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融媒體的發(fā)展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高校需要積極應對。文章分析了融媒體環(huán)境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探索了融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應對策略,提出包括健全高校網(wǎng)絡規(guī)章制度、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建設、開展線上和線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等,以期推動高校思政工作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培養(yǎng)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融媒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機遇與挑戰(zhàn)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5)09-0027-04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融媒體時代已經(jīng)來臨,為各行各業(y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在這一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zhàn)。融媒體以其獨特的傳播方式和廣泛的影響力,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平臺和更加豐富的手段,也對高校的思政教育內容、方式和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深入研究融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探索適應融媒體時代的高校思政工作模式和方法,對于提高高校思政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培養(yǎng)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一、融媒體環(huán)境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
融媒體的發(fā)展促使高校思想政治環(huán)境教育發(fā)生變化,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一)推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樣化、現(xiàn)代化發(fā)展
高校的思政教育在媒體融合的發(fā)展下不斷變革,正在向多樣化、現(xiàn)代化發(fā)展。通過媒體融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夠通過更多渠道獲取自身所需信息。傳統(tǒng)獲取信息的方式主要來源于書籍、雜志等工具,或者是通過電視、通過別人講述獲得信息,這些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獲取信息的時間成本。[1]在融媒體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夠通過多種渠道尋找到更多有用的信息,例如教育平臺、精品課程等,這不僅能夠增加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知識儲備,同時也能夠拓寬其視野,保障教育工作者在擁有足夠知識量的情況下對大學生開展教學工作。同時,媒體融合的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也給思政教學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教學手段。此外,在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過程中,信息主要掌握在教育者手中,主要通過課堂講授方式向大學生進行單向的傳輸。這種模式不僅加大了教育工作者與大學生群體之間的距離,也對其教學效果有著不良影響。而在融媒體平臺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可以自由平等地進行交流,從而減少大學生在與教師互動過程中的心理負擔。同時,大學生可以通過網(wǎng)絡參與到思政教學工作中,可以自由平等地進行交流和信息分享,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能夠更好地發(fā)揮雙方的主體性,形成一種相互促進、相互尊重的思政教育工作新模式。
(二)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
在傳統(tǒng)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幫助大學生解決思想方面問題主要依賴課堂教學、線下心理輔導等形式,或是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相關書籍、案例等媒介進行。但這些方式無論是在教育效果提升方面還是教學內容的傳播方面所發(fā)揮的作用都十分有限。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實現(xiàn)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和形式方面有了重大改變,例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再只是單一的文字形式或圖片形式,而是增加了視頻、音頻等形式,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變得更加生動,極大地提升了內容的多樣性,更容易引起大學生注意力,相比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更有優(yōu)勢。同時,由于大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在面對一些新內容、新問題或是新鮮事物時有著濃厚興趣。而融媒體可以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現(xiàn)出豐富多樣的形式,不僅可以吸引大學生注意力,也能讓大學生學習到更多思想政治知識。[2]另外,在融媒體背景下,高??梢蚤_展豐富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例如通過視頻或微視頻的形式傳播思想政治知識,還可以通過網(wǎng)絡直播講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知識。這些教育活動不僅能增強大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還能提升大學生的參與性,幫助大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比如借助微信、微博、抖音等平臺傳播豐富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為便捷。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來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轉化并豐富教學內容,運用大學生喜愛的教學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同時,通過新媒體還能搜集一些典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享一些專家的建議和見解,充分借鑒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三)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目前,很多高校開展了多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但由于受到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相關教育活動往往不能及時開展,當大學生在遇到一些困難問題時,往往不能夠及時得到幫助,從而錯過了解決問題的最佳時間。