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24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5.09.0107.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5.09.034
神經根型頸椎病主要是由患者頸神經根受到壓迫引發(fā)的,會出現頸肩疼痛、上肢麻木等癥狀,影響頸部活動度,臨床中常用鎮(zhèn)痛、牽引、西醫(yī)藥物等綜合性方法治療。甲鈷胺片可營養(yǎng)神經,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七葉皂苷鈉有抗氧化作用,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改善血液循環(huán),消除局部炎癥。從中醫(yī)角度來看,神經根型頸椎病屬于“項痹”范疇,與肝腎虧虛、風寒侵襲有關,患者的機體氣血運行失暢,臨床治療應以活血化瘀、溫經散寒、除痹止痛為原則。中醫(yī)推拿手法為中醫(yī)外治法,通過對患者患處進行按壓揉點,可疏通經絡、活血行氣,進而改善疾病癥狀。但單純應用推拿治療有一定的局限性,針刺以中醫(yī)理論為基礎,通過毫針刺激特定穴位,起到舒筋活絡的功效。夾脊穴屬于經外奇穴,刺激夾脊穴能夠發(fā)揮通經活絡和鎮(zhèn)痛活血的效果[1]?;诖?,本研究選取10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旨在分析針灸夾脊穴聯合推拿手法康復治療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的頸椎功能、活動度、疼痛程度、炎癥反應、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以隨機數字表法將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長春市中醫(yī)院收治的10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分為對照組(50例)和觀察組(5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48\~59歲,平均( ?53.35±1.16) 歲;男、女性分別為28、22例;病程1\~9年,平均( ?4.65±1.13? 年;輕、中、重度為12、30、8例。觀察組患者年齡48\~57歲,平均( 53.46±1.52) 歲;男、女性分別為30、20例;病程1\~10年,平均( (4.82±1.20) 年;輕、中、重度為10、31、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 ,組間可比。納入標準:(1)西醫(yī)符合《神經根型頸椎病診療規(guī)范化的專家共識》2中標準,存在根性癥狀與體征、痛點封閉、椎間孔擠壓試驗結果為陽性;(②中醫(yī)符合《中醫(yī)康復臨床實踐指南:項痹 (頸椎?。?]中的氣滯血瘀證的辨證標準,主癥:頸項部存在僵硬疼痛、肩背部疼痛、肌肉痙攣、活動受限;次癥:上肢麻木無力、頭暈頭痛;舌脈:舌質暗淡,苔白膩,脈弦澀;(③病程半年以上。排除標準:(1)合并肝、腎等重要臟器器質性病變;(②合并精神性疾??;(③在近1個月內應用其他措施治療。長春市中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本研究,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實施抗炎、鎮(zhèn)痛及牽引頸椎等綜合治療,開展康復知識宣講,評估心理狀況并進行干預,糾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同時,患者口服甲鈷胺片(上海新亞藥業(yè)閔行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207,規(guī)格: 0.5mg/ 片)治療, 0.5mg/ 次,3次/d,將 500mL 的生理鹽水混合 0.1~0.4mg/kg 體質量的注射用七葉皂苷鈉(福建省閩東力捷迅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6590,規(guī)格: 5mg ,靜脈滴注,1次/d。對照組實施中醫(yī)推拿康復手法治療,患者在推拿期間,保持坐位,操作者站在患者的后側,先按照揉捏手法對患者的頸項兩側韌帶和肌肉組織進行放松處理,持續(xù)推拿 10min ,然后對其肩部肌肉進行放松,操作者站在患者的前方,按壓對應穴位,雙手中指指腹對風池穴進行按壓,待患者產生酸脹感后稍微增加力度,然后右手拇指指腹進行按壓揉捏百會穴,以同樣手法按壓內關穴、風府穴,保持逆時針方向按壓揉捏, 15min/ 次,1次/d,共推拿1個月。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針灸夾脊穴治療,主穴為夾脊穴,配穴包括肩井穴、合谷穴、天柱穴、風池穴,對上述穴位進行消毒,通過提插捻轉法進行針刺,得氣后保持20min 留針,1次/d,5次/周,共針灸1個月。
1.3觀察指標 (1)頸椎活動度。分別于治療前后評估兩組患者頸椎前屈、后伸、側屈、旋轉活動度,前屈、后伸: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頭部緩慢前屈和后仰,記錄最大角度;側屈:患者保持正中,左右轉動頭部,記錄最大角度;旋轉:患者在醫(yī)師指導下頭部順、逆時針旋轉,對其極限位置進行記錄。(②頸椎功能和疼痛評分。分別于治療前后,根據頸椎功能障礙指數 (NDI)[4] 評分對患者頸椎功能進行評估,總分為0\~50分,分值越高表示頸椎功能越差;根據視覺模擬量表(VAS)5疼痛評分評估患者疼痛程度,總分為0\~10分,分值與疼痛程度呈正相關。(③炎癥因子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后患者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 3mL 靜脈血, 3000r/min 離心 10min 取上層血清,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介素 -1β (IL-1β)、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4生活質量評分。于治療前后通過簡明健康狀況量表(SF-36)[評分對生活質量(軀體功能、軀體角色、軀體疼痛、健康狀況)進行評估,各維度分值均為0\~100分,分值與生活質量成正比。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經S-W檢驗證實符合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以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 t 檢驗,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 t 檢驗。 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頸椎活動度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頸椎活動度較治療前均升高,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 ,見表1。
