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蘭田,淚漣漣”“三天不吃鹽,也要看看崔蘭田”,這些流傳在河南民間的俚語充分表達出廣大觀眾對豫劇大師崔蘭田的熱愛和追捧。
1980年,河南省豫劇流派匯報演出大會在鄭州舉行,崔蘭田與常香玉、陳素真、馬金鳳、閻立品一起,被譽為“豫劇五大名旦”?!按夼伞彼囆g(shù)以擅演悲劇著稱,享譽全國。崔蘭田的經(jīng)典代表作品《桃花庵》《秦香蓮》《賣苗郎》《三上轎》并稱為“四大悲劇”,凝結(jié)著她的藝術(shù)精華。
2003年清明節(jié)之際,崔蘭田在河南安陽逝世,但其“哀而不傷”的悲劇藝術(shù)永遠留存在世人心中。
苦孩子,淚漣漣
1926年10月26日,崔蘭田出生在山東曹縣城關(guān)小北門的一間破房中,家人為她取名大甜,將對她一生的美好期盼寄予這個名字。然而現(xiàn)實常事與愿違,由于日子過得緊巴,父親崔煥臣跟人去部隊混飯吃,在山西高平當了勤務兵,從此一家人的吃喝全靠母親給人家洗衣服掙錢維持。后來,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母親帶著兩個女兒千里尋夫,一路顛沛流離,忍饑受凍,飽嘗人間疾苦。1933年,大甜又跟隨父母從山西高平逃荒到河南鄭州。舉家身無居所,無助之際幸得好心人的相助,一家人才得以在一個四面透風的破屋中安身。
在鄭州,崔煥臣以賣菜為營生,從早到晚走街串巷也供不起一家人的吃穿用度,無奈又跑單幫販起硝鹽。母親則又生了個男孩,含辛茹苦地操持生活。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大甜在七八歲時便幫母親照看妹妹、弟弟,默默為家庭分憂。1936年12月12日發(fā)生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隴海鐵路當即全線戒嚴,一切往來車輛停止運行。受時局影響,在山東販賣硝鹽的崔煥臣被阻隔在曹縣,這對母親和三個孩子的生活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一家四口揭不開鍋,母親便把自己和孩子關(guān)在屋里不出門,實在餓得不行就喝口冷水。鄰居見她拖兒帶女,日子實在過不下去,時常好心地送上一塊紅薯或半個窩頭。
萬般無奈下,為了不讓孩子餓死在屋中,一家人便在寒冬臘月里去街上要飯。母親在饑寒交迫下最終病倒,十歲的崔蘭田看著妹妹,摟著弟弟,在家徒四壁的屋子里侍奉臥病在床的媽媽,一刻也不能歇息。最后還是鄰居王大爺好心送來兩碗油茶。崔蘭田連忙喂給媽媽和弟弟,又分出一點兒給妹妹,自己卻一口也沒舍得喝。
鵝毛大雪飄飄灑灑,從門縫和破窗中鉆進小屋,室內(nèi)冷似冰窖。母親餓得渾身浮腫不能動彈,蓋著破漁網(wǎng)一般的被子虛弱地躺在床上。大甜悄悄拉著妹妹,背起弟弟,走向漫天風雪的街頭。她向街上來往的行人哀求:“叔叔、大爺,給點兒吃的吧,俺家窮得實在沒法兒了,俺媽病得不能動了……”漫天雪花猶如崔蘭田的淚花,晶瑩而沉重,悄無聲息地落在這人世間。終于,上天垂憐苦命人,一位老大爺給了他們一枚銅板,大甜不停地鞠躬感謝,直至老人的背影消失不見。她趕緊給弟弟妹妹買了吃食,自己則又隱沒在風雪里,獨自沿街乞討。
窮途末路之際,崔蘭田以幼小的肩膀挑起照料全家人的重擔,撐著全家度過了這段最苦的時光。
豫劇“十八蘭”