而在這段時間內大學生思想可能出現(xiàn)更大波動,甚至會削弱大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積極性。而借助融媒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不必再等待,隨時可以在各種媒體平臺中尋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或專家的幫助。這不僅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極大便利,還為學生以及學生家長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和更多的支持,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得到提升。例如,通過融媒體加強學校、家庭和社會之間的信息交流,從而構建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的交流平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另外,在傳統(tǒng)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數(shù)量有限,在面對大量的學生問題時,不能及時進行解決,并且受到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從而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而高校利用融媒體的優(yōu)勢,可以在同一時間內幫助大學生解決不同問題。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實現(xiàn)對網(wǎng)絡優(yōu)秀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從而能夠對高校內部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進行完善和補充,有效解決高校師資不足的問題。另外,還可以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教學內容,制訂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法,極大地提升工作效率。
二、融媒體環(huán)境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zhàn)
(一)對教育者的調控能力形成沖擊
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中,大學生獲取知識大多主要是通過教師傳授知識、答疑解惑。不同的教育方式產(chǎn)生不同的教育效果,但是這種模式在根本上還是教育者主導,即教育者在這種模式中幾乎占據(jù)著絕對統(tǒng)治地位,對學生的狀況能達到相對全面的整體掌控。而融媒體的出現(xiàn)逐漸改變了教育者主導的模式,它提高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地位,促使學生在學習中擁有選擇權。[3]更為重要的是融媒體中的信息獲取更加便捷,學生也能更加快速地獲得自己當下最需要的知識。這種狀況下,教育者權威性有一定程度降低。另外,學生獲得知識的方式也正在漸漸改變,如果教育者不主動了解學生所關注的內容,便難以對學生產(chǎn)生的一些思想問題進行有效解決。融媒體不能真正地切身體會,信息也不全面,這阻礙了教育者對學生的了解,導致教育者的調控能力減弱。
(二)對教育者素質提出挑戰(zhàn)
融媒體環(huán)境對教育者的素質提出了挑戰(zhàn),這主要歸因于融媒體環(huán)境本身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以及其所帶來的信息傳播和交互方式的變革。首先,融媒體環(huán)境要求教育者具備更高的信息素養(yǎng)。在融媒體時代,信息以驚人的速度傳播,內容紛繁復雜。教育者需要能夠快速準確地獲取、篩選并整合有效信息,將其融入教學內容。這就要求教育者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還需要具備信息檢索、篩選和整合的能力,從而能夠在海量信息中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學習資源。其次,融媒體環(huán)境要求教育者具備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能力。傳統(tǒng)教學方式已經(jīng)無法適應融媒體環(huán)境下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習慣。[4]教育者需要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育者還應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案,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再次,融媒體環(huán)境下教育者需要具備良好的網(wǎng)絡溝通能力和跨文化傳播能力。融媒體環(huán)境使得教育者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更加便捷,但也帶來了跨文化交流的挑戰(zhàn)。教育者需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學生需求,尊重多元文化,以包容、開放的態(tài)度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最后,融媒體環(huán)境中的輿論壓力也對教育者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挑戰(zhàn)。教育者需要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以應對這些壓力,并保持積極的教學態(tài)度。
(三)增加教育環(huán)境的復雜性
大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受到多方面的影響,但主要是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方面。家庭環(huán)境和學校環(huán)境相對單純,家長和教師的影響大多是正面的,并且他們會對許多思想觀念進行層層的選擇,找出最適合學生或對學生最有益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但是社會環(huán)境不同,社會層面的人相對復雜,學生接收到的信息也是多種多樣的,需要學生選擇性地吸收。在傳統(tǒng)社會中,因為法律的約束和輿論的壓力,整體還處于可控制的范圍內。但是融媒體環(huán)境的變化相對來說比較大,信息龐雜,面對的群體也不只是父母、老師、朋友等熟人,而是面向所有信息群體。同時,網(wǎng)絡隱蔽性很強,存在大量很多負面信息,很容易引導學生走向不好的方向。例如網(wǎng)絡中的錯誤思想觀念等,大學生需要有較高水平的判斷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但是部分大學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誘惑,導致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會遇到較多阻礙。
三、融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應對策略
(一)加強網(wǎng)絡管理,健全高校網(wǎng)絡規(guī)章制度
