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漢劇是有著幾百年悠久歷史的廣東三大劇種之一,在嶺南藝苑中璀璨奪目,漢劇《春娘曲》更是一朵盛開的藝術奇葩。頭弦作為廣東漢劇文場領奏樂器,在《春娘曲》的演奏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筆者的演奏實踐經驗,結合頭弦樂器特點,對演奏心得進行了梳理歸納,以期為廣東漢劇的研究提供參考。
一、廣東漢劇《春娘曲》概述
(一)廣東漢劇的藝術特色與歷史淵源
廣東漢劇是廣東省漢族客家戲曲劇種之一,歷史悠久,距今約有幾百年的歷史。它源于中原文化,又深受嶺南文化影響而形成自身風格;廣東漢劇的藝術特色鮮明,其唱腔音樂主要以二黃、西皮,兼有大板等聲腔,板式多樣,表演十分講究唱念做打的程式化規(guī)范,行當齊全,表演細致。
(二)《春娘曲》的劇情背景與音樂風格特點
《春娘曲》的劇情圍繞江南商人薛開先與王春娘的情感糾葛及薛家命運的跌宕起伏展開。王春娘在薛家遭遇困境時不離不棄,展現(xiàn)出善良、堅忍與擔當?shù)钠焚|,最終順利化解矛盾。這樣的故事背景為音樂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情感素材,《春娘曲》充分運用廣東漢劇的聲腔特色,在表現(xiàn)王春娘的柔情與善良時,常采用婉轉悠揚的二黃慢板,旋律細膩纏綿,如泣如訴;在展現(xiàn)矛盾沖突與王春娘的堅定不屈時,則運用激昂的西皮快板,節(jié)奏緊湊有力,旋律跌宕起伏。例如,在講述王春娘獨自撫養(yǎng)薛倚的艱辛歲月時,音樂以舒緩的旋律、悠長的拖腔配合輕柔的伴奏,生動地刻畫了王春娘的艱辛與無奈;在展現(xiàn)張桂月中傷王春娘的沖突情節(jié)時,音樂節(jié)奏驟然加快,旋律激昂,營造出緊張激烈的氛圍。
(三)《春娘曲》在廣東漢劇中占有重要地位
《春娘曲》是近代廣東漢劇的代表作之一,特點主要展現(xiàn)在劇情編排、唱腔設計和表演方面。從它的劇情來看,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美德和人情冷暖,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從藝術效果來看,發(fā)揮了廣東漢劇的聲腔、表演等特色和優(yōu)勢;從表演特點來看,很多優(yōu)秀演員曾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繹《春娘曲》,發(fā)揮出了各自高超的演技。劇目在不斷演出的過程中廣泛采納觀眾的意見,精心打磨,使其成為代表廣東漢劇最高藝術水準和體現(xiàn)廣東漢劇傳統(tǒng)文化藝術精髓的經典作品。
二 《春娘曲》頭弦演奏中的技巧運用
(一)弓法運用和情感表達相結合
在《春娘曲》的頭弦演奏中,弓法對表達感情至關重要。舒緩哀怨的情感可用長弓來表達,在王春娘抒發(fā)自己內心痛苦感情的段落時,要用長弓緩慢勻速地運弓,注意運弓的力度不要忽輕忽重,否則就會失去一氣呵成的效果。例如第二場“托子”中,薛開先由于要外出做生意,對于夫人張桂月放心不下又不敢直言,所以找鄰居王春娘幫忙照應父母和孩子。兩人聊到過去時,王春娘勸薛開先不要聽信他人的妄議,唱到“但等春來發(fā)新枝”,這一段二黃慢板長弓的運用尤為重要。第八場“鬧堂”中多用短弓、頓弓來演奏,而快弓能呈現(xiàn)出緊張、急迫的效果。張桂月得知兒子薛倚高中狀元,厚著臉皮來薛家認親,甚至污蔑王春娘,這時可以用短弓、頓弓營造激烈沖突,渲染氣氛,加強節(jié)奏性與緊張感。在眾人的揭發(fā)下,張桂月不得不承認自己過去做的種種壞事,事后眾人勸王春娘接受誥命夫人的封號,王春娘的心情非常復雜,唱“謝列位盛情難卻奴愧領”,這段西皮急倒板要用快弓,然后轉到西皮原板時快弓延續(xù),隨著唱腔節(jié)奏的逐步加快,把王春娘的復雜心情淋漓盡致地表達。
(二)左手按弦技巧與旋律的配合
左手按弦對于表現(xiàn)《春娘曲》的旋律有較大作用。揉弦是表現(xiàn)人物細膩情緒的常用手法,在展現(xiàn)人物王春娘溫柔嫻靜的一面時,采用揉弦演奏,通過手指捻動琴弦,使音符略微產生晃動效果,表現(xiàn)王春娘內心的柔情。強烈的壓揉能表現(xiàn)王春娘的悲憤心情,如在第六場“尋子”中,薛倚在學堂受了欺負,在家里還因為學業(yè)遭到王春娘的責備,一氣之下跑出家門。王春娘尋到河邊撿到薛倚遺落的鞋子時,誤以為他落水而死,悲憤之下唱了一段反二黃倒板。此時的演奏要多用壓揉,唱到“莫非他失足河灘命歸陰”時,左手的強烈壓揉結合右手的快弓能準確表現(xiàn)出王春娘的情緒變化,呈現(xiàn)出人物極端悲憤的心情。
(三)音樂的過渡與細膩銜接
