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課標卷對解析幾何部分的考查突出基礎(chǔ)性、綜合性、創(chuàng)新性,凸顯數(shù)學(xué)本質(zhì),對學(xué)生的數(shù)學(xué)運算、邏輯推理、直觀想象等數(shù)學(xué)學(xué)科核心素養(yǎng)有極好的檢測功能.本文深度分析2024年高考解析幾何部分試題,以期幫助學(xué)生看清試題考查的數(shù)學(xué)本質(zhì).
1注重探究方法,突出創(chuàng)新性考查
例1 (2024 年新課標I卷11,多選題)設(shè)計一條美麗的絲帶,其造型可以看作圖1中曲線 C 的一部分.已知 C 過坐標原點 O ,且 C 上的點滿足橫坐標大于一2,到點 F ( 2 , 0 ) 的距離與到定直線 x = a ( a lt; 0 ) 的距離之積為4,則( )
A. a = - 2 (20B.點 在 C 上C. C 在第一象限的點的縱坐標的最大值為1D.當點
在 C 上時,
設(shè) 是 C 上一點, C 的方程為
,把原點),0)代人 C 的方程,可得 a = - 2 ,故A正確.
由于曲線 C 的方程為 ∣ x + 2 ∣ = 4 ,且點
滿足 C 的方程,故B正確.
由 C 的方程可得 .取 x =
,可得
又
,所以
,故C錯誤.
因為 以
故D正確.
綜上,選ABD.
該題情境陌生,不是常規(guī)的圓、橢圓、雙曲線、拋物線,而是新定義曲線,考查學(xué)生在陌生情境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查學(xué)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變式1 (多選題)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 O 為坐標原點,曲線 C 是過點 ( 0 , - 3 ) ,且滿足到定點 F ( 0 ) , 與到定直線 l : y = a ( a gt; 0 ) 的距離之和為6的點的軌跡, P 是 C 上的點,則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
A. a = 2
B.曲線 c 關(guān)于原點 O 成中心對稱
C.當點 在 C 上時,則一
D.
設(shè) P ( x , y ) ,由題意可知 6,即
,將點(0,代入方程,結(jié)合
可得 a = 2 ,所以A正確.
曲線 C 的方程為 當(204號 y ? 2 時,
,化簡得 y =
.當 y lt; 2 時,
,化簡得 2-3(y∈[-3,2)).因此,曲線C 的圖像如圖2所示,所以B錯誤,C正確.
對于選項D,因為 ,當
2)時,
,所以
,則
當 y ∈ [ 2 , 3 ] 時,
所以
,則
,故D正確.
綜上,選ACD.
變式2 已知曲線 C :
過原點,其中 a gt; 0 ,曲線C 的圖像如圖3所示,若 C 的焦點為 F ( 2 , 0 )
(1)求實數(shù)
(2)過焦點 F 作 C 的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 A B 和 (20 C D ,設(shè)直線 A B 的傾斜角為 α ,且
(i)證明: :(ii)求四邊形ADBC面積 S 的最小值.
(1) a = 2 (求解過程略).
(2)(i)設(shè)直線 A B 的方程為 y = k ( x - 2 ) ,
聯(lián)立方程 _x2(8-x2)消去y得
易知 Δ gt; 0 ,則 因為
,所以(20號
則
(ii)由(i)得
同理可得 ,則
令 ,可得
,所以sin α cos
則
當 時,
取得最大值
故
2重視回歸教材,突出基礎(chǔ)性考查
例2(2024年新課標 I 卷16)已知 A ( 0 , 3 ) 和
為橢圓 C
上兩點.
(1)求 c 的離心率;(2)若過 P 的直線 交 C 于另一點 B ,且△ABP的面積為9,求
的方程.
(求解過程略).
(2)易知橢圓 C 的方程為 ,直線 A P 的方程為 x + 2 y - 6 = 0 ,則
設(shè)點 B 到直線 A P 的距離為 d ,則 .設(shè) 過點 B 與 A P 平行的直線方程為 x + 2 y + C = 0 ,則
(20 解得 C = 6 或-18.
當 C = 6 時,聯(lián)立" {x2/ 1 2 + y 2/ 9"= 1",x + 2 y + 6 = 0."解得 或
即 B ( 0 , - 3 ) 或
.若 B ( 0 , - 3 ) ,A則直線
的方程為
2x-3,即3x-2y-6=0.
若 ,則直線
的方程為
2x,即x - 2 y = 0 . (2
當 C = - 1 8 時,聯(lián)立 消去 x 得
,則
- 2 0 7 lt; 0 ,此時該直線與橢圓無交點,舍去.
綜上,直線 l 的方程為 3 x - 2 y - 6 = 0 或 x - 2 y = 0
本題本質(zhì)上考查曲線上點到直線的距離的問題,來源于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書數(shù)學(xué)選擇性必修第一冊第115頁第15題.雖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突出高考復(fù)習備考回歸教材的良好導(dǎo)向.2024年新課標I卷對圓錐曲線的考查比往年的高考試題難度有所降低,題目位置調(diào)整到了第16題,有創(chuàng)新,反押題、反套路,體現(xiàn)了高考數(shù)學(xué)要“改變相對固化的試題形式”
變式1已知橢圓 C 過點M ( 2 , 3 ) , A 為其左頂點,且 A M 的斜率為
(1)求 C 的方程;
(2)點 N 為橢圓上任意一點,求△AMN的面積的最大值.
