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粽是廣西人慶祝闔家團圓和新春佳節(jié)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當?shù)赜兄盁o粽不成年”的說法,足見其對廣西人的重要性。廣西的年粽與端午的粽子不同,大的年粽有半個手臂那么長,底盤呈四方形,高高堆起,酷似一個枕頭,有的可達10斤之重。這種獨特的長方形造型寓意四平八穩(wěn)、美滿富足的生活,寄托了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景愿。廣西人喜歡將思念和期待包進年粽里,再把年粽放進即將遠行的親人的行囊里,以保佑他們出門在外能平平安安。
我曾無數(shù)次參與從采割格葉到包年棕再到熬年粽的全部過程。那時,我常跟著阿婆去終葉叢里采摘格葉,因為是早晨去的,葉片上裹著銀霜,摸上去涼涼的。“要挑比巴掌寬,沒有蟲咬或者焦黃的葉子。”阿婆教我用禾刀采割合適的格葉。
來采格葉的不止我們,遇到熟人時,大家就隔著霧氣閑聊起來,比如“三爺爺添了孫子該掛花燈”“隔壁大娘的新媳婦手笨”等,聊到趣事便哈哈大笑起來,驚飛了竹梢的灰雀。
采葉歸來,阿婆安排我在一邊洗終葉,她則去備料。提前浸了一晚上的圓糯米在笆籮里晾著,遠看像一盆新雪。阿婆把同樣浸了一晚的綠豆沖洗干凈,洗掉外皮,只留下里面金燦燦的豆,接著在綠豆中加入油、鹽和醬油調(diào)味。然后阿婆拿出腌好的豬肉,這是將肥瘦相間的五花肉用鹽、糖、生抽、料酒、八角、桂皮等調(diào)料腌制而成的,色澤紅亮、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
午飯之后,大家便開始包粽子。大圓桌的中央擺著四色餡料:白色的糯米、金色的褪皮綠豆、黃色的栗子、紅色的五花肉,阿爺、阿婆戲稱這是“四神守歲陣”。只見阿婆手指翻飛,四片格葉疊在掌心,一邊填餡一邊念叨著:“三把米,一捧春,金銀冚住 (裹?。┯聍梓??!蔽覍W(xué)著她的樣子包,不是漏米就是整個粽子都散開了,頓時心情一落千丈。阿婆說:“不急,熟能生巧?!焙髞恚抑厥靶判?,跟著阿婆一步步地學(xué),一張大終葉做底,兩張小終葉反面鋪上,再“一層白玉一層金…”最后終于捆出一個歪七扭八的年粽,阿婆看后夸贊說:“哎,咁就巖啦(這就對了嘛)!”
粽子包好后就要熬粽子了,之所以叫“熬”,是因為柴要燒一整夜。阿婆將大鐵鍋架在堂院里,把粽子按“井”字摁在鍋里,上面再用鎮(zhèn)宅的青石壓住。一切準備就緒,阿爺便開始生火熬粽子。他抽著卷煙,時不時添下柴,時不時又揭開鍋蓋瞧瞧水是不是燒干了,如果水少了就再添些水繼續(xù)燒火。這個時候,喜歡玩火的我就搬個小板凳坐在阿爺旁邊,不時攪動一下柴,火星子啪炸開,好像煙花一樣。
第二天早晨,我被里啪啦的鞭炮聲吵醒,發(fā)現(xiàn)阿爺早已將最大的粽子擺上了桌,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和弟弟妹妹們圍坐在圓桌前,一家人一起分食熱氣騰騰的年粽。輕輕剝開粽葉,翠綠、剔透的糯米緊緊“相擁”,宛如親密無間的伙伴。咬上一口,軟糯的糯米中帶著粽葉淡淡的清香,細膩、順滑;五花肉的咸香恰到好處,且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褪皮綠豆作為五花肉與糯米的夾心,綿密、香甜,在它們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fēng)味。
“下一站,南京站……”離開家的我被高鐵的廣播聲叫醒,突然覺得有點餓了,便從包中捧出阿婆包的年粽吃起來,越吃越覺得甜,不止嘴里甜,心里更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