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短視頻平臺的興起和媒介技術的革新,文旅宣傳方式正經歷深刻變革,從傳統(tǒng)的風景和文化宣傳轉向更具故事性和吸引力的微短劇形式。本文以《賞廣西 吃不膩》為例,在主題調性、角色設定、臺詞以及后期制作等方面分析文旅微短劇的影視藝術特征。探討文旅微短劇藝術創(chuàng)新的策略,為文旅微短劇的發(fā)展提供新的思路,推動文旅產業(yè)的進一步繁榮。
【關鍵詞】微短??;藝術特征;創(chuàng)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5)04—053—03
隨著短視頻平臺的崛起和媒介技術的不斷革新,文旅宣傳的渠道和方式也在經歷著深刻的變革。這一變革不僅體現了媒介技術的進步,更反映了受眾信息接收習慣的變化和多元化需求。在過去,電視臺、微博或其他互聯(lián)網平臺上的文旅宣傳內容往往比較正統(tǒng)、嚴肅,以傳統(tǒng)的風景和文化宣傳為主。隨著短視頻平臺興起,受眾群體逐漸年輕化,時間也變得更加碎片化,文旅宣傳片的形式和內容也隨之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一、文旅短視頻內容變遷
文旅短視頻不僅在形式上更加多樣化和創(chuàng)新,同時在內容上也不斷豐富和深化,以更好地滿足觀眾的觀賞體驗和信息獲取需求。文旅短視頻內容的變遷是一個動態(tài)且多元的過程,它隨著觀眾需求的變化、技術的進步以及市場策略的創(chuàng)新而不斷演進。這種變遷不僅體現了文旅行業(yè)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洞察,也彰顯了其在內容創(chuàng)作上的不斷創(chuàng)新與追求。
(一)從快節(jié)奏的風景切片到深度敘事
早期階段,文旅短視頻往往以快節(jié)奏、精美的風景切片為主,通過精美的畫面和剪輯技巧展示旅游目的地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這種形式雖然視覺沖擊力強,但缺乏深度和故事性,難以引發(fā)觀眾的情感共鳴。隨著觀眾對內容質量要求的提高,文旅短視頻開始注重深度敘事。通過微電影、宣傳片等形式,融入情感故事、人物成長等元素,展現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內涵和深層次魅力。這種轉變使得文旅短視頻不再僅僅是視覺的享受,更是心靈的觸動。
(二)從語言梗到文化符號的打造
“難受,香菇”“北京到底有誰在啊”等網絡熱梗,各大文旅部門用來進行創(chuàng)意宣傳,結合本地特色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讓短視頻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關注和傳播。這些語言梗雖然具有趣味性,但往往缺乏持續(xù)的影響力,難以形成長期的文化符號。相比之下,一首歌帶火一座城的現象,如《成都》讓玉林路、小酒館成為熱門打卡地,展示了文化符號的強大力量。
在文旅微短劇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文化符號的打造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文化符號是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集中體現,具有高度的識別性和傳播力。創(chuàng)作者需要通過精心策劃和設計,將旅游目的地的獨特文化元素提煉出來,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化符號。
(三)從個體走紅到集體出圈
早期文旅短視頻的推廣往往依賴于個別網紅或意見領袖的推廣。他們通過分享自己的旅行體驗、推薦旅游目的地等方式吸引觀眾關注。隨著文旅短視頻的普及和發(fā)展,各大文旅局局長紛紛加入短視頻宣傳行列,通過變裝、代言等形式展現地方特色。這種集體出圈的趨勢不僅擴大了文旅短視頻的影響力,也促進了地區(qū)之間的交流和合作。
2024年,國家推出的“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chuàng)作計劃,猶如一股清流,為“微短劇+文旅”的融合模式注入了無限活力,推動著這一創(chuàng)新模式蓬勃發(fā)展。這一計劃積極探索文化與旅游產業(yè)的跨界深度融合,不僅助力文化傳承,更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全面發(fā)展。
二、文旅微短劇的特點
微短劇的迅猛崛起,為文旅宣傳開辟了一片新天地,集合了影視劇的優(yōu)良制作與短視頻的緊湊節(jié)奏,融合了二者的優(yōu)點。它以其短小精悍、劇情緊湊的獨特魅力,迅速吸引了大量觀眾的眼球,成為了文旅宣傳的新晉寵兒。在微短劇的引領下,文旅宣傳正以一種更加生動、有趣的方式走進大眾視野,展現著其獨特的魅力和無限可能。
(一)內容短小精悍,適應現代快節(jié)奏生活
文旅微短劇以其內容短小精悍的特點,完美適應了現代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上,這類微短劇的時長基本控制在5分鐘以內,恰好符合現代人碎片化的信息消費習慣。觀眾可以在短暫的休息時間或等待間隙,迅速觀看一集微短劇,享受片刻的放松和娛樂。
(二)故事性強,情感共鳴度高
文旅微短劇將地方的文化、歷史、風景等元素融入劇情中,每一個場景、每一個角色都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情感積淀,使得觀眾在欣賞劇情的同時,也能深刻感受到地方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歷史底蘊,激發(fā)觀眾的情感共鳴,讓觀眾他們產生親自去探索、去體驗的沖動。