2.2兩組患者頸椎功能和疼痛評分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NDI和VAS疼痛評分較治療前均降低,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 Plt;0.05 ,見表2。
2.3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血 清hs-CRP、IL- 1β 、TNF- a 水平較治療前均降低,觀察組 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 Plt;0.05. ,見 表3。
2.4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評分較治療前均升高,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 Plt;0.05, ,見表4。
3討論
神經根型頸椎病主要是患者的頸神經根受到壓迫,出現頸部疼痛、僵硬等癥狀,極大程度上危害患者身心健康。臨床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主要使用非甾體消炎藥、營養(yǎng)神經藥物及物理療法等。甲鈷胺片是一種輔酶藥,能改善患者自覺癥狀,如麻木、感覺異常等癥狀;七葉皂苷鈉能發(fā)揮抗炎、抗?jié)B出的作用,且有保護神經組織的功效。然而,長期使用這些藥物可能會導致治療效果逐漸減弱,以及引發(fā)消化道潰瘍等不良反應。
中醫(yī)認為,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發(fā)生與肝腎虧虛、風寒濕邪有關,氣血運行失暢,使患者筋骨失養(yǎng)。中醫(yī)推拿通過揉捏、按壓等手法放松患者頸部肌肉組織,使患者肌肉緊張牽拉引發(fā)的頸部僵硬癥狀得以緩解。但有研究發(fā)現,單一推拿治療頸椎病,起效慢,療效有限,需要聯合其他措施進行治療[]。針灸夾脊穴屬于中醫(yī)外治的典型方法,夾脊穴位于腰背部,匯集全身陽氣,針灸夾脊穴可疏經活絡、活血鎮(zhèn)痛;肩井穴有通經活絡、祛風鎮(zhèn)痛的效果;合谷穴能夠起到鎮(zhèn)痛、鎮(zhèn)靜作用;天柱穴能夠發(fā)揮疏通經絡和活血祛風的作用;風池穴能祛風散寒,同時刺激上述穴位能夠將祛風通絡效果進一步增強[8]
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頸椎活動度、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NDI、VAS疼痛評分及血清hs-CRP、IL-1β、TNF- ??a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這提示針灸夾脊穴聯合推拿手法康復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頸椎活動度和頸椎功能,減輕疼痛程度,抑制炎癥反應。其原因在于,針灸夾脊穴可發(fā)揮調節(jié)氣血、加快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當氣血不暢,會導致患者局部出現疼痛反應,針灸夾脊穴能夠使氣血流動順暢程度提升,進而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以有效緩解;而保證良好的血液循環(huán),能夠使患者的肌肉緊張和疼痛反應得以有效緩解,并且能夠促進營養(yǎng)物質輸送,促進排出代謝廢物,進而改善患者的頸椎功能,且針灸夾脊穴能夠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使機體抵抗能力增強,進而使其炎癥因子的表達量降低[10]。
綜上,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通過針灸夾脊穴聯合中醫(yī)推拿手法康復治療,可改善患者頸椎功能和活動度,提高生活質量,減輕炎癥反應,減輕患者疼痛程度,效果良好,建議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譚黃圣,鄧鵬偉,何升華.針刺手三陽經輸穴配合頸夾脊穴治療急性期神經根型頸椎病56例[J].中國針灸,2024,44(5):537-538,545.
[2]神經根型頸椎病診療規(guī)范化研究專家組.神經根型頸椎病診療規(guī)范化的專家共識[J].中華外科雜志,2015,53(11):812-814.
[3]章薇,李金香,婁必丹,等.中醫(yī)康復臨床實踐指南:項痹(頸椎?。J].康復學報,2020,30(5):337-342.
[4]宣守松,宋銀花,羅永寶,等.柔性筋骨調衡術治療頸型頸椎病臨床療效及對患者視覺模擬評分、頸椎功能障礙指數量表評分的影響[J].河北中醫(yī),2017,39(11):1719-1722.
[5]倪博然,趙進喜,黃為鈞,等.基于視覺模擬評分法探究中醫(yī)臨床療效評價新方法[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21,36(1):288-292.
[6]周非非,張一龍,李舒揚,等.SF-36量表用于國人脊髓型頸椎病的信度分析及其與神經功能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20,30(3):256-262.
[7]魏文饋,王清利,齊聰聰,等.三通平衡法針刺聯合三步推拿法治療頸型頸椎?。鉁鲎C)急性期患者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24,33(1):105-108.
[8]蔡榮潮,蘭小平,程海光,等.針灸結合補陽還五湯治療氣虛血瘀型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觀察[J].臨床醫(yī)學工程,2024,31(10):1167-1168.
[9]王懷澤,蘇毅,熊應宗,等.頸夾脊穴深刺聯合頸百勞穴隔姜灸治療氣滯血瘀型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25,41(1): 51-56.
[10]鮑傳喜,王岳玲,陳家平.旋提手法聯合深刺頸夾脊穴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及對血液流變學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24,33(4):51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