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陶行知先生曾說:“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和小學兩個教育階段過渡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一次重大轉折。本文旨在探討如何科學地進行幼小銜接,為幼兒順利進入小學階段做好充分準備。文章主要圍繞“培養(yǎng)幼兒良好生活習慣”展開,重點關注如何引導幼兒熱愛勞動、尊重勞動,并體會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意義,以此進一步提升幼兒的勞動教育觀念。本文將從多個方面進行介紹,為幼小銜接提供更為有效的指導。
【關鍵詞】幼小銜接;勞動教育;陶行知理念
【中圖分類號】G6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5)05-0124-03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引導幼兒生活自理或參與勞動,讓勞動成為幼兒發(fā)展的一項重要內容,幼兒園的勞動教育不僅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的一種方式,更是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自信自立的重要途徑。它強調了幼兒園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不僅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的一種方式,更是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自信自立的重要途徑。此外,新時期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提出了加強勞動教育的重要性,旨在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強調了幼兒形成積極的勞動態(tài)度和良好品格的重要性。本文主要探析如何通過勞動教育來助力幼小銜接。
一、生活勞動場——提高幼兒學習“適應性”
遵循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即教育”理念,我們充分利用身邊最真實、豐富、淳樸的資源,讓孩子們在“真生活、真情境、真實踐、真體驗”中獲得“真學習”。幼兒園階段的學習往往沒有固定的模式,而小學則要求幼兒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一些幼兒可能缺乏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導致學習效果不佳。而勞動教育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在幼兒園階段,通過勞動教育,幼兒可以參與到一些簡單的勞動任務中,如幫助他人、服務他人等,這不僅能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還能讓他們初步了解勞動的意義和價值。到了小學階段,隨著學習任務的加重,這種通過勞動培養(yǎng)出的實踐能力和耐心細致的品質,將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學習要求,提高學習效果。
(一)幼兒勞動與集體意識的培養(yǎng)
在“雷鋒日”這一特殊日子里,幼兒園精心組織了一系列學雷鋒活動,旨在通過實踐活動激發(fā)幼兒對勞動的興趣,并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意識。活動初期,盡管教師詳細介紹了雷鋒叔叔的事跡和精神,但孩子們的參與熱情并不高。然而,隨著活動的深入,教師利用觀察記錄對幼兒的積極參與和良好表現進行展示和表揚,這一舉措有效提升了幼兒的參與度和熱情。
通過此次“雷鋒日”活動及日常生活中的勞動教育,幼兒們不僅逐漸形成了主動參與勞動的習慣,還深刻體會到了為他人和集體服務的快樂。這一實踐表明,采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能夠有效激發(fā)幼兒的勞動興趣和集體意識,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二)幼兒勞動與服務意識的鍛造
在值日活動中,我們以中班幼兒為例,遵循中班幼兒年齡特點,以幼兒實際生活經驗為基礎,將幼兒勞動習慣培養(yǎng)內容主要劃分為“為自己服務”“為他人服務”“為集體服務”三大內容。
案例分析(幼兒自我服務及他人):戶外活動前,請小朋友將小椅子送回去,整好隊伍我發(fā)現有幾名小朋友沒有出來,原來妞妞正帶著幾個小朋友把沒送回去的椅子送回去。妞妞看到我說:“老師,我的小板凳已經送進去了。他們的小板凳沒有送進去,我請他們把小板凳送進去了再去排隊?!?/p>
案例中,妞妞擔任了今日的桌椅管理員,她認真對待,以身作則,首先將自己的椅子整齊歸位,然后及時提醒并幫助剩下幾名幼兒將椅子歸位,牢記自己崗位職責。由此可見,值日活動對妞妞勞動習慣培養(yǎng)的影響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在值日工作中具備服務自我的能力,養(yǎng)成了使用椅子后整齊歸位的勞動行為習慣;二是有服務他人的意識和能力,提醒、幫助其他幼兒及時將椅子整齊歸位。
二、農耕勞作場——培養(yǎng)幼兒社會“交往力”
進入小學后,幼兒需要面對更多的同齡人,建立新的友誼。一些幼兒可能由于害羞或自卑,難以融入新的集體。在幼兒園階段勞動教育還能提高幼兒的社交能力。在勞動活動中,幼兒需要與他人合作完成任務,這可以促進他們與同伴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通過合作勞動,幼兒可以學會如何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并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這種社交能力的提升,將有助于他們更好地適應小學階段的集體生活。
(一)幼兒樂勞作,促幼兒成長
教師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幼兒對于向日葵的相關經驗。然后,每個班級派小代表領取了四棵向日葵苗回教室,幼兒為班級的四棵向日葵苗設計了四張“名字牌”,并邀請家長進課堂活動,參與到春播節(jié)的活動中來。孩子在了解、感受、體驗、探索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春播帶來的喜悅,體驗了勞動帶來的幸福。
繼“春播”之后,尋找款款而來的夏天,從課程視角出發(fā),充分利用“農耕園”的“夏長”作物,通過調查、探索、合作、實踐等方式,循著春天的小尾巴,告別春天,拉開夏的序幕,讓幼兒在自然環(huán)境中豐富生活經驗,在合作交往、辛勤勞動中感受野味飄香,收獲勞動的喜悅。
(二)幼兒愛勞作,助幼兒發(fā)展
組織幼兒參與了一次以“趣”野炊為主題的教育活動。此次活動旨在通過實踐活動,使幼兒對野炊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和社交能力。在活動中,引導幼兒通過互動討論和觀察調查,一同探索野炊的起源、準備事項以及需要注意的安全細節(jié)。孩子們積極參與,展現了濃厚的興趣。此外,我們還鼓勵孩子們回家后與父母共同討論野炊的相關事宜,增進親子間的溝通與合作。同時,我們利用小菜園的資源,讓孩子們通過觀察和調查,了解哪些食材可以被用于野炊,并學習如何采摘和處理這些食材。這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也間接和直接地養(yǎng)成了他們愛勞動的好習慣。
