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書曰:舉事可為恒程者上丞相,上洞庭絡(luò)帬(裙)程有①口□□卅二年二月丁未朔□亥,御史丞去疾:丞相令曰舉事可為恒程者□上帬(裙)直。即癲(應(yīng))令,弗痍(應(yīng)),謹案致…庭□。/□手?!ㄕ┤露∥逅啡沙?,【洞庭】□□□□□□□□□□□□令□口□索、門淺、上衍、零陽口口口以次傳口口口口□書到相報□口口口門淺、上衍、零陽言書到,署□口發(fā)?!酢酢酢跻粫远赐グl(fā)弩印行事□□恒署。酉陽報口口口署令發(fā)。/四月□丑水十一刻刻下五口口□□遷陵□,酉陽署令發(fā)。□□口口【布令】□(背) (8-159)②
本簡中“一書\"前一字只見右半邊,左半邊殘缺,原未釋。從筆跡對比分析,此右半邊字跡與9-713號簡\"道一書\"中的“道\"右半邊相似:
六月壬午朔戊戌,洞庭叚(假)守齲下□:聽書從事。臨沅下橐(索)。門淺、零陽、上衍,各以道次傳,別書。臨沅下洞庭都水,蓬下鐵官。皆以郵行。書到相報,不報,追。臨沅、門淺、零陽、【上衍皆言】書到,署兵曹發(fā)。/如手。道一書?!ひ远赐ズ蛴?/p>
【行事】(正)
充報零陽,金布發(fā)。
酉陽報充,署令發(fā)。
遷陵報酉陽,署主令【發(fā)】。
恒署。丁四。
七月己未水十一刻刻下十,都郵人□以來。/□發(fā)。(背)②
并且,結(jié)合文書傳遞制度看,8-159號簡“御史問直絡(luò)帬程書\"和9-713號簡所見文書的傳遞方式相同,均是跨縣“以次傳\"文書的方式,因此8-159 號簡中“一書\"前一字可補釋為\"道”。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里耶秦簡所見“以某印行事”文書也見類似于“道一書,以洞庭發(fā)弩印行事\"\"道一書,以洞庭候印行事\"等字樣,如9-479 號簡所見“各一書,以臨沅丞印副行事”, 號簡記載“縣一書,以臨沅印行事”。④對于9-713號簡所見“道一書”,晏昌貴先生解釋道:“現(xiàn)在我們看到新刊布的牘文,后面接著說‘各以道次傳’,這個‘道’,我以為應(yīng)該就是8-657號牘文中的‘新武陵別四道'的‘道',牘文大概是說,從臨沅出發(fā),下別四道,每一道依次傳遞后文‘道一書',也是說四道每道‘一書'?!雹邸独镆睾啝┬a專ǖ?卷)》整理者注曰:“道一書,疑指每條傳遞路線一份文書?!笨蓮摹?-479號簡“各一書”中的“各\"應(yīng)等同于9-713號簡“各以道次傳”中的“各”,“各一書\"的含義可能類似于每條傳遞路線一份文書。12-1784號簡“縣一書\"可以解釋為每縣傳遞一份文書。
【廿】六年二月癸丑朔丙子,唐亭叚(假)校長壯敢言之:唐亭旁有盜可卅人。壯卒少,不足以追。亭不可空。謁遣【卒】索(索)。敢言之。/二月辛巳,遷陵守丞敦狐敢告尉、告卿(鄉(xiāng))主,以律(正)令從吏(事)。尉下亭鄣,署士吏謹備。貳卿(鄉(xiāng))上司馬丞。/亭手。/即令走涂行。
二月辛巳,不更與里戌以來。/丞半。壯手。(背)
關(guān)于本簡中“司馬丞”,《里耶秦簡牘校釋(第2卷)》整理者注曰:“丞,似是人名。同簡又見‘丞半’,可參看?!雹谖覀円詾?,此“司馬丞\"當(dāng)是職官名,丞非人名。從該簡中“尉下亭鄣,署士吏謹備。貳卿(鄉(xiāng))上司馬丞\"來看,“下\"和“上\"均是文書用語,“下\"用于上級對下級,“上\"用于下級對上級?!拔鞠峦ほ礬"中“下\"前后是職官名,未見人名。“貳卿(鄉(xiāng))上司馬丞”的句式結(jié)構(gòu)和“尉下亭鄣”一致,“貳卿(鄉(xiāng))\"是職官名,“司馬丞\"應(yīng)也是職官名,丞并非人名。