(三)專業(yè)化制作水準,傳播效果好
微短劇介于影視長片與短視頻之間,它巧妙地吸收了影視制作精良的特點,同時結合短視頻在制作時長和剪輯方式上的優(yōu)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傳播優(yōu)勢,使其更適合在短視頻平臺上播放和推廣。
在專業(yè)化制作水準方面,微短劇追求高質量的影像效果和精湛的演技表現。它注重劇本的打磨,力求故事情節(jié)緊湊。微短劇還注重場景的布置、服裝道具的搭配以及音效的運用,力求在每一個細節(jié)上都達到專業(yè)水準,為觀眾帶來沉浸式的觀劇體驗。在傳播效果方面,微短劇時長合適,能夠充分展現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性格。通過短視頻平臺與觀眾的互動和交流,通過評論、點贊、分享等方式,進一步擴大了其傳播范圍和影響力。
(四)推動文旅融合,促進經濟發(fā)展
文旅微短劇通過挖掘城市文化元素并以故事化、輕量化方式表達,能夠吸引用戶關注并激發(fā)其旅游興趣。這種創(chuàng)新的傳播方式不僅推動了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還為地方經濟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結合微短劇情節(jié)進行二創(chuàng)、打卡等活動,還能夠提升旅游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三、微短劇《賞廣西 吃不膩》的影視藝術特征
(一)輕喜劇的主題調性
輕喜劇作為一種介于正劇和喜劇之間的戲劇表達形式,以其輕松幽默的風格、貼近現實的內容、詼諧風趣的語言和情節(jié)設計,營造出一種輕松愉快的觀看氛圍。在現代社會中發(fā)揮著提升審美情趣的作用。
《賞廣西 吃不膩》整體風格呈現出輕喜劇的調性,通過巧妙設計的情節(jié)、鮮明生動的人物塑造、風趣幽默的對話以及視覺與聽覺的雙重享受等手段,展現廣西獨特的文化底蘊和地域特色,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廣西美食文化之旅,激發(fā)觀眾的旅游欲望。
(二)歷史身份與現代角色的反差設定
作為一部以廣西文旅柳州為主題的微短劇,通過引入歷史人物柳宗元作為角色,劇中柳宗元化身美食達人對柳州的美食進行挖掘推廣,巧妙地利用角色的反差設定來增強視頻的吸引力和傳播效果。
柳宗元的歷史身份: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至廣西柳州任刺史,他是政治革新的人,積極推行改革,深受人民愛戴。我們從課本里的詩詞歌賦中認識到的他是深沉、憂郁、堅韌不拔的。
美食達人的現代角色:美食達人是現代社會中走街串巷挖掘、評論美食,通過短視頻平臺分享的網絡紅人。劇中柳宗元的文學才華和敏銳觀察力在美食評論領域大放異彩。他不再是為國憂民的失意文人,而是化身成為一位風趣幽默、見解獨到的美食達人。
歷史人物與現代網絡流行文化相結合,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效果。觀眾在驚嘆于柳宗元對美食的獨到見解時,也會對他作為古代文人的傳統(tǒng)形象產生新的認識和聯(lián)想,這無疑是一種跨越時空和文化背景的創(chuàng)意表達。
(三)文化韻味與幽默風趣的臺詞完美融合
微短劇臺詞的作用,可謂是多維度、深層次的。它不僅承載著傳遞劇情、塑造角色的基本功能,更是展現作品風格、深化主題思想、引發(fā)觀眾共鳴的關鍵所在。在《賞廣西 吃不膩》這部微短劇中,臺詞的設計尤為巧妙,在重塑柳宗元形象時,需要保留他作為文學家的核心特質,臺詞融入了《田家三首》《進艇》等古詩詞的韻味,又穿插了現代流行語,流行語如同一個個接地氣的符號,形成了一種既傳統(tǒng)又接地氣的獨特風格。
《賞廣西 吃不膩》的臺詞用文言文與現代網絡語言混搭的方式,點評各種廣西特色美食,符合柳宗元的詩人的形象,增加微短劇的人文深度,保留了文人的雅致,又增添了現代的幽默感,讓廣西的柳州街頭巷尾的美食增添了人文氣息,也讓觀眾感受它們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傳承,拉近了作品與觀眾之間的距離。
(四)快節(jié)奏剪輯與綜藝化的后期特效
劇中采用了高頻次的鏡頭切換,對鏡頭時長的精確控制,使得整個劇情的推進張弛有度。在關鍵情節(jié)處,通過加快剪輯節(jié)奏來增強緊張感,而在舒緩場景時則適當延長鏡頭,將廣西的美景、美食以及人物活動展現給觀眾。這種剪輯方式有助于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讓他們在短時間內感受到廣西柳州的多彩魅力,得以放松并沉浸其中。后期制作大量使用趣味性的花字,拼貼動畫以及線條動畫,圖形、圖像甚至動畫元素的結合,使信息呈現更加生動有趣。
四、文旅微短劇藝術創(chuàng)新的策略
(一)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并存
文旅微短劇的創(chuàng)新之道,在于從豐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靈感,無論是歷史遺跡,還是民俗風情、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不可或缺的創(chuàng)新元素。以此作為創(chuàng)新的基石,讓傳統(tǒng)在共鳴中煥發(fā)新生。這種直觀、形象的展示方式,讓觀眾在欣賞劇情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地方文化的深厚底蘊。
