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們介紹了代表莫搖飲食文化的11道特色菜品,這期繼續(xù)介紹10道其他菜品。
墨魚冬筍三鮮絲
大熊山地區(qū)的人們在舉辦宴席或者準(zhǔn)備年夜飯時都會安排墨魚冬筍三鮮絲,這道菜是將脆嫩的冬筍(可用玉蘭片替代)、海味墨魚和油豆腐絲一起用小火慢煨而成,三鮮相遇,能給舌尖帶來極致的清爽和鮮味。
食材:墨魚干100克、鮮冬筍150克、油豆腐80克、蔥10克、鹽5克、生抽2克、新化水酒3克。
制作方法:墨魚干漲發(fā)后放入鍋中煮至熟軟,取出后先沖冷水再改刀切絲。鮮冬筍剝掉筍衣,去掉老根后切薄片,放入鍋中焯水,撈出后沖冷水。油豆腐改刀切絲,蔥切成蔥花。炒鍋中放油,油溫至七八成熱時下冬筍片滑炒,炒至變色時倒入墨魚絲、油豆腐絲,加鹽、新化水酒、生抽炒勻,加清水燒開后改小火煨半小時,最后撒上蔥花即可。
菜品特色:山珍和海味相結(jié)合,墨魚柔軟順滑、冬筍爽脆、油豆腐絲軟潤,吃起來質(zhì)嫩味鮮。
金玉臘劈蹄
大熊山地區(qū)的人們待客時常以劈蹄為尊,有“坐上頭,呷膀頭”的說法,尤其是前腿劈蹄,皮厚筋多、膠質(zhì)重瘦肉多,吃起來肥而不膩。在當(dāng)?shù)?,無論是結(jié)婚喜宴、建屋魯班宴還是白事團(tuán)祭宴、拜年宴,都會上一盤金玉臘劈蹄。劈蹄下面墊著玉蘭片,它吸收了劈蹄的部分油脂,因此吃起來沒那么油膩。
食材:臘劈蹄1000克、春筍200克、紅辣椒粉30克、八角5個、桂皮10克、山奈3個、砂仁3個、白芷2個、白蔻3個、新化水酒20克、生姜10克、大蒜10克、鹽5克、豆鼓20克、大蒜葉20克。
制作方法:取下豬的一個前腿劈蹄,在精肉上劃四五刀,不切開皮,加鹽腌制三四天,然后用竹片撐開掛在灶上,用柴火熏烤40天左右即成臘劈蹄。剝?nèi)ゴ汗S的筍衣,切掉筍蒂,放入大鍋內(nèi)蒸三四個小時直至完全蒸透,裹上生粉后用炭火迅速烤干,就如玉蘭花瓣一般,故名為“玉蘭片”。生姜切絲,大蒜切末,大蒜葉切成1厘米長的段。將八角、桂皮、山奈、砂仁、白芷、白蔻等調(diào)料放進(jìn)鍋里炒制成鹵料,加入新化水酒、清水2000克燒開做鹵水,放入洗凈煙塵的臘蹄后用大火煮半小時,直至筷子可以插入瘦肉內(nèi),再改文火煨三四個小時,保持外型完整、劈蹄為深醬色。用溫水清洗干玉蘭片后浸泡三四個小時,再放入鍋里煮半小時,如此反復(fù)三四次,用清水沖洗干凈后改刀切大片。鍋內(nèi)放油,燒至八成熱時下入紅辣椒粉、大蒜末、豆豉、姜絲、鹽,再加清水300克制成辣油湯。將臘劈蹄放入辣油湯鍋內(nèi),開大火煮20分鐘讓其入味。水發(fā)玉蘭片焯水后放鹽調(diào)味,將其平鋪在盆中央擺成圓圈狀,疊三五層,再把臘劈蹄撈出放在玉蘭片上,淋上辣油湯,最后撒上大蒜葉即可。
菜品特色:劈蹄外形完整無損,肉香濃郁、肉汁四溢、入口即化、不膩不油,玉蘭片酥脆爽口,風(fēng)味別致。
大片熊山臘肉
大熊山地區(qū)的人們一直有冬季熏制臘肉的習(xí)慣,制作出的臘肉色澤紅潤、臘香濃郁、肥而不膩,可以保存下來吃一整年。當(dāng)家里來客人或遇到節(jié)慶日子時,當(dāng)?shù)厝司蜁銮嘟烦磁D肉、蘿卜干炒臘肉、蒸臘肉、白辣椒炒臘肉等,非常受人喜歡。
食材:臘肉400克、雞粉4克、蔥花2克、豆鼓10克、紅辣椒2個、植物油10克、姜片5克、生抽5克。
