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北京某高校青、中年教職工代謝綜合征檢出率、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ˋSCVD)風險預測(China-PAR)評分及影響因素。方法:采用健康調(diào)查問卷和健康體檢的方式,以248名青、中年代謝綜合征教職工為研究對象,按照China-PAR評分風險分級分為低危組、中危組、高危組,分析比較代謝指標,采用Logistic回歸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不同性別青、中年教職工代謝綜合征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不同性別心腦血管病10年風險評估結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分級年齡、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尿酸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校正年齡、性別后,相對于低危風險,工作壓力大對中危風險影響顯著;相對于低危因素,工作壓力大、吸煙對高危風險影響顯著。結論:青、中年代謝綜合征人群心腦血管病10年風險較高,需給予高度關注,在改善代謝指標同時考慮工作壓力、吸煙的影響。
關鍵詞""代謝性綜合征;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健康管理;China-PAR模型;影響因素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5.06.017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ˋSCVD)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我國ASCVD風險預測(prediction for ASCVD risk in China,China-PAR)模型是2016年開發(fā)的,常用于ASCVD發(fā)病風險的評估[1-2],但目前其應用于代謝綜合征病人ASCVD風險評估的研究較少。本研究分析北京某高校青、中年[3]教職工代謝綜合征檢出率、China-PAR評分及影響因素。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21年參加教職工體檢4 226名,其中男2 165名,女2 061名。依據(jù)代謝綜合征的診斷標準篩選出代謝綜合征病人,再按照排除標準繼續(xù)篩選。排除標準:年齡≥66歲[3];心血管疾病史;臨床資料不全。最終篩選出研究對象248例,其中男190例,女58例;年齡25~65(50.17±10.97)歲。研究篩選流程圖見圖1。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編號:IRB00006761-M2024127)。
1.2 研究方法
對所有研究對象發(fā)放健康調(diào)查問卷,由校醫(yī)院公共衛(wèi)生專職人員詢問填寫。問卷內(nèi)容包括生活方式(如飲食習慣、吸煙、飲酒情況、體育鍛煉情況、睡眠狀況及工作壓力感受)、既往史(如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腦血管病、冠心病等)、是否服用降壓、降糖藥物,是否有心血管病家族史。收集年齡、性別、身高、體重、腰圍、收縮壓、舒張壓及體質(zhì)指數(shù)。所有研究對象禁食、禁飲8 h以上,次日清晨測定空腹血糖、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尿酸等指標。生化指標采用BECKMAN COULTER Au5800進行檢測。
1.3 診斷指標
代謝綜合征參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CDS)2020年版》[4],具備3項或以上可診斷:腹型肥胖(即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圍≥90 cm,女性腰圍≥85 cm。高血糖:空腹血糖≥6.1 mmol/L 或糖負荷后2 h空腹血糖≥7.8 mmol/L和(或)已確診為糖尿病并接受治療。高血壓:血壓≥130/85 mmHg和(或)已確診為高血壓并接受治療??崭筎G≥1.70 mmol/L,空腹HDL-C<1.04 mmol/L。
1.4 相關指標定義
心腦血管病10年風險的計算:參照指南方法[5],使用手機軟件計算,心腦血管病10年風險分層,≥10.0%為高危,5.0%~9.9%為中危,<5.0%為低危。參照指南[5],生活方式中鍛煉好:每周≥3次,每次≥30 min中等強度的身體活動。油鹽攝入正常:飲食均衡,無偏好,每日食用油≤20 g,鹽<6 g。睡眠良好:睡眠≥6 h,無睡眠障礙。飲酒:每日飲酒量女性>15 g,男性>20 g,每周飲酒>2次。吸煙:平均每日吸紙煙1支(或采用其他吸煙方式消耗相當于1支紙煙的煙草量)及以上,持續(xù)1年以上[3]。根據(jù)《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與控制指南》[6],體質(zhì)指數(shù)<18.5 kg/m2為消瘦,體質(zhì)指數(shù)18.5~24.0 kg/m2為正常,體質(zhì)指數(shù)24.1~27.9 kg/m2為超重,體質(zhì)指數(shù)≥28 kg/m2為肥胖。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和方差齊性的定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較假定等方差LSD,不假定等方差塔姆黑尼T2(M)檢驗;定性資料以例數(shù)、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采用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性別青、中年教職工代謝綜合征檢出率比較
共篩選出青、中年教職工代謝綜合征病人267例,檢出率為6.32%,排除心血管疾病史及體檢項目不全者共入選248例,其中青年組(年齡≤44歲)83例,男75例,女8例;中年組(年齡45~64歲)165例,男115例,女50例。不同性別青、中年教職工代謝綜合征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詳見表1。
2.2 不同性別心腦血管病10年風險評估結果比較
依據(jù)China-PAR模型,青、中年組共檢出心腦血管病中高危風險144例,其中高危(77例)、中危(67例)、低危(104例)。不同性別心腦血管病10年風險評估結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 不同風險分級代謝指標比較
青、中年教職工代謝綜合征10年心腦血管病患病風險為(7.70±6.15)%。不同風險分級年齡、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HDL-C、尿酸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中危組、高危組年齡、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高于低危組,HDL-C、尿酸低于低危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危組年齡、收縮壓、空腹血糖高于中危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2.4 青、中年代謝綜合征病人China-PAR風險與生活方式的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
以心腦血管病10年風險分層為因變量,以性別、年齡、工作壓力、吸煙、飲酒、缺乏鍛煉、油鹽攝入超標、睡眠質(zhì)量差、體質(zhì)指數(shù)為自變量,進行多元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結果顯示,校正年齡、性別后,相對于低危風險,工作壓力大對中危風險影響顯著;相對于低危因素,工作壓力大、吸煙對高危風險影響顯著。詳見表4、表5。
