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必有意,意必吉祥。民間吉祥圖案作為貫穿中國文化的永恒主題,既見于“吉日維戊,既伯既禱”1的莊嚴祭祀,也融入“恭喜發(fā)財”的市井煙火。其表達形式從廟堂雅言到民間俚語,再到民間美術作品,始終承載著趨吉避兇、祈福納祥的集體心理,成為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碼。
長江流域的民間工藝文化中,無論是巴蜀文化“神人共生”的仙道觀,還是楚文化中“萬物有靈”的信仰觀,或是吳越文化中“水天相應”的自然觀,這些吉祥文化的本質(zhì)是先民們在“江河行地”的生存實踐中,通過物質(zhì)載體構建的精神體系。從良渚玉琮的“神徽”到漢口銅器的“洋風吉祥物”,這條“文化長江”始終以開放的姿態(tài)重構吉祥符號,其核心思想一“天人合一”的秩序感、趨利避害的生存觀、雅俗共賞的審美力至今仍在長江經(jīng)濟帶的工藝創(chuàng)新中生生不息。
日常生活中的吉祥圖案
長江流域素來有男刻女繡、男耕女織的傳統(tǒng)生活分工,《天工開物》中記述著“凡工匠結花本者,心計最精巧”。在農(nóng)耕社會時期,人們按照時節(jié)農(nóng)忙,在閑暇時做些手工貼補家用,豐富生活。在歲月的長河中,結合自身的生活需求,創(chuàng)造出豐富的民間美術作品。關于農(nóng)耕與收獲,人們有崇貓滅鼠的心理;關于生計,人們將生活中常見之物引申為“福祿財”永恒的民族共識;關于成長和教育,人們將手工造物行為與哲學思想結合,通過知行合一的方式,講述人生的真諦與對生活時時刻刻的警醒與規(guī)訓。
如崇貓滅鼠。長江流域以飯稻魚羹為食,桑蠶絲織為業(yè),人們?yōu)榱吮Wo糧食和蠶種,創(chuàng)作了“神貓圖”“老鼠嫁女”“蠶貓逼鼠”一系列代表長江流域崇貓滅鼠的吉祥文化圖案。《四川通志》中記載簡陽民間有一種神貓,認為異于天下其他的貓,有兩大兩小輪廓重疊的耳朵,因此是捕鼠的好手。此外,在下游地區(qū)的泥塑、彩繪、剪紙、年畫等民間工藝中都有關于蠶貓的形象。長江流域年畫產(chǎn)地中,綿竹、夾江、灘頭等地區(qū)均有老鼠嫁女題材的年畫作品。人們通過圖案表達對農(nóng)作物的來之不易與珍惜之情。
造“諧音?!笔侵腥A民族從古至今流行且受歡迎的一種表達方式,長江地區(qū)民眾喜歡“觀物取象”,對動植物、天體崇拜,并將這些現(xiàn)實生活中客觀存在的內(nèi)容以“諧音”的方式表達“趨利避害”的內(nèi)涵,例如“福祿壽喜財”。其中“?!笔羌碎g美好愿景最多的典型代表,例如長江下游桃花塢木版年畫的《福字圖》,圖案以“福”字和動植物故事畫像共同組成。在“?!弊种薪橙藗円勒展P畫順序,描繪了《麒麟送子》《和合二仙》《天官賜福》《劉海戲金蟾》等民間故事,印證著人們對人生不同階段的愿景。留白處點綴牡丹、金桂、松、竹、梅等植物,寓意生活富貴美好。與之相對應的還有《壽字圖》,其中集合了八仙、壽星、松鶴、梅花鹿、壽桃等元素組成的場景故事。
《蠶貓逼鼠》桃花塢年畫,李文墨收藏。
長江上中下游民間共同的美好愿景可屬年畫《一團和氣》,從上游的梁平年畫到中游的灘頭年畫,再到下游的桃花塢年畫,表達了人們對和諧、團結、美滿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圖中繪制圓形人物,梳雙髻著彩衣,笑容滿面,憨態(tài)可掬,手持書有“一團和氣”或“和氣致祥”的手卷。在梁平和灘頭地區(qū)還繪制有佛手、蝙蝠等圖案。人們盡可能將暗含吉祥寓意的紋樣和符號運用在民間手工藝中,將美好寓意發(fā)揮到極致。對于“財”的題材,民間藝人們創(chuàng)作出了《金錢虎》《招財進寶》《八魚聚財》等民間美術作品。
