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2025年1月出爐的廣東省“3+證書”職教高考數學試卷(全卷24道題,15道選擇題、5道填空題、4道解答題),筆者發(fā)現(xiàn)題型結構與往年無異,但是考題內容有了新的改變:在第5道選擇題的位置首次考了復數乘法運算,最后一道選擇題則通過新定義構造分段函數考查了最值問題。這對許多沒有備考復數與應對創(chuàng)新挑戰(zhàn)不足的學校、教師、學生來說,產生了巨大的沖擊:職教高考數學改革的方向是什么?職教高考數學備考何去何從?對此,我們需要深入思考命題的立意與邏輯,通過試題變化前后對比分析,探索哪些在變,為什么變,未來還會怎樣變,順勢而為,掌握課堂教學改革方向與備考的主動權。
一、命題立意、邏輯與創(chuàng)新
(一)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命題立意
自2020年《中等職業(yè)學校數學課程標準(2020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頒布以來,廣東省職教高考不再有考試大綱,也不再有考試說明。于數學教師而言,一方面,既要增強無考試大綱的適應性,另一方面,又要在原有教學“三維目標”的基礎上,根據新課標要求,將“三維目標”選代升級為核心素養(yǎng)目標進行教學改革,精準備考?;谛抡n標視角,數學考試命題立意,主要表現(xiàn)在數學運算、直觀想象、邏輯推理、數學抽象、數據分析以及數學建模六大核心素養(yǎng)的考查。需要說明的是,中職學校數學核心素養(yǎng)排位與普通高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排位不同,中職將數學運算排在首位,數學建模排在末位,旨在與中職學校的數學學情相呼應。
(二)以學業(yè)質量為依據的命題邏輯
新課標給出了學業(yè)質量的內涵:以學科核心素養(yǎng)及其表現(xiàn)水平為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學業(yè)成就表現(xiàn)的總體描述。新課標將學業(yè)質量分為水平一與水平二兩個層次,并指出學業(yè)質量水平二是學生參加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應達到的要求,是高職院校招生考試的命題依據。因此,職教高考的命題邏輯是圍繞數學核心素養(yǎng)及其表現(xiàn)水平的不同層級而展開,合理設置容易題、中等題、難題的分布。對于容易題型,主要考查學生在熟悉的單一情境中進行數學運算、直觀想象與數據分析(如集合運算、特殊角的三角函數值計算、樣本均值等)的能力;對于中等難度題型,主要考查學生在熟悉的關聯(lián)情境中進行邏輯推理與數學抽象(如函數的定義域、計數原理等)的能力;對于體現(xiàn)區(qū)分度的難題,主要考查學生在熟悉的關聯(lián)情境中進行邏輯推理與數學建模(如函數應用與圓錐曲線動點問題等)的能力。
(三)以能力考查為載體的命題創(chuàng)新
2009年頒布的教學大綱將中職數學劃分為基礎模塊、職業(yè)模塊、拓展模塊。2020年的新課標則將中職數學分為基礎模塊、拓展模塊一和拓展模塊二,其中基礎模塊包括基礎知識、函數、幾何與代數、概率與統(tǒng)計;拓展模塊一是基礎模塊的延伸與拓展,依然包括基礎知識、函數、幾何與代數、概率與統(tǒng)計;拓展模塊二是幫助學生開闊視野、促進專業(yè)學習、提升數學應用意識的拓展內容,包括數學文化等七個專題和數學與藝術等若干數學案例。
新課標將原來職業(yè)模塊的“復數”一章調整到了體現(xiàn)學業(yè)質量二級水平的拓展模塊一(上冊),這給2025年命題素材的選取提供了依據。
根據新課標對數學課程內容的劃分,依據專業(yè)設置而選擇性使用的職業(yè)模塊取消,“新課標時代”相對于“考綱時期”的職教高考數學命題范圍更廣,給命題的創(chuàng)新性提供了更加靈活的能力考查載體。
二、試題比較、分析與啟示
(一)近兩年高考真題考點比較
由于2025年首次考查“復數”,因此2024年與2025年成為職教高考數學的分水嶺。下面僅以近兩年廣東省職教高考數學真題的部分考點進行縱向比較。
1.函數考點比較
2024年真題與2025年真題考查點保持了一致性,但相對于2024年考題,2025年在分段函數的考查上不僅題目順序做了調整,從13題后移到了15題,并且通過自定義分段函數增加了直觀想象、數學建模兩個維度,更加注重考查從新情境中找到新問題的解決策略,具有良好的區(qū)分度(見表1)。
2.數列考點比較
2024年與2025年均考查了數列遞推公式,但2024年只考查了等比數列,2025年則兼顧了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見表2)。
為定義域或不等式問題,將三角函數值計算前置,改變了相對固化的試題形式,這是近兩年命題的變化之一,符合《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改變相對固化的試題形式”要求。
2025年增加了“復數”考點,減少了“雙曲線”考點。將來也有可能增加立體幾何或線性規(guī)劃,減少概率統(tǒng)計初步,表現(xiàn)為主干知識考查為“選擇考”。我們的備考必須全面依照課程標準要求,落實課程標準中的知識目標,并在此基礎上謀求能力發(fā)展、素養(yǎng)提升。
2.題目考點創(chuàng)新,凸顯核心素養(yǎng)導向
在試卷中構建新概念,學生通過即時學習解決問題,突出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的核心素養(yǎng)導向,這已成為職教高考數學命題改革的方向。
以2025年第15題為例:已知 M(x) 表示 f(x) 與 的最大值,若
