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25)07-0082-03
深度學習理論的崛起,為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帶來了一個新的方向。其強調了學生在理解學習基礎上對新知進行批判性學習,把新知納入原有認知結構并遷移運用于新情境之中,從而獲得知識、思維、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提高。因此,對指向深度學習的初中語文教學實踐進行研究有著現(xiàn)實意義,其目的在于探討如何指導學生超越語文學習表面信息的獲取方式,深挖文本內涵,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指向深度學習的初中語文教學實踐理論依據
在認知心理學視角下,深度學習理論注重對信息進行深度加工和主動建構知識。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并不是被動地接收知識的容器,而是主觀能動性很強的學習者。皮亞杰認知發(fā)展理論認為:學生通過同化和順應機制把新語文知識整合到原有認知結構中或者對認知結構進行調整,使之適應于新知識。比如在新詞匯、語法規(guī)則或者文學體裁的學習中,要求學生利用原有語言基礎與閱讀經驗來理解、融合這些新知,建構一個較為完整的語文知識體系。同時,維果茨基社會文化理論認為,學習是特定社會文化語境中人際之間協(xié)作活動所完成的意義構建過程。這也決定了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間的相互作用和溝通是非常關鍵的。教師通過設置豐富的教學情境和組織小組討論,給學生提供社會交往機會,促使學生在與他人溝通中加深其對語文知識的認識,如在解讀文學作品時,不同學生對同一部作品人物形象、主題思想認識上的差異就能在探討交流時取長補短、互相訂正,使每一位學生對這部作品的認識更加有深度與綜合性。另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初中語文教學指向深度學習提供了扎實理論支持。該理論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學習伙伴等)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取的。這就需要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逼真的學習場景,比如模擬文學創(chuàng)作場景、創(chuàng)設語文實踐活動等,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探究語文知識并運用于情境之中。
二、指向深度學習的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價值
在教育目標實現(xiàn)層面上,深度學習可以幫助初中語文教師更加準確地完成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各項目標。語文課程標準突出了對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文化傳承等多維度目標的培養(yǎng)。將深度學習運用于初中語文教學,讓學生不囿于表層的字詞記憶、語句理解等,而是深度挖掘文本內涵,對文學作品進行審美鑒賞,對文化價值進行繼承和創(chuàng)新。在語言文字的使用上,深度學習督促學生了解其背后所蘊含的邏輯和文化內涵,使其能更精準、更靈活地用語言表達和溝通。如在古代文學作品的學習中,學生通過深入挖掘文言文中的語法和詞匯,既可以閱讀古典文獻,又可以把這些精美的語句、表達方式運用到現(xiàn)代寫作學習,促進自己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
在學生個體發(fā)展的視角下,深度學習對于初中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有著其他學習方式所無法代替的價值。淺層學習模式中,學生思維大多停留在記憶、理解等低級層面上,而深度學習激發(fā)了學生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等高階思維能力。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要想深人解讀課文,需分析課文結構、人物關系、主題思想等諸多要素,結合各種知識與思維方法去領悟。這一思維訓練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讓學生面對錯綜復雜的語文問題以及社會現(xiàn)象時,能獨立思考、理性判斷,提出創(chuàng)新性見解,從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工作、生活打下扎實的思維基礎。
三、指向深度學習的初中語文教學實踐方法
(一)情境創(chuàng)設
情境創(chuàng)設是指向深度學習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個深刻理論根基和方法,以情境認知理論為基礎,將學習看作一個具體情境下個體與周圍環(huán)境互動,建構知識的活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的目的是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接近語文學習內容實質的情景或氛圍,讓學生把抽象的語文知識和具體情境聯(lián)系起來,以促使其理解和記憶得到深度加工。創(chuàng)設情境的核心是根據語文教學目標和文本內容等特點準確塑造具有感染力和啟發(fā)性的情境。[3
從心理機制的層面來剖析,情境能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和好奇,激發(fā)學生內在學習動機。學生身處和語文學習內容相聯(lián)系的情境之中,注意力能更集中,頭腦也處于一種更積極的狀態(tài)之中,這樣就有利于其接受和融合信息。再者,情境創(chuàng)設秉承建構主義思想,促使學生積極探究和構建知識。不同的學生對同一種情境的認知和理解是有差異的,在這種情境下,學生會根據自己的體驗、知識儲備以及思維方式而產生特殊的知識建構。教師所設置的情境要有開放性和引導性,要給學生以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余地。如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設置古人吟詩作畫場景,讓學生在此場景下暢想詩人寫作的心態(tài)、場景中形象的意蘊等,以角色扮演和情境對話的形式對古詩詞內涵進行深度挖掘,以期達到由表及里的字詞認識向深層文化和情感感悟的飛躍,并為學生語文知識深度學習打下扎實的情境基礎。
(二)以問題為導向