廣東漢劇的過渡音樂通常取材于廣東漢樂。廣東漢樂是客家人從中原帶到嶺南的樂種,在漢劇中起到連接不同的情節(jié)和情感片段的作用。在第一場“吵家”中,薛開先被張桂月的伶牙俐齒數(shù)落到無話可說,兒子薛倚偷偷地告訴薛開先,隔壁鄰居王春娘搬回娘家住了,此時的薛開先思緒萬千。作曲家用了廣東漢樂《懷古》,隨著音樂的漸起整個劇情也過渡到了第二場“托子”。第二場的開場曲“絲輪聲寂伴晨昏”也是根據(jù)《懷古》的曲調改編而成的,讓觀眾對柔弱的王春娘格外同情。在第六場“別子”中,長大后的薛倚放心不下重病的王春娘,打算放棄進京趕考,被王春娘語重心長地教育了一番。薛倚放下顧慮準備赴京趕考,隨著幾聲公雞的晨鳴,作曲家加入了用廣東漢樂《平沙落雁》改編的一段合唱“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段合唱讓劇中最感人的情節(jié)得到了很好的渲染。在伴奏中,為了實現(xiàn)廣東漢樂跟廣東漢劇的融合,演奏者應該有所側重,特別要把握好前后兩個樂段的情感與節(jié)奏變化,依據(jù)情節(jié)發(fā)展的走向有所調整。比如從薛開先墜江到王春娘主動承擔責任的情節(jié)轉變,演奏者需要在保持前面句子憂傷氛圍的前提下,導入新的節(jié)奏和新的情緒元素,演奏中速度可以逐漸緩慢,力度從漸強開始,給后面的情節(jié)鋪墊好氛圍。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連接需要做到旋律連貫、過渡自然,不能出現(xiàn)明顯的斷層,利用弓法的調整或者按弦方式的變化來連貫伴奏。比如,換板的連接處要在換板之前就做好準備,根據(jù)板式特點調整運弓的速度與力度,左手按弦需要跟上換板的節(jié)奏,讓演員能順暢地唱完全句,舞臺效果才能抒情流暢。
(四)講究裝飾音及滑音的藝術效果
特殊的裝飾音和滑音手法讓《春娘曲》頭弦演奏產生了特殊的藝術效果。裝飾音能給旋律增添一些色彩,起到豐富旋律、增加旋律效果的作用。當表現(xiàn)王春娘的歡喜心情時使用波音會使旋律更富于動感;演奏者若在某個聲音之前加上倚音,能加重其力量,突出重點。劇中使用了很多滑音,如模仿王春娘唱腔時用到了滑音,用頭弦的聲音模擬人聲,給人以強烈的聽覺沖擊?;舻难葑喾椒ㄓ猩匣?、下滑音、復滑音等,針對不同的情節(jié)和情感表達需要可以選擇不同類型的滑音。
三、演奏實踐的反思與提升方向
(一)改進練習方式和技能技巧
具體來說,在練習《春娘曲》時,頭弦的演奏弓法和指法都要有一定的功力。一方面是加強基本功的練習,用大量的時間進行基本弓法和不同節(jié)奏型的訓練,加強運弓的穩(wěn)定性和把控力;按弦部分應進行揉弦、滑音、顫音等專項練習,注意速度的變化,以此來掌握不同技巧的特征及變化規(guī)律。另一方面要對劇目進行分段練習,每一個片段練習之前應先熟悉旋律和節(jié)奏,并且分析該段落需要怎樣去表達感情,在此基礎上再輔以弓法和按弦技巧練習,通過反復練習將每一段的演奏方式和情感處理方式練熟,在演奏中形成肌肉記憶。
(二)熟讀劇本和分析唱腔音樂
筆者在演奏練習過程中反復剖析《春娘曲》,不斷吸納排練《春娘曲》期間專家學者給予的幫助和指導,以細膩如絲、情意綿長的方式呈現(xiàn)其音樂魅力。在反復觀摩和賞析知名戲曲劇團演員的演出視頻后,筆者注意琢磨人物在不同情節(jié)中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變化及心理變化,在演奏中恰當呈現(xiàn)。另外,筆者注重學習音樂理論知識、不同聲腔和板式的音樂特色,經常與其他演員和演奏者溝通交流,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挖掘劇目內涵,以完善自身對作品的演奏和詮釋。
(三)融合現(xiàn)代審美與傳統(tǒng)演奏魅力
在傳承廣東漢劇傳統(tǒng)演奏風格的基礎上,演奏者應探索將現(xiàn)代音樂元素融入《春娘曲》演奏的方式。比如把部分具有時代感的音樂節(jié)奏、配器等融人其中,使音樂更具時代感。在某些歡快場景中,配器能讓樂曲更有活力、更吸引人。在樂器運用上也要進行篩選,如在第二場“托子”的開場音樂中,頭弦可以不參加演奏,用琵琶、二胡、椰胡伴奏能讓整段音樂更加優(yōu)美。第六場“別子”中“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的合唱,前奏過門用洞簫、古箏進行演奏,當唱到“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時,加上二胡等弦樂和現(xiàn)代樂器大提琴,對低音部分進行加強,能讓整段曲子的情緒更加豐富,引起現(xiàn)場觀眾的共鳴。
四、結語
廣東漢劇《春娘曲》不僅題材豐富、情節(jié)引人入勝,其唱腔和音樂也以優(yōu)美的旋律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著稱,為頭弦演奏提供了廣闊的演繹空間。未來,筆者將繼續(xù)深人探索廣東漢劇的藝術精髓,提升演奏技藝,并致力于多角度、多渠道挖掘創(chuàng)作靈感和曲牌精華,為廣東漢劇的傳承與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讓更多觀眾感受到廣東漢劇的獨特藝術魅力。
[作者簡介]熊長江,男,漢族,湖北黃石人,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二級演奏員,研究方向為戲曲樂隊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