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間的意外風波
踏著預備鈴聲,我走進教室,卻看到小薇伏在課桌上哭泣,而小明用右手使勁按壓著左手掌,鮮血從指縫間滲出。我一驚,立即讓班長陪小明去醫(yī)務室。
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原來,課間休息時,小薇與小明互相開玩笑。小明口不擇言地說小薇“又胖又黑”“整天大大咧咧的,就是一個女漢子”。這一下子惹惱了小薇,兩人吵了起來,小薇委屈得大哭起來。班上女生比較多,紛紛指責小明不懂得尊重他人。小明自知理虧,臉漲得通紅,情急之下拿出美工刀,對小薇說:“我說錯了三句話,自割三刀謝罪。\"接著真的在手掌上劃了三下。周圍的同學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幕嚇壞了,現(xiàn)場一片混亂。
從教二十多年來,解決過不少學生矛盾,但我還從未遇到過以自傷這種極端方式處理問題的學生。若只是簡單地批評或說教,難以讓學生信服,甚至可能適得其反。我該怎么辦?
安撫情緒,深入溝通
我首先要做的是安撫雙方的情緒。于是,下課后,我將小明叫到樓下草坪,耐心詢問事情的來龍去脈。
我問:“你為什么要用自傷的方式道歉呢?”
小明低頭回答:“我道兼了,可小薇根本不聽,大家也都在責怪我。”
我又試探著問:“你是不是覺得這種做法很有男子氣概,很酷?”
“我當時一著急,頭腦一熱就這樣做了,也許潛意識里確實有這種想法?!?/p>
我以朋友的語氣對他說:“你想道兼,這份心意是好的,但用的方式太危險、太極端了。這樣做不僅傷害了自己的身體,也會影響你在大家心中的形象,還給小薇和其他同學造成了心理困擾?!?/p>
他皺著眉頭,眼中滿是困惑,顯然沒完全理解我的話。
我耐心解釋:“你對自傷這種行為的認知明顯存在誤區(qū)。這種極端做法不僅無法讓對方諒解你,也不會給你的形象加分,還會適得其反。如果我是小薇,會覺得你這是在賭氣,用傷害自己的極端方式給她施壓;如果我是其他同學,會覺得你是一個性格沖動、做事極端的人,會害怕和你一起玩;作為老師、家長,我們會擔心你的心理健康出了問題,會建議你找心理健康老師咨詢,甚至去看心理醫(yī)生。”
聽了我的分析,小明露出驚訝的神情,說他從未想過這些后果。
我語重心長地叮囑他:“你要吸取這次教訓,以后遇事要冷靜,選擇正確的方法化解矛盾。只要你態(tài)度誠懇、語言得當,對方即使當時沒有釋懷,冷靜下來后也會原諒你的?!?/p>
聽了我的一番話,小明漸漸放松了一些。
我采用傾聽和共情的方法,讓小明認識到傷害自己并非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引導他接納自己的錯誤,并思考更合適的解決辦法。
借主題班會集體引導
這件事看起來結束了,卻引發(fā)了我的深思。小明的過激行為在青少年群體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青少年時期,個體的自我意識迅速發(fā)展,極其在意他人的評價。小明起初或許只是開玩笑,但在同學們的指責下,他覺得顏面盡失。此時,在激烈的情緒下,他容易做出極端舉動。
這是一個難得的集體教育機會,我準備組織一次主題班會,引導學生學會控制情緒。我與小明和小薇溝通,準備用他倆的事情作為班會導入。兩個孩子平時關系不錯,只是一時沖動發(fā)生矛盾,所以他們也欣然同意。
我們將班會主題定為“珍愛生命,理性表達一—用正確的方式說‘對不起’”,旨在引導學生認識自傷行為的危害,提高情緒調(diào)節(jié)能力。
首先是討論環(huán)節(jié),我先還原了場景,問:“你們?nèi)绾慰创@種行為?如果是你,你會用什么方式表達歉意?”
同學們迅速分組,展開了熱烈討論。
一組的小風站起來說:“我認為小明傷害自己的做法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大家擔心。要是我,我會等小薇情緒穩(wěn)定后,真誠地跟她面對面道兼,承認自己說話過分了,再送她一個小禮物表示心意?!?/p>
二組的小瑞補充:“我同意小風的說法,小明當時肯定是太沖動了。我可能會寫一封信給小薇,把心里的想法都寫清楚,這樣既能避免當面溝通的尷尬,也能讓小薇感受到我的誠意?!?/p>
三組的小軒說:“我覺得小明只是在大家的指責下亂了分寸,一時找不到更好的辦法才劃傷自己。這也提醒我們,不要起哄,因為每一句未經(jīng)深思的話、每一次盲目的附和,都可能成為壓垮他人心理防線的‘最后一根稻草’?!?/p>
接著是認知重構環(huán)節(jié),我們播放了一段心理學家解讀青少年極端行為的短片,幫助同學們從理論層面認識到:自傷是情緒壓抑下的錯誤應對方式,不僅無法解決實際問題,還會帶來更多傷害。觀看短片后,同學們神情專注,陷入沉思。
然后是情景演練環(huán)節(jié),同學們通過角色扮演分享“我的道歉方式”,并評選出“最溫暖的道歉方式”。大家積極參與,有的模擬真誠道兼的場景,有的現(xiàn)場寫道歉信。小明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向小薇真誠道歉,兩人握手言和。在評選討論中,“真誠”“擔當\"成為大家一致認可的關鍵詞。此外,我們還展示了一系列妥善解決校園沖突的正面案例,以進一步強化引導效果。
班會最后,我們著眼于完善班級援助系統(tǒng):設立匿名傾訴信箱,由心理委員定期收集問題并反饋;介紹學校心理健康老師的預約方式、“12356”心理援助熱線和“12355”青少年心理咨詢和法律援助熱線等專業(yè)求助渠道,為大家提供更多心理支持。
開展家校合作
主題班會結束后,我深知,小明的自傷行為反映出他在情緒管理和壓力應對方面的不足,這不僅關乎他當下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更影響著他未來的成長。因此,與小明家長溝通尤為重要。
我主動聯(lián)系小明家長,約定了一次面對面交流。見面后,我向家長詳細講述了事件經(jīng)過,從課間玩笑引發(fā)的口角到小明的自傷舉動,以及后續(xù)采取的一系列教育引導措施。我叮囑:“小明的這次行為反映出他在情緒控制和處理矛盾等方面能力不足,我擔心這背后或許隱藏著更深層次的心理問題。在學校,我會持續(xù)關注他的情緒狀態(tài)和行為表現(xiàn),幫助他掌握應對壓力與沖突的正確方法。在家中,希望家長也能多留心觀察?!?/p>
我又提出建議:“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建議家長為孩子營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的家庭氛圍,多與他談心交流,鼓勵他表達內(nèi)心想法和感受。此外,可以讓他多參與戶外活動,既能幫助他釋放壓力,也有助于培養(yǎng)其社交能力?!?/p>
小明的家長非常重視這個問題,也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承諾會積極配合老師,共同引導孩子學會正確處理情緒和人際關系。(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湖北省宜昌市三峽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