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網(wǎng)絡管理體系,制定相關網(wǎng)絡管理制度來約束大學生的行為。[5]目前,國家已經(jīng)頒布了一些關于網(wǎng)絡管理的法律法規(guī),但是不能夠杜絕所有的不良信息的入侵,在細節(jié)方面還需要完善。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要在國家頒布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基礎之上,建立相應的校園規(guī)章制度。在這一過程中,高校需要有意識地提升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不斷宣傳國家法律規(guī)定以及法律意識的重要性,給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安全的教育環(huán)境。高校也需要對所建立的網(wǎng)站制訂相應的管理制度,并通過網(wǎng)站宣傳網(wǎng)絡安全知識,積極篩選網(wǎng)絡信息,杜絕虛假信息和不良信息的入侵。另外,在校園網(wǎng)站中要實行實名制,讓大學生們能夠用真實的面貌在校園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開展各項活動,這能夠促進校園活動的有效開展,也能夠避免產(chǎn)生一些不良行為,從而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建設
高校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管理需要一支技術水平高、綜合素質強的思想政治隊伍。而一個好的團隊需要有默契的配合以及完善的制度體系,并且要有規(guī)范的監(jiān)管方法和機制,這樣才能夠促使工作人員有秩序地、合理地進行管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需要從多個方面來進行,即對于隊伍人員的選拔、組建、責任分工都需要充分考慮。其中,對于隊伍人員的選拔和任命,首先要從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入手。這是因為融媒體環(huán)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因此在進行人員選拔時應該挑選有較高思想政治水平的教育工作者,他們具有較強的理論基礎和思想意識,并且能夠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其次,要挑選具有一定信息技術水平的管理人員,這樣才能夠兼顧思想政治和融媒體管理兩個方面,才能有效合理地利用資源,避免資源的浪費。通過兩者結合并以正確的方式方法進行思政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實現(xiàn)融媒體環(huán)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三)開展線上和線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可以呈現(xiàn)出交往性、趣味性、實踐性等特點,可以幫助大學生鍛煉心理品質、拓寬大學生的視野,并且能讓大學生參與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提升大學生的參與感。[6]線上和線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大致可分為知識宣傳型、心理體驗型和校園文化型三種。第一,在開展線上和線下的知識宣傳活動時,可以組織大學生進行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比如舉辦思想政治知識競賽、思想政治知識講座、思想政治知識辯論賽等。在開展這一類教育活動時需要利用學校媒體平臺推廣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為大學生營造一個健康舒適的教學環(huán)境,使大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下健康成長。第二,在活動中,可以組織大學生自主地制作和拍攝思想政治情景劇,例如給大學生一個活動主題,讓大學生根據(jù)活動主題拍攝相關的內容。在此過程中,也可以增加一些拍攝評比活動,將各個小組拍攝的情景劇進行評分,選擇優(yōu)秀的影片給予一定獎勵。這樣不僅能增強大學生應用思想政治知識的實踐經(jīng)驗,又能提高大學生之間的情感,從而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另外,思政教師可以根據(jù)大學生所喜愛的社交軟件,在該社交軟件中發(fā)起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鼓勵大學生參與到活動中,讓大學生增加思想政治知識。第三,校園文化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指可以通過學校團體的形式開展豐富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展開。這樣可以提升校園思想政治文化氛圍。除此之外,還可以舉辦“美麗鄉(xiāng)村”攝影大賽,通過拍攝記錄美好的鄉(xiāng)土民情,讓大學生真實體會現(xiàn)實生活。在此基礎上,還要通過網(wǎng)絡平臺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讓大學生在網(wǎng)絡中分享和討論心得。
整體來看,通過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可以從不同層面豐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知識,提升大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實踐性,最終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 田越,宋新偉. 融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意蘊、風險挑戰(zhàn)與實踐理路[J]. 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23,42(05):24-29.
[2] 李小波. 融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戰(zhàn)與對策[J]. 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3,33(03):47-51.
[3] 張曉娟. 融媒體視閾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zhàn)及應對[J]. 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3,22(02):62-65.
[4] 崔灝灝. 融媒體時代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和對策研究[J]. 科教導刊,2022(30):91-93.
[5] 袁華,劉德軍. 融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zhàn)及應對[J]. 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15(04):85-90.
[6] 劉珊珊. 融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研究[J]. 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21,37(08):32-33.
(薦稿人:謝九英,江西科技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牛雪璐)
基金項目:2023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融媒體時代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項目編號:SZZX23121)。
作者簡介:席志剛 (1978—),男,碩士,江西科技學院思政講師,研究方向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