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基礎”課程,體現(xiàn)在“泛講”“詳講”“精講”“深講”“活講”五個環(huán)扣模式?!胺褐v”引導學生理解和認同核心價值觀,“詳講”凸顯歷史傳承和現(xiàn)實意義,“精講”強調問題意識、時間把控、質量匯報等環(huán)節(jié),“深講”幫助學生內化核心價值觀,“活講”強調核心價值觀在學生成長中的持續(xù)性和長效性,并在未來的生活中長期踐行,持續(xù)提升教育效能。
[關鍵詞]思想道德與法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效能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基礎”課程,不僅是通過單一知識點貫穿,而是要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應然到實然的價值引領。這不僅是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根本要求,也是高校培養(yǎng)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客觀需
求[1]。課程內容應緊密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開,結合實際案例和社會現(xiàn)象,注重啟發(fā)式教育,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討論,并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踐行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實現(xiàn)從知識認知到價值認同的轉變。
一、按“課程基旨”來泛講
“泛講”,即按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提綱挈領的點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思政意蘊。課前“泛講”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中一個重要的初始環(huán)節(jié),旨在通過提綱挈領的方式,引導學生逐步理解和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與重要性。以《思想道德與法治》(2023版)課程為例。緒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奠定化育基調,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第一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找準精神基點。這一環(huán)節(jié)泛講的重點是通過當下青年所面臨的一些熱點問題,如“青年是否要躺平”“奉獻社會的人生追求是否過時”等論題,啟發(fā)學生辨析思考。第二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找到精神之鈣,教育學生認識正確的價值取向。第三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找到重要精神支撐,即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第四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找到精神追求,為全社會找到評價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第五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找到實踐場域。道德是一種實踐精神,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散見于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中國革命道德、各個社會職業(yè)道德中。第六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找到規(guī)范和準繩,體現(xiàn)法律在實施過程中價值觀念等也同樣在發(fā)揮作用。
二、以“專章內容”來詳講
“詳講”,即具體價值觀章節(jié)的細論,應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承繼,即對元典的合理承繼。先秦經(jīng)典中的“家國情懷”是構建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的核心要素。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延續(xù)五千年,創(chuàng)造出輝煌燦爛的文化,是因為先秦經(jīng)典中的家國情懷發(fā)揮了關鍵作用。這些經(jīng)典中蘊含的深厚家國情懷早已深深植入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融入了中華文化的基因,成為中國古代文人的一種思維模式,具有重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意義[2]。首先,元典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的滋育,即“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其一,社會主義愛國觀對傳統(tǒng)社會愛國思想(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世治以義衛(wèi)身,世亂以身衛(wèi)義”)的繼承。其二,社會主義敬業(yè)觀對傳統(tǒng)社會樂業(yè)思想(如“居之無倦,行之以忠”“天下一家,中國一人”)的繼承。其三,社會主義誠信觀對傳統(tǒng)社會誠信思想(如“信以發(fā)志”“信近于義,言可復”“忠是信之本,信是忠之發(fā)”)的繼承。其四,社會主義友善觀對傳統(tǒng)社會仁愛思想(如“謙尊而光,君子之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厚者,恕也,仁也”)的繼承。第二,元典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層面的滋育,即“當位以節(jié),中正義通”。其一,社會主義自由觀對傳統(tǒng)社會“時中”思想(如“剛當位而應,與時行”“君子求諸己”“省察克治,無時可間”)的繼承。其二,社會主義平等觀對傳統(tǒng)社會平等思想(如“行有尚,往有功”“富與貴,人之所欲”“私意行則國亂”)的繼承。其三,社會主義公正觀對傳統(tǒng)社會公正思想(如“以明庶政,無敢折獄”“為人君者,公正而無私”“直者不阿不撓,無偏無倚”)的繼承。其四,社會主義法治觀對傳統(tǒng)社會禮法思想(如“有孚窒惕”“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的繼承。最后,元典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的滋育,即“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其一,社會主義富強觀對傳統(tǒng)社會富國思想(如“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尊賢使能”)的繼承。其二,社會主義民主觀對傳統(tǒng)社會民本思想(如“為政以德”“天下為主,君為客”)的繼承。其三,社會主義文明觀對傳統(tǒng)社會“大同”“小康”思想(如“富而后教”“大同”“小康”之理想)的繼承。其四,社會主義和諧觀對傳統(tǒng)社會“和合”思想的繼承。如“禮之用,和為貴”“陰陽和合而萬物生”?!皩U聝热荨敝荚谕怀霰菊聝热菖c思想政治理論課前后章節(jié)的緊密性。教育學生要樹立正確人生觀,堅定理想信念,弘揚中國精神,立足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體現(xiàn)中華文化精髓,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彰顯榜樣的力量,不能違背我國憲法法律。
