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習作,旨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表達探索身邊豐富多彩的世界。這一習作的教學采用任務驅(qū)動模式,強調(diào)通過具體的習作任務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表達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的活動和支架搭建,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支持,使他們在實際習作中不斷成長。
一、目標精準定位:全局視野下的精準把脈
(一)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
習作不僅是語言表達的工具,還是思維的延伸。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明確習作的基本要求,鼓勵他們觀察身邊的事物,并進行生動的描述。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通過實地觀察、記錄積累豐富的習作素材。例如,教師可以帶學生步入校園,讓他們用心感受周圍的環(huán)境,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觀察力,還能幫助他們將觀察到的細節(jié)融入習作中,從而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教師應強調(diào)習作的結構和語言運用,幫助學生學會組織文章。通過示范習作框架、提供范文和講解習作技巧,學生能夠逐步掌握習作的基本規(guī)律。這一過程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還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在面對習作任務時更加從容。
(二)思維能力的提升目標
習作是一種復雜的思維活動,要求學生在觀察和表達的過程中進行深入的思考。教師需要通過任務設計,引導學生在習作中鍛煉思維能力。在這一單元的習作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多樣化的習作任務,如觀察自然、記錄生活中的小故事等。通過這些任務,學生能學會如何選擇觀察對象、如何描述事物的特征,以及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頭腦風暴,討論各種可能的習作方向和表達方式。這種集體討論的形式,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意,還能鼓勵他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能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習作中進行比較和聯(lián)想,如讓他們將生活中的某些現(xiàn)象與自然界的變化進行關聯(lián)。這種跨學科的思考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拓寬思維視野,使他們在習作中運用多元化的思維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目標
習作不僅是知識和技能的運用,還是情感的表達和價值觀的傳遞。教師需要通過引導,使學生在習作中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例如,組織學生分享他們在觀察中感受到的快樂、驚喜或者思考。這樣的交流活動,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還能促進他們與同伴之間的情感共鳴,營造出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此外,教師應重視學生在習作中的自我反思,引導他們思考習作的意義和價值。在完成習作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反思和討論,詢問他們在習作中學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通過這樣的反思過程,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習作的內(nèi)涵,培養(yǎng)對習作的熱愛,進而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情境精心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的習作欲望
在傳統(tǒng)的習作教學中,學生往往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然而,我們追求的是讓學生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自發(fā)地涌動表達的欲望。施瓦布提出的“實踐課程范式”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啟示:學習應以實踐的興趣為終極追求。
(一)情境創(chuàng)設
鑒于此,本單元習作教學創(chuàng)新性采用了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即通過構建一個個真實的觀察體驗活動,提高學生對人、物、景的敏感度,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力與想象力,并能用文字描繪他們眼中獨一無二的繽紛世界。
▲情境一:校園的一日生活
場景構建:選擇一個晴朗的日子,從晨光初照到夕陽西下,引導學生全方位觀察校園的變化。早晨,當?shù)谝豢|陽光穿透樹葉灑在操場上,孩子們奔跑的身影與笑聲交織成一幅生動的畫面;午后,陽光透過教室窗戶灑在書頁上,知識的光芒與光影共舞;傍晚,夕陽將天邊染成橘紅,校園里彌漫著一種寧靜而溫馨的氣息。
創(chuàng)設目的:鼓勵學生記錄一天中不同時間段校園的景象,特別是那些觸動心靈的細節(jié),如花壇中悄悄綻放的小花,或操場上偶然發(fā)現(xiàn)的奇特昆蟲。通過對比早晨與傍晚的光影變化,我們引導學生感受時間的流逝與自然的韻律。
▲情境二:家庭的幸福瞬間
場景構建:要求學生回家后,仔細觀察并記錄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以及那些看似平凡卻充滿愛意的瞬間。比如,媽媽烹飪晚餐時飄出的香氣、爸爸修理玩具時的專注或全家人圍坐一起分享趣事的情景。
創(chuàng)設目的:引導學生從情感的角度出發(fā),描述這些日常小事如何構成了家的溫暖與幸福;鼓勵他們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讓文字充滿溫度,讓讀者感受到那份屬于每個家庭的獨特氛圍。
▲情境三:社區(qū)的微探索
場景構建: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社區(qū)微探險,鼓勵他們走出家門,探索社區(qū)內(nèi)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老街的石板路,還是新建的文化廣場,抑或是街角那家不起眼的雜貨店,都是值得觀察和記錄的對象。
