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革命年代對理想的堅定和對信仰的追求,具有強大的精神力量。高校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的課程,也是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陣地。充分發(fā)揮紅色文化的當代價值,將其融入高校思政課,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培養(yǎng)愛國情懷,提高政治素養(yǎng)。目前,在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過程中,仍存在融合度較低、教學方法過于簡單單一、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有待提升等問題。因此,將高校思政課與紅色文化相結合,調動政府、學校、教師、學生不同主體的力量,積極探索更可實現(xiàn)的實踐路徑,是高校思政課今后的主流方向。
[關鍵詞]紅色文化;高校;思政課;路徑
一、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價值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時代,紅色文化的內涵在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的過程中變得更加豐富。當前,紅色文化具有獨特的價值功能,豐富了思政課教育教學內容,彰顯出更加強大的時代價值和育人價值。
(一)教學維度:豐富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紅色文化內容本身就十分豐富,近些年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其內涵和外延又得以拓展,價值也得到了更多彰顯。學校把紅色文化教育的重點內容納入思政課教育教學內容,不但可以充實課堂講授內容,同時還可以提高思政課的課堂效果。思政課程一貫都是大學課程的重要教學內容,但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還出現(xiàn)很多現(xiàn)象和問題,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在紅色文化中有不少鮮活的歷史人物和戰(zhàn)爭史實,還存在著探尋空間,如果教師能將之納入思政課堂教育之中,能改善思政課課堂氛圍,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從而提高思政課教學的效果。此外,通過將含有紅色文化因素的教學內容與先進的科技手段相結合,還可以探尋更具特色、更有新意的思政課教學方式,讓思政課教學與時俱進,增添時代色彩[1]。
(二)育人維度:培養(yǎng)愛國情懷,提高政治素養(yǎng)
一方面,高校思政課課程內容中融入紅色文化教育內容,師生可以在課堂當中不斷加強對紅色文化的交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chǎn)黨歷經(jīng)百年鍛造傳承下來的文化瑰寶,不僅蘊含了革命時期那些革命先驅的偉大精神,更見證著中國的革命歷程,讓學生了解紅色文化,深入感受紅色經(jīng)典,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另一方面,大學生正處在樹立政治信仰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候讓他們受到紅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熏陶,能引導學生梳理歷史發(fā)展脈絡,感受深層次的紅色文化內涵,領悟不同時期所傳承下來的紅色文化對于中華民族的意義,對于中國共產(chǎn)黨的意義,對于中國人民的意義,自覺提升廣大大學生的政治
素養(yǎng)[2]。
二、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理論教學方面
紅色文化與思政課融合度不高,沒有將紅色文化設置獨立板塊,沒有深入挖掘形成體系。高校思政課包含多門課程,幾乎貫穿學生整個大學生涯。雖然這些思政課程內容或多或少都會滲透一些紅色文化思想,但并沒有對紅色文化進行單獨的梳理,也并沒有設置教學內容。所以就會帶來這樣一種情況,即學生只是簡單地理解和感受紅色文化的內容,但是整體的理論體系還是沒辦法形成,導致思政課學習效果不佳。此外,由于大多數(shù)高校在思政課教學內容與紅色文化的融合方面做得不多,許多高校也不知道該怎么推進這項工作,只是將紅色文化的一些內容簡單粗暴地安排在思政課的課堂上,使得紅色文化和思政課融合時缺乏系統(tǒng)性和層次感,無法形成固定的形式和機制。另外,在很多思政課教師看來,在一些章節(jié)中以滲透性的方式涉及紅色文化就可以了,并未專門設置課時,也未對紅色文化進行深入挖掘,這就使得學生的紅色文化理念不夠系統(tǒng)化[3]。
(二)實踐教學方面
思政課教學方式單一僵化,社會實踐時只是簡單地參觀紅色基地。由于思政課大多更側重于理論,所以,當前高校思政課主要還是依賴于課堂講授,雖然很多學校已經(jīng)在逐步開展實踐課程,但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思政課的實踐環(huán)節(jié)收效甚微。例如,組織學生參觀校外紅色文化基地的情況和做法很少、校外紅色文化基地的數(shù)量和質量滿足不了當?shù)卮髮W的需求,這些情況都不利于學生深入挖掘歷史,了解革命文化,所以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有一些學校在思政課方面教學觀念陳舊,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非常有限,導致紅色文化很難發(fā)揮真正的教育作用。例如,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一些教師仍然使用課堂灌輸式教學模式,雖然教師中的大多數(shù)現(xiàn)在會使用多媒體教學,但課件只是教科書內容的簡單復制和粘貼,并沒有對知識中所包含的紅色文化思想和內容進行深刻的闡述。還有一些學校雖然會組織一些社會實踐活動,但只是帶領學生參觀紅色文化基地、紅色文化紀念館等地方,在紅色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方面做得還不夠好,所以也沒有真正發(fā)揮好社會實踐應有的作用[4]。
(三)教師素質方面
思政課教師獲取教學信息資料的方式較少,技術操作不熟練。紅色文化與思政課相結合時暴露出很多問題,其中思政課教師作為課程的主要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的觀念和素質對課程影響很大。部分教師對紅色文化的融入重視程度較低,自身紅色文化知識積累較少,課程組織素質有待提升,所以非常不利于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一方面,部分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觀念相對落后、教學重點不明確、不能熟練用好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例如,紅色文化中有很多可以用于教學的視頻和圖片類資料,可以下載或超鏈接,有些視頻需要進行剪輯,作為課堂中的教學資料來用。但是有些教師自身對現(xiàn)代信息技術不夠了解,對一些現(xiàn)代教學設備的使用不夠熟練,導致視頻剪輯不流暢,課堂教學質量也很難提升,只能依靠傳統(tǒng)資料。另一方面,還有部分教師過于依賴統(tǒng)一的課本課件,沒有拓展獲取其他教學信息資料的方法和渠道,導致課堂上知識面較窄,極少涉及紅色文化等各種豐富的教學內容,影響學生的聽課積極性。
三、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路徑
紅色文化在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既得到傳承和弘揚,也得到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當前社會中對于紅色文化的探討和應用也越來越多。因此,紅色文化被運用到思政課里是時代所需,也是大勢所趨。所以,我們要積極探索更多相應的實踐路徑,這也是思政工作者的使命。在探索紅色文化如何更好融入高校思政課時,各