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董遇曾提出“三閑”讀書法,即冬日為一年之閑暇,夜晚為一日之閑暇,雨天為片刻之閑暇。在這三重閑暇之中,我唯獨對夜讀情有獨鐘。窗外明月如盤,清風(fēng)輕拂,繁星點點,手捧一卷書籍靜靜品讀,無疑是讀書之至樂。當(dāng)夜深人靜、萬籟俱寂之時,全身心沉浸于書中,與文字進行一場私密的對話,讓思緒與文字交織在一起、融為一體。
古人夜讀頗為艱辛,唐代顏真卿有詩為證:“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彼時讀書,多為仕途所迫,難免枯燥乏味。而今,讀書已非單純功利之舉,它更多地充實著我們的業(yè)余文化生活,帶來精神上的愉悅與滿足。讀書,已成為消遣夜色、享受寧靜的一種絕佳方式。
夜,是讀書的最佳伴侶。它讓心靈得以沉靜,思緒得以飛揚。遠離白日的喧囂與忙碌,人的靈魂仿佛被夜色溫柔地擁入懷抱,更易與書中的文字產(chǎn)生深深的共鳴?!跋埂?,不僅是味蕾上的慰藉,更是心靈深處的滋養(yǎng)。一杯清茶,幾碟簡約小食,足以陪伴讀書人度過一個又一個思想的盛宴。
初入職場時,我常熬夜加班,夜晚有吃宵夜的習(xí)慣。不知不覺間,體態(tài)漸豐,小腹日益隆起。加之夜晚喜食消夜,腸胃受損,落下胃痛之疾。于是,我下定決心戒掉這一習(xí)慣。每逢深夜,我便以書為“食”,手捧書籍,與文字對話。讀書可充饑,讀到興濃之處,如癡如醉,精神上的愉悅讓饑餓感煙消云散。久而久之,每當(dāng)深夜欲食消夜之時,我必捧書而讀,漸漸愛上了與書相伴的夜晚。有書為伴,消夜時光變得寧靜而雅致。
讀書“消夜”,投入其中,文字與你為伴,可忘卻一切煩惱與憂愁,讀書成為我精神上的盛宴。消夜多食傷身,而讀書多讀則能提升氣質(zhì),讓人樂觀向上,開朗面對生活。每晚讀書“消夜”,將白日的疲憊與瑣事隔絕于黑夜之外,讓疲憊的大腦在散發(fā)著油墨清香的字里行間得到洗禮與升華,從而使思想愈發(fā)清澈與成熟。
深夜靜讀,仰望漫天繁星,星光璀璨。有書相伴,便擁有了靈動的思想。每晚為精神生活加一次“消夜”,這頓精神大餐讓我受益匪淺。書能助你走出人生低谷,增加勇氣與信心,更能賦予你生存的力量。
我至今記得汶川大地震時,救援人員刨開廢墟,發(fā)現(xiàn)一名滿臉血跡的小女孩正打手電筒看書。獲救時她虛弱不堪,只說了一句:“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餓,只能靠看書來緩解心中的恐懼?!焙⒆訕銓嵉脑捳Z告訴我們:書能抵御饑餓、寒冷與死神。每當(dāng)我工作不順、“壓力山大”時,便會在深夜讀書靜心,從中汲取人生的慰藉與力量,學(xué)會勇敢地面對逆境。
如今,我依然喜歡在夜晚享用“消夜”,但此“消夜”非彼美味,而是書籍。讀書“消夜”讓我飽嘗一頓精神美食,大快朵頤。深夜讀書,讓躁動的心情歸于寧靜,讓枯寂的思緒變得溫潤。讀書“消夜”,孤燈相伴,心靈在書頁間自由流淌。
愿每一個喜歡閱讀的人都能懷揣著夢想與希望,在書香的世界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人生,在喧囂的世界中保持一份難得的寧靜與清醒,成為我們追求美好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