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涌現(xiàn),其中“備—教—學—評”一體化作為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要求教師精心備課、生動教學、合理評價,實現(xiàn)教育的完整閉環(huán)。小學美術作為素質(zhì)教育下的重要學科,也應緊跟時代發(fā)展潮流,積極探尋“備—教—學—評”一體化的實踐路徑,有效提升學科教學品質(zhì)。基于此,文章在明確“備—教—學—評”一體化實踐價值的基礎上,概述了小學美術實踐中“備—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策略,以期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美術;“備—教—學—評”一體化;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5)10-0087-03
審視當前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師都十分重視“教—學—評”一體化建設,這也是教育工作的有力突破。但很少有教師關注到課前的準備階段,這使得“教—學—評”一體化工作缺乏目標與方向的引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成效。因此,在當前的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探尋更加多元的教學路徑,為學生構建“備—教—學—評”一體化的學習課堂,通過精準備課、確定教學目標、完善學習過程以及全面評價的方式,助力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獲得更多元的發(fā)展。
一、“備—教—學—評”一體化的概述
在教育教學中,備、教、學、評四個要素構成了完整的教育閉環(huán),彼此聯(lián)系又相互影響?!皞洹笔钦麄€教學活動的起始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師為教學活動做準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影響著最終教學效果與學生的學習體驗。這要求教師以教材為基,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制訂教學計劃?!敖獭笔墙處煂湔n成果轉(zhuǎn)化為實際行動的過程,也是學生獲取知識與技能的主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切實掌握學情,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反饋,調(diào)整和優(yōu)化教學手段,以確保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學”是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教學設計,汲取知識和獲得技能的過程。這一過程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意識的引領下,主動參與教師構建的多元化學習課堂,使學習更具實效性、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霸u”是衡量和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通過多主體、多形式的評價,教師可切實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及時進行教學方案的優(yōu)化。同時,通過評價學生也能明確自己的學習優(yōu)劣勢,進而找準改進的方向??偟膩碚f,“備—教—學—評”一體化的教育理念開創(chuàng)了教育教學的全新局面,實現(xiàn)了四個教學工作要素的一體化,可以確保教育質(zhì)量的提升與學生能力的發(fā)展[1]。
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實踐“備—教—學—評”一體化的價值
(一)有利于增強教學的有序性
傳統(tǒng)的美術課堂側重于教與學的環(huán)節(jié),未將備、評納入其中,缺乏統(tǒng)一設計和規(guī)劃,導致學生無法完整、系統(tǒng)地學習知識,最終影響了教學效果。而“備—教—學—評”一體化的教育實踐將教學過程中的四個要素緊密結合在一起,通過備課使教學工作明確了方向,使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增強教學的有序性。
(二)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注重知識與技能傳授是傳統(tǒng)課堂的常見樣態(tài),教師很少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考慮學生的興趣點。而“備—教—學—評”一體化的教育實踐強調(diào),在備課階段,教師應充分了解學情,圍繞教學內(nèi)容融入學生感興趣的教育元素,鼓勵學生勇敢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并給予學生針對性的評價,推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增強其學習自信心與動力。
(三)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
“備—教—學—評”一體化教育理念的實施,可使教育工作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開展相互銜接,相互促進,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此背景下,教師認真?zhèn)湔n、精準教學、引導學習、全面評價,為學生構建起高效的學習課堂,能夠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chǎn)生更為深刻的理解,進而顯著提升教育教學的質(zhì)量,推動教育改革,為學生的全面綜合發(fā)展保駕護航。
三、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實踐“備—教—學—評”一體化的策略
(一)做好課前“三備”
備課階段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課前準備工作是落實“備”的重要過程,也是實現(xiàn)“教—學—評”一體化的堅實保障。因此,教師應積極做好課前的“三備”工作。其一,備教材。教材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載體,對其進行深入研讀對于教學工作的順利推進至關重要,直接影響著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活動的規(guī)劃以及教學方法的選用。因此,教師應緊密結合新課標,全面剖析教學內(nèi)容,清晰界定教學重難點及具體的教學目標,以確保教學活動有序高效進行。其二,備學生。這一維度強調(diào)在教學準備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中心,無論是教學活動的組織、教學方法的選擇,還是教學目標的設定,都應緊密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只有深入了解學生的需求與特點,才能有效提升教學質(zhì)量與效果。其三,備方法。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還需細致考慮“如何教”的問題,以找到一種學生樂于接受新知的教學方式。
(二)教學設計形成目標意識
哲學家沃維納格曾說“無目標的努力,猶如在黑暗中遠征”,道出了確定目標的重要性。在開展“備—教—學—評”一體化的美術教學時,教師不僅要做好“三備”工作,還應確定明確且合理的教學目標,形成目標意識。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美術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5課“中秋月兒圓”的內(nèi)容時,教師就應基于“備—教—學—評”一體化中的“教”設定目標。這既是學生“學”的重要方向,也是“評”的重要參考,可發(fā)揮引導、激勵、調(diào)控及評估的作用。為深化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應認真研讀教材,結合新課標的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如:(1)了解中秋節(jié)的來歷及賞月、吃月餅的習俗;(2)運用彩泥等材料創(chuàng)作出一件與中秋節(jié)有關的物品;(3)利用課外時間,在家長的陪伴與幫助下查閱有關中秋節(jié)的資料,拓展知識維度,充分接受美的感染、情的熏陶。以上教學目標,可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三)學習過程生成“三個一致”
1.學、教一致