同時,從里耶秦簡所見人名“丞\"來看,9-1112號簡背面所見“丞半\"中的“丞\"與“司馬丞”之“丞\"不同,是人名。此名為“丞”的人應(yīng)擔(dān)任令史一職,如下簡記載:
令史丞監(jiān)
…司空守它夫、令史丞□繹□
廿六年十一月甲申朔戊子,鄢將奔命尉沮敢告貳春鄉(xiāng)主:移計二牒,署公叚(假)于牒。食皆盡戊子,可受廝續(xù)食。病有瘳,遣從□。敢告主。十一月己丑,貳春鄉(xiāng)后敢言之:寫上,謁令倉以從吏(事)。敢言之。/尚手。(正)
十一月壬辰,遷陵守丞戍告?zhèn)}:以律令從事。/丞手。(背)
8-2542.9-1480 號簡載“令史丞”,明確了丞是人名。由于縣下屬機構(gòu)政務(wù)申請文書呈送縣廷,多為縣令史或令佐啟封, 號簡中“丞半\"即丞啟封,丞很可能是縣令史。又,9-1114號簡“丞手\"中\(zhòng)"丞\"也是人名,充當(dāng)“書手”。王曉光先生指出,里耶秦簡中,署“某手\"的屬吏以佐、令史最多。③里耶秦簡所見,遷陵縣廷文書的“書手”一般由令史擔(dān)任,如下簡記載:
廿九年九月壬辰朔辛亥,遷陵丞昌敢言之:令令史感上水火敗亡者課一牒。有不 定者,謁令感定。敢言之。(正)
九月辛亥水下九刻,感行。感手。(背)
卅一年后九月庚辰朔辛巳,遷陵丞昌謂倉嗇夫:令史言以辛巳視事,以律令假養(yǎng),襲令史朝走啟。定其符。它如律令。(正)
后九月辛巳旦,守府快行。言手。(背)
(8-1560)?
(前略)十一月辛卯朔己酉,遷陵守丞繹下尉、鄉(xiāng)官:以律令從事。以次傳,別 書。/就手。(正)
十一月辛卯,都鄉(xiāng)守擇與令史就雜取市賈(價)平。(后略)背)
8-1511號簡是遷陵縣廷呈送上級官府的文書,8-1560和 9-1088+9-1090+9- 1113號簡則是遷陵縣廷下達下級官府的文書。這三份遷陵縣廷的文書明確可見是由令史擔(dān)任“書手\"的。我們統(tǒng)計目前已刊布里耶秦簡中的遷陵縣廷文書,也可見一般由令史擔(dān)任“書手”,極少的情況由令佐擔(dān)任\"書手”(見表1)。
因此,上文9-1114號簡中充當(dāng)遷陵縣廷文書“書手\"的“丞\"的身分應(yīng)是令史。又,9一1114 號簡中令史丞出現(xiàn)的時間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十一月九日,9-1112 號簡中充當(dāng)文書啟封者的\"丞\"出現(xiàn)的時間是秦始皇二十六年二月二十九日,秦以十月為歲首,兩簡的“丞”出現(xiàn)時間相差大約三個月,很可能是同一人。也就是說,9-1112號簡“丞半\"中“丞”是人名,很可能是縣廷中的屬吏令史,不可能是位于縣廷外的“司馬丞”。
另外,10-1021號簡記載\"□甲戌遷陵稟司馬丞”,①這里“司馬丞\"也處于遷陵縣界中,應(yīng)同于9-1112號簡中\(zhòng)"司馬丞”。里耶秦簡所見,遷陵縣稟食機構(gòu)有倉、司空、田官、鄉(xiāng)等,②在不確指某個具體機構(gòu)時候,可以籠統(tǒng)地說\"遷陵稟食”?!斑w陵稟司馬丞”中出現(xiàn)的“遷陵”字樣,一般是相對于非遷陵縣屬官吏而言的,如9-452號簡記載:
