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5)07-0001-03
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背景下,信息科技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發(fā)展的重要力量。信息科技素養(yǎng)不僅關乎小學生能否熟練地運用各種數字工具,更是培養(yǎng)他們創(chuàng)新思維、邏輯推理以及適應未來復雜社會環(huán)境的關鍵要素。良好的信息科技素養(yǎng)能讓小學生在信息的海洋中精準導航,辨別信息的真?zhèn)我约坝行?,避免陷入信息誤區(qū),還能激發(fā)他們利用信息科技的手段表達自我、創(chuàng)造價值的潛能,為今后在科技主導的世界中立足奠定基礎。因此,深入探究小學生信息科技素養(yǎng)提升策略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與價值。
一、小學生信息科技素養(yǎng)的現(xiàn)狀與需求
(一)現(xiàn)狀分析
當前,雖然大部分小學都開設了信息科技課程,但課程內容往往側重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教學,重點在于操作技能的掌握,學生普遍信息意識不強,信息素養(yǎng)也比較薄弱,缺乏對學生信息科技素養(yǎng)的全面培養(yǎng)。同時,由于師資、設備等方面的限制,個別學校的信息科技教學存在“走過場”的現(xiàn)象,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此外,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信息科技內容往往較為零散、碎片化,在認識和學習上缺乏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這也給學生的信息科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
(二)需求分析
1.知識與技能需求。小學生需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如文字處理、電子表格制作、網絡資源瀏覽與搜索、電子相冊制作等,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信息處理能力,如信息過濾、信息整合、信息分析等。
2.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需求。在信息科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過程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參與項目式學習、編程等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3.道德與法律意識需求。在當代信息科技快速發(fā)展下,網絡安全、信息道德等問題日益顯著。小學生需要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念,懂得保護個人的隱私和信息安全,并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
二、小學生信息科技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
(一)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
1.優(yōu)化課程內容。信息科技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很常見了,但很多學生并沒有留意。因此,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實際需求,需要對信息科技課程的內容進行教學上的優(yōu)化和調整。在保留基礎知識和技能教學的基礎上,應該多增加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相關的應用案例和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信息科技的無處不在,如智能家居控制、在線學習平臺使用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
2.引入跨學科內容。將信息科技與其他學科相結合,如數學、語文、科學等,形成跨學科的教學模式。例如,在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搜集資料,豐富作文內容。同時,教導學生如何辨別網絡信息的真?zhèn)闻c優(yōu)劣。信息科技跨學科的融合,可以讓有些科目的學習方式變得更加豐富,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提升信息科技素養(yǎng)。
3.開設興趣班課程。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學??梢蚤_設信息科技興趣班,如編程、動畫制作、電子相冊制作等。這些課程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特長和興趣,還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4.開展信息安全主題活動。開展信息安全宣傳周活動,通過主題班會、知識競賽、手抄報比賽等形式,向學生普及網絡安全知識,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使用觀念。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與手段
1.采用項目式學習。項目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強調學生在機房操作時通過團隊合作去完成項目任務。在信息科技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項目任務,如制作運動會電子相冊、編程等,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學習到信息科技知識和技能,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2.利用信息科技工具。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工具,如在線教學平臺、智能課堂等,實現(xiàn)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這些工具不僅可以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互動功能,還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
3.實施分層教學。由于學生的信息科技基礎和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組教學,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三)組織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