創(chuàng)設目的:引導學生注意社區(qū)歷史痕跡與現(xiàn)代元素的融合,思考這些變化背后的故事;鼓勵他們采訪社區(qū)居民,搜集不同人的故事,并將這些元素融入習作中,使文章更加飽滿且富有深度。
▲情境四:與自然的親密接觸
場景構建:安排一次戶外教學活動,如前往附近的公園或自然保護區(qū),讓學生近距離接觸大自然,觀察樹木的生長、鳥兒的飛翔、溪流的潺潺,甚至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春雨。
創(chuàng)設目的:引導學生運用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全面感知自然,將自然之美轉化為文字;鼓勵學生想象自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用第一人稱敘述,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共同體驗那份寧靜與和諧。
通過上述真實情境的創(chuàng)設,我們不僅僅希望學生學會觀察與記錄,更重要的是,希望他們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學會感恩、學會珍惜,學會用一顆細膩的心去感受這個世界的廣闊與美好。最終,當學生將這份感受凝聚于筆端,他們眼中的繽紛世界便會躍然紙上,成為永恒的記憶。
(二)提供習作支持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將觀察到的事物與情感融入習作中,教師需要提供豐富的習作支持。
1.教師提供多樣的習作資源,如范文、圖片和音視頻材料,讓學生在習作前有更全面的了解和靈感來源。例如,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優(yōu)秀的學生作品進行展示,分析其中的習作技巧和情感表達,這不僅能為學生提供具體的習作方向,還能增強他們對習作的信心。
2.在習作技巧的指導上,教師可以通過分步講解和示范,幫助學生掌握將觀察與情感結合的方法。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講解如何使用生動的形容詞和動詞來增強表達的力量,讓學生明白細節(jié)描寫的重要性。同時,教師可以設置小組討論,讓學生互相交流習作思路和技巧,進一步提升他們的習作能力。
3.教師可以通過組織習作分享會,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習作的平臺。在分享會上,學生不僅可以獲得同伴的反饋,還可以從其他同學的作品中獲得啟發(fā)。這種互動式的習作支持,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還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在習作過程中感受到合作與支持的力量。
三、任務巧妙設計:引領學生經(jīng)歷完整的習作過程
(一)任務目標的明確性與相關性
教師首先需要明確習作任務的目標。這些目標應與學生的認知發(fā)展和生活經(jīng)驗相結合,確保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既能獲得知識,又能提高技能。
第一步,教師設定“觀察某一事物”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實地觀察來豐富自己的習作素材。這樣的任務不僅能讓學生學會用心觀察周圍的世界,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細致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第二步,教師引導學生精選素材,細致描繪那些讓自己印象深刻的生動場景。
這樣的任務不僅將習作主題置于一個真實且富有意義的情境中,還緊密地聯(lián)系了學生的生活實踐,能有效激發(fā)他們的習作動機。情景中的任務不僅明確了任務的內(nèi)容和方法,還深刻地揭示了習作的目的與價值——它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是自我表達的重要橋梁。
此外,教師在設計任務時還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使任務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但又不至于讓學生有挫敗感。例如,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進行更細致的描寫,使用更多的修辭手法;而針對基礎較弱的學生,可以鼓勵他們通過簡單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觀察和感受。這種差異化的任務設計不僅能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還能讓每個學生在習作中找到自信。
(二)任務形式的多樣性與趣味性
在“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習作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多樣化的習作任務,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興趣。
1.設置“我是美景宣講員”的任務,鼓勵學生給朋友、家人或同學描述自己眼中的繽紛世界。這樣的任務不僅能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情感交流能力。
2.設置“最佳手繪日記”任務,引導學生將觀察到的美好事物以手繪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可以是連續(xù)的故事,也可以是單獨的畫面。這樣的活動既能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又能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
3.設置“最佳創(chuàng)意作文”任務,要求學生細致觀察,并撰寫一篇描述特定場景或事物的作文。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學生根據(jù)觀察和思考加入自己對色彩、景物的描述,用文字展示五彩繽紛的世界。
這種任務形式的多樣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習作,避免了傳統(tǒng)習作任務的枯燥感。此外,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技術設計一些具有互動性的習作任務。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展示與自然、城市生活相關的短視頻,激發(fā)學生的習作靈感;可以要求學生根據(jù)觀看的內(nèi)容寫下自己的感想或創(chuàng)意。這種結合現(xiàn)代技術的任務設計不僅讓習作更具趣味性,還能幫助學生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
(三)任務評估的系統(tǒng)性與建設性
教師在設計任務時,應考慮到如何對學生的習作進行有效的評估。教師可以設計詳細的評估標準,幫助學生明確習作的要求和目標(見表1)。