□□年十一月甲申朔庚子,丹陽將奔命尉虞敢言之:前日□稟丹陽將奔命吏卒食遷陵,遷陵弗稟。請安稟,謁報。敢言之。(正)
十一月庚子水十一刻刻下盡,士五(伍)丹陽□里向以來。/徹□。襄手。(背)①
“遷陵弗稟”是指“遷陵弗稟丹陽將奔命吏卒”,類似于“遷陵稟司馬丞”?!暗り枌⒈济糇鋅"不屬于遷陵縣官吏,可印證“司馬丞\"不是遷陵縣屬官吏。
那么,此“司馬丞\"是縣司馬之丞還是郡司馬之丞?《里耶秦簡牘校釋(第2卷)》整理者注曰:“司馬,軍官名。參看9-1注30。8-657背記曰:‘遷陵守丞膻之敢告尉官主:以律令從事。傳別書貳春,下卒長奢官。結(jié)合本簡看,貳春鄉(xiāng)當(dāng)駐有洞庭郡兵。”②這里雖沒有明確指出司馬的所屬,然從文意可見整理者傾向于認為此司馬指洞庭郡司馬。我們也認為此“司馬丞\"當(dāng)是郡司馬之丞。首先,關(guān)于“縣司馬”,《睡虎地秦墓竹簡》出現(xiàn)兩處記載:
司馬令史掾苑計,計有劾,司馬令史坐之,如令史坐官計劾然。 (《效律》,簡55)
·驀馬五尺八寸以上,不勝任,奔摯(縶)不如令,縣司馬貲二甲,令、丞各一甲。先賦驀馬,馬備,乃粼從軍者,到軍課之,馬殿,令、丞二甲;司馬貲二甲,法(廢)。
(《秦律雜抄》,簡9—10)③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者注曰:“司馬令史,疑即《秦律雜抄》驀馬五尺八寸以上'條的縣司馬,掌管軍馬?!雹荜愰L琦先生指出:“令史遣往縣司馬工作的,被稱作司馬令史。”③簡文又說道“縣司馬貲二甲,令、丞各一甲”,可見縣司馬是縣令、丞的屬吏。因此其中不太可能設(shè)置縣司馬之丞。
其次,秦代洞庭郡設(shè)有郡司馬,9-1至9-12號簡載“以洞庭司馬印行事”,9-932號簡載“運食酉陽弱等徙詣洞庭司馬”。① 其中“徙詣洞庭司馬\"反映郡司馬具有獨立的官署。對此,9-648號簡可作進一步印證:
【陵】丞印,一詣司馬巳旦,走昭以來。③
該簡應(yīng)是一份縣內(nèi)文書發(fā)往外地官署的記錄。里耶秦簡中類似的記錄還有很多,可見表2。
依據(jù)表2統(tǒng)計,可見9-648號簡中“【陵】丞印\"應(yīng)是“遷陵丞印”。表2中,收件官署均處于發(fā)件官署屬縣之外,說明9-648號簡中“司馬”應(yīng)也是遷陵縣外的司馬。依據(jù)表2中遷陵縣發(fā)文記錄,遷陵縣發(fā)文到他縣官署,收件官署一般以縣名統(tǒng)一代稱,稱之為\"詣 + 某縣名”,如“詣無陽\"“詣零陽”\"詣酉陽”等;遷陵縣發(fā)文到郡官署,則直呼郡官署名號,如“詣洞庭守府”\"詣洞庭尉府\"等。其中,“洞庭泰守府\"有時候省稱為“泰守府\"或“守府”。據(jù)此現(xiàn)象說明,9-648號簡中“司馬\"不太可能是縣司馬,很可能是郡司馬的省稱。同時可見,表2中的收件官署均是一個個獨立的官署,若此9-648號簡中“司馬\"是郡司馬,同樣是獨立的官署,應(yīng)該具備設(shè)置屬吏的條件,如郡守、郡尉等。
再者,岳麓秦簡與里耶秦簡相互印證,郡司馬的秩級比較高,有些情況下可以和郡尉并 稱,故設(shè)置郡司馬丞的可能性很大。如《岳麓書院藏秦簡(伍)》有載:
●定陰忠言,律曰:“顯大夫有辜當(dāng)廢以上勿擅斷,必請之。”今南郡司馬慶故為冤句令,詐(詐)課,當(dāng)廢官,令以故秩為新地吏四歲而勿廢,請論慶。制書曰:“諸當(dāng)廢而為新地吏勿廢者,即非廢。已后此等勿言?!?(053—055)①