制作方法:年豬宰殺后分解成塊,在鮮肉上抹上用鹽、醬油、味精、五香粉、桂皮、八角、花椒、大茴等調(diào)成的鹵汁,并反復(fù)揉搓使其滲入肉內(nèi),然后肉皮朝上肉朝下碼在桶里或大缸內(nèi)腌制五六天。取出后用棕葉串上肉條,掛在通風(fēng)的屋梁下,三四天后再掛在爐火上熏烤,待肉質(zhì)顏色變得微黃且有輕微臘肉香后取下,包上一層竹棉紙,再用柴火、橘子皮、花生殼等熏烤40天以上。當(dāng)臘肉滴油后將其抬升一尺,擴(kuò)大熏烤距離,熏至油止、肉質(zhì)干爽時取下,埋在稻谷里貯藏。吃的時候撕下竹棉紙,將臘肉切大片,焯水以去掉部分鹽分,然后放上姜片、紅辣椒絲,淋上植物油、生抽,倒上雞粉、豆鼓,放入蒸柜中蒸40分鐘,取出后撒上蔥花即可。
菜品特色:臘肉色澤紅潤、臘香濃郁,吃起來很有嚼勁,瘦不塞牙、肥不膩口,略帶咸香。
油豆腐煮冬筍白辣子
大熊山地區(qū)的人們在冬季時常吃油豆腐煮冬筍白辣子這道菜,因?yàn)槎S、油豆腐在冬季比較易得,再加上白辣椒的加持,成菜不僅質(zhì)嫩味鮮還有微微辣味,可以幫助人們驅(qū)除嚴(yán)寒。
食材:油豆腐200克、白辣椒30克、冬筍250克、蔥花4克、鹽5克、紅辣椒1個。
制作方法:水豆腐滴干水,切片后炸成油豆腐。新鮮青辣椒擇洗干凈,經(jīng)開水燙煮后放在太陽底下曬白,再剪成辣椒圈繼續(xù)放在太陽下暴曬,直至干燥成白辣椒皮。將油豆腐切成筷子粗的絲,白辣椒皮用溫水泡軟,冬筍剝?nèi)スS衣、去掉筍蒂后切成薄片,紅辣椒剪成辣椒圈。鍋中放油,燒至七成熱時下入冬筍片爆炒,加油豆腐絲翻炒均勻,下入白辣椒皮和鹽繼續(xù)翻炒,加水燜煮3分鐘,出鍋前撒上蔥花、紅辣椒圈即可。
菜品特色:冬筍質(zhì)嫩味鮮、清脆爽口,油豆腐色澤金黃、富有彈性,吃起來有淡淡的辣味,十分下飯。
高山水晶蘿卜絲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yī)生開藥方”,大熊山地區(qū)的人們深譜此道,冬天時經(jīng)常吃各種用白蘿卜做成的菜。而且,冬天的白蘿卜經(jīng)過霜雪冰凍,除去了青澀味和辣味,生吃脆甜可口,熟吃可驅(qū)寒保暖。
食材:白蘿卜600克、清水100克、豬油30克、鹽4克、蔥4克。
制作方法:白蘿卜洗干凈后切成細(xì)絲,蔥切成蔥花。鍋中放入豬油,燒至六成熱時下入白蘿卜絲翻炒,加鹽后繼續(xù)翻炒至白蘿卜絲出水,然后倒入100克清水,煮至白蘿卜絲晶瑩剔透關(guān)火,出鍋前撒上蔥花即可。菜品特色:白蘿卜絲晶瑩剔透、軟嫩爽口,湯汁味道濃郁,驅(qū)寒效果佳。
高山白菜線粉
線粉是由紅薯淀粉加工而成,爽滑、勁道,經(jīng)過霜凍的白菜帶有絲絲甜味,兩者搭配不但味道鮮美,而且十分爽口,是大熊山地區(qū)春節(jié)宴席上的必備菜肴。
食材:線粉200克、白菜500克、豬油30克、鹽4克。
制作方法:新鮮紅薯洗干凈后磨碎成漿,加清水后盛放在容器中,沉淀的濕淀粉曬干后即成紅薯淀粉。在下霜的時候,往淀粉中加水揉成面團(tuán),通過漏斗擠壓成線條狀,放在開水里燙煮,然后放到屋外讓霜雪將其凍硬,再掛到太陽底下曬干即成線粉。鍋中放豬油,化開并燒至六成熱時下入干線粉翻炒,炒至線粉起泡時倒入切好的白菜,加鹽調(diào)味后倒入100克清水,待白菜和線粉熟了即可出鍋。
菜品特色:白菜柔軟且?guī)в刑鹞叮€粉滑溜、勁道,由于加入了豬油,雖是素菜卻十分美味。
肉煸煨豆腐
