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德國海德堡癌癥研究中心的海拉德·豪森(Harald Hausen)教授提出 HPV 長期慢性感染會導致子宮頸癌的假設。
1983年,豪森教授首次發(fā)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他的研究證實了HPV的構成,闡明了HPV的致癌機理,以及影響病毒存活和細胞轉(zhuǎn)化的因素,為預防和治療婦女子宮頸癌奠定了理論基礎。2008年,豪森教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
20世紀90年代,澳大利亞墨爾本沃爾特伊萊扎醫(yī)學研究所的免疫學家伊恩·弗雷澤(IanFrazer)博士與中國病毒學家周健博士合作開展HPV疫苗研究。
1993年,弗雷澤博士與周健博士以HPV-16為目標,通過在酵母細胞中重組和表達衣殼蛋白L1,使其自動聚合成病毒樣顆粒,并且在動物實驗中成功驗證了由此引發(fā)的對該病毒型別的免疫反應。
默沙東疫苗研發(fā)部首先選擇了 HPV-16作為目標,進行“概念驗證”。
默沙東的疫苗研究人員不斷地以優(yōu)化的工藝,通過遺傳工程,在酵母細胞中將HPV-6、HPV-11、HPV-16和HPV-18
這四個HPV型別的衣殼蛋白L1重組表達出來,成功生產(chǎn)出世界上首個四價的HPV疫苗。
2006年6月,世界上首個四價的HPV疫苗經(jīng)FDA審批通過后在美國上市,商品名為佳達修?。
2018年4月28日,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有條件批準用于預防宮頸癌的九價HPV疫苗在中國上市。
2025年1月5日,佳達修?" [四價人乳頭瘤病毒疫苗(釀酒酵母)]的多項新適應證已獲得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的上市批準,適用于9至26歲男性接種。
2025年4月8日"佳達修?9[九價人乳頭瘤病毒疫苗(釀酒酵母)]多項新適應證已獲得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的上市批準,適用于16至26歲男性接種。這一獲批使佳達修?9成為中國境內(nèi)首個且目前唯一獲批、可適用于適齡男性女性接種的九價HPV疫苗,標志著中國正式進入了“男女共防HPV相關癌癥及疾病”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