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學習起點是指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已有知識的儲備情況,包括:情感、態(tài)度、心理、能力、經驗、知識等。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構建有效課堂,以合作者、引導者、組織者的身份,幫助學生建立系統(tǒng)的數學知識體系,提高學生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使其掌握高效、正確的數學學習方法,不斷積累數學學習經驗,提高綜合能力。構建有效數學課堂的前提條件是教師精準掌握和了解數學學習起點,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健康的學習習慣,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使他們更加熱愛數學課堂。這有助于教師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推動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與思維的革新,為學生后續(xù)學習更難的數學知識奠定堅實基礎。基于此,本文從學習起點的內涵、學習起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小學數學有效課堂的現(xiàn)狀、把握數學學習起點構建小學數學有效課堂的具體策略四大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與探討,以期為廣大數學教師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一、學習起點的內涵
“學習起點”這一概念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各個階段。具體而言,學習起點是指學生利用自我知識儲備與學習經驗來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學習起點可以劃分為兩方面內容:一是邏輯起點,二是現(xiàn)實起點。邏輯起點是指教材知識體系的整體性和因果性;而現(xiàn)實起點則是指學生在社會、家庭、學校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下,所積累的學習經驗、技巧以及構建的知識體系。
數學學科有較強的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新知識的學習往往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之上。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構成了學習的基石。然而,部分教師常忽視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僅依據教材和邏輯起點來分析學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和知識,這是邏輯起點的局限性和封閉性所導致的。在分析學生學情的過程中,教師應同時考慮邏輯起點和現(xiàn)實起點,以此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立足于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對邏輯起點和現(xiàn)實起點的深入分析,增強教學方案設計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關注學習起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有其獨特的認知和發(fā)展特點,若僅局限于教授專業(yè)知識,很難使學生理解教材中抽象的文字概念,從而降低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這樣的數學課堂較為枯燥乏味,容易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厭學情緒。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高度重視小學生的學習起點,這是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關鍵所在。
鑒于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旺盛的特點,教師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生活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只有深入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才能更好地在社會中應用所學知識。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為小學數學課堂注入活力,使其不再單調乏味,使學生更樂于學習和接受數學知識,從而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三、小學數學有效課堂的現(xiàn)狀
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數學課堂依然占據著主導地位,但其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長此以往,影響了學生的數學成績,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一)教師在數學課堂上的主導性更強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同時,教師也應是學生在學習中的引導者和合作者,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實現(xiàn)高效學習。然而,當前一些小學數學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影響,在課堂上掌握絕對的主導權,未能高度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度依賴教師安排的課程。這種教學模式既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數學思維,也無法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小學數學起點的課堂教學模式單一
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為了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通常會采用提問的互動方式。首先,頻繁使用這種教學方法,往往會分解學生的思維邏輯,不利于提升學生數學思維的系統(tǒng)性和綜合性。其次,傳統(tǒng)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單一性,教學內容缺乏豐富性和生動性,導致課堂學習氛圍枯燥、乏味,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后,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缺乏有效溝通,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影響了小學數學起點課程的順利開展。
(三)學生數學學習起點的積極性不高
由于數學學科相較于其他學科,具有高度的邏輯性和系統(tǒng)性。學生在初次學習數學知識時,容易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為了讓他們能夠持續(xù)學習小學數學知識,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內化前一輪課程內容,確保知識學習的連貫性,為學習下一輪課程內容奠定堅實基礎。然而,當前學生在數學學習起點階段的積極性不高,這不僅影響了學生的數學成績,也難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無法確保學生高效學習后續(xù)的知識內容。
四、把握數學學習起點,構建小學數學有效課堂的具體策略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精準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關鍵前提。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加強對數學學習起點判斷的精準性和準確性,并據此制定契合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教學方案,從而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