g(x)=2-x ,記 M(x)= max
,
,則 M(x) 的最小值為( )
A.4 B.1 C.0 D.2本題有三大創(chuàng)新點。
情境創(chuàng)新:熟悉的一次函數與二次函數情境,但 ,
是陌生的關聯(lián)情境。
概念創(chuàng)新:不同于常見的分段函數, M(x) 屬于二次創(chuàng)建提取的分段函數,
形式創(chuàng)新:題目的函數形式用組合的新型符號語言表達,需要數形結合,可視化構建解題策略(見圖1)。
3.圓錐曲線考點比較
繼2023年將橢圓前置到選擇題,2024年仍以選擇題形式,通過考查橢圓的定義計算三角形周長。2025年橢圓重新回歸到第24題,考查點落在直觀想象、邏輯推理以及數學運算,求動點形成的四邊形面積最大值(見表3)。
(二)近兩年高考真題分析與啟示
1.題目位置與內容改變了固化的試題模式
2024年與2025年的第2題均是特殊角三角函數值計算題,考查了最為基礎的事實性知識,屬于簡單題。較2023年之前保持了很長時間的第二題
三、以考促改的備考建議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學習的根本,數學試卷不僅考查事實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還考查學生的思辨性與創(chuàng)新性能力。數學考試既是考生與命題人的對話,是檢驗學生利用數學知識進行問題解決的有效路徑,還是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在職業(yè)教育高質量發(fā)展與高職院校選拔性考試的雙重要求中,重視教材回歸、真實情境創(chuàng)設以及思維拓展培養(yǎng),是借職教高考之力引發(fā)教學改革的可行之策。
(一)重視回歸教材
教材是課程標準在知識結構、思想方法、教學資源等方面的具體呈現(xiàn)。命題回歸教材,能確??荚噧热菥o扣課程標準,全面準確地考查考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程度,如教材中數學概念、原理的嚴謹定義,解題方法的科學性,既為命題提供科學依據,還為命題的規(guī)范性與準確性提供樣本,可以提高試題的質量與可信度。
因此,無論是高考備考,還是日常課堂教學,教師都應深人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內涵與價值,精心設計教學內容與方法,避免脫離教材進行粗糙低質的試題設計。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回歸教材,充分尊重教材,參照教材知識發(fā)展脈絡,將知識系統(tǒng)化、結構化,避免題海戰(zhàn)術,提高精準備考效能。
(二)重視真實情境
學科素養(yǎng)是指在一個又一個的真實情境中通過完成特定的學科任務而展現(xiàn)出來或生成的綜合品質,高考命題的“素養(yǎng)導向”就是通過特定的情境創(chuàng)設,考查學生調動、運用必備知識與關鍵能力、思維方法與思維品質、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完成特定學科任務的綜合表現(xiàn)。只有通過系統(tǒng)規(guī)范的訓練,掌握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學生才能更好、更高效地應對新高考(徐尚昆、楊汝岱、郝保偉,2024)。
因此,重構函數、代數與幾何、概率與統(tǒng)計三大主線數學內容,融入體現(xiàn)數學學科特色的真實情境,可成為數學核心素養(yǎng)表達與培養(yǎng)的有效載體,實現(xiàn)從“知識立意”向“素養(yǎng)立意”的轉換。
例如2024年第23題,考查了用有限材料最大化修建苗圃問題,類似地,2025年第23題同樣考查了面積的最大化問題,體現(xiàn)了數學與真實情境的融合,需要考生通過函數建模解決問題。
(三)重視探究思維
2023年10月,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關于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情況的報告》中強調,要突出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考查:增強試題的應用性、探究性、開放性,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中建構知識、培養(yǎng)能力、提升素養(yǎng)。因此,試題設計應注重對學生基本能力的考查,既能提高試題的區(qū)分度,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例如,2025年第24題:已知橢圓c )經過點
和
,點 P 是橢圓 c 位于第一象限的動點,
兩點關于原點對稱.
(1)求橢圓 c 的方程;
(2)求四邊形PAQB面積的最大值.
該題是關于動點形成的四邊形面積最大值問題,可有效考查學生的即時學習能力與思維探究創(chuàng)新能力。該題的第(2)小問可分別用切線法、參數法、均值定理等方法求解(圖2),充分體現(xiàn)等價轉換思想,需要考生具備良好的思維品質與探究精神。
總之,在教學中,數學教師要深入研究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數學課程的性質與任務、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課程目標以及職教高考的價值取向、命題依據,依照新課標的課程實施要求,以考促改,推動學與教的方式變革。
責任編輯 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