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朝鮮語與滿通古斯諸語的比較研究,一直是朝鮮語系屬研究領域的焦點之一。近年來,國內滿通古斯諸語方言研究成果顯著,豐富的方言資源為朝鮮語比較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過比較朝鮮語與滿通古斯諸語人稱代詞、指示代詞、疑問代詞,對其語音、語義層面上呈現(xiàn)出的共性化特征進行分析闡釋,可探討二者代詞體系的內在語言關系。研究發(fā)現(xiàn),朝鮮語與滿通古斯諸語代詞體系呈現(xiàn)出系統(tǒng)且規(guī)律的關聯(lián)性,對應詞呈現(xiàn)的共性化特征清晰明確,存在深層次語言關系。
[關鍵詞]朝鮮語;滿通古斯諸語;代詞;共性化特征;鄂溫克語
[中圖分類號]H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007(2025)02-127-08
[收稿日期]2024-02-24
[作者簡介]1.陳昱瑩,女,延邊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研究生,大連外國語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為朝鮮語與滿通古斯諸語比較(大連 116000);2.朝克,鄂溫克族,延邊大學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阿爾泰語系語言。(北京 102401)
朝鮮語系屬問題,一直存在“同源說”和“接觸說”兩大觀點,其比較研究對象多為阿爾泰諸語。其中,滿通古斯諸語和朝鮮語的共有詞匯量最多,一直是朝鮮語比較研究的重要對象。20世紀阿爾泰語系說提出后,朝鮮語被正式納入阿爾泰語言學理論框架進行討論,韓國學者李基文、樸恩用、成百仁、金東昭等聚焦?jié)M通古斯諸語與朝鮮語比較研究,通過發(fā)掘語言間詞匯、語法形態(tài)等共同要素的對應關系,指出朝鮮語和滿通古斯諸語在語音、語法、詞匯等方面存在深層次的相關性。隨著比較研究的不斷深入,學界主流觀點也由“同源說”贊同論轉為懷疑論,目前陷入停滯期。中國的朝鮮語比較研究開始較晚,在與滿語比較可能性被提出后,國內圍繞朝鮮語和滿語、朝鮮語與滿通古斯諸語開展了比較研究e及對比研究f,但研究成果較少。
近年來,中國學者開展多次大規(guī)模田野調查,刊布了諸多滿通古斯諸語及方言土語詞匯集,反映出國內滿通古斯諸語方言的豐富性、多樣性和差異性,尤以鄂溫克語最甚。目前,鄂溫克語主要有三大方言,即輝河方言、莫日格勒方言、敖魯古雅方言。a此外還有一些小眾方言,如訥河鄂溫克語、杜拉爾鄂溫克語、阿榮鄂溫克語、得力其爾鄂溫克語等。鄂倫春語主要有三種方言,分別是白銀納方言、遜克方言、楠木方言。b通古斯語支語言雖然既無文字也無文獻資料,但豐富的方言資源和諸多親屬語言,為朝鮮語比較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因此,本文以朝鮮語與滿通古斯諸語的文獻語、書面語、方言土語詞匯為語料來源,通過比較二者人稱代詞、指示代詞、疑問代詞,對其在語音、語義層面上呈現(xiàn)出的共性化特征進行描寫分析,探討其代詞體系的相關性,管窺其發(fā)生學關系的可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