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以其鋒利的筆觸、深刻的思想,成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的一座豐碑。人們往往將他與“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男蜗缶o密相連,卻鮮少有人知曉,這位文學(xué)巨匠私下里還有著一顆熱愛甜品的溫柔之心,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甜品控”。
魯迅先生對甜食的喜愛可謂深入骨髓。在北京期間,魯迅先生是稻香村的??汀C慨?dāng)工作之余或是朋友來訪,魯迅先生總會讓妻子許廣平或家中仆人前往稻香村采購幾盒精致的糕點,用以自享或待客。無論是細膩軟糯的薩其馬,還是香甜可口的棗泥酥,都能讓魯迅暫時忘卻外界的紛擾,沉浸在甜品帶來的片刻歡愉之中。
移居上海后,魯迅先生的甜品之旅又開啟了新篇章。上海作為當(dāng)時中國最為開放的城市之一,各式西式甜品豐富多樣。魯迅先生雖以傳統(tǒng)文人自居,但并不排斥新鮮事物,反而樂在其中,并積極嘗試。法式馬卡龍、意式提拉米蘇、英式奶油蛋糕這些來自異國他鄉(xiāng)的美味,紛紛成為了魯迅餐桌上的“??汀?。他還在日記中不吝筆墨地記錄下品嘗這些甜品的心得,字里行間透露出對甜品文化的濃厚興趣與欣賞。這些甜食是他生活中的小確幸,總能幫助他從動蕩的生活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甜蜜與寧靜。
甜食與魯迅的創(chuàng)作有著奇妙的聯(lián)系。據(jù)許廣平回憶,魯迅的書桌上永遠放著一盒糖果,寫作間隙就會拈一顆含在嘴里。郁達夫也曾打趣說,魯迅先生的甜食癖,簡直可以和他的文學(xué)成就相提并論。
甜食還是魯迅創(chuàng)作靈感的催化劑,在《朝花夕拾》中,他多次提到童年時吃到的零食,甜蜜的回憶讓他的文字飽含溫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他詳細描寫了童年時吃到的“羅漢豆”,那種對美食的細致描寫,若非真正的美食愛好者是寫不出來的。
魯迅的甜品愛好也影響了他的社交方式。在魯迅與青年作家的交往中,甜食扮演了重要角色。蕭紅回憶說,每次去魯迅家都能吃到各種精致的點心,他常常一邊請年輕人吃點心,一邊與他們討論文學(xué),這種輕松的氛圍讓許多年輕作家倍感親切。正如許廣平所說:“他用糖果化解了年輕人對他的敬畏,用甜蜜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
許廣平作為魯迅的伴侶,深知他對甜品的喜愛,常常親自下廚,嘗試制作各種中式、西式甜品,以滿足魯迅的味蕾。魯迅的日記中常有“廣平做蛋糕”“廣平制果醬”等記錄,這些看似簡單的文字背后,是兩人深厚情感的體現(xiàn)。
回顧魯迅先生的一生,他既是用筆桿戰(zhàn)斗到底的革命家,也是熱愛甜品、享受生活的普通人。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高壓時代,“甜品控”魯迅先生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無疑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啟示:即便身處逆境,也不要忘記尋找生活中的小確幸,用一顆溫柔的心去感受世界的美好、品味生活的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