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泰國清邁之前,從沒想過自己做得最多的事,居然會是站在711連鎖便利店的酒柜前,等17:00時服務員拎著鑰匙來開鎖。
第一次去泰國街頭711,見到上鎖的酒柜,我一臉疑惑找到服務員。她指了指酒柜上的“告示”:只在11點-14點、17點-24點兩個時段銷售。
奶味濃重的青咖喱、熱氣騰騰的牛肉湯、入口驚艷的青木瓜沙拉、街邊帶著濃郁堅果香的酥脆椰子糕我已經(jīng)列好了晚飯菜單,只差一瓶銷魂好酒。
本以為限時銷售是這一家711的某種銷售策略,想再去其他便利店看看。和服務員一番比劃,終于知道,是“法律上的鎖”,下午2點到5點之間,泰國任何一個地方都買不到酒。
對于我來說,風味十足的泰式炒米粉、椰漿木薯條、姜黃炸魚、豬肉蔬菜蘑菇湯、風干牛肉、濃咖喱蝦,哪一種不是震撼靈魂的天賜美味呢?若沒了啤酒、紅酒、白酒的“畫龍點晴”,不能表達我的由衷熱愛。
于是16:58在酒柜旁邊發(fā)著呆,等時鐘指向17:00,就變成了我的常事。
總會碰到和我一樣的人,相視而笑,在心里嘀咕,“又是個‘酒鬼’?!?/p>
搜索資料才發(fā)現(xiàn),泰國1972年就實施了這項下午2點到5點不準賣酒的規(guī)定。泰國《曼谷郵報》報道稱,當時之所以推出下午酒精飲料禁售令,是為了杜絕下午聚會喝酒,以提高辦公效率。
在禁令時間內(nèi)銷售酒類的商家,可能面臨最高6個月的監(jiān)禁和最高1萬泰鐵(約合人民幣2020元)的罰款;如果向未滿20歲的人出售酒精飲料,將被加倍處罰。
我找到了應對之法:囤酒。
沒多久,我又有了新的迷惑。原來在泰國,并不是所有日子都可以開懷暢飲。
2023年8月,我坐在甲米島的一家燒烤店里。窗外,海浪輕拍細膩沙灘,發(fā)出寧靜而又悠長的低語;椰林搖曳,翠綠葉片在微風中輕輕摩擦,發(fā)出沙沙響聲,應和遠處海鷗的清脆鳴叫……
“烤魚、啤酒?!蔽液仙喜藛?,遞給老板。
他一臉驚恐地盯著我。
翻譯軟件,外加一番比劃,終于弄明白了:8月1日至2日分別為泰國三寶佛節(jié)和守夏節(jié),全泰商店禁售任何種類的酒精。
問菩:
陳問菩,前媒體人,目前旅居泰國清邁。
不能賣酒,自然也不準喝酒。
直到最近,我和一位緬甸朋友聊天,方知究竟。娶了泰國妻子、在此生活多年的他告訴我:泰國有兩類日子不允許喝酒,一是有關佛教的節(jié)日,二是四年一次的選舉日。外國人也不能例外。
想到自己成了“外國人”,心底有點怪怪的感覺。
“普法”之后,緬甸朋友偷偷告訴我,“遇到這兩個日子,泰國人都會提前去超市,把酒柜搬空,將酒囤到家里?!?/p>
泰國還有“網(wǎng)上禁酒令”,禁止在社交媒體上發(fā)布、宣傳酒精飲品的信息。此規(guī)定適用于所有個人社交賬號,包括Facebook、Instagram等平臺。
所以,在這里舉著酒瓶發(fā)“朋友圈”,會被罰款。
或許正是嚴格的管理,從另一種角度折射出人們對于美酒的鐘愛。
怪只怪這里的海風太過浪漫。
在這里,許多華裔對中國白酒情有獨鐘。逢年過節(jié),開瓶茅臺,與家人隔著屏幕遙遙舉杯,鄉(xiāng)愁就有了儀式感。
而我的鄰居無比享受花園派對。哪怕半夜2點,我也還能聽見隔壁傳出的開瓶聲音。我發(fā)現(xiàn)他最近買了無數(shù)綠植放進自家花園,想來多半是用來擋住那一堆壘得快有圍墻高的酒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