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以來,工筆重彩畫得到了迅猛發(fā)展。一批杰出的重彩畫藝術家憑借獨特視角與創(chuàng)新手法,為工筆重彩畫注入了全新活力與價值。本文以陳孟昕、李傳真、孫震生三位畫家的作品為切入點,從構圖、意象造型、色彩構成、繪畫技法以及精神主旨與情感升華等多個方面,深入剖析當代少數民族題材工筆重彩人物畫的創(chuàng)作路徑,旨在為這一藝術形式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提供有益參考。
一、構圖的形式語言探索路徑
當代少數民族題材的工筆重彩畫在構圖形式上呈現出豐富多樣的特點,不再受傳統(tǒng)長卷形式的束縛。長方形豎構圖、正方形構圖、T形構圖等新穎形式不斷涌現。畫家們在繼承中國畫傳統(tǒng)透視原理的基礎上,緊密結合現代審美需求,大膽融入全球化美學理念,實現了構圖形式的創(chuàng)新突破。
陳孟昕的《怒族鮮花節(jié)·生命如歌》采用全景式構圖,展現了怒族鮮花節(jié)的熱鬧場景。畫面縱向運用近景、中景、遠景的層次關系,以傳統(tǒng)散點透視法來呈現空間。畫面中人物、樹木等元素的精心安排,充分展現了布局的精妙,使觀者仿佛身臨其境。
李傳真的《門巴情歌》以門巴族生活場景為原型進行創(chuàng)作,布局極具故事性。畫家將主要人物置于畫面中心偏下的位置,使其成為視覺焦點,次要元素圍繞主要人物展開,形成向心的視覺張力。這種布局方式使畫面既和諧統(tǒng)一,又富有變化,生動地展現了門巴族的生活場景。
孫震生的《小夜曲》打破了傳統(tǒng)的對稱或中心式布局,采用看似松散實則精心設計的T形畫面布局。畫面中的人物與場景元素通過微妙的呼應構成一個有機整體,人物的動態(tài)、視線等相互交織,構建起靈動多變的視覺節(jié)奏,打破了觀眾傳統(tǒng)的視覺預期,給人以全新的視覺體驗。
二、多元化意象造型路徑
意象造型是構建審美語言的核心要素,少數民族獨特的人物形象和自然風貌為畫家們提供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素材。畫家們結合自身的創(chuàng)作意圖,對人物與自然進行主觀創(chuàng)造,使得重彩畫的意象表現更具個性化特征。
陳孟昕對具有東方審美的人物形象情有獨鐘。在《怒族鮮花節(jié)·生命如歌》中,他筆下的人物矮小纖細、頭部略大,這種獨特的設計巧妙地凸顯了東方審美思想,為畫面增添了濃厚的文學韻味,使作品更具藝術感染力。
李傳真在《門巴情歌》里,對門巴族人物形象的塑造融入了大量主觀意象。她適度夸張人物的身形比例,以突出其靈動活力;著重刻畫人物的神韻,展現出質樸歡快的氣質;同時強化服飾色彩與圖案的裝飾性,使人物既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又充滿藝術想象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孫震生在《新學期》中對人物造型進行了嚴謹的意象化處理。他依照現實人體比例,結合西方造型原理進行再創(chuàng)作。在繪畫技法上,運用絹本畫分染、罩染及壁畫勾線填色技法,賦予意象柔美、厚重之感,使作品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風格。
三、色彩構成的維度拓展路徑
當代少數民族題材工筆重彩畫在色彩構成方面緊跟時代步伐,巧妙地將東西方用色規(guī)律相融合,使畫面既保留了傳統(tǒng)重彩畫的神韻,又具有當代審美趣味。
陳孟昕具有開放的色彩觀,他將傳統(tǒng)水色、礦物色進行重新組合,形成了具有浪漫主義的詩性意境。在他的諸多作品中,常用對比色、互補色來營造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例如,紅色和紫色在他的畫作中常同時出現,畫家巧妙地利用鄰近色建構畫面,在視覺上和情感上形成統(tǒng)一和諧的美感。他以主觀的色彩觀為作品注入靈魂,使觀者能夠精準地體會到作品所呈現的理想世界。
李傳真在表現少數民族題材時,常運用濃重、高飽和的色彩營造畫面氛圍感。在《門巴情歌》中,她大膽運用色彩對比,不僅增強了畫面的視覺沖擊力,還使人物形象從背景中脫穎而出,成為視覺焦點。畫家還巧妙運用冷暖色調對比,暖色調的人物主體與冷色調的背景山巒相互映襯,營造出空間的縱深感與層次感,打破傳統(tǒng)繪畫中色彩對比的含蓄性,賦予畫面更強烈的視覺張力。
在《新學期》中,孫震生通過精心的色彩選擇與搭配,深入挖掘色彩的情感表達潛力。作品中融入了校園文化和青少年成長文化的元素,通過色彩的象征意義來傳達這些文化內涵。例如,紅色在中國文化中象征著熱情、活力和希望,畫家在學生的服飾和畫面的裝飾元素中大量運用紅色,不僅體現了新學期的熱烈氛圍,也寓意著青少年在成長道路上充滿激情與希望。
四、畫材多樣化推動繪畫技法創(chuàng)新
畫材是創(chuàng)作的基礎,顏料、紙張等材料的演變推動著畫家不斷探索新的風格。如今,畫家們不再局限于中國畫傳統(tǒng)顏料,積極向外探索。畫材的多樣化發(fā)展為畫家提供了更多創(chuàng)作思路,激發(fā)了技法創(chuàng)新,有力地推動了繪畫藝術的持續(xù)發(fā)展。
