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課題名稱:縣域中學體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跨學科教學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PJY2023400。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25)07-0046-03
初中時期的學生正是身心發(fā)展的黃金階段,體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體育教育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體質,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技能,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體育教學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能幫助學生了解自我,調節(jié)情緒,增強自信心,培養(yǎng)良好的人際關系。因此,將體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跨學科建設,是中學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更是改善學生綜合素質的最佳手段。
一、體育與心理健康學科的聯(lián)系
(一)體育教育對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
1.緩解壓力。通過參與體育活動,學生可以釋放身心壓力,緩解緊張和焦慮情緒,提高心理舒適度。2.培養(yǎng)自信心。在體育活動中,學生可以通過不斷地挑戰(zhàn)自我,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培養(yǎng)自信心和成就感。3.增強情緒管理能力。體育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學會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如憤怒、悲傷等,提高情緒管理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二)心理健康教育對體育教育的支持作用
1.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體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能幫助學生明確個人興趣點,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和積極性。2.促進學生的運動技能掌握。體育與心理健康融合,能幫助學生克服運動中的恐懼和焦慮,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掌握水平,增強學生的運動能力。3.預防運動損傷。體育與心理健康融合,能幫助學生了解運動損傷的預防和處理方法,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杜絕意外傷害。
二、中學體育與心理健康跨學科課程建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綜合素養(yǎng)
體育活動能夠促進學生身體的發(fā)育和健康,增強學生的體能素養(yǎng)。同時,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通過跨學科課程建設,可以將體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共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二)打破學科界限,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影響,教師更偏向于理論知識教授,不注重學生的思維與能力發(fā)展??鐚W科教育,突破學科壁壘,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有機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多學科融合下,實現(xiàn)了知識和技能的同步提升,發(fā)展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三、中學體育與心理健康跨學科課程建設的現(xiàn)狀
(一)課程設置不合理
目前,中學體育與心理健康跨學科課程的設置還不夠合理,往往只是將體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簡單疊加,缺乏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同時,跨學科課程的課時安排也不夠合理,往往被其他學科所擠占,影響了跨學科課程的教學質量。
(二)教學方法單一
在中學體育與心理健康跨學科課程的教學中,教學方法往往比較單一,主要以講授法和演示法為主,缺乏互動性和趣味性。同時,教師的教學觀念也比較陳舊,只一味地進行知識灌輸,導致學生缺乏興趣和參與積極性。
四、中學體育與心理健康跨學科建設的實施策略
(一)融合教學內(nèi)容
1.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融人體育教學中。在體育教學中,可以通過設計一些與心理健康相關的教學活動,如情緒調節(jié)訓練、自我認知訓練、團隊合作訓練等,滲透于教學中。2.將體育教育的內(nèi)容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相結合。在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上,可以將體育教育的內(nèi)容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相結合,設計一些綜合性的教學活動。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2.合作學習法。采用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以此鍛煉他們的語言交際和團結互助品質。3.體驗式教學法。通過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體驗。4.采用游戲教學法。游戲是學生們比較喜歡的一種娛樂方式,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形式進行學科融合教學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游戲教學中,可以設計一些與心理健康相關的游戲,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體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三)師資培訓
1.跨學科培訓。對體育教師和心理健康教師進行跨學科培訓,讓他們了解對方的學科知識和教學方法,提高他們的跨學科教學能力。2.繼續(xù)教育。鼓勵體育教師和心理健康教師參加繼續(xù)教育,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3.教學觀摩。組織體育教師和心理健康教師進行教學觀摩,讓他們學習對方的教學方法和經(jīng)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四)評價體系
1.過程性評價。注重過程性評價,及時把握學情和心理狀態(tài),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反饋和指導??蓮恼n堂觀察、作業(yè)評價、考試評價等方面進行多元評價。2.自我評價。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自主發(fā)現(xiàn)學習不足和弊端,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完善自我。3.多元化評價。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在注重學生學科成績的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1)建立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過程性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終結性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在學習結束后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通過建立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可以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2)建立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自我評價主要是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他人評價主要是師生、生生間的互評。通過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評價體系,可以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同時也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友情。
五、中學體育與心理健康跨學科教學設計的原則與方法
(一)原則
1.綜合性原則:跨學科教學設計應將體育與心理健康學科的知識、技能和理念有機整合,形成綜合性的教學內(nèi)容。2.實踐性原則:注重實踐教學,通過體育活動和心理輔導等實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掌握知識和技能。3.趣味性原則:設計有趣的教學活動,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主動參與到活動中。4.個性化原則: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內(nèi)容和活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二)方法
1.主題教學法:以某個主題為核心,將體育與心理健康學科的相關內(nèi)容有機結合起來,開展教學活動。2.項目教學法:通過設計具體的體育項目或心理輔導項目,促進學生知識掌握和運用。3.合作學習法: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集體性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發(fā)展他們的團隊互助品質。4.情境教學法:結合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真實環(huán)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和學習,增強他們的理解和解題能力。
六、中學體育與心理健康跨學科教學設計的實踐案例
案例:“運動與情緒管理”
1.教學目標:幫助學生了解運動對情緒的影響,掌握情緒管理的方法和技巧。2.教學內(nèi)容:體育活動、情緒知識講解、情緒調節(jié)練習。3.教學方法:主題教學法、合作學習法、情境教學法。
4.教學過程:
導入:通過播放一段關于運動與情緒的視頻,引起學生的興趣。
知識講解:講解運動對情緒的影響以及情緒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體育活動:組織學生進行跑步或瑜伽等體育活動,以此緩解情緒壓力。
小組討論:將學生分成小組,討論在體育活動中如何運用情緒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情境模擬: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在親臨其境中運用所學技巧解決問題。
總結與評價:總結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
七、跨學科教學設計的效果與反思
(一)效果
1.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跨學科教學設計將體育與心理健康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有機結合起來,設計有趣的教學活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2.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跨學科教學設計,學生在體育技能、心理健康知識和團隊合作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3.加強了學科之間的融合??鐚W科教學設計打破了學科界限,促進了體育與心理健康學科之間的融合,為學科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反思
1.教學資源的整合:跨學科教學設計需要整合體育與心理健康學科的教學資源。在實踐中,需要充分考慮資源的可用性和適用性,確保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2.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跨學科教學設計對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具備跨學科的教學能力和知識儲備。在實踐中,需要加強教師的培訓和學習,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3.教學評價的設計:跨學科教學設計需要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在實踐中,需要注重評價的過程性和綜合性,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發(fā)展?jié)摿Α?/p>
中學體育與心理健康跨學科建設是中學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通過整合課程資源、優(yōu)化教學方法、建立教師合作機制和營造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等實施策略,可以有效地促進中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學校、教師、家長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為中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未來,我們將繼續(xù)深人研究中學體育與心理健康跨學科建設的實施策略,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為中學教育的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徐良,毛軍.課程思政與心理健康教育下的中學體育與健康教學創(chuàng)新實踐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4,32(6):172-174.
[2]王藝霖.淺談體育運動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內(nèi)江科技.2024,45(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