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436.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910(2025)02-0063-03
菏澤地區(qū)葡萄集中成熟期與雨季高濕高溫氣候相重疊,為葡萄病蟲害的發(fā)生流行提供了有利環(huán)境條件。田間管理措施不當、病蟲害防治不及時的葡萄園極易減產、降低品質甚至毀園,給葡萄產業(yè)健康發(fā)展帶來嚴重威脅。當前人們對果品農藥殘留問題越來越關注,高品質的葡萄更能獲得市場青睞因此,科學合理施用農藥、降低農藥殘留、提高葡萄食用安全水平顯得尤為重要。筆者總結了菏澤地區(qū)葡萄常見的主要病害的發(fā)病特征、流行規(guī)律以及綜合防控技術。
1主要病害
根據在菏澤市鄄城縣、牡丹區(qū)等地調研,葡萄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白粉病、灰霉病、蔓枯病和裂果病等,酸腐病和潰瘍病等也逐年加重。
1.1 霜霉病
霜霉病以侵害葉片為主,嚴重時也危害幼果、新梢等綠色幼嫩組織。葉片染病,前期葉正面產生水漬狀半透明病斑,呈淡黃色,隨病情加重,病斑擴展,色澤由淡綠色加深為黃褐色,后期數個斑塊融合成不規(guī)則焦枯狀大病斑;病斑背面常覆蓋霉菌層,呈白色霜狀,病葉片枯死脫落。果實染病多發(fā)生在幼果期,侵害幼果,果面產生褐色病斑,果面布滿白色霉層,易致果粒裂果、早落。病菌侵染新梢,形成稍凹陷黃色或褐色病斑,病部覆蓋白色霉霜。診斷葡萄霜霉病最主要特征是葉片病斑背面覆蓋白色霜狀霉層。
1.2 炭疽病
炭疽病主要侵染果粒,也侵染穗軸、葉片及葉柄等器官。果粒染病,通常在葡萄成熟期表現癥狀,前期果面出現如針頭細小的水漬狀圓點,呈淡褐色。隨病情發(fā)展,圓點慢慢演變成凹陷的圓形病斑,色澤加深至黑褐色。病斑表層密布小黑點,呈輪紋狀。環(huán)境濕度較高時,滲出粉紅色粘液。高濕環(huán)境粉紅色粘液會覆蓋病果表面,果粒腐爛,慢慢干癟成僵果。病菌侵染穗軸、葉片等組織,形成長橢圓形凹陷的褐色病斑,表面易產生粉紅色粘液。當年新梢和結果母枝也會被病菌侵染,但無明顯癥狀產生。診斷炭疽病的主要特征是果實病斑表層出現小黑點以及溢出粉紅色粘液。
1.3 白腐病
白腐病是一種典型的傷口性病害,主要侵染葡萄果穗,包括果實和穗軸,也危害枝蔓、新梢、葉片等。成熟期的葡萄較幼果期更易發(fā)病、危害更重。果實被害,初期呈水漬狀病斑、淺灰褐色,后期呈深褐色,病斑處凹陷、軟腐,嚴重時整個果粒變褐腐爛、脫落。果粒上漿前染病,易失水干縮成僵果,長掛不落。枝蔓被侵,前期病斑癥狀與果實病斑類似,呈水漬狀、淺灰褐色,隨病情發(fā)展病斑縱向擴展呈長條形,凹陷,易翹起、干裂。葉片被侵,多在葉片邊緣或葉尖出現病癥,病斑由淺褐色加深為褐色,呈同心輪紋狀,病部極易干裂,形成穿孔。白腐病作為土傳性病害,多從植株下部向上部發(fā)展,越靠近地表的果穗、枝蔓和葉片,越容易發(fā)病,而且染病部位會散發(fā)土腥味。
1.4 白粉病
白粉病以危害葡萄嫩葉和幼果為主,也侵害幼嫩器官,如穗軸、嫩枝等。著色果實、二年生以上的枝梢、老葉等受害輕。
葉片受害,前期葉正面形成大小不等的淡黃色病斑,葉背面葉脈黑化,葉正背面均覆蓋一層霉層,呈灰白色粉質狀,隨病情發(fā)展會覆蓋整個葉片,葉片卷縮、枯萎、脫落。幼果被侵,被覆灰白色霉層,出現星芒狀花紋,呈褐綠色,表皮細胞壞死,果實停長,畸形,口感酸,后期出現裂果。穗軸被侵,表面出現灰白色病斑,漸變?yōu)辄S褐色,覆蓋白色粉狀物,穗軸機械強度降低,生長受阻,易折斷。病部組織覆蓋一層粉狀的灰白色霉層是葡萄白粉病的顯著特征。
1.5 灰霉病
灰霉病可危害葡萄花序、果穗、嫩枝、葉片等多個器官,而且潛伏的病菌也會造成貯藏和運輸期的葡萄果實大量腐爛?;ㄐ虮磺趾Γ“叱跗跒榈稚疂n狀,隨病情發(fā)展,病斑色澤加深變暗。病部表面覆蓋一層鼠灰色霉層。病情嚴重的花穗會失水萎縮,后期軟腐干枯脫落。葉片被害多發(fā)生在葉脈兩側、葉片邊緣或存在機械損傷的部位,病斑淡黃褐色,覆蓋灰色霉層。被害果實多發(fā)生在葡萄成熟期或貯藏期,發(fā)病初期葡萄表層產生灰褐色圓斑,稍凹陷,隨病情發(fā)展病斑擴展,葡萄組織被破壞腐爛,果肉與果皮易分離,灰色霉層常覆蓋于果品裂縫處。病部覆蓋灰色霉層是診斷葡萄灰霉病的典型癥狀。
1.6 蔓枯病
蔓枯病主要危害2年生以上的葡萄藤蔓,也危害葡萄新梢。藤蔓被害,病斑初期呈暗紫褐色、稍凹陷,隨病情加重,色澤加深變黑,質地變硬,后期枝蔓表層產生絲狀縱向裂痕,嚴重時,裂痕向內擴展,皮層組織壞死硬化,形成腐朽狀癌腫,阻斷營養(yǎng)物質和水分運輸,上部枝蔓生長衰弱、葉片變黃卷縮,果穗發(fā)育受阻。葡萄枝蔓產生縱向硬化的裂痕是診斷葡萄蔓枯病的典型特征。