如果說圖案是一種語言,表達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那么創(chuàng)制的過程與技藝則代表著人們勞動的智慧。長江流域的人們習慣通過勞動的方式獲取知識,并通過經(jīng)驗總結,形成一套特有的風物與面貌。在長江上游地區(qū),巫溪嫁花作為針線活是每一位少女兒時便必備的一項技能。嫁花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不打草稿,直接通過一針一線將心中的想法繡制在麻布上,遵循“有曲有直,依紗而行”“下針不偏不倚,起針收鋒斂芒”的口訣,講究一針到底。因此在嫁花中一直有著對“人生不走回頭路”的規(guī)訓。此外,每幅作品要“留針”,即不能全部繡完,這是因為巫溪人對即將嫁作他人婦的女兒的教導與警醒?!渡袝び輹ご笥碇儭罚骸拔┑聞犹?,無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2那目不識丁的嫁花先輩由簡單變得深邃,由平凡變得精致,每個人都是哲人,都是思想者。巫溪嫁花囊萬物而抒意,將吉祥、好運、幸福、安康的愿景藏于萬物,每一幅作品都在告訴觀者“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年節(jié)禮俗中的吉祥圖案
《荊楚歲時記》載:“有掛雞於戶,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於旁,百鬼畏之?!贝汗?jié)貼門畫的習俗自古楚時期已有之,后逐漸發(fā)展出門神題材,意為趨利避害。隨著時間推移,門神的納福之意愈加顯著,春節(jié)之際家家戶戶張貼門神畫,祈愿家宅安寧。
長江流域常見門神題材有神荼郁壘、秦瓊尉遲恭、將帥門神等,還有長江地區(qū)所特有的女將門神,如《秦良玉》《穆桂英》。綿竹年畫《穆桂英梁紅玉》借鑒了戲曲中武將的服飾,頭戴七星額子,插翎掛尾,但是服飾與綿竹年畫仕女畫的風格相似,三寸金蓮,兩個角色在形態(tài)上也近乎相似,一手握刀,一手抓翎,腰間佩戴短穗長劍,人物姿勢是綿竹門神畫中較為常見和最具代表性的“三調(diào)身”頭頸,胸腹和腰臀分別處在不同的角度。綿竹年畫中的戲曲題材既借鑒了川劇的行當特點,也保留了綿竹年畫固有的風格和模式。
夾江年畫《秦良玉》中的角色乃南宋抗金女英雄,人物形象也參照戲曲刀馬旦的扮相,頭戴五星額子,插翎掛尾,身穿女靠,背后四面靠旗,手握“石柱白桿兵”,腰跨長穗鴛鴦劍,威風凜凜獲得“南川路戰(zhàn)功第一”的戰(zhàn)績。
人生禮儀中的吉祥圖案
人生禮儀是刻在長江流域民眾內(nèi)心深處的文化共識與文化基因。包含“生、婚、壽、喪”不同的人生階段,特定的儀式程序、禮制規(guī)范、象征意義和空間結構,是人類行為的載體與反映形式。長江流域民間禮儀中,“生命的誕生”和“婚嫁”禮儀具有代表性,通過各種民間美術作品參與到儀式中,形成長江流域獨有的吉祥文化與風土人情。
“潤萬物者莫潤乎水?!遍L江地區(qū)的人民澤水而居,沿水而行,在長江的滋養(yǎng)下產(chǎn)生了對生命的好奇、渴望與祝愿,也形成了獨特的生命觀。希冀宗族門姓傳承延續(xù),家眷親屬增壽延年,關注以生命繁衍為主脈的人生活動。如“魚”“蓮”“石榴”等吉祥題材,描繪長江民眾對生生不息、世代繁衍的美好期盼。
長江流域的民間百姓還運用雀、鯉、雁等意象表示仕途顯達。從《水經(jīng)注》載鯉魚躍龍門,“點額而還”者化為龍,勸勉暫敗者蓄力再戰(zhàn);到《晉書·郤選傳》云蟾宮折桂:“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比藗兿MT第興旺,仕途亨通。例如夾江年畫《加官晉爵》,以文門神手握麻雀,身披雀毛大衣,表示“加官晉雀”。
人生最重要的節(jié)點,當屬婚嫁,如今長江流域有越來越多的婚俗、與婚嫁有關的民間美術和民間技藝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從上游的塘河婚俗,到中游的土家族哭嫁,再到下游的十里紅妝,長江串聯(lián)起生活在不同流域的民眾,描繪豐富有趣的婚俗文化與吉祥含義。如在南通地區(qū)結婚時的被面,使用藍印花布技藝有諸多講究。如婚禮的第一天用“麒麟送子”紋樣被面,象征早生貴子;第二天用“和合二仙紋樣被面,象征夫婦和和美美;第三天用“獅子滾繡球”紋樣被面,象征喜氣洋洋。
長江流域的民間美術圖案,暗含了豐富多元的吉祥觀念和生活智慧。人們結合平時勞動和娛樂的方式,潤物細無聲地影響著一方水土的民眾,從實踐中得到真理,從勞動中獲得快樂,從民間美術的創(chuàng)作和運用中獲得精神的慰藉和心靈的救贖。(本文系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千年文脈·生生之美——長江流域民間手工藝創(chuàng)新設計展”lt;項目編號:2024-A-04-101-494gt;)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