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I207 【文獻標識碼】A【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5.17.006【文章編號】2096-8264(2025)17-0019-03
女性生存困境為眾多作家與研究者關注。楊本芬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基礎,記敘了女性在當代的生存困境。她的“看見”系列(《秋園》《浮木》《我本芬芬》《豆子芝麻茶》),各自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互為補充。其中的《秋園》講述了母親秋園顛沛流離的一生。《浮木》則通過對普通人的掙扎和沉浮的記錄,刻畫出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對《秋園》一書進行了補充說明?!段冶痉曳摇穭t進一步探討了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地位與角色,揭示了傳統(tǒng)婚姻中女性的困境與自我救贖?!抖棺又ヂ椴琛防^續(xù)了這一主題,描繪了秦老太、湘君、冬蓮等女性在親密關系中的困惑、選擇與擔當,深化和拓展了前三部作品的主題,展現(xiàn)了女性在不同歷史時期和社會背景下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一、現(xiàn)實困境:沉浮與漂泊
(一)傳統(tǒng)觀念的鉗制
“三從四德”,是中國古代婦女的道德標準之一。在中國古代傳統(tǒng)女性被一個“貞”字捆綁,這在楊本芬的作品中也有所體現(xiàn)?!肚飯@》[中,在某天晚上,一個黑影趁著四面沒人的時候撲到秋園身上并撕扯了她的衣服,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襲擊,秋園展現(xiàn)出了驚人的勇氣與堅韌,她奮力掙扎,與此同時,之驊奮力向父親仁受求救,黑影這才落荒而逃。然而仁受的反應卻認為是妻子失貞,素來謙和的他變成了一副兇神惡煞的樣子,甚至讓妻子去死,之驊在目睹這一切后,對父親的情感由親昵轉為疏遠,而秋園對丈夫的反應更是震驚不已,她艱難地吐出“你真惡”三個字。這不僅是仁受個人堅持的生命準則“失節(jié)事大”的極端體現(xiàn),更是之驊與秋園共同審視與批判的焦點:男權社會中強加給女性的“貞操”枷鎖。在女性遭遇凌辱與迫害的深淵中,她們的肉體雖屬己有,但尊嚴被踐踏至塵埃,唯有以堅強的意志抵御無盡的羞辱;而在其他時候,她們的身體卻又被視為丈夫的私有財產,一旦“失節(jié)”,便需以生命為代價贖罪。之驊的怨恨與秋園那句“你真惡”的控訴,如同一把鋒利的匕首,共同刺向女性所面臨的多重困境的核心:社會和傳統(tǒng)觀念的壓迫以及家庭內部的剝削與壓迫。這兩者交織共同構成了女性深刻而又絕望的苦難根源。
裹腳這一殘忍的習俗,要求女性從小將腳裹成畸形的小腳,即“三寸金蓮”。秋園作為女性角色,也經歷了裹腳的痛苦。這一習俗不僅給女性帶來了身體上的巨大痛苦,更成她們生活中的一種枷鎖。同時,裹腳習俗在很大程度上是性別歧視的產物。在《秋園》所描述的時代背景下,女性被認為應該具備柔弱、順從的特質,而裹腳則被視為女性美的象征,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性別刻板印象。這種觀念不僅限制了女性的身體自由,更剝奪了她們追求自我發(fā)展和成長的機會。秋園等女性角色在成長過程中,因裹腳而遭受了來自社會的種種偏見和歧視,使她們在追求生存和發(fā)展的道路上更加艱難。裹腳不僅是對女性身體的摧殘,更是對她們精神的束縛。它剝奪了女性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使她們在男權社會中處于更加弱勢的地位。
(二)時代的艱窘
在《秋園》一書的末尾,秋園遺物中有一張紙條,上面這樣寫道:“一九三二年,從洛陽到南京;一九三七年,從漢口到湘陰;一九六〇年,從湖南到湖北;一九八O年,從湖北到湖南?!雹偾飯@的一生如浮萍般四處飄蕩,她經歷了北伐、抗日、解放到新中國成立;從洛陽到南京,漢口到湘陰,湖南到湖北,湖北再回湖南,一生起起落落,體現(xiàn)著她一生的飄零與窘迫。