(求解過程略).
(2)設(shè)與直線 A M 平行的直線方程為 x - 2 y = m如圖4所示,當直線與橢圓相切時(切點為 N ),此時Δ A M N 的面積取得最大值.聯(lián)立 可得 N
,
所以 ,即
,解得 m = - 8 (舍)或8,則與直線 A M 平行的直線方程為 x - 2 y = 8 ,直線 A M 的方程為 x - 2 y = - 4 . 設(shè)點 N 到直線 A M 的距離(即兩平行線之間的距離)是d ,則
又
,所以△AMN的面積的最大值為
變式2 已知橢圓 c ,四點
中恰有三點在橢圓 C 上
(1)求 C 的方程;
(2)設(shè)直線 不經(jīng)過點
且與 c 相交于 A , B 兩點.若直線
與直線
的斜率的和為一1,證明:l 過定點.
(求解過程略).
(2)設(shè)直線 與直線
的斜率分別為
,
,當
的斜率不存在時,設(shè) l 的方程為 x = t .由題設(shè)可知
,且 ∣ t ∣ lt; 2 ,則
,
.
,故
解得 t = 2 ,與 ∣ t ∣ lt; 2 矛盾,舍去.
當 的斜率存在時,設(shè)
的方程為 y = k x + m
(200
.聯(lián)立 可得
由題設(shè)可知
設(shè) ,則
.
,故
由題設(shè)可知 ,故
即(2k- ,解得 k =
則 l 的方程為
,即 y + 1 =
,故
過定點 ( 2 , - 1 )
3體現(xiàn)幾何直觀,突出綜合性考查
例3(2024年新課標 I 卷10,多選題)拋物線 的準線為
為 C 上的動點,過 P 作圓A (20號
的一條切線, Q 為切點,過 P 作
的垂線,垂足為 B ,則( ).
A. 與圓 A 相切
B.當 P , A , B 三點共線時,
C.當 時, P A ⊥ A B
D.滿足 的點 P 有且僅有2個
對于選項A,如圖5所示,顯然A正確.
對于選項B,當 P , A , B 三點共線時,點 P 的縱坐標 ,故 P ( 4 , 4 ) ,且 ∣ P Q ∣ =
,故B正確.
對于選項C,當 ∣ P B ∣ = 2 時, ,則
,故P ( 1 , 2 ) 或 P ( 1 , - 2 )
當 P ( 1 , 2 ) 時,由于 A ( 0 , 4 ) , B ( - 1 , 2 ) ,故
,不滿足
當 P ( 1 , - 2 ) 時,由于 A ( 0 , 4 ) , B ( - 1 , - 2 ) ,故 ,不滿足
因此, P A ⊥ A B 不成立,故C錯誤
對于選項D,由于 A ( 0 , 4 ) , F ( 1 , 0 ) ,故 A F 的中點為 的中垂線的斜率為
,則 A F 的中垂線方程為
,與拋物線
聯(lián)立可得
又
,所以A F 的中垂線與拋物線有兩個交點,即存在兩個點 P ,使得
,故D正確.
綜上,選ABD.
本題以直線、圓、拋物線為載體,綜合考查了直線與圓的位置關(guān)系、直線與拋物線的位置關(guān)系、三點共線、垂直平分線的性質(zhì)等知識,考查了邏輯推理、數(shù)學(xué)運算、直觀想象等數(shù)學(xué)學(xué)科核心素養(yǎng),考查學(xué)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變式1 (多選題)已知拋物線 0)的準線 l 與圓
相切, P 為 C 上的動點, N 是圓 M 上的動點,過 P 作
的垂線,垂足為
的焦點為 F ,則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
A.點 F 的坐標為 F ( 2 , 0 ) B. ∣ P N ∣ + ∣ P Q ∣ 的最小值為 C.存在兩個點 P ,使得 ∣ P M ∣ = ∣ P Q ∣ D.若 Δ P F Q 為正三角形,則圓 M 與直線 P Q 相離
對于選項A,如圖6所示,因為 M 4,所以圓心 M ( 0 , 8 ) ,半徑 r = 2 . 因為準線
與圓 M 相切,所以
r = 2 ,則 ? = 4 ,所以 F ( 2 , 0 ) ,故A正確.
對于選項B,由 ,圖6可得 ∣ P N ∣ + ∣ P Q ∣ = ∣ P N ∣ + ∣ P F ∣ ,則 ∣ P N ∣ + ∣ P Q ∣ 的最小值為 ∣ F M ∣ - r =
,故B正確.