深耕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沃土,創(chuàng)新共情敘事表達,在微短劇《賞廣西 吃不膩》中,柳宗元被賦予了雙重身份:一方面,他是古代文人墨客,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審美視角,為觀眾帶來了對廣西歷史文化的深度解讀;另一方面,他又化身為現代美食探索者,用接地氣的語言和幽默風趣的臺詞,引領觀眾走進廣西的美食世界。
這種古今結合的人物設定,不僅創(chuàng)造了強烈的反差感,還使得柳宗元這一角色更加立體、生動。他的臺詞既包含了文人雅士的雅致,又不失現代人的輕松與隨和,在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也注重用現代視角重構經典,讓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煥發(fā)新的生機。創(chuàng)新性的表達方式,使得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更加貼近當代生活,更易于被年輕觀眾所接受和喜愛。
(二)以地域特色和城市風采編織故事
文旅微短劇要深度剖析地方獨特的歷史脈絡、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以及真實質樸的生活方式等地域性文化精髓,力求在視覺與情感層面觸動觀眾,激發(fā)他們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文化共鳴與歸屬感?!顿p廣西 吃不膩》以廣西柳州街頭巷尾的飲食風味為核心,劇中通過柳宗元的視角,帶領觀眾深入廣西柳州的街頭巷尾,探尋那些隱藏在市井之中的地道美食和獨特風情。該劇成功地找到了故事和地域之間的連接點,將廣西的地域特色和城市風采巧妙地融入到故事情節(jié)之中。
(三)建立文化記憶點,增強稀缺識別性
微短劇要研究城市文化,深入了解目標城市的歷史背景、民俗風情、文化遺產等獨特元素。挑選那些具有獨特文化符號和地域特色的城市,評估文化價值,選擇能夠引起觀眾共鳴和興趣的文化元素,確保它們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評估這些文化元素在微短劇中的呈現方式,確保其能夠生動展現城市魅力。
(四)捕捉社交屬性,實現破圈傳播
我國短視頻用戶規(guī)模已高達10.26億,用戶滲透率達到了95.2%,這幾乎覆蓋了全國所有移動互聯(lián)網用戶,如此龐大的用戶群體為文旅微短劇行業(yè)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無限的潛力。該微短劇的反差的角色設定、雅俗共賞的臺詞和精美的畫面呈現,輕喜劇的主調都使得它具備了很強的傳播力和話題性。觀眾在觀看后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從而引發(fā)更多人的關注和討論。有效提升了廣西作為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為廣西文旅產業(yè)吸引了更多潛在游客的關注與興趣,提升廣西文旅品牌的影響力。
五、結語
文旅微短劇的崛起,不僅為文旅宣傳開辟了新天地,更是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敘事手法的融合提供了創(chuàng)新性的表達方式。它以短小精悍的形式,適應了現代人快節(jié)奏、碎片化的信息消費習慣,同時以強故事性和高情感共鳴度,成功吸引了大量觀眾的眼球。這種新興的文藝形式,不僅展現了地域特色和城市風采,還通過創(chuàng)新性的傳播方式,推動了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為地方經濟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隨著新媒體和短視頻平臺的不斷發(fā)展壯大,文旅微短劇有望在未來發(fā)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它將繼續(xù)以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并存為核心理念,以地域特色和城市風采為創(chuàng)作基石,通過建立文化記憶點、增強稀缺識別性以及捕捉社交屬性等策略,不斷創(chuàng)新文旅宣傳方式,推動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發(fā)展。將為觀眾帶來更加生動、有趣、富有文化內涵的文旅體驗,讓人們在欣賞劇情的同時,更加深入地了解旅游地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
參考文獻:
[1]葛艾紅.“卷形式”還是“卷內容”:基于感知價值的抖音文旅短視頻宣傳策略研究[J].新媒體研究,2024(3).
[2]黃楚新.網絡微短劇:影視行業(yè)的新風口與新挑戰(zhàn)[J].新聞論壇,2024(2).
[3]郭凱.文化類微短劇的共情傳播路徑與策略——以《逃出大英博物館》為例[J].視聽,2024(7).
[4]羅蔓釧.文旅短視頻空間的社會化生產研究[D].成都: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24.
[5]何曉燕,李珣.微短劇的賦能探索[J].視聽界,2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