大甜從小就喜歡看戲。在山西高平時,她雖然聽不懂大集上唱的是哪出戲,更分辨不出唱的是啥調(diào)門,可那高亢嘹亮的山西梆子腔卻深深地吸引住了這個五六歲的小女孩兒。在鄭州,日子過得這樣苦,大甜仍然不忘看戲,一有空便偷偷跑到戲園子門口轉(zhuǎn)悠。沒錢買票進不去戲園子,她就湊到把門人跟前親切地說:“大叔,讓我進去看會兒戲吧。”人家看她嘴甜討人喜歡,就逗她說:“把戲園子門口的地掃干凈了便讓你進去?!贝筇饾M口答應,手腳麻利地把地掃干凈,等到快煞戲時擠進去看個“戲尾巴”。時間長了,戲園把門的都認識她了,一看見她就說:“小戲迷來了?!?/p>
1937年,因為喜歡戲,也迫于生計,大甜在鄭州入科周海水創(chuàng)辦的太乙班,從此開啟了學藝之路。因入科的輩分為蘭字輩,她被改名為崔蘭田。入科契約上面寫著“入科五年,學戲四年,效勞一年。學戲期間任打任罵,有生老病死、覓井逃亡者,師門概不負責”,母親覺得女兒進了虎口,常常為此自責,獨自落淚??墒粴q的大甜則因?qū)Τ獞虻陌V迷,沉浸在如愿以償?shù)臍g愉中。
與崔蘭田同期坐科的男女學生有四十多名,大都是窮苦人家的孩子。他們白天練功學戲,晚上觀摩大班演出,散戲后還要聽師父訓課評戲,學習安排緊張嚴苛。在高強度的訓練中,崔蘭田一刻也不敢松懈,她希望自己能早日有出息,養(yǎng)活一家人,不再讓他們?nèi)甜嚢ゐI。改變家庭的窮苦命運是她唯一的心愿。
一月之后科班開始排戲,崔蘭田被分派演生角。她學的第一出戲是在《殺廟》中扮演韓琦,三個月后便初次登臺亮相。她表演得嚴絲合縫,師父們很是滿意。久而久之,崔蘭田孝順懂事、勤學苦練的品質(zhì)受到周海水等諸位師父的喜愛。班主周海水為了使她沒有后顧之憂地安心學習,破例給這位尚在學藝期的學徒家里每月送一袋白面,這足見師徒間的情分之深,以及周海水對她的器重。師父的恩情,崔蘭田無以為報,唯有更加發(fā)奮苦練。在一次跑高臺演出《老征東》時,扮演宋王的崔蘭田發(fā)著高燒仍堅持帶病上場。待到“校場比武”一場,宋王要上桌觀陣。她剛踏上桌子,一句戲詞未唱完便覺天旋地轉(zhuǎn),一頭從桌子上摔了下來。面對師父的責問和關(guān)切,崔蘭田只說:“不礙事,上不了大活兒,能上小活兒?!睘榱藞蟠饚煾傅亩髑?,她寧愿自己扛下一切問題,也不誤戲。
20世紀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周海水帶領(lǐng)太乙班輾轉(zhuǎn)于豫西一帶演出。以科班學徒組成的豫劇“十八蘭”的名號逐漸響徹中原大地?!疤崞鹪 颂m’,就數(shù)小菊和大田?!薄耙磻?,‘十八蘭’,四生四旦四花臉。毛蘭花、王蘭琴,她倆色藝俱超群。蘭田、蘭玉和蘭貞,同稱五魁在周門?!鄙形闯隹频拇尢m田已是蘭字輩中的佼佼者,她在藝術(shù)上得周海水真?zhèn)鳎瑤煾赋8嬲]她“吐字不清如鈍刀子殺人”,師父的教導為崔蘭田的演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后來一次臨時救場,崔蘭田改唱旦角。自此,她以旦行為主,兼演生角,對于丑角也是手到擒來。
同行不一定都是冤家
