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飯是新疆的一道特色美食,它葷素搭配、營養(yǎng)豐富、軟糯味美,是新疆人過節(jié)、待客的必備之品。
抓飯用到的食材主要包括羊肉、洋蔥、胡蘿卜、大米等,做法稍顯復(fù)雜。先將大米放進(jìn)水里浸泡30分鐘,接著將羊肉剁成大塊,洋蔥切丁或絲,胡蘿卜切粗條。然后起鍋放油,將羊肉炒至七八成熟后加入洋蔥、胡蘿卜炒出香味,然后根據(jù)大米的多少放油和水(抓飯喜油,一般清油要寬放),接著把泡好的大米一層一層平鋪在鍋內(nèi),用木桿在鍋邊戳幾個氣孔,保證上下通氣,使食材能一起熟。蒸煮到一定時間時要翻兩遍,讓羊肉、胡蘿卜、洋蔥分布均勻,使味道相互融合。這樣做出來的抓飯,米粒勁道彈牙、晶瑩剔透,羊肉香而不膻、肥而不膩。
在早期,新疆人吃抓飯是用手抓。吃前先洗手,一人提著銅水壺往人們的手心里倒水,手心握成一個“窩”,兩只手轉(zhuǎn)著圈洗。抓飯裝在一個大號的瓷盤里,吃者將中間的三個手指并攏在一起,形成一個淺窩,把飯聚在里邊壓實,手再快點(diǎn)翻過來把飯送到嘴里。他們的技術(shù)非常高超,吃飯時不會掉一粒米,更不會粘在胡子或嘴巴上?,F(xiàn)在吃抓飯已改為用筷子或者勺子,雖然方便了許多,但我卻覺得缺少了不少神韻、氣度。
新疆抓飯之所以好吃,主要是因為食材好。先說胡蘿卜。新疆出產(chǎn)的胡蘿卜不但皮薄肉細(xì),而且清脆爽口,能夠去除羊肉的腥氣和膻味。再說大米。烏魯木齊市米泉區(qū)地處天山北麓、準(zhǔn)格爾盆地南沿,為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再加上豐潤泉水的灌溉,所產(chǎn)大米質(zhì)地優(yōu)良,米粒質(zhì)細(xì)、圓潤。清乾隆三十三年,大學(xué)士紀(jì)昀被遣戌新疆,曾寫詩贊揚(yáng)米泉稻米:“十里春疇雪作泥,不須分壟不須畦。珍珠信手紛紛落,一樣新秧出水齊。”
新疆抓飯有很多種,除了用羊肉做的肉抓飯,還有用蔬菜、干果做的素抓飯,以清淡、柔糯、素雅、甜潤著稱。其中,用到的蔬菜有洋蔥、胡蘿卜、鷹嘴豆、豌豆,干果就豐富得多了,有葡萄干、無花果、杏干、蘋果、香梨脯、核桃仁等。其實,這些素抓飯才是人間珍饈,不僅顏色多樣,還散發(fā)著不同的果香之氣,引誘著人們的味蕾。
在新疆,吃抓飯時必須喝磚茶,既可解膩、消食,又可補(bǔ)充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新疆有“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之說,常喝的磚茶是由茶樹的細(xì)枝、糙葉發(fā)酵、壓制而成,需在滾水里煮上片刻才能激發(fā)出醇厚的滋味。新疆人有時也喝奶茶,有一股淡淡的奶香,咸滋滋的,喝了很解渴。
新疆抓飯實在是令人難以忘懷的美味,如果你來到這里,一定要嘗一嘗,定不會讓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