《秋園》中,秋園一家過著貧困的生活。楊桂生膝下無子,他想領養(yǎng)秋園家最小的孩子田四,為了讓田四過上溫飽的生活,家中揭不開鍋,家徒四壁的情形當中,秋園便忍痛答應了楊桂生的請求。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談道:“她們在面臨危機、貧困和不幸時,表現(xiàn)得比她們的丈夫更積極當她們把沉著堅韌用于一項事業(yè)時,有時會取得驚人的成功,‘莫要低估女人的力量’?!雹谇飯@的丈夫仁受是一個理想主義的知識分子,他憂國憂民,當上鄉(xiāng)長后常用自家財物救濟鄉(xiāng)民。家道中落以及過度輕財好施的丈夫仁受,使得家庭的經濟狀況每況愈下,秋園則擔任起了家庭經濟來源的角色。秋園為了錢,靠幫助別人縫縫補補來獲得微薄的收入;女兒之驊為了幫母親分擔重任,經常照顧兩個弟弟以及做家中家務;家庭一貧如洗時,母女倆甚至還拋下尊嚴出門討飯。母女二人在時代與物質的重壓下,紛紛做出了自己的努力,而作為一家之主的仁受卻無法拉下自己的臉面。與之相對應的是《老四》一文中,因老四父母不同意與女友素娥的戀情,老四在情急之下就服農藥自殺。由此可見,無論是秋園還是之驊,她們在家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時代的重壓下,她們仍然能與之抗衡,這體現(xiàn)了女性在特殊時代背景下頑強的生存能力,凸顯出女性的強大與獨立。
二、物質迷宮:束縛與困頓
在楊本芬的小說中,女性角色往往缺乏穩(wěn)定的經濟來源,這使得她們在物質生活上陷入困境。在《秋園》中,主人公秋園在丈夫去世后,獨自撐起了整個家庭的生計。她白天教書,晚上替人做針線活,家庭生活十分艱難。秋園的經濟來源十分有限,且不穩(wěn)定,這使得她在面對家庭開支和子女教育等費用時,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在《我本芬芳》中,惠才同樣面臨著經濟上的困境。她的丈夫雖然有一份公職,但收入微薄,難以維持家庭開支?;莶挪坏貌辉诩抑胁俪旨覄盏耐瑫r,還要外出打工以補貼家用。然而,這種辛苦的努力并未能改善她的物質條件,反而使她更加疲憊和焦慮。
此外,在楊本芬的小說中,女性角色不僅缺乏穩(wěn)定的經濟來源,還常常因為社會地位低下而遭受經濟壓迫。在《秋園》中,秋園的家庭遭遇變故,這給她和家人帶來了巨大的壓迫和苦難。她不得不忍受來自鄰居和他人的欺辱和歧視,這種壓迫使她的生活更加艱難。生活隨之陷入困境。在楊本芬的小說中,女性角色往往因為性別而受到經濟上的不平等待遇。她們在教育、就業(yè)和職業(yè)發(fā)展等方面面臨著諸多障礙,這使得她們在經濟上更加脆弱和無力。秋園曾有機會接受教育,但因性別原因失去了繼續(xù)學習的機會;惠才在婚姻中努力爭取獨立,但始終未能獲得應有的經濟地位和自主權。
楊本芬的小說以其真實而深刻的筆觸,揭示了女性在特定歷史時期所面臨的物質困境。這些困境不僅反映了社會變遷對女性生活的深遠影響,也揭示了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中所承受的經濟壓力和負擔。
三、精神煉獄:尋求與讓渡
(一)本能欲望的壓抑
在楊本芬的作品中,女性角色往往渴望真摯的情感和愛情,但往往因為社會規(guī)范、家庭責任或男性主導的社會結構而難以實現(xiàn)。《秋園》中,秋園的一生充滿了艱辛和犧牲,她默默承受著家庭的重擔和社會的歧視,對情感的需求常常被生活的苦難所掩蓋。盡管她與丈夫仁受之間有一定的感情基礎,但他們的關系更多的是基于家庭責任和社會角色的履行,而非個人情感的自由表達。《我本芬芳》中的惠才,她對夫妻間的情感交流有著更為強烈的渴望,但她的丈夫呂卻將她視為生育工具和家庭設備,從不打算與她進行平等的情感交流。惠才在婚姻中得不到應有的愛和陪伴,她的情感需求被嚴重壓抑。
在楊本芬的小說中,女性的性愛欲望同樣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壓抑。在男權社會的主導下,女性的性愛權利常常被剝奪或忽視。她們往往無法自主選擇伴侶,也無法在婚姻中享受到性愛的愉悅和滿足。例如,鄭老太在婚姻生活中不斷被當作生育工具和性工具,她的性愛欲望被完全壓抑。在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下,女性往往被要求保持貞潔和順從,她們對性愛的表達和追求被視為不道德或羞恥的。這種禁忌使得女性更加難以表達自己的性愛欲望和需求。
(二)“自我”的懸置
蕭紅說過:“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邊的累贅又是笨重的?!雹刍莶琶\的悲劇序幕,在邂逅那位僅以“呂醫(yī)師”相稱的神秘人物時緩緩拉開,而這個在書中僅僅只有一個姓氏的“呂”,成了她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讀書求學一直都是惠才的夢想,但家庭的變故將惠才推向了生活的邊緣,正當她處于絕望之際,呂出現(xiàn)了,他承諾以資助學業(yè)為餌,卻暗藏婚姻為約。在絕望的驅使下,惠才將這份安排視作自己唯一的救贖,殊不知,這竟是通往無盡苦難的門戶。這場婚姻,自締結之初便籠罩在不平等的陰影之下。在婚后的歲月里,惠才勤勉地操持家務,不惜余力地投身工作,試圖以自己的付出換取一絲家庭的溫暖與和諧。然而,因性格的迥異、為人處事的不同,兩人之間的摩擦與裂痕越來越大。更為不幸的是,生育的責任與負擔徹底剝奪了她繼續(xù)求學的夢想,將她緊緊束縛在了家庭的瑣碎之中?;莶艧o數(shù)次嘗試著以自己的溫柔與堅持去融化呂那顆似乎永遠冰冷的心,但終究徒勞。而讀書求學作為她婚姻的“初衷”也沒有被實現(xiàn),可見女性在婚姻中對家庭的付出是繁多的,在多重身份的籠罩下,她們漸漸地失去了自我。