1941年,崔蘭田出科后受邀在洛陽搭班豫聲劇社。初出茅廬的崔蘭田成為眾星捧月的焦點,會集起豫西一帶的多位名角與她同臺配戲,有藝名為“狗尾巴”的須生王隨朝、唱紅臉的“狗頭”王相臣、唱須生的“地牤?!辟Z寶須,還有唱花旦的演員姚淑芳、“十八蘭”中的王蘭琴等。這幾位名角個個身懷絕技,和他們搭戲使崔蘭田受益匪淺。此外,對崔蘭田影響最大的,當數(shù)豫西名角男旦張慶官。張師父教導蘭田:“唱腔不要光以高取勝,許多人認為能唱高調(diào)門就是好。其實,低音也同樣能深刻地表現(xiàn)人物,達到好聽悅耳的效果。”這對崔蘭田日后的藝術(shù)發(fā)展和風格形成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名角聯(lián)袂,演出反響熱烈,崔蘭田更是聲名鵲起,演出場場爆滿。由此,她在洛陽站穩(wěn)了腳跟。但崔蘭田并沒有沉浸在掌聲中止步不前,為求藝術(shù)上更進一步,她廣泛學習其他劇種如洛陽曲劇、河南墜子,各家精華都潛移默化地滋養(yǎng)并豐富了她,使她在藝術(shù)的道路上加速成長。
對藝人來說,演戲是看家的飯碗。相比在科班當學徒時有師父的教授,社會中的搭班學藝則全靠“偷”。在洛陽這座戲曲藝術(shù)門類眾多的都市中,崔蘭田每次自己演完戲,都要去觀摩其他戲院的演出,即使是看個收尾或聽一段唱,也能讓她收獲良多。天長日久,她逐漸吸收到不少新東西,如徐碧云的京劇、陳素真的“樊戲”、常香玉的《拷紅》等。
“偷”亦有“道”,同行不一定都是冤家。有一次,常香玉在洛陽華樂戲院演出《西廂記》,崔蘭田和師妹王蘭琴前去觀摩后,想排演其中“鬧書館”一折,就托在劇中扮演紅娘的王秀蘭幫忙要劇本。后來,王秀蘭在一次看完崔蘭田的戲后,親自送來這出戲的劇本。兩人一見如故,同病相憐的苦難遭遇使她們無所不談,自此結(jié)下了深厚的情誼。1943年,陳素真(1918—1994)應邀來到洛陽唱義務戲。對其仰慕已久的崔蘭田經(jīng)由中間人牽線,懇求拜陳素真為師。當時,崔蘭田已在洛陽走紅,且與陳素真年齡僅差八歲,足見崔蘭田虛心謙遜的品質(zhì)。這次見面后,兩位梨園界翹楚亦師亦友,陳素真先后將《三上轎》等戲傳授給崔蘭田,指導她學習身段趟馬,留下一段梨園佳話。
20世紀40年代,崔蘭田在西安演出八年,成為她人生中一段難忘的歲月。
1943年,崔蘭田受邀來到西安,在那里,她遇到了舞臺上的好搭檔、生活中的知己,豫劇女小生常景荻。常景荻是孤兒,八歲時被養(yǎng)母賣了三次,最后被賣到一個河南墜子班當童養(yǎng)媳。她受盡折磨,最終逃出虎口,到西安參加了獅吼劇團,經(jīng)“現(xiàn)代豫劇之父”樊粹庭栽培,成為一名出類拔萃的女小生演員。在樊先生的促成下,崔蘭田與常景荻合作演出了《販馬記》《鬧書館》《呂布與貂蟬》及一大批“樊戲”劇目。兩位當紅演員臺上臺下如影隨形。舞臺上,她們互相啟發(fā),配合默契。長期的合作,使她們早已對對方的戲爛熟于心,有一次,兩人臨時反串,景荻扮演旦角,蘭田反串小生,舞臺氣氛立馬熱烈起來,觀眾情緒瞬間高漲。生活中,兩人更是親如姐妹。有時遇到半夜拉警報,景荻便跑下樓與蘭田睡在一個被窩,互相陪伴。正當妙齡的她們無話不談,親密無間。
通過演“樊戲”,崔蘭田在表演上更加精進講究,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崔蘭田與常景荻,一生一旦于舞臺中上演離合悲歡,配合得天衣無縫,被譽為“一對金娃娃”。與常景荻的合作,成為崔蘭田舞臺生涯中一段自在舒心的珍貴記憶。
1946年,崔蘭田和常香玉在西安的戲曲舞臺上形成對臺戲模式。坐落在西安火車站附近的新民戲院和民樂園相距不遠,常香玉在民樂園演《六部西廂》,崔蘭田在新民戲院演《秦雪梅吊孝》,名角對壘,觀眾踴躍,戲院爆滿。兩人都曾受教于周海水,常香玉在崔蘭田入科前便在太乙班學藝。也因競爭,兩人的演出都精益求精,在業(yè)內(nèi)引起轟動。