整理者注曰:“此‘定陰'當(dāng)是‘定陶'之誤?!雹诙ㄌ铡⒃┚?,均是縣名,同屬秦東郡。冤句令是冤句縣令,秦代縣令為千石至六百石的秩級。③該簡文提到“今南郡司馬慶故為冤句令”,“令以故秩為新地吏四歲而勿廢”,其中“故秩\"應(yīng)是“故為冤句令\"的秩級。后為南郡司馬后,相比于“故秩”,秩級應(yīng)該提升,否則不會強調(diào)“令以故秩為新地吏”,可見郡司馬的秩級高于縣令。
郡司馬與郡尉并稱,可見于里耶秦方8-461號簡:“郡邦尉為郡尉。邦司馬為郡司馬。”④該簡中類似于這樣兩項或多項并稱的情況還有:“王遣曰制譴。以王令曰【以】皇帝詔。承【命】曰承制。\"“王室曰縣官。公室曰縣官?!薄斑吶还嗜N闳咴还梳??!比绱说鹊龋梢院涂の九c郡司馬并稱的情況相互參證,反映出郡尉與郡司馬應(yīng)屬于同類型的名號。眾所周知,郡尉有尉丞。那么,郡司馬也可設(shè)置司馬丞。
三
鐵銅一鈞五斤。元年六月庚午朔已卯,庫平受司空守罷。就手。 (9-1146+9-1684)⑥
該簡中“六月庚午朔\"記載有誤。這里“元年\"當(dāng)指秦二世元年,里耶秦簡所見秦二世元年六月“辛未朔”,秦二世元年八月“庚午朔”。?如下簡記載:
元年六月辛未朔丁酉,少內(nèi)壬敢告司元年六月辛末朔辛巳,倉守平 (9銅廿五斤六兩十朱(銖)。元年六月辛未朔朔日,庫平、佐狐付工衷。
(9-506+9-2332)
元年六月辛未朔甲戌,少【內(nèi)壬】受倉守說。 (9-950+9-1262) 元年八月庚午朔戊戌,少內(nèi)壬入陽里寡婦變貲錢 (9-86+9-2043)
入尉史貲錢七百七十六。元年八月【庚】午朔丁亥,少內(nèi)守口、佐訴受。
【元年八月庚午朔戊戌,少內(nèi)壬入陽里寡婦變貨錢 (9-720)
元年八月庚【午】朔癸巳,少內(nèi)壬敢言:令 (9-1177+9-1372)
元年八月庚午朔辛未,庫平、佐狐、工獎。令佐贛監(jiān)。
(6-23+9-2049+9-2164)
元年八月庚午朔辛未,庫平、佐狐、工獎。令佐義監(jiān)。
(9-2058)①
是故, 9-1146+9-1684 號簡所見“元年六月庚午朔”當(dāng)是書寫之誤。 9-1146+9- 1684號簡中“庫\"是遷陵縣屬諸官之一,“庫平”即指平(人名)擔(dān)任庫嗇夫之職。 9-506+ 9-2332,6-23+9-2049+9-2164,9-2058 號簡所見平分別在秦二世元年六月、八月時擔(dān)任庫嗇夫。此外,平還在秦二世元年五月時擔(dān)任庫嗇夫,如下簡記載:
出銅八兩為靳負環(huán)四。元年五月辛丑朔庚戌,庫平、佐狐、工衷出為負環(huán)。
(9-89+9-739)
出銅八斤十二兩為螽(轄)二兩。元年五月辛丑朔丁未,庫平、佐狐、工衷出為篝 (轄) (9-2232)②
因此可以確定,上文 9-1146+9-1684 號簡所記“元年\"無誤,書寫錯誤的是“六月庚午朔”。從秦二世元年月份的朔干支來看,“六月庚午朔”只能是“六月辛未朔”或“八月庚午朔\"之誤。然從錯誤的可能性考慮,六、八之誤更有可能?!傲赂缢穃"應(yīng)可改為“八月庚午朔”。
附記:承蒙外審專家提出寶貴的修改意見,謹致謝忱。
(責(zé)任編輯:田穎、王濼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