陳孟昕積極引入新型畫材并創(chuàng)新技法。在工筆畫創(chuàng)作中,他開創(chuàng)性地以立德粉加乳膠做底,上色后用砂紙打磨,這種方式讓畫面氣韻生動,達到雅俗共賞的藝術效果。同時,他采用紋理特殊的紙張,借助其異于傳統(tǒng)宣紙的紋理,巧妙控制顏料的滲透和附著,讓畫面背景呈現出自然且多變的效果,極大地拓展了肌理表現技法。例如在描繪鮮花節(jié)場景時,他通過向紙張噴灑、潑灑顏料,并結合紙張紋理,生動展現出場景中的光影變化與自然質感。
李傳真在技法創(chuàng)新上也毫不遜色。以《門巴情歌》為例,她深度挖掘并創(chuàng)新傳統(tǒng)工筆畫材。在顏料運用上,融合水彩、丙烯、日本巖彩等多種顏料,摒棄傳統(tǒng)的簡單平涂,采用多次分染、罩染與撞色技法。在表現門巴族服飾色彩時,選用不同色相、明度的礦物顏料撞色,利用顏料的顆粒特性和相互滲透,呈現出自然且豐富的色彩層次。繪制時,她借助此種技法,在畫面中營造出虛實相生的詩意氛圍。此外,她還引入金、銀、銅箔以及新型丙烯媒介劑,將其用于人物服飾裝飾,與礦物顏料相互映襯,增添畫面的華麗感與層次感。通過對顏料在和紙上的滲透沉淀的控制,以及金、銀、銅箔的粘貼和丙烯媒介劑與顏料的混合運用,創(chuàng)造出豐富獨特的肌理,極大地豐富了畫面的視覺層次與藝術表現力。
孫震生同樣大膽采用新型畫材,為作品增添獨特魅力。在《莎莉的心事》中,他將金屬箔片融入畫面,在莎莉服飾的領口和袖口粘貼精心剪裁的金箔,金箔的光澤增添了畫面的華麗感。畫材的多樣化促使他嘗試色層疊加技法,將傳統(tǒng)重彩技法與新型材料處理方法相結合,在關鍵部位粘貼金屬箔片,將日本巖彩顏料與傳統(tǒng)礦物色結合,進行色層疊加、砂紙打磨、流淌積色等操作,使畫面呈現出豐富的層次和獨特的質感。
五、精神主旨與情感升華的表現路徑
情感的表達、立意的深化與升華一直是畫家們深入探究的課題。畫家們深入生活,或表現田園詩般的桃源生活,或表現勞動人民勤勞虔誠的精神世界,或表現舍己為人的高潔品質,他們用極具個性與創(chuàng)新的語言感動著觀者。精神主旨的傳達與情感的升華超越了單純的圖像呈現,構建起一座連接民族文化與當代審美的橋梁。
陳孟昕運用寫意的筆觸、大氣的構圖,將世人帶入唯美的理想世界。他的作品充滿田園詩的隨性,用濃重的顏色、精巧的造型、嫻熟的技法表達著一種中國人獨有的老莊哲學意味。在他的作品中,觀者能感受到人與自然的至善至美、相互包容、天人合一的情感。畫家從哲學、文學、美學等多角度出發(fā),將作品的情感表達極度升華,傳達出品格高逸的精神意向。作為當代重彩畫的引領者,他為重彩畫情感表達的方向起到指引作用。
李傳真巧妙運用色彩來營造情感氛圍。在表現門巴族生活的作品中,大面積的紅色人群與翠綠草原形成鮮明對比又和諧統(tǒng)一。紅色象征著物象熱情的精神世界,綠色則代表著生命的活力與草原的生機。通過色彩的強烈對比與融合,觀者能深切感受到門巴族人民的豪邁與歡快情感,色彩不再是簡單的視覺元素,而是情感升華的重要媒介,將觀者帶入作品營造的情感世界。她的寫實類作品常常表現勞動人民的生活,熱烈、歡快的圖像符號成為畫面的主旋律,至真、至純的情感表達使她的作品得到了升華,引發(fā)觀者廣泛的情感共鳴。
孫震生的作品總是營造出堅忍和質樸之情,將各族人民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比如作品《雪地情》,表現的是“時代楷?!崩R尼·巴依卡的英雄事跡。畫家運用倒三角形構圖,使畫面產生一種緊張不安的情緒,英雄形象表現在畫面的視覺中心,一種大愛無疆的情感表達感動著觀者。畫家表現的是人間之大愛、民族之團結、英雄之無畏,以及塔吉克族高潔樸實的品質。英雄史詩般的表現形式,值得眾多工筆重彩畫家去發(fā)揚與借鑒。畫家譜寫著高昂、悲壯、悠揚的情感基調,使畫面充斥著強烈的敘事性和使命感。
全球化進程加速文化交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少數民族文化獨特的藝術元素、色彩體系與敘事方式,為當代重彩畫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素材,促使畫家突破傳統(tǒng)繪畫語言的局限,在融合中創(chuàng)新。當代藝術思潮鼓勵藝術家表達個性與觀念,少數民族題材重彩畫畫家在這一思潮影響下,從對少數民族生活的簡單描繪轉向對民族精神、文化內涵的深度挖掘,繪畫語言從傳統(tǒng)技法向綜合技法發(fā)展。這一發(fā)展趨勢不僅豐富了工筆重彩人物畫的創(chuàng)作路徑,也為其在當代藝術語境中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者簡介]靳輝,女,漢族,新疆哈密人,新疆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中國畫人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