1947年,為給河南災民募捐,河南同鄉(xiāng)會和婦女協(xié)會牽頭,邀請常香玉、崔蘭田合作共演義務戲。崔蘭田當即表示同意,她認為這次合作不僅是關(guān)乎父老鄉(xiāng)親生計的大事,還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而且,她不計個人得失,謙虛禮讓,主動提出請常香玉掛“頭牌”。兩人首次合作,演出了《桃花庵》,常香玉飾演竇氏,崔蘭田飾演陳妙善。散戲后,常香玉激動地對崔蘭田說:“田兒,我的好妹妹,我真服你啦!這出戲我不知演了多少場,都沒有今天覺得這么痛快?!背醮魏献鞣浅S淇?,兩人繼而又合演了《鳳儀亭》,常香玉飾演貂蟬,崔蘭田反串呂布。兩人也由此結(jié)下了長達一生的深厚情誼。
“崔蘭田在豫劇界也可以算作一派”
1956年12月,河南省首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在鄭州舉行。當時,崔蘭田已經(jīng)帶領(lǐng)劇社落戶安陽。作為安陽市代表團成員,她攜《秦香蓮》《三上轎》兩出劇目參加了會演。這兩出戲,崔蘭田演過無數(shù)場,可謂千錘百煉。但面對會演,她對劇目再次進行加工提升,精益求精。最終,《秦香蓮》獲演出一等獎,《三上轎》獲演出二等獎。大會期間,河南省文教部部長張柏園在作報告時首次提出:“以擅演悲劇為特色的崔蘭田在豫劇界也可以算作一派。”
演出期間,崔蘭田在旦角報告會上結(jié)合這兩出戲作了有關(guān)演唱的報告。她談道:“我演的戲大多是悲劇,唱腔以豫西調(diào)為主體,兼用豫東調(diào),有時還融合吸收河南曲子和河北梆子等劇種的音調(diào)旋律,豐富自己的唱腔?!痹谟^摩各代表團的劇目后,崔蘭田對戲曲的發(fā)展發(fā)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見,她認為:“只有在自己劇種的基礎上去求發(fā)展,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任何脫離自己特點的做法都是錯誤的。”關(guān)于流派問題,她謙虛謹慎地提出:“張部長在報告中提到我也可以算作一派,我感到十分慚愧,因為拿我藝術(shù)上的成就和對豫劇的貢獻來說,實在是不夠的,我還是一個正在學習的演員,假定就說我唱得比較好些,但我在表演藝術(shù)方面還差,我就要在表演方面虛心向一些表演藝術(shù)有成就的同志學習?!?/p>
這次大會歷時二十八天,共二十三個劇種演出了九十三個劇目,崔蘭田榮獲演員一等獎。
從1957年至1966年,崔蘭田帶領(lǐng)安陽市豫劇團展開全國巡演,從西部高原青海到繁華都市上海,從北大荒的軍墾農(nóng)場到海南島的橡膠園,所到之處,均留下了豫劇崔派藝術(shù)的陣陣回響。在寒冷的高原地帶,氣候嚴酷,條件艱苦。演員們便以天為幕,以地為臺,在方寸之地搭建起舞臺。寒風凜冽,鄉(xiāng)音裊裊,醇厚且熟悉的旋律使身處異鄉(xiāng)的河南支邊青年熱淚盈眶。