大熊山地區(qū)的人們之前常以薪柴為燃料,將水豆腐進(jìn)一步加工成熏豆腐干、烤豆腐干,俗稱“柴火豆腐干”。有的人家會把水豆腐放入柴火灰燼里,利用草木灰的余熱煨干豆腐,再用溪水洗去表面的灰塵,放到太陽底下曬干或鐵絲篩架上烤干,名為“煨豆腐”。這種豆腐不僅保存時間長,吃起來還有煙熏味,味道十分獨(dú)特。食材:煨豆腐3片、五花肉50克、青辣椒50克、紅辣椒30克、高湯100克、雞精1克、鹽4克、生抽3克。制作方法:煨豆腐切絲,五花肉切薄片,青、紅辣椒切絲。鍋中放油,燒至七成熱時下入五花肉煸炒出油,加青、紅辣椒絲翻炒,再加鹽、雞精、生抽調(diào)味,然后加高湯燜煮至熟即可。菜品特色:煨豆腐滑爽細(xì)嫩、豆香撲鼻,是很好吃的一道菜肴。
辣椒炒臘豬肝
大熊山地區(qū)的人們在冬季宰殺家豬后,通常會將豬肉及其內(nèi)臟進(jìn)行熏制處理,以延長保存期限。臘豬肝是將新鮮豬肝蒸熟后再熏制而成,有一股臘香味與咸味,既可蒸熟后切片食用,也可與其他食材一起炒食,尤其是加辣椒炒著吃,臘味和辣味相融合,開胃爽口。
食材:臘豬肝300克、鹽5克、姜絲5克、蒜苗段10克、辣椒粉10克。
制作方法:豬肝清洗干凈后改刀切成條狀或片狀,加入鹽、八角、花椒等調(diào)料拌勻,確保每塊豬肝都裹上調(diào)料,再加入白酒、白糖、生抽、十三香等增加風(fēng)味,然后將其掛在通風(fēng)陰涼處晾曬4—7天,直到豬肝表面干燥、質(zhì)硬即成臘豬肝。先將臘豬肝放入蒸鍋中,用大火蒸約25分鐘后取出備用,接著在鍋中倒入食用油,油熱后煸香姜絲、蒜苗段等,然后加入蒸熟的臘豬肝翻炒,最后加上辣椒粉翻炒均勻即可。
菜品特色:咸香味、辣味十分濃郁,堪稱“下飯神器”。
魚凍
莫搖人食魚很有講究,以田魚為上品,河魚次之,塘魚不入品。田魚即稻田里放養(yǎng)的鯽魚、鯉魚、草魚等,魚肉細(xì)嫩、稻香濃郁。
食材:草魚1000克、鹽6克、白醋5克、魚香葉5克、生姜4克、辣醬1勺、薄荷葉適量。
制作方法:選當(dāng)?shù)仞B(yǎng)殖在稻田中的草魚,去除鱗片、內(nèi)臟、腹部的黑色黏膜后清洗干凈,切成兩指寬的塊,加適量的鹽和白醋拌勻,腌漬1一2小時讓其入味。將魚塊放入大鍋中,加入大塊生姜和魚香葉,倒入適量山泉水后用柴火燉煮半小時,撈出生姜和魚香葉,去掉表面的雜質(zhì)后,將魚湯倒入碗中自然冷卻凝結(jié),第二天即成魚凍。吃的時候盛入碗內(nèi),加辣醬、薄荷葉點(diǎn)綴即可。
菜品特色:晶瑩剔透、嚼勁十足、鮮香味美,搭配辣醬食用別有一番風(fēng)味。
新化三合湯
莫搖人愛吃牛肉、牛血,三合湯是他們用來待客的最珍貴佳肴,以咸酸辣香交織、回味悠長而聞名。三合湯需要用到牛血、百葉、黃牛肉、資江畔井水,這幾種缺一不可,調(diào)味料主要有干紅辣椒粉、山胡椒油、米醋等。食材:牛肚200克、牛血200克、黃牛肉100克、剁辣椒35克、辣妹子20克、生姜15克、香菜15克、調(diào)和油50克、山胡椒油20克、紅油50克、鹽10克、雞精5克、米醋30克。
制作方法:將剛宰殺的純生牛血與清水按1:3的比例倒入一個容器中,快速攪拌5分鐘,再等待20分鐘讓其沉淀,去除表面血沫。將凝固好的生牛血切成 10×6×6 厘米的塊,放入清水鍋中用恒溫 (45°C-50°C) 燙40—50分鐘,熄火后讓其慢慢晾涼。將牛血切成長條,牛肚切細(xì)條后氽水,黃牛肉切片后氽水,生姜切絲,香菜切段。鍋中放入紅油(配比為0.9斤辣椒粉兌10升植物油),燒熱后放入姜絲、辣妹子、剁辣椒,倒入牛肚、黃牛肉翻炒15秒,加入高湯煮開,下入牛血、鹽、雞精、米醋煮2分鐘,放入山胡椒油(配比為1斤純山胡椒油兌3斤植物油),出鍋前撒上香菜即可。
菜品特色:牛血有嚼勁、牛肚爽脆、黃牛肉嫩滑,湯汁紅艷,鮮香味美,酸辣開胃,讓人回味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