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時節(jié),氣溫逐漸升高,微生物繁殖活躍,食物容易腐敗變質,再加上人們吃生食的頻率有所增加,食物中毒的發(fā)生風險隨之升高。了解食物中毒的緊急應對措施和預防方法,能在關鍵時刻保護自己和家人。
食物中毒的常見原因
1.細菌性食物中毒
若食物制作、保存不當,沙門氏菌、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可在食物中大量繁殖并產生毒素。人食用了被細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可引起腹痛、腹瀉、嘔吐等癥狀,嚴重者可能發(fā)生敗血癥等嚴重后果。比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多見于肉、蛋、奶等食物中,可產生能耐高溫的腸毒素。夏季很多人喜歡食用沙拉,其中常見的食材包括蔬菜、煮雞蛋、香腸等。如果蔬菜清洗不干凈,或冷藏環(huán)境不佳,人誤食攜帶腸毒素的沙拉后,便可能導致中毒癥狀。
2.真菌性食物中毒
黃曲霉菌、青霉菌等真菌繁殖可導致食物霉變并產生大量毒素,一旦誤食可能導致惡心、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癥狀和肝腎損傷,且具有致癌性。比如,霉變的堅果中含有黃曲霉菌毒素,大量食用霉變的堅果可導致肝臟損傷。
3.有毒動植物中毒
部分動植物本身含有天然毒素,比如河豚、部分野生菌類、四季豆等。如果處理不當或誤食,可能導致食物中毒。以四季豆為例,生四季豆中含有皂苷,未充分煮熟便食用,可導致劇烈嘔吐等消化系統(tǒng)癥狀。此外,臨床上,也有誤將水仙當作蒜苗食用,發(fā)生食物中毒的病例。
4.化學性食物中毒
如果食物的農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超標,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比如,食用有機磷農藥殘留量超標的蔬菜、水果,可能導致中毒,使人產生頭暈、嘔吐、視物模糊等癥狀。
食物中毒的癥狀表現(xiàn)
1.惡心、嘔吐
惡心、嘔吐是食物中毒的典型癥狀,這是胃腸道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颊邔⑽竷鹊挠卸疚镔|排出體外,可降低機體的損傷程度。嘔吐癥狀可能在食物中毒后短時間內頻繁發(fā)作。某些病情嚴重的食物中毒患者,可能在進食后1小時內開始嘔吐,數小時內嘔吐次數可達10 次以上。
2.腹瀉
食物中毒患者可能出現(xiàn)腹瀉癥狀,大便次數明顯增多,呈水樣便。腹瀉會使身體丟失大量水分和電解質,進一步加重不適癥狀,嚴重時還可能導致水、電解質紊亂,甚至引發(fā)休克。
3.腹痛
有些食物中毒患者可能表現(xiàn)為腹部絞痛,有的則是隱隱作痛。腹痛原因通常是胃腸道受到有毒物質的刺激,引發(fā)了腸道痙攣。
4.發(fā)熱
食物中毒,尤其是細菌性食物中毒可能導致發(fā)熱癥狀,這是機體免疫系統(tǒng)對病原體入侵的一種防御反應。患者的體溫可能會升高至38℃,甚至更高。同時,患者會伴有乏力、頭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適癥狀。
此外,如果毒素影響神經系統(tǒng),患者可能出現(xiàn)幻覺、視力模糊、肢體麻木等癥狀。
食物中毒的緊急應對措施
1.催吐
如果疑似發(fā)生食物中毒,患者意識清醒且沒有劇烈嘔吐癥狀,在進食后短時間內催吐是一種可行的自救方法。催吐可將胃內尚未被吸收的有毒食物排出體外,減少毒素吸收。
催吐時,應先讓患者飲用300~500毫升溫開水或淡鹽水,然后用手指刺激咽后壁,引發(fā)嘔吐反射,使胃內食物排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出現(xiàn)劇烈嘔吐、神志不清、抽搐等癥狀,或者吞食了強酸、強堿等腐蝕性物質,切不可進行催吐,以免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2.補充水分
如果患者有嘔吐、腹瀉情況,應及時補充水分,避免發(fā)生脫水。建議少量多次飲用溫熱的淡鹽水,有效補充身體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
3.保留食物樣本
盡可能保留導致中毒的食物樣本,這對于醫(yī)師準確判斷中毒原因、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非常關鍵。
建議先拍攝食物照片,確保照片清晰顯示食物的外觀、質地、顏色以及異常特征,比如斑點、性狀變化、異物等。拍攝時,最好能將食物與相關器具一同納入畫面,例如盛放食物的餐具、餐桌等。這些背景信息可能反映食物來源以及儲存環(huán)境是否存在問題,為醫(yī)師進行診斷提供線索。拍照后,應將剩余的食物裝入干凈的塑料袋或容器中,就醫(yī)時一同攜帶至醫(yī)院。
4.及時就醫(yī)
出現(xiàn)食物中毒癥狀后,如果癥狀嚴重,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等待救援;如果癥狀較輕,身體情況允許,可盡快自行前往醫(yī)院。患者不要服用止瀉藥、止痛藥等藥物,以免掩蓋病情,延誤治療。
患者要如實向醫(yī)師告知自身相關情況,包括進食時間、食用的食物種類、具體癥狀表現(xiàn)、癥狀出現(xiàn)時間等。醫(yī)師會安排患者進行血常規(guī)、糞便常規(guī)等檢查,以確定中毒的原因和病情的嚴重程度,根據患者的癥狀、病史以及食物樣本檢測結果,進行綜合診斷和對癥治療。
食物中毒的預防措施
1.把好購買關
購買食材時,要選擇正規(guī)的超市、農貿市場等場所,避免在流動攤販處購買,確保食材的來源可靠。購買包裝食品應仔細查看商標、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信息,避免購買過期、變質、“三無”產品。盡量不購買、不食用沒見過的食材。
2.盯好儲存關
在食物儲存方面,要遵循“生熟分開”的原則,將生肉、海鮮等與熟食分開存放,防止交叉污染。同時,要注意食物的儲存溫度,降低細菌滋生風險。冷藏食品應在4℃以下的環(huán)境中存放,冷凍食品應在-18℃以下的環(huán)境中存放。對于易變質的食物,如豆制品、乳制品等,要盡快食用,避免長時間存放。對于已經腐爛變質的食物,應及時丟棄。
3.嚴守衛(wèi)生關
要確保將蔬菜、水果等食材清洗干凈,去除表面殘留的泥土和大部分農藥。烹飪食物時要煮熟煮透。特別是對于肉類、蛋類、海鮮等食品,高溫可以殺滅大部分細菌,降低食物中毒風險。四季豆等食材應焯水后再炒制,確保斷生后食用,避免食物中毒。此外,要注意廚房用具的清潔和消毒,定期清洗砧板、刀具、餐具等物品,避免細菌滋生。
食物中毒雖然可怕,但只要您能夠掌握正確的應對方法,做好預防措施,就能保護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在享受美食的同時,減少、避免發(fā)生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