這種系統(tǒng)性的評估能夠引導學生在習作中關注細節(jié),提升他們的習作水平。在評估過程中,教師還應注重建設性的反饋。反饋不僅要指出學生作品中的優(yōu)點,還要提出改進的建議。教師可以在作文的旁邊寫下具體的評價和建議,如“這個地方的描述很生動,可以再加一些細節(jié)來增強畫面感”。這樣的反饋能夠激勵學生繼續(xù)努力,并在今后的習作中改進。此外,教師可以組織小組互評活動,讓學生互相閱讀和評價彼此的作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在這樣的互動中,學生不僅能獲得多樣化的視角,還能在討論中深化對習作的理解。
四、支架有效搭建:助力學生跨越習作難關
(一)知識支架的搭建
在“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習作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搭建一個堅實的知識支架。這一支架主要包括相關的習作知識、語言表達技巧和觀察能力等。教師通過前期的知識講解和示范,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習作框架和內(nèi)容指導。
方法一:用細致入微的眼光觀察。無論是校園里的一花一草,還是家中的一件小擺設,教師都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它們的形狀、顏色、紋理等細節(jié),從中發(fā)現(xiàn)它們的獨特之處。
方法二:對比觀察法。比如,在觀察秋天的樹葉時,可以比較不同樹葉的顏色、形態(tài)和大小,從而更深入地了解秋天的特色。這種觀察方法能夠讓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事物,提高分析能力和習作能力。
方法三:聯(lián)想觀察法。即當看到某個事物時,會聯(lián)想到與它相關的事物或場景,從而豐富觀察內(nèi)容。比如,在看到一只小鳥時,聯(lián)想到它在天空中自由飛翔的情景。
相信這樣的講解會讓學生不自覺地感受到這個繽紛多彩的世界的美好和神奇。
(二)技能支架的搭建
教師應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習作技能,以便在完成“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這一任務時能夠游刃有余。
活動一:教師組織“習作工作坊”,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并共同完成一篇習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頭腦風暴,鼓勵他們分享自己的觀察和想法。在討論中,教師可以針對每個小組的討論結果提供即時的反饋和建議,幫助學生完善他們的思路和表達方式。
活動二:教師組織“習作賞析會”,通過對一些優(yōu)秀習作的品析,幫助學生制訂習作提綱、撰寫引言和結尾,理清思路,明確習作的重點和方向。
(三)情感支架的搭建
教師需要通過積極的情感支持,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和動力。在“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習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激勵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此外,教師應及時給予學生正面的反饋,關注他們的努力和進步,幫助學生勇于嘗試和表達。在完成習作任務后,教師還可以組織作品分享會,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歸屬感。
五、反思持續(xù)進行:在反思中優(yōu)化教學路徑
(一)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反思
明確的教學目標是有效教學的基礎,而反思這些目標是否實現(xiàn)則是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在教學結束后,通過對學生作品的分析評估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情況。例如,教師可以對學生的習作進行分類和整理,分析學生在觀察、描述和表達上的表現(xiàn)。如果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的習作中缺乏必要的細節(jié)或生動的語言,教師就需要反思教學過程,進而調(diào)整教學策略,不斷完善教學。
(二)學生學習過程的反饋與反思
有效的反饋能夠幫助學生明晰自己的優(yōu)缺點,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自我改進。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形式的反饋機制,激勵學生進行自我反思。例如,在學生完成習作后,教師可以組織互評活動,即讓學生互相閱讀和評價彼此的作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從同伴的視角獲得新的見解,還能在評價他人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定期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交流,了解他們在習作過程中的困惑和挑戰(zhàn)。在交流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習作過程,鼓勵他們識別哪些策略有效,哪些地方需要改進。這種基于過程的反思,不僅能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自我反思習慣。
(三)教學策略與方法的反思
通過分析和評估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師可以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實施任務驅(qū)動的教學模式時,教師可以反思任務設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如任務是否具有挑戰(zhàn)性?是否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在完成任務時的表現(xiàn),來評估任務的有效性。如果學生普遍表現(xiàn)出對某一任務的興趣和參與度,說明該任務設計得當;反之,則需要考慮調(diào)整任務的難度或形式。此外,教師還應反思教學過程中使用的各種教學工具和資源的有效性。如教學中是否充分利用了多媒體資源、實地觀察等教學手段?這些手段是否真正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diào)查或小組討論搜集學生對教學的反饋,從而進行針對性的調(diào)整。
在“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這一主題的習作教學中,學生在觀察、思考和創(chuàng)作中體驗到了習作的樂趣和價值。教師的持續(xù)反思和策略調(diào)整,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了保障。未來,在習作教學中,我們將繼續(xù)探索更有效的方法,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編輯: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