1.開展信息科技競賽。學??梢远ㄆ谂e辦信息科技競賽活動,如編程比賽、視頻制作比賽、電子海報設計比賽等。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競爭意識,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2.組織社會實踐活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如社區(qū)服務、科技展覽等??啥ㄆ诮M織學生參觀當地科技館,根據科技館的展覽布局和內容,設計參觀路線和學習任務單。任務單內容可以包括了解特定信息科技展品的原理和應用,如人工智能機器人的工作機制、虛擬現(xiàn)實技術的體驗感受、大數據可視化展示的解讀等;尋找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信息科技應用實例,并記錄下來;觀察科技館內的信息傳播方式,如電子導覽系統(tǒng)、多媒體展示設備等的使用情況。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可以將所學的信息科技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增強信息實踐能力和信息社會責任感
3.建立信息科技興趣社團:興趣班課程是小學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之一,能夠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激發(fā)學生對信息科技的興趣與潛能,為學生提供深入學習和實踐的平臺。學??梢猿闪⑿畔⒖萍寂d趣社團,在興趣社團里,學生可以共同探討信息科技領域的前沿技術和熱點問題,在社團里共同分享學習心得和經驗。
(四)加強家校合作與溝通
1.建立家校聯(lián)系機制。學校應建立家校聯(lián)系機制,定期向家長匯報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家長也應積極參與學校的信息科技教育活動,共同關注孩子在信息科技方面的發(fā)展和獲得的成就。
2.提供家庭教育指導。學校可以為家長提供信息科技素養(yǎng)的家庭教育指導,幫助家長了解信息科技的發(fā)展趨勢和孩子的學習需求。家長可以根據指導內容,在家庭環(huán)境中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條件。
3.鼓勵家長參與學?;顒?。學??梢匝埣议L參與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活動和競賽活動,共同見證孩子的成長和進步。通過家長的參與和支持,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信心。
三、案例分析與實踐探索
(一)案例一:項目式學習在信息科技教學中的應用
我在教授三年級信息科技課程時曾采用項目式學習,主題緊密圍繞三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認知水平,且富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如“我的數字故事集\"項目,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文字處理與圖片編輯知識,創(chuàng)作一本關于自己家庭、校園生活或興趣愛好的數字故事集。每個故事包含文字描述、相關圖片以及簡單的排版設計。這樣的項目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又能讓他們在實踐中鍛煉信息輸入、文字排版、圖片處理等基本技能。在項目開展前,需針對項自涉及的信息科技知識與技能進行系統(tǒng)講解。如教授文字處理軟件中文字的輸入與編輯方法,包括字體、字號、顏色的設置,段落的排版;介紹圖片編輯軟件的基本功能,如圖片的裁剪、旋轉、調整大小以及簡單的濾鏡效果添加等。通過實際操作演示與學生的模仿練習,讓學生初步掌握這些基礎工具的使用,為項目實施奠定基礎。然后將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內成員分享自己的數字故事創(chuàng)作進展與思路。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交流,提出修改建議與意見,如故事內容是否連貫、圖片是否搭配合理等。通過小組交流,學生學會傾聽他人意見,反思自己的作品,同時提升了溝通協(xié)作能力。
(二)案例二:家校合作在信息科技素養(yǎng)培養(yǎng)中的實踐
我校曾積極加強家校合作,共同推動學生信息科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學校通過家長會、家校聯(lián)系冊等方式,向家長宣傳信息科技素養(yǎng)的重要性和培養(yǎng)方法。學校邀請家長參與信息科技教學和競賽活動,共同見證孩子成長與進步。
(三)案例三:信息安全活動開展反饋
信息安全意識深人人心,學生在日常網絡使用中能夠自覺遵守網絡規(guī)則,防范網絡風險。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學生們了解到姓名、年齡、家庭住址、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等屬于個人敏感信息,不能隨意在不可信的網站或App上填寫。更多學生開始主動關注信息安全問題,如在學校的問卷調查中發(fā)現(xiàn),超過 90% 的學生表示知道不能隨意在網上透露個人重要信息,并且能識別一些常見的網絡詐騙手段,很多學生表示會在使用公共Wi-Fi時,避免進行涉及個人隱私和重要信息的操作,如網上支付、登錄重要賬號等;會定期檢查自己所使用的電子設備是否存在異常,如是否有陌生軟件自動安裝等情況。
四、結論與展望
展望未來,小學生信息科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應該緊密結合時代發(fā)展的方向,不斷創(chuàng)新與優(yōu)化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模式,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在信息海洋中遨游。通過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與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以及加強家校合作與溝通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小學生的信息科技素養(yǎng)水平。未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們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更多有效的培養(yǎng)策略和方法,為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助力他們在信息時代的浪潮中茁壯成長。同時,我們也需要時刻關注信息技術帶來的新挑戰(zhàn)和新問題,如網絡安全、信息倫理道德等,加強對學生相關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引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和良好信息道德的新時代人才,為推動社會的數字化轉型與發(fā)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王吉慶.信息素養(yǎng)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鐘志賢.信息化教學模式[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李藝,鐘柏昌.信息技術課程內容建設三元取向[J].課程·教材·教法,2012(5):48-53.
[5]胡衛(wèi)平,林崇德.青少年的科學思維能力研究[J].教育研究,201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