊\"設(shè)計每周任務(wù)卡,如“與弟弟妹妹合作完成畫作\"“教會弟弟妹妹一項新技能”“獨立照顧弟弟妹妹一小時\"等。當小玲抽到“教弟弟認顏色”任務(wù)后,她在周記中寫道:“弟弟學東西好慢,可他指著我的紅發(fā)卡喊‘紅色'時,我突然覺得他特別可愛?!?/p>
3.頒發(fā)成長獎狀
期末班會課上,我們舉辦“最佳守護者\"頒獎儀式,有3個方面的評選標準: ① 參與度—是否持續(xù)記錄《弟弟妹妹的100個第一次》; ② 主動性一是否主動協(xié)助父母照顧弟弟妹妹; ③ 情感進步一在家校聯(lián)系手冊、周記或日常談話中,是否體現(xiàn)出對弟弟妹妹態(tài)度的積極轉(zhuǎn)變。
小玲因完整記錄了弟弟的“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叫姐姐”“第一次分享東西”等30個成長瞬間,并在周末主動幫助父母照顧弟弟,獲得“最佳守護者\"稱號。頒獎時,媽媽代替弟弟上臺送上手印賀卡,賀卡背面寫著:“姐姐,謝謝你陪我長大。\"小玲媽媽說:“這是弟弟送給你的賀卡,上面有他的手印,感謝你對他的照顧,你是最棒的姐姐。”小玲激動地擁抱了媽媽,開心極了。
如今,翻開小玲的周記,字里行間滿是溫暖:“弟弟今天對我笑了,眼晴彎彎的像月牙?!薄敖痰艿苷J顏色時,他一下子就記住了紅色,學得可快了?!辈粌H如此,她還經(jīng)常和同學們分享照顧弟弟的趣事。
在“我家的超級英雄”征文比賽中,小玲以弟弟為主角的文章獲得了一等獎,她寫道:“弟弟是我的小英雄,他讓我學會了愛與責任,也讓我遇見了更有擔當?shù)淖约骸!保ㄎ闹袑W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豐縣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