2葡萄主要病害發(fā)病規(guī)律
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白粉病、灰霉病、蔓枯病均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主要以菌核、菌絲體、芽孢子或抗逆性強的卵孢子等形式在病穗、病葉、病果、病枝等病殘組織,或芽鱗、僵果、樹皮縫隙、土壤表層等處潛伏越冬。第2年春季,溫度、水分等環(huán)境條件適宜時,越冬的病原菌產生孢子,可借助氣流、雨水飛濺、昆蟲移動等方式傳播,可通過葡萄葉片氣口、皮孔、機械傷口等侵入完成初侵染,整個葡萄生育期這些病害的病菌均可完成多次侵染。病害發(fā)生輕重與溫度、水分等氣候狀況和果園管理措施等密切相關。低溫、潮濕、陰冷的氣候條件利于霜霉病、灰霉病病原菌的繁殖、傳播、侵染;高溫、多雨則極有利于炭疽病、白腐病病原菌的傳播和流行;干旱、高溫的氣候非常利于白粉病的發(fā)生和流行。葡萄園營養(yǎng)元素投人失衡、通風透光差、負載量大等管理粗放的葡萄園,樹勢衰弱,樹體抗病性差,宜于病害的發(fā)生流行。菏澤地區(qū)一般霜霉病發(fā)病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炭疽病、白腐病、白粉病等發(fā)病高峰在7~8月。
3綜合防控技術
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白粉病、灰霉病、蔓枯病等病害一旦發(fā)病,不僅導致當季葡萄葉片早落、樹勢衰弱、產量下降、果實品質變劣,而且影響翌年葡萄正常生長發(fā)育。成功防控葡萄病害的關鍵是多走動、勤觀察、早發(fā)現、早防控。采用綜合防控措施,以農業(yè)預防為主,滿足葡萄養(yǎng)分、水分、光照等需求,為葡萄生長發(fā)育提供良好的微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葡萄樹體抗病性能,以化學防治為輔,以消滅或降低侵染菌源。
3.1 農業(yè)預防
科學施肥。根據葡萄年生長周期養(yǎng)分需求規(guī)律、目標產量和果園肥力制定施肥方案。生長前期營養(yǎng)生長階段需N量較多,而生長后期生殖生長階段需P、K量較多。每年需施1次基肥和3~5次追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追肥以速效化肥為主。
合理灌溉。改善排灌設施條件,實現旱能澆、澇能排,避免果園水分的劇烈波動。干旱時及時灌溉,滿足果樹對水分的需求,避免因缺水而導致樹葉萎蔫;雨后及時排水,避免果園長期積水成澇害。
果園覆蓋。推薦果園生草、果園覆草等管理模式,利用自然生草或人工種草,改善果園微生態(tài)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有利于葡萄生長發(fā)育的良好生態(tài)條件。
合理負載。遵循強旺枝留單穗、弱枝不留穗,留上不留下、留壯不留弱的原則進行疏花序疏果,目標穗重 5 0 0 ~ 7 5 0 g ,每 留果量盡量不超過 2 0 0 0 k g 。果穗套袋,隔離病菌對葡萄的危害,減輕病菌感染。
科學修剪。菏澤地區(qū)葡萄多采用棚架栽培。要做好冬季修剪和生長季修剪,及時抹芽、定梢、綁蔓摘心、疏副梢等,保持葡萄園通風透光。
加強園區(qū)管理。定期檢查果園病害的發(fā)生情況,及時摘除病葉、病果、病梢、卷須等,清除果園殘落的落花、落葉、落果等病殘組織,帶離果園銷毀,以降低果園病菌基數。田間作業(yè)時避免損傷葡萄葉片、果實等,以免造成機械傷口。
3.2 化學防控
葡萄落葉后,全園噴布一次石硫合劑或五氯酚鈉溶液,以鏟除越冬的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往年發(fā)病嚴重的葡萄園,可在春季葡萄發(fā)芽前再噴施一次。
化學防治應根據病害的發(fā)生規(guī)律,在防治關鍵時期噴藥防控。葡萄主要病害防治關鍵期、可選用的農藥及注意事項如表1所示?;瘜W噴霧時藥液可添加滲透助劑,如有機硅或洗衣粉等,提高藥液的附著性,增強滅菌效果。同時,藥劑要交替選用,避免長期頻繁噴施同一藥劑或相似性質的化學藥劑,防止病菌產生耐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