(一)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喚醒已有經驗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秉承新課改的教育理念,深刻認識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導者,是課堂的“主人翁”,在學習中占據著主體地位,而教師則扮演著服務者、啟發(fā)者、引導者的角色。因此,教師應從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視角出發(fā),精準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深入分析學生的學情,立足于學生的已有認知,結合教材內容,科學合理地制定教學計劃和方案,精心創(chuàng)設教學活動,確保學生能夠進行高質量、高效率的學習。同時,教師應采用易于學生接受和理解的教學方法,講解課程理論知識,為學生的后續(xù)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二)豐富課堂起點內容,更新教學模式
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受到課堂豐富性、趣味性、生動性的影響,而教師的教學方法則是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催化劑”。因此,教師在創(chuàng)建小學數學高質量課堂時,應加強課堂起點內容的豐富性,不斷優(yōu)化、完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同時,教師還應結合小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心理特征,巧妙地將學生興趣點和教學內容進行有機融合,以此更好地推進教學工作。
以“物體的平移和旋轉”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從學生的學習特點出發(fā),運用直觀的形象和統(tǒng)一的動作,讓學生跟隨教師的指令上下移動手臂或緩慢旋轉手臂。這種直觀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其次,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了摩天輪、風車等事物的運動視頻和運動軌跡,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深入理解并掌握旋轉和平移的概念。最后,教師組織了與本課相關的主題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模擬現(xiàn)實生活的游戲中親身體驗,使其能夠清晰地區(qū)分旋轉和平移的特征,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記憶。
(三)創(chuàng)設課內外實踐學習活動,拓寬學習起點渠道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立足于學生的現(xiàn)實起點和教材邏輯,明確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創(chuàng)設課內、課外實踐學習活動。具體而言,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體系和學習經驗,結合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開展高質量、高效率的教學活動,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并引導他們學會靈活遷移數學知識。以乘法知識的教學為例,教師應在加法學習的基礎上拓展乘法知識,通過創(chuàng)設數學情境,幫助學生構建系統(tǒng)的數學知識體系。同時,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將課內所學知識,內化為個人能力,并遷移至課外實踐活動中。
(四)深入鉆研教材,掌握學生學習邏輯起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深入研究和分析數學教材,系統(tǒng)地梳理教材知識點,遵循數學新課標的要求,明確教科書編寫者的意圖,全面掌握各學段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構建教材整體結構框架。在講解知識點時,教師應先了解學生之前已掌握的相關基礎知識,再引導他們學習新知識,這對于構建高效課堂、精準把握學生學習起點、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等方面至關重要。
(五)采用小組合作探究,促進學生互動交流
教師應遵循新課標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明確教學起點,通過采用探究式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有效平衡不同學生學習的起點,借助學習轉化的模式,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和魅力,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能夠帶著問題、有目標地進行學習,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實現(xiàn)共同進步、共同發(fā)展。
以“分數的初步認識”中的“幾分之一”教學為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常采用一塊月餅兩個人平分的方式引入分數概念,即每人可以獲取二分之一,也就是半塊的月餅。然而,這種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受固定的思維模式影響,不利于學生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而想要克服這一弊端,教師應轉變教學模式,調整教學策略。根據班級學生人數,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并設計一個問題情境,如家庭人數為二人、三人、四人、五人時,在中秋節(jié)購買了相同大小的月餅,按照每個家庭人數平分月餅。在學習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展開積極合作和交流,利用紙張代替月餅,進行折疊、畫圖、涂色等操作,通過主觀想象和自主操作,深入探究為什么同樣是一份月餅,每個家庭成員得到的大小卻不相同,并讓他們嘗試簡單表達每個人手中的那份月餅。這一過程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使其深刻理解了“幾分之一”的真正含義。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生不僅找到了正確答案,還增強了學習自信心,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后續(xù)的學習活動。同時,這種學習模式還可以提高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頻率,促使他們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立足于同學層面,他們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識,從而實現(xiàn)數學學習起點的有效提升。
(六)提升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
小學數學教師想要精準把握學生學習的起點,就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啟發(fā)者,教師肩負為人師表、以身作則的重任,應積極發(fā)揮示范與引領作用,成為學生學習的典范。教學工作的有效性與教師的業(yè)務能力息息相關,因此,學校應定期對教師進行業(yè)務考核與培訓,不斷強化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要精準識別學生的學習短板,幫助他們不斷完善和優(yōu)化知識體系,還要持續(xù)提升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學校也可以聘請數學專家來校開展講座,幫助數學教師明確自身問題,改進不足之處,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此外,學校還應增進教師之間的有效溝通,共同協(xié)助學生找到符合自身情況的學習數學起點,這也是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完成的一項教學任務。
小學數學教學的核心在于緊密貼合教學的主題內容,結合學生的發(fā)展特征、身心特點、個人經驗,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翁”,從而激發(fā)他們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習起點尤為關鍵。然而,當前小學數學有效課堂仍存在諸多問題,如數學教師的主導性更強、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等。因此,教師應采取以下策略: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課內外實踐學習活動的形式、深入鉆研教材內容、精準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提升自身專業(yè)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等。這些策略有助于教師更好地把握學生的數學學習起點,構建高效數學課堂,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