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版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言運用是指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語感…感受語言文字的豐富內(nèi)涵,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那么,在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教師如何對學生進行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呢?
一、關(guān)注新詞新句,引導積累語言
2022年版課標提出的“通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指明了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的路徑。教材每一篇課文中都有需要學生掌握的新詞新句,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關(guān)注這些新詞新句,引導學生鑒賞、積累、體悟作者用詞的精準,對這些詞句進行梳理,豐富學生的語言儲備,為學生的語言運用奠定基礎。
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閱讀時,關(guān)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什么是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呢?對三年級學生來說,以前沒有讀過或者見過的詞句都屬于具有新鮮感的詞句。如《大青樹下的小學》一文中“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的句子,課后練習三中“教室里、操場上、花壇邊、圖書室里、教學樓前、大樹下\"這些表示地點與方位的詞語,積累梳理這些詞句可以讓學生在表達事物的時候能夠更加清楚。《花的學?!芬晃闹小啊哌^荒野…吹著風笛……\"“…互相碰觸著……拍著大手…”,這些句子對學生來說都是新鮮的、新奇的,也就屬于學生需要重點關(guān)注的句子。教學這些句子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是否喜歡這些詞句,這些詞語和句子的表達形式與以前見過的詞句有什么不一樣,把自己喜歡的詞句背誦下來。教師這樣帶領(lǐng)學生學習語文,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儲備,為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隨文梳理、積累新鮮詞句的習慣,這樣可以為學生在運用表達的時候提供豐富的資源儲備,從而使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二、關(guān)注精彩片段,引導遷移仿寫
教材中選編了許多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其中有許多精彩的片段或者段落。教學這些課文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課文中精彩段落的表達范式,引導學生感受表達的好處,鼓勵學生遷移運用,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如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一文的第2自然段是以“總分”的結(jié)構(gòu)構(gòu)成,并且運用了比喻、擬人的形式寫出了秋天的美。教學這一自然段時,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說說課文在表達上的規(guī)律是什么,然后按照“秋天的雨把 送給了像 _\"的句式進行仿寫。在教師的啟發(fā)與鼓勵下,一位學生這樣寫道:“你看,它把紅色給了石榴,紅紅的石榴像一個個紅燈籠,咧著嘴笑啊笑啊,露出了紅紅的牙齒;它把紫色給了葡萄,紫色的葡萄像一串串珍珠;橙紅色是給果樹的,橘子柿子你擠我碰,爭著讓人們?nèi)フ?!牽牛花的顏色就更多了”這樣引導學生進行仿寫,不僅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帶領(lǐng)學生就文本精彩處反復讀,領(lǐng)悟文本語言表達的秘妙,讓學生讀寫結(jié)合,學會舉一反三,促進學生對文本語言的內(nèi)化。
三、聯(lián)結(jié)學生生活,激活表達需要
在對學生進行語言運用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時,如果與學生生活脫節(jié),單純進行語言運用訓練,很難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與意圖表達出來。教師要想真正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就要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場景進行教學,激活學生的真實體驗和迫切表達的需要,使學生表達出來的內(nèi)容更加真實具體,引起別人的共鳴。
如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一文的課后小練筆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說一說為什么“我”拿到錢時鼻子一酸,再讓學生把自己鼻子一酸的經(jīng)歷寫一寫。聯(lián)系上下文閱讀,學生可以明白“我”鼻子一酸的原因是什么,但對于沒有真正感受過鼻子一酸經(jīng)歷的學生來說還是很難有多么深刻的感受與體會,寫出來的內(nèi)容很難引起別人的共鳴?;诖?,教師可以這樣啟發(fā)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你有沒有感到委屈或者感動的時候,那件事是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生的?當你得到爸爸媽媽的勸慰或者鼓勵的時候,你有什么想法?有沒有鼻子一酸的感覺?請把自己當時的感受寫出來。”這樣引導學生進行讀寫結(jié)合訓練,可以勾起學生對生活中相似情景的回憶,進而使學生的表達更加觸動人們的心靈
在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的時候要注重與學生的生活相關(guān)聯(lián),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從而有效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真正打開學生語言的閘門,讓學生在真實可感的生活關(guān)聯(lián)中更好地學語文、用語文。
四、創(chuàng)設交際語境,有效溝通表達
語言的功能不只是陳述事實,還有著命令、祈求、渴望等多種交際功能。教師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只停留在讓學生對文本或者語言文字表面的模仿上,還要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讓學生學會運用,學會表達。教師要依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創(chuàng)設真實的交際情境,讓學生在交際情境中學會與別人交流,切實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西門豹治鄴》一文所在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節(jié),簡要復述故事”。簡要復述也是語言運用的一種形式。教學中,如果教師在學生學完課文后只是問\"誰能把課文簡要復述一下?”這樣的問題,就很難激起學生參與簡要復述的興趣?;诖?,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特點,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這樣的交際語境:“最近,魏王要到鄴縣這個地方視察工作,考察各地管理人員的工作情況,并對他們做出考核,假如你是西門豹,聽說魏王要來視察的消息以后,你會怎樣把自己到鄴縣工作以來的情況匯報給魏王呢?”然后讓學生分別扮演西門豹和魏王,一個進行匯報,一個認真傾聽?!拔鏖T豹\"在匯報工作的時候,要想一想自己想要重點匯報的工作是什么,哪些內(nèi)容需要詳細匯報,哪些內(nèi)容需要簡單匯報,作為“魏王”可以就“西門豹\"的匯報情況或詢問,或傾聽。學生在這樣接近真實的交際情境中簡要復述就變得更容易了。
在教學中,教師依據(jù)學生所學內(nèi)容特點創(chuàng)設真實的交際情境,讓學生全面深刻地感受語言的交際功能,促進了學生對文本語言的內(nèi)化與吸收,自然而然地提升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在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教師應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指導學生經(jīng)歷語言的運用過程,讓學生在積累運用、遷移模仿中學會表達,在具體的生活場景和交際情境中運用學到的語言經(jīng)驗與人進行溝通與交流,逐漸幫助學生建立起屬于自身的語言經(jīng)驗,實現(xiàn)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徐州市黃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