對于選項C,若 ,則
作 M F 的中垂線
,根據(jù)題意可知 M ( 0 , 8 ) , F ( 2 , 0 ) 設(shè) B 為 M F 的中點,則 B ( 1 , 4 ) ,直線
斜率為
.根據(jù)點斜式可確定
的方程為
,與拋物線
聯(lián)立得
,則
,所以存在兩個點 P ,使得
,故C正確
對于選項D,設(shè)準線 l 與 x 軸交于點 A .因為Δ P F Q 為正三角形,所以 ,則 ∠ A Q F =
,且
,故
.又圓 M 與 y 軸的交點為 ( 0 , 6 ) , ( 0 , 1 0 ) ,且
,所以圓M 與直線 P Q 相交,故D錯誤.
綜上,選ABC.
變式2 (多選題)已知拋物線 的焦點 F 與圓
:
的圓心重合,若點 P Q 分別在
上運動,點 M ( 1 , 1 ) ,則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
A. p= 4 B.當直線 P F 經(jīng)過 M 時, C.過 P 作圓
的切線,切點分別為 A , B ,則當四邊形 P A F B 的面積最小時,
D.設(shè)
,則
的最大值為
對于選項A,由題意可知 F ( 2 , 0 ) ,所以 p=
,故A正確.
對于選項B,易知直線 P F 的方程為 y = - x + 2 聯(lián)立 可得
,解得
,所以
,故B錯誤對于選項C,易知四邊形PAFB的面積為
設(shè) ,則
當 P 為原點時, ∣ P F ∣ 取得最小值2,四邊形PAFB的面積取得最小值
.由等面積法可知
,所以
,故C正確.
對于選項D,有
,要使得
最大,則 ∠ M O Q 最小.過點 O 作圓
的切線(靠近 O M的切線),切點即為 Q ,如圖7所示.由
O Q ⊥ Q F ,可知
則
.若 ∠ M O Q 最小,則
cos
.故D正確.
綜上,選ACD.
4錨定知識交會,突出應(yīng)用性考查
例4(2024年新課標 I 卷19)已知雙曲線 C : ,點
在 c 上, k 為常數(shù),
按照如下方式依次構(gòu)造點
過
作斜率為 k 的直線與 C 的左支交于點
令
為
關(guān)于
軸的對稱點,記
的坐標為( x"n",y n ")":
(1)若 ,求
:(2)證明:
是公比為
的等比數(shù)列;(3)設(shè)
為
的面積,證明:對任意的正整數(shù)
:
(1)如圖8所示,由已知有 ,故C 的方程為
當
時,過點
且斜率為
的直線為
,將其與
聯(lián)立可得
,解得 x = - 3 或5,所以該直線與 C 的不同于點
的交點為
!0),該點顯然在 C 的左支上,故
,從而
(2)過點 且斜率為 k ( 0 lt; k lt; 1 ) 的直 線為
,將其與
聯(lián)立可 得
,則
由題意可知 Δ gt; 0 ,且
因為 是直線
與
的公共點,所以方程 ① 必有一個根
·由根與系數(shù)的關(guān)系可知另一個根為
y+k2y”-2kx,故該直線與 c 的不同于點
的交點為
注意到點 的橫坐標亦可通過根與系數(shù)的關(guān)系表示
為 ,故點
一定在 C 的左支上,則
由
,可得
,所以數(shù)列
(204號 是公比為
的等比數(shù)列.
(3)由(2)可知
由 ,可知
,所以
是公比為
的等比數(shù)列,則對任意的正整數(shù) ∣ m ,都有(2號
則
②- ③ 可得
移項整理得
又 (204號
,所以
和
平行,則
,即
:
本題是圓錐曲線與數(shù)列交會的試題,情境新穎、設(shè)問方式獨特,考查直線與雙曲線的位置關(guān)系、等比數(shù)列的性質(zhì)等基礎(chǔ)知識,考查學(xué)生用數(shù)學(xué)的眼光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變式已知點 在拋物線 c
上,按照如下方法依次構(gòu)造點
:過點
作斜率為一1的直線與拋物線 C 交于另一點
,令
為
關(guān)于 y 軸的對稱點,記
的坐標為 ( x n",y" n ")"·
(1)求 的值;
(2)求證:數(shù)列 是等差數(shù)列,并求
:(3)求
的面積.
(1)因為點 在拋物線 C
上,所以
,解得 t = 1
(2)如圖9所示,由(1)知 ,即
因為點
在拋物線
上,所以過點
,
,x2-1),且斜率為-1的直線
的方程為
聯(lián)立 消去 y 可得
,解得
或
,則
,即
,所以數(shù)列
是以首項為2、公差為4的等差數(shù)列,故
(3)過點 作 y 軸的垂線,與 y 軸交于點
( i = n , n + 1 , n + 2 ) ,由(2)知
,則梯形
的面積為
(2同理可得
又梯形
的面積為
則 )的面積為
通過對2024年高考數(shù)學(xué)新課標I、Ⅱ卷圓錐曲線試題進行分析、研究、變式,可知2024年高考對圓錐曲線的考查有以下特征:突出創(chuàng)新,如情境創(chuàng)新、設(shè)問創(chuàng)新;突出反套路、反機械刷題的現(xiàn)象;突出對基礎(chǔ)知識和基本概念的靈活應(yīng)用,注重考查學(xué)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學(xué)生在復(fù)習備考中有必要多研究高考試題,了解試題的背景、題源.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