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兩個四歲小朋友的爺爺。與他們在一起時,一大兩小三顆腦袋就會湊在一起。小朋友明亮的眸子忽閃忽閃的,他們入神地聽我讀書,這是我人生最大的享受。兒童文學家柳田邦男說:“人的一輩子有三次讀童書的機會,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時候,第二次是自己撫養(yǎng)孩子的時候,第三次是生命即將落幕面對衰老、疾苦、死亡的時候。我們都會出乎意料地從童書中讀到許多可以稱之為新發(fā)現的深刻意義?!边@就為我們勾勒了一個非常美好的讀書圖景:一間屋、一盞燈,一家三代人共沐書香、其樂融融。
親子閱讀是以書籍為媒介、以閱讀為紐帶,家長和孩子共享閱讀體驗的過程,也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的有效方式。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所有那些有教養(yǎng)、品行端正、值得信賴的年輕人,他們大多出自對書籍有著熱忱的愛心家庭。”自2014年起,“全民閱讀”已經連續(xù)11年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而積極推動兒童閱讀是全民閱讀的重要任務??墒?,兒童閱讀的現狀并不令人滿意。據《光明日報》會同中國傳媒大學對我國親子閱讀現狀進行的調研表明,親子閱讀依然存在著理解、環(huán)境營造、材料選擇、時間投入、方法指導等五個“不到位”的問題。邊玉芳、梁麗嬋、田微微等專家通過對我國3-15歲兒童的閱讀狀況進行問卷調查,發(fā)現親子閱讀存在多方面不平衡:一是城鄉(xiāng)有差別,農村弱于城市;二是父母有差別,母親陪同多于父親;三是年齡有差異,學前親子閱讀較多,以后逐年遞減。
推動親子閱讀,以閱讀推廣為紐帶,構建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參與的閱讀生態(tài)圈顯得尤為重要。親子閱讀要關注以下幾個問題的解決。
一是誰來讀。首先,在家庭閱讀中,應該普及隔代伴讀,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其次,要實施家校共育,形成家?;ネɑ拥木置妫辉俅?,要善于利用社會資源,包括數字閱讀資源,豐富學生的閱讀方式。由此可見,親子閱讀應該以親人伴讀為主體,同時學校教師和推動全民閱讀的其他主體也都參與其中。
二是讀什么。親子閱讀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愛書、讀書,要結合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習需要,家長與專家適度、適當地參與意見和提供服務,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主動性,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兒童閱讀具有逐步進階的特點。不同年齡的兒童閱讀的關注點不同:幼兒階段推薦繪本,推進優(yōu)秀繪本的閱讀;到了小學階段,配合學生的識字學習、拼音學習和學科學習的需要,閱讀范圍有所拓展,開始突出學習意義;到了中學階段,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代表性著作便進入學生視野,我們倡導經典閱讀。
三是哪里讀。親子閱讀的主體環(huán)境在家庭。有的家庭建立閱讀角,添置孩子閱讀的圖書。除了家庭閱讀之外,家長可以帶著孩子進入學校的閱覽室、圖書館,以及社區(qū)提供的親子閱讀環(huán)境和社會文化場所等,引導孩子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產生豐富的閱讀體驗。
四是何時讀。閱讀無處不在,也無時不在。家庭閱讀占據了家庭生活的重要部分,學校學習時間的利用也很重要,寒暑假、周末、課后閑暇時間不能荒廢。目前,兒童的年閱讀書籍總量在5本以下的占38.1%,每天閱讀時間為“15分鐘以下”和“15-30分鐘”的分別占41.8%和47.3%。由此可知,學生閱讀的時間利用并不充分。
五是如何讀。閱讀形式應該多樣化。萬家燈火時的書桌前,孩子與親人相依相伴,在朗讀中共同感知故事的波瀾起伏;在語文課堂上,學生們傾耳聆聽老師對于精美文字的詮釋;假期在圖書館里,讀者家庭與兒童文學家結合一本書進行生動的對話;街角社區(qū)的繪本館內、研學旅行途中,大人小孩圍坐一起,認真聆聽導師的講解……書籍為孩子們的世界打開了一扇窗,而親子閱讀則成為連接他們與外部世界的橋梁。
親子閱讀,就像是一本本好書在人與人、代與代之間的傳遞。這里所傳遞的,不僅是書中的故事、生活的經驗、人生的哲理、大自然的奇妙,更有親人的摯愛、師生的互愛、社會的大愛。
(作者系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體美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柳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