教育的本質(zhì)在于其構成的雙重維度,即教與學,兩者相輔相成,教服務于學,無學則使教失去意義,唯有兩者深度融合,才能構建起真正的高質(zhì)量課堂[2]。因此,在落實“備—教—學—評”一體化教育理念的過程中,教師應以明確的教學目標為指引,致力于使自身的“教”與學生的“學”實現(xiàn)高度契合,從而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并促使學生獲得深層次的學習感悟。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美術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新龜兔賽跑”的內(nèi)容時,核心目標聚焦于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運用繪畫的表現(xiàn)形式,對“新龜兔賽跑”的故事進行重新演繹,強化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及表現(xiàn)力。針對該目標,為有效生成學、教一致的課堂,教師應積極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形式,轉(zhuǎn)變自身角色,精心設計學習活動,引領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從而深刻感受美術的魅力。教師可先進行故事導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動態(tài)呈現(xiàn)龜兔賽跑的經(jīng)典片段,讓學生認真觀察龜和兔的形象特征。接著,教師可向?qū)W生提出問題“發(fā)揮想象,如果龜兔再次比賽,會有哪些新的方式?又會遇到哪些意想不到的挑戰(zhàn)呢?”,讓學生思考后拿起畫筆,運用簡單的線條與色彩,重新詮釋龜兔賽跑的故事。在創(chuàng)作時,學生不僅要畫出故事的場景與人物,還應表現(xiàn)出烏龜和兔子的形態(tài)與表情。在這樣“教”與“學”的契合統(tǒng)一中,學生能在教師的引領下獲得深層次的學習發(fā)展。在學生完成創(chuàng)作之后,教師還可讓學生進行展示,并實施拓展性的評價教學,即不僅要由教師針對學生的創(chuàng)作進行點評,還可將學生的作品發(fā)送到班級群里由家長進行評價,這對于全面評估學生的美術學習成果具有重要意義。
2.教、評一致
在傳統(tǒng)的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往往傾向于將大量課時投入到傳授學生繪畫技巧上,卻忽視了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這造成了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評價之間相割裂的局面[3]。因此,在落實“備—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的過程中,為保證教學效果并準確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效,教師應致力于在教學全程實現(xiàn)教與評的緊密融合,確保教學評價貫穿教學各階段,以此引導教學方向始終與既定的教學目標保持一致[4]。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美術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1課“落葉去哪兒了”的內(nèi)容時,教師圍繞“落葉”主題,將核心目標聚焦于讓學生對落葉進行觀察并運用繪畫、手工等形式表現(xiàn)落葉的去向,有效激發(fā)學生對美術學科的興趣。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可生成教、評一致的課堂,將評價貫穿于教學始終,有效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充分體現(xiàn)“所教即所評”。為此,教師可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方法,帶領學生走出班級,走進自然,親自觀察落葉的形態(tài)、顏色與紋理,鼓勵學生說一說觀察到的內(nèi)容并給予學生針對性的評價。接著,教師可在課堂中進行教學演示,讓學生認真觀看同時想一想、說一說教師是如何進行表現(xiàn)的。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在教師的演示下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有所明晰,有效獲取知識,教師也可根據(jù)學生的主要表現(xiàn)予以評價,使學生緊跟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之后,教師可讓學生發(fā)散思維,融合自己的想法進行創(chuàng)作。在評價時,考慮到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評價往往過于依賴作品評比和分數(shù)評定,難以全面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在教、評一致的美術課堂中,教師可引入多種評價形式,如表現(xiàn)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綜合性評價等,關注學生在走進自然過程中的各種表現(xiàn),如觀察力、思考力和積極性等。教師通過重塑課堂評價體系,能夠達到“以評促教”的教育目的。
3.學、評一致
學、評一致,是衡量教師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指標之一[5]。一個設計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能夠準確地反映出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同時也能清晰地揭示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6]。因此,在深入落實“備—教—學—評”教學理念的過程中,教師應尤為重視學與評之間的無縫對接,在學生學的過程中精準評價學生的表現(xiàn),確保這兩者能夠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7]。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美術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4課“星辰大?!钡膬?nèi)容時,核心目標聚焦于讓學生在觀察和創(chuàng)作中體會宇宙的美妙與神秘,能運用折紙、繪畫等技巧表達對宇宙的想象和探索。為實現(xiàn)學、評一致的教學,教師可針對學生課堂中的練習情況進行評價,以提升學生的知識技能。教師可向?qū)W生講述基礎的美術技巧與方法,引導學生大膽嘗試不同的材料與技法進行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同時,教師要巡回指導,給予適時合理的反饋與評價。在學生完成創(chuàng)作任務后,教師還可讓學生在班級中進行展示,將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自評或互評,使學生更清晰地認識自身的長處與不足,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改善,從而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實現(xiàn)“以評促學”的教育目標。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備—教—學—評”一體化的教育理念是新時期創(chuàng)新性教學的重要方向,也是“教—學—評”一體化的升級,不僅有利于促進更完整、更全面的學習環(huán)境的構建,還能實現(xiàn)完整的教育閉環(huán)。因此,在當前的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探尋“備—教—學—評”一體化的實施路徑,為美術課堂增添全新色彩,以此強化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蔡鳳錦.小學美術課堂“備教學評”一體化數(shù)字應用探索[J].華夏教師,2024(19):71-73.
鄭瑩瑩.“教—學—評”一致性賦能小學美術高效課堂教學[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4,9(11):20-23.
宮獻偉.小學美術中教學評一致性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天津教育,2024(6):143-145.
鐘洪偉.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實踐“教、學、評”一致性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3(8):57-58.
貝哲琰.以學評教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實施[J].新校園,2022(7):67-68.
林自然.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實踐“教—學—評一致性”[J].新教師,2021(5):85-86.
林丹丹.淺談關于小學美術教學評一致性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209.
作者簡介:楊小嵐(1976.8-),女,福建松溪人,
任教于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縣實驗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