這期間,崔蘭田還曾三次進京演出,受到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的親切接見。1957年5月,崔蘭田首次來到北京演出。演出結(jié)束后,周恩來總理在夏衍、田漢的陪同下上臺向演職人員表示祝賀。周總理親切地與崔蘭田交談,說道:“山東人唱河南戲唱得很好哇!吐字非常清楚,調(diào)門也好聽。你唱了二十年戲了,一定會很多戲,要把你的藝術(shù)傳給下一代。”語重心長的話語激勵并溫暖著崔蘭田,令她久久不能平靜。1959年春天,崔蘭田率團二次進京,陳毅副總理在看完她主演的《陳三兩爬堂》后上臺接見演員。陳毅用一口地道的四川話夸贊她:“演得好,唱得也好哇!”此后不久,崔蘭田更是將崔派藝術(shù)唱進了中南海懷仁堂,在全國省委書記會議中演出《陳三兩爬堂》,中央首長和全國各省的省委書記觀看了這場演出。之后,崔蘭田在長安大戲院主演《對花槍》,梅蘭芳、蕭長華、馬連良、張君秋、侯喜瑞等眾多京劇藝術(shù)家到場觀摩。散戲后,老先生們還沒上臺呢,他們送的花籃就擺滿了舞臺前沿。他們熱情地跟崔蘭田握手,不斷地夸獎:“唱得倍兒棒!”“蓋了帽了!”這一句句地道的京腔京韻,是北京戲曲界對崔蘭田的真誠評價。崔蘭田第三次進京是在1962年國慶節(jié)前夕,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羅瑞卿和夫人郝治平親臨現(xiàn)場,觀看她與徒弟張寶英合演的《桃花庵》。崔蘭田與郝治平一見如故,很是投緣。
1980年,崔蘭田率團第四次進京,為首都人民送上精彩演出。新華社記者對演出的盛況進行了報道:“近兩個月來,首都城區(qū)和郊區(qū)的數(shù)萬名觀眾,興致盎然地欣賞了豫劇著名演員崔蘭田和她率領(lǐng)的安陽市豫劇一團演出的傳統(tǒng)劇目《三哭殿》《桃花庵》《對花槍》和《陳三兩爬堂》等。行家們高興地說,豫劇名家流派爭艷競芳,是戲曲藝術(shù)興旺發(fā)達的一種好兆頭。”劇作家時弢看完《桃花庵》后,盛贊“崔蘭田的表演毫無雕琢之痕,達到了‘文到無心始見奇’的境地”。
“以哭見長”的崔派藝術(shù)
崔蘭田是一位扎根于傳統(tǒng)的革新家,她喜愛現(xiàn)代戲,緊跟時代步伐塑造出一大批歌頌黨、歌頌新社會、歌頌人民當家作主的現(xiàn)代經(jīng)典角色,如《洪湖赤衛(wèi)隊》中的韓母、《蘆蕩火種》中的沙奶奶、《紅燈記》中的李奶奶、《一棵樹苗》中的青山嫂等。
早在1958年,崔蘭田便作為河南戲曲界大演現(xiàn)代戲的先進代表,出席文化部在北京召開的現(xiàn)代戲座談會。談到對現(xiàn)代戲的人物塑造,崔蘭田說,李奶奶和沙奶奶這兩個人物的演唱都有“二八板”,但李奶奶要唱出剛勁,唱出她的豪情壯志,沙奶奶則是訴說自身苦難家史,傳達的是一種階級教育。每個人物,她都深入剖析,以求盡善盡美。
1964年,國務院副總理賀龍、羅瑞卿,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在廣州觀看崔蘭田主演的現(xiàn)代戲《李雙雙》,演出大獲成功。1965年,中南五省和武漢部隊、廣州部隊在廣州舉辦現(xiàn)代戲觀摩演出大會,崔蘭田與唐喜成合作演出現(xiàn)代小戲《一棵樹苗》,崔蘭田飾演青山嫂一角。她別開生面地將豫西調(diào)與祥符調(diào)融會于青山嫂的演唱之中,賦予了角色獨特鮮活的藝術(shù)魅力。1973年,剛從“牛棚”出來的崔蘭田,參演她的最后一出現(xiàn)代戲《龍江頌》,飾演盼水媽。雖然當時戲報和字幕上都不能出現(xiàn)她的名字,但崔蘭田一上場,觀眾仍反響熱烈,對她來說,這便是最真摯的安慰與鼓勵。為了演好盼水媽擔水的動作,她在水桶里放上磚,反復體驗,尋找真實感。