三、用“自主學習”來精講
在當今的教育改革中,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和教學內容的深度探討正成為一種趨勢,“精講”成為教師引導學生深度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其一,突出問題意識是“精講”的首要任務。教師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時,需要以“問題意識”為切入點,設計出一系列能夠引發(fā)學生深思的問題。例如,講授愛國主義時,需要對愛國主義做何為、為何、如何的闡釋。其一,何為愛國主義??梢詮膼蹏髁x的重要論述找到突破口。例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5月30日給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qū)之江小學學生們的回信中指出:“……爭做愛黨愛國、自立自強、奮發(fā)向上的新時代好少年。[3]”結合具體學科,進行統(tǒng)籌講解。如在倫理學中,愛國主義作為一種重要的道德規(guī)范,它表達的是一種人類特殊的道德境界,包括熱愛祖國,不損害國家的利益和尊嚴,保持應有的民族氣節(jié);當國家受到外敵入侵時,勇于保衛(wèi)祖國的領土主權和全民族的最高利益;渴望祖國的繁榮富強,積極為此不懈奮斗,以及尊重、關心和支持其他民族和國家人民等。其二,為何倡導愛國主義。以教學視頻為切口,分段探索愛國主義在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祖國統(tǒng)一和民主團結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具體效用。其三,如何踐行愛國主義。探討“四個誤區(qū)”并提出“四個舉措”,拓展“兩種錯誤心理”,提出“三個希望”,讓這些問題緊扣教材內容,并引導學生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思考,鼓勵學生自主提出問題。通過問題的提出和探討,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核心價值觀的理解,還能夠培養(yǎng)自主思考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包括:其一,把控時間是“精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適當?shù)恼{整,確保教學內容既具有挑戰(zhàn)性,又不過難,以免學生產(chǎn)生畏難情緒。同時,教師還應注意課堂的互動性,通過提問、討論、案例分析等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增強課堂的參與感和互動性,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散和延展。其二,強調匯報質量是“精講”成功的保障。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學中,教師應以小組為單位,圍繞核心價值觀設計出具有深度和廣度的表達主題。小組成員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制作相關的課件,并在課堂上進行公開展示。教師應在展示前給予學生充分的準備時間,并在展示過程中進行必要的指導和點評。實行“對話課堂”和“體驗式教學”,使課堂更好地體現(xiàn)和諧與自由[4]。展示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全班進行評價和討論,通過學生之間的互評,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從而在下一次的展示中有所提升。其三,注意過程點評是“精講”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點評不僅應包括對學生展示內容的評價,還應涵蓋學生在展示過程中的表現(xiàn)、表達能力、團隊合作情況等多個方面,但教師在點評時應注意語言表達,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其四,重視教學總結是“精講”教學的收尾環(huán)節(jié),也是鞏固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學總結包括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分析,還應對課堂展示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反思和探討。
四、讓“社會實踐”來深講
“深講”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核心在于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有機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于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價值觀才能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5]。首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與外化問題,學生不僅要在課堂上學習和理解,還要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將這些價值觀念內化為自己的思想信念。例如,組織學生參觀革命紀念館、革命遺址、軍事博物館等,幫助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為國家和民族獨立自由所做出的巨大犧牲,在情感上引發(fā)共鳴,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教師還應鼓勵和指導學生開展個性化的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的實踐內容,如有些學生可能對法治問題關注較多,他們可以選擇參與社區(qū)法治宣傳活動,增強自己對“法治”這一核心價值觀念的理解。