最終,我們將孩子們的討論結果和觀察記錄進行梳理匯總,形成了一份詳細的野炊活動計劃。這份計劃不僅記錄了孩子們的學習成果,也為未來的野炊活動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指導。通過此次活動,我們成功地將勞動教育和社會交往教育融入野炊實踐中,使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得到了全面的發(fā)展。
(三)幼兒主動勞動,激幼兒潛能
在“趣”野炊活動中,全體幼兒熱情參與,共同體驗了野炊的樂趣?;顒又校變焊鶕髯缘姆止?,積極投入到淘米、洗菜、切菜、炒菜、燒火等野炊任務中。這些勞動實踐讓孩子們遇到了不少挑戰(zhàn),但正是在這些挑戰(zhàn)中,他們的潛能得以激發(fā),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老師和家長的悉心指導和幫助下,孩子們克服了種種困難,最終成功煮出了一鍋鍋香噴噴的野米飯。吃著自己親手煮的飯,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滿足和喜悅的笑容。
三、家庭勞育場——激活幼兒情感“共鳴點”
(一)幼兒實踐收獲,培養(yǎng)勞動習慣
孩子的成長是有目共睹的,通過農耕勞作,激發(fā)幼兒參與勞動的欲望,充分調動其勞動的積極性。在共同探究向日葵苗的成長過程中,引導幼兒發(fā)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同時提高幼兒的勞動意識。并在對向日葵苗的定期養(yǎng)護中,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習慣,在夏長節(jié)的豐收中,感受勞動的樂趣。
在服務勞動中,能看到值日活動對幼兒勞動習慣培養(yǎng)的影響,值日的幼兒承擔相應的崗位負責的工作內容,擔任一定的責任意識,同時促進幼兒服務自己、服務他人以及服務集體的能力。并且習得了相應的勞動技能,培養(yǎng)他們的服務意識,產生勞動的意愿,逐步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勞動行為和習慣。
(二)家園協同共育,強化勞動品質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勞動教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家庭環(huán)境中,勞動教育更是塑造孩子正確勞動價值觀的核心場所。因此,家長的悉心指導在此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勞動教育不僅滿足了孩子未來生活的實際需求,更是他們未來生存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家庭為例,家長可以通過指導孩子參與家庭的日常家務工作,如掃地、洗碗、整理房間等,來培養(yǎng)他們的勞動習慣。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需要耐心指導,讓孩子逐漸掌握勞動技能,并體驗到勞動帶來的成就感。通過家庭勞動教育,孩子們可以逐漸建立起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認識到勞動是創(chuàng)造價值、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
此外,學校和社會也應積極參與到勞動教育中。學校可以組織各種形式的勞動實踐活動,如農田勞動、社區(qū)服務等,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感受勞動的意義和價值。社會也應為孩子們提供更多的勞動機會和平臺,讓他們在實踐中不斷鍛煉和提升自己的勞動能力。
綜上所述,勞動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具有重要影響,而家庭勞動教育則是培養(yǎng)孩子正確勞動價值觀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家長、學校和社會應共同努力,為孩子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勞動教育環(huán)境,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三)重塑家長育兒觀,提升勞動意識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其育兒觀念和行為將直接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因此,家長應當積極調整育兒觀,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意識,讓孩子在勞動中學會獨立、自主和合作。
首先,家長應該形成正確的育兒理念,認識到勞動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不應過分溺愛孩子,而是要鼓勵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如掃地、洗碗、整理房間等。通過勞動,孩子可以體驗到付出與收獲的關系,培養(yǎng)責任感和獨立性。其次,家長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實例來引導孩子認識勞動的價值。例如,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種植花草或蔬菜,讓孩子負責澆水、除草等任務。在勞動過程中,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勞動的意義,讓他們明白勞動是創(chuàng)造價值、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此外,家長還可以帶領孩子參與一些社區(qū)志愿勞動活動,如義務植樹、清掃公共區(qū)域等。這些活動不僅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勞動的樂趣,而且有助于孩子們培養(yǎng)團隊合作意識和奉獻精神。
四、結語
總之,幼兒勞動教育與幼小銜接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勞動教育在幼兒階段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通過參與勞動活動,幼兒能夠培養(yǎng)責任感、合作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幼小銜接是確保幼兒順利過渡到小學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視,通過勞動教育,幼兒可以提前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步調,培養(yǎng)獨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幼兒勞動教育與幼小銜接緊密相連,通過加強勞動教育,我們可以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全面成長,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基礎。因此,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為孩子們提供更多的勞動機會和場所,讓他們在勞動過程中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張靜.讓勞動助力幼兒健康成長——幼兒園勞動教育的實踐路徑[J].陜西教育(教學版),2023(12):23-24.
[2]康麗春.有效開展勞動教育 促進幼兒健康發(fā)展[J].山西教育(幼教),2024(4):36.
[3]謝秋虹.做好勞動教育實施規(guī)劃,促進幼兒健康成長[J].福建教育,2023(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