四、情感沼澤:沉淪與掙扎
(一)擱淺的婚姻與戀情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談道:“現(xiàn)代個人性愛的出現(xiàn)是人類道德的偉大進步,每一個人的愛情持續(xù)時間不同,而無論長短,只要一方的愛情消失,維持婚姻就是不道德的?!痹诙鞲袼箍磥?,婚姻中愛情的存在是婚姻的基本要求,然而在楊本芬的小說中,這種不道德的婚姻卻是普遍存在的?!段冶痉曳肌分谢莶艦榱死^續(xù)求學嫁給了丈夫呂,但呂沒有實現(xiàn)惠才繼續(xù)讀書的愿望,孩子的降臨徹底中斷了惠才的求學之路,于是惠才投身于家庭,放棄自己的心愿。但面對在婚姻中惠才的付出,呂卻視而不見,同時常年對妻子實行冷暴力,晚年惠才問下輩子是否還愿意和她在一起,呂卻冷漠地選擇了不愿意。愛意漸漸消退,她們的婚姻名存實亡。楊本芬的小說中常呈現(xiàn)出女性在擱淺的婚姻中的真實狀況。
《文秀》一節(jié)中,年輕貌美的文秀在懷孕的時候上山砍柴,不小心從山上滾下去,為了保護腹中胎兒她只能死命護住肚子,結果樹枝戳穿了她的臉頰,導致她嚴重毀容。女兒美麗長大后非常漂亮,文秀卻心生嫉恨。美麗戀愛后文秀處處干預,最后逼迫美麗分手嫁給個頭不高、人干瘦的老五,美麗沒有反抗,她認命了。文秀親手摧毀了女兒的幸福,而美麗卻沒有反抗,她的個人情感因此擱置。
(二)不斷追尋的自我價值
戴錦華、孟悅在《浮出歷史地表》中談道:“兩千多年父與子的權力循環(huán)中,女性是有生命而無歷史的。那里有妻子、有夫后、有婦人、有婢妾,而沒有女性?!彪S著女性解放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超越個人及小家庭的局限,步入社會的廣闊舞臺,肩負起與男性相當?shù)纳鐣氊?。她們展現(xiàn)出智慧與正直的品質,精明能干且勤勉盡責。在主動投身于各類社會活動中時,這些女性不僅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還充分彰顯了她們的主體性和自我價值。秋園在家庭入不敷出的時候,因鄉(xiāng)里小學需要老師,受過師范學校教育的秋園受邀應聘。她白天在學校授課,晚上在家操持家務,在外工作的丈夫如同一個形同虛設的影子。恩格斯說:“婦女解放的第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勞動中去;只要婦女仍被排除于社會的生產勞動之外,而只限于從事家庭的私人勞動,那么婦女的解放是不可能的?!痹谛5墓ぷ髯屒飯@投身于公共的勞動中,找到了她自身的價值。
綜上所述,楊本芬的小說以其深刻的筆觸,揭示中國女性在特定歷史時期所面臨的生存困境。楊本芬的作品不僅是個體記憶的書寫,更是對整個社會中女性生存狀態(tài)的深度剖析和犀利批判,它引起了我們對女性生存困境的思考與追問。它警示我們,幸福并非他人賦予,而是需要女性自我覺醒、自我救贖。而女性在追求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過程中,應該勇敢掙脫束縛,追尋真正的自我價值。正如魯迅在《傷逝》中借涓生之口想要表達的那樣:“知道中國女性,并不如‘厭世家’所說那樣的無法可施,在不遠的將來,便要看見輝煌的曙色的。”⑦
注釋:
① 楊本芬:《秋園》,北京聯(lián)合出版社2020年版,第258頁。② 波伏娃:《第二性》,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679頁。③ 蕭軍:《蕭紅書簡》,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32頁。④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9頁。⑤ 孟悅、戴錦華:《浮出歷史地表——現(xiàn)代婦女文學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7頁。⑥ 卡爾·馬克思、弗里德里?!ざ鞲袼梗骸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0頁。⑦ 魯迅:《彷徨》,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06頁。
參考文獻:
[1]李嫻.論《秋園》中的女性生存書寫長江[J].小說鑒賞,2023,(12).
作者簡介:
潘貝貝,女,漢族,浙江紹興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