其次,社會實踐中的反思與總結。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如學生在參與法治宣傳活動時會遇到對法律知識了解不足的情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傳播正確的法律知識,樹立正確法治觀念。最后,多元化的實踐形式與評價體系。結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開發(fā)更多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實踐項目。例如:通過虛擬現(xiàn)實技術,學生可以在虛擬環(huán)境中參觀革命遺址,感受歷史的厚重;通過網(wǎng)絡直播,學生可以參與線上紅色教育活動,與革命英雄的后代進行互動交流。在評價體系方面,教師應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如實踐報告、反思日志、主題演講等,以全面考查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與運用情況。同時,評價過程中應注重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既關注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積極參與與表現(xiàn),也關注他們在實踐結束后的思考與總結。
五、據(jù)“人生體會”來活講
“活講”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進一步升華,既是對學生知識學習的深化,也是對其思想素質的全面提升。一方面,注重“三度”標準的內涵與實踐?!盎钪v”中的“三度”標準,即人生廣度、高度、厚度,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生成長中的全面要求。首先,人生的廣度是指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接觸不同的領域,理解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學生的精神指南,也應成為他們在面對世界多樣性時的行為準則。其次,人生的高度是指學生在追求個人發(fā)展目標時,能夠站在更高的層次上思考問題,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目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等理念,不僅是學生個人品德的體現(xiàn),也是他們在社會中立身處世的重要標尺。學生在實踐中應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超越個人利益的局限,關注國家和社會的整體發(fā)展。最后,人生的厚度是指學生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提升自身的思想深度和內涵。這種厚度的培養(yǎng)需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反思與總結,通過讀書、寫作、交流等方式,深化對社會現(xiàn)象和人生成長的理解。另一方面,“活講”與學生成長的相輔相成?!盎钪v”不僅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一種教學方法,更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持續(xù)性行為。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主題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在完成活動后撰寫心得體會,從而幫助他們在實踐中深入思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際應用。而學生則應積極參與這些活動,不僅要在活動中盡力而為,還要在活動后反思自己的行為和思想,并將這些思考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此外,學校應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平臺,鼓勵他們在校內外廣泛參與社會實踐,如與社區(qū)、企業(yè)等機構合作,建立長期的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重視實踐活動的總結與反饋,幫助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實踐能力。
結束語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基礎”課程,需從知識傳授延伸到價值引領。通過“泛講”“詳講”“精講”“深講”和“活講”等多樣化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在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中深化理解、認同核心價值觀,實現(xiàn)知行合一,最終使其內化為行為準則,貫穿終生。
參考文獻
[1]朱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基礎”課教學要義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6):116-119.
[2]多洛肯.賡續(xù)先秦元典文化精神,建設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J].蘭州學刊,2024(8):5-14.
[3]新華社.習近平回信勉勵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qū)之江小學學生[EB/OL].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038350?d=134d893,2024-05-31.
[4]孫葉飛,馬建青.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思政課課堂之魂: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教學改革為例[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5):112-116.
[5]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2).
作者簡介:于濤(1989— ),男,漢族,河南通許人,南京曉莊學院教師教育學院,講師,博士。
研究方向:中國傳統(tǒng)倫理思想、教師教育倫理思想研究。
基金項目:南京曉莊學院2023年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公共課程專項)重點項目“新時代高校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效能研究”(項目編號:2023GGKC0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