3 討論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及生活方式改變,代謝綜合征患病率不斷增長。本研究青、中年教職工代謝綜合征檢出率為6.32%。美國成人治療專家組第3次報告對8 814名20歲以上的美國人進行代謝綜合征的患病率調(diào)查,結果顯示,校正年齡后代謝綜合征患病率為23.7%[7]。Yu等[8]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成人代謝綜合征患病率約為33.9%(超過1/3)。上述研究結果均高于本研究代謝綜合征的患病率。分析原因為本研究納入人群為青、中年高校教職工,健康素養(yǎng)較高,對健康的重視程度和保健意識更強;校醫(yī)院針對廣大教職工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活動,如高血壓小組、糖尿病小組健康方式指導等。
本研究以青、中年代謝綜合征教職工為研究對象,應用China-PAR模型評估青、中年代謝綜合征患者心腦血管病10年風險,今后10年患心腦血管病的風險為(7.70±6.15)%;其中高危(77例)、中危(67例)、低危(104例),可見青、中年教職工代謝綜合征人群是心腦血管病10年風險的中高危人群。雖然女性代謝綜合征檢出率相對低,但女性發(fā)生中高危風險檢出率較高,因此,應關注女性代謝綜合征病人。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風險分級年齡、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HDL-C、尿酸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中危組、高危組年齡、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高于低危組,HDL-C、尿酸低于低危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危組年齡、收縮壓、空腹血糖高于中危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既往研究結果[9]一致。TC、LDL-C是ASCVD的主要危險因素,但本研究TC、LDL-C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考慮可能與樣本量少有關。
本研究多元Logistic回歸結果顯示,校正年齡、性別后工作壓力、吸煙是ASCVD的影響因素,相對于低危風險,工作壓力大對中危風險影響顯著;相對于低危因素,工作壓力大、吸煙對高危風險影響顯著。Rosa等[10]研究顯示,與工作有關的壓力導致代謝綜合征患病率增加。辛雪等[11]研究表明,隨著工作壓力模型從低到高變化,高血壓患病危險呈逐漸增加趨勢。kivim?ki等[12]研究結果顯示,工作壓力、長時間工作與冠心病、中風的風險升高有關。吸煙是China-PAR模型中的因素,吸煙對高危風險影響顯著,因此對心腦血管病10年風險高危的代謝綜合征人群建議盡早戒煙。
綜上所述,China-PAR評分可操作性強,通過登錄網(wǎng)站或下載手機軟件進行操作,每次評分用時(83.84±5.23)s[13],操作簡單,便于社區(qū)醫(yī)院使用。China-PAR模型的優(yōu)勢在于可全面評估病人的心腦血管風險,不是單一關注血壓或空腹血糖,在臨床診療過程中,醫(yī)生可能遺漏部分潛在高危風險病人。因此,除關注代謝綜合征病人血壓、空腹血糖、血脂指標外,仍需關注China-PAR評分,若存在中高危風險,需盡早管理。China-PAR在一級預防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值得臨床推廣。需考慮工作壓力、吸煙狀況對ASCVD的影響,代謝綜合征病人精神壓力及吸煙應盡早干預,開展緩解壓力及戒煙講座,高校機構工會可開設心理壓力疏導放松咨詢室及組織各種各樣的有益于身心愉悅的文體活動,進而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SHERLING D H,PERUMAREDDI P,HENNEKENS C H.Metabolic syndrome[J].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2017,22(4):365-367.
[2] 唐迅,張杜丹,何柳,等.China-PAR模型在北方農(nóng)村人群中預測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發(fā)病風險的應用[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7,49(3):439-445.
[3] QuickStats:percentage of adults aged ≥18 years who have been bothered a lot by headache or migraine in the past 3 months,by sex and age group-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2021[J].MMW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2023,72(22): 611.
[4] 陸菊明.《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讀后感[J].中華糖尿病雜志,2021,13(4):301-304.
[5] 中國心血管病風險評估和管理指南編寫聯(lián)合委員會.中國心血管病風險評估和管理指南[J].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19,53(1):13-35.
[6] 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與控制指南(節(jié)錄)[J].營養(yǎng)學報,2004,26(1):1-4.
[7] SAKLAYEN M G.The global epidemic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J].Current Hypertension Reports,2018,20(2):12.
[8] YU C Z,WANG J,WANG F,et al.Victims of Chinese famine in early life have increased risk of metabolic syndrome in adulthood[J].Nutrition(Burbank,Los Angeles County,Calif),2018,53:20-25.
[9] 楊軍平,賀冠森.動脈粥樣硬化相關危險因素研究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4,18(22):2916-2917.
[10] ROSA D,TERZONI S,LEMBO R,et al.Relation between work-related stress and metabolic syndrome among Italian nurses[J].Recenti Progressi in Medicina,2018,109(2):137-138.
[11] 辛雪,顧東風,高玖鳴,等.工作壓力對高血壓患病危險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1,81(18):1110-1112.
[12] KIVIM?KI M,KAWACHI I.Work stress as a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J].Current Cardiology Reports,2015,17(9):630.
[13] 白雪,聶穎,羅士歡,等.依據(jù)China-PAR風險評估模型對社區(qū)人群進行分層管理的效果初探[J].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2023,22(3):271-277.
(收稿日期:2023-08-23)
(本文編輯"薛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