1980年,河南省豫劇流派匯報演出大會在鄭州隆重舉行。此次會演群英薈萃,名家云集。其間,以演員個人藝術(shù)風格和個性為代表的流派藝術(shù)正式確立,以常香玉、陳素真、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為代表的“豫劇五大名旦”誕生,標志著豫劇流派藝術(shù)走向成熟。
五人中,崔蘭田的年齡最小。她以《桃花庵》作為本次參演劇目,飾演竇氏一角。為了此次會演,崔蘭田對這出已經(jīng)演了幾十年的傳統(tǒng)戲進行了整理、改編,使該劇舊貌換新顏,大放光彩。演出結(jié)束后,大會評論研究組評價道:“關(guān)于唱腔藝術(shù)方面,大家一致認為,崔蘭田同志造詣很高,是豫西調(diào)唱腔的代表人物;她擅演端莊賢淑、善良堅貞而又命運悲苦的婦女。在發(fā)音吐字上,功力很厚,尤以鼻音見長,余味無窮,聲情并茂,樸實無華,典型地體現(xiàn)了我國民族戲曲音樂的‘美’?!睍r任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副所長的何為在觀看演出后,熱情題詞相贈:“曹州奇卉有蘭田,姐妹師徒桃花庵。一出盤姑聲與淚,余音未罷心已酸。”
崔派藝術(shù)“以哭見長”,崔蘭田對生活中的各種哭聲再熟悉不過。她曾說:“在日常生活中,我見過很多婦女死了丈夫,簡直是塌了天,沒法活下去了。有的是大哭,有的是哭不出聲來。別人不勸還好,如果有人上前勸她幾句則哭得更痛,一聲高一聲低,昏過去又醒過來。我根據(jù)平時觀察到的這種種哭聲,把它自然地融合到‘滾白’唱腔中,這樣唱起來,覺得很舒展、自如?!?/p>
崔蘭田生于苦難,飽經(jīng)風霜,但也得益于這苦難,她創(chuàng)立了以擅演悲劇著稱的崔派藝術(shù)。在其舞臺生涯中,她早已將自身的生活體會和劇中角色融為一體,與角色同呼吸、共命運,藝術(shù)魅力因此延綿不絕。
桑榆晚霞
1980年第四次進京演出結(jié)束后,崔蘭田的舞臺生涯正式落下帷幕。她功成身退,將舞臺交與徒弟,自己則回到安陽市戲劇學校擔任校長一職,遲暮之年仍在為豫劇事業(yè)的發(fā)展后繼有人而默默耕耘。
身為校長,崔蘭田同時肩負行政工作和教學任務。為培養(yǎng)年輕教師和學生,從課堂教學的親身示范到舞臺實踐的全程監(jiān)督,崔蘭田不顧辛勞,嘔心瀝血。從家到學校的路途遙遠,崔蘭田的愛人便每天蹬三輪車送她,春去秋來,風雨無阻。
其實早在1959年,正值盛年的崔蘭田便已開始著手培養(yǎng)青年演員,時年三十二歲的她收張寶英、郭惠蘭二人為徒。崔蘭田在臺下教、臺上演,對她們口傳心授。為讓徒弟博采眾長,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她打破門戶之見,送張寶英向秦腔名家馬藍魚學習《游西湖》,向陳素真學習《宇宙鋒》,以及向上海越劇院學習《陽告》《行路》。為使學生們夯實基礎,她送學生到西安豫劇團向張敬盟學習《王佐斷臂》,向曹子道學習《古城會》,并且還跨越劇種學習山西晉劇《三關(guān)點帥》。此外,她又專門聘請導演楊蘭春、作曲家王基笑、桑派藝術(shù)創(chuàng)始人桑振君來學校授課,使學生們廣泛吸收新知識,拓寬眼界。
2003年4月5日,一代豫劇悲劇大師崔蘭田在河南安陽逝世。她竭盡一生創(chuàng)立崔派藝術(shù),猶如一座里程碑屹立于豫劇藝術(shù)畫廊之中。如今,大師雖已遠去,但她的藝術(shù)生命永世長存,“九盡春回杏花開”的凄婉旋律永遠回蕩在觀眾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