問題導向是初中語文以深度學習為指向的教學方法重點,它的理論基礎主要來自蘇格拉底“產婆術\"和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學習理論。蘇格拉底以持續(xù)追問的方式指導對話者尋找真相,啟示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精心設計提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探索語文知識奧秘。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學習理論則注重學生主動探究,提問是啟發(fā)這一探究的重要動力。在信息加工理論視角下,提問可以啟動學生認知系統(tǒng),并促使學生主動地搜索和處理語文知識,教師一提問,學生大腦就快速運轉起來,從現(xiàn)有語文知識庫存里搜尋有關資料,試圖對資料加以整合、分析來解答。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針對文本細節(jié)提出問題,如\"課文中刻畫人物外貌的句子,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有什么作用?\"可以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課文中的有關板塊上,深入挖掘人物外貌描寫中的詞語、句式及傳遞的隱含信息,以了解外貌描寫和人物性格刻畫的內在關系,促進學生理解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塑造手法。在思維發(fā)展層面,以問題為導向有利于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富有啟發(fā)性、挑戰(zhàn)性的提問,能引領學生由單純的記憶、理解思維轉變?yōu)榉治?、綜合、評價的高階思維。
(三)合作探究
以合作探究為指向的深度學習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具有扎實的理論支持,以維果茨基社會文化理論為理論基礎,學習就是在社會互動中進行意義構建的過程,而合作探究恰恰給學生搭建了這種社會互動和知識共建的舞臺。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和同伴一起分享對方的知識、經驗和思維方式,開闊自身認知視野。根據群體動力學理論,合作探究小組構成動態(tài)學習群體,這一群體內部的成員是互相影響和促進的?;钴S的群體動力能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和創(chuàng)造力,比如在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探索文學作品主題思想的過程中,不同學生理解作品的視角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可能是從人物命運這一視角來進行分析,有的學生可能會對作品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其在社會中的意義產生興趣。當學生在小組里互相交流和分享時,這些多樣的觀點會相互碰撞和融合,從而有助于學生對作品主題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從認知發(fā)展來看,合作探究有利于學生認知建構和反思。小組討論和探究時,要求學生各抒己見,聽取別人的見解,將不同的見解加以對比、分析和融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認知已經不是單一和片面的了,學生在群體互動之中不斷地修正和完善著自身認知結構。
(四)多元評價
多元評價是指向深度學習初中語文教學實踐的關鍵理論依據。就教育評價學理論而言,單一評價方式很難對深度學習中學生的復雜表現(xiàn)和多元成果進行全面而精確的測量。多元評價方法強調從多個角度和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全面評估,這與深度學習追求的全面素質提升理念是一致的。從建構主義的評價觀點來看,評價實際上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持續(xù)反饋和推動環(huán)節(jié),而不是學習的最終評判,初中語文教學的多元評價應注重知識構建過程中學生的動態(tài)發(fā)展。比如,學生在讀文學作品和寫讀書筆記及心得體會時,教師需要深人了解學生是如何逐漸深化對作品內涵的理解和構建自己的文學鑒賞體系的,這樣才能及時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反饋,從而促使學生在閱讀和思考方面得到更深層次的理解,有利于其知識建構策略的持續(xù)調整和走向深度學習。以多元智能理論為基礎,每一個學生在語言智能、邏輯數(shù)學智能和人際智能方面有不同的智能優(yōu)勢,多元評價尊重了這一個體差異,以多樣的評價發(fā)掘學生學習語文的不同潛力。就語文課堂表現(xiàn)評價而言,除常規(guī)的語言表達能力外,也可觀察到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時表現(xiàn)出的人際溝通智能和組織協(xié)調智能。
四、結語
指向深度學習對初中語文教學進行了實踐研究,結果表明,采用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導向、合作探究與多元評價相結合的教學策略可以有效地改善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狀況,推動學生語文學習向深度學習發(fā)展。今后,初中語文教學要繼續(xù)堅持深度學習的理念,以發(fā)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己任,讓學生語文不只是掌握語言文字工具,更多的是為了傳承文化、啟迪智慧、塑造品格,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成長打下扎實深厚的根基,促進初中語文教學繼續(xù)朝著更高的質量和內涵邁進。
參考文獻:
[1]楊紅.初中語文思維導圖寫作教學法研究[D]聊城:聊城大學,2023.
[2]徐佩杰.初中語文“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教學策略研究[D].塔里木:塔里木大學,2023
[3]常穎.初中語文思維化提問教學模式的運用 [J].新智慧,2022(31):19-21.
[4]周江.初中語文名著深度閱讀教學策略探究 [J].中學課程資源,2024,20(10):64-66.
[5]游秀群.農村初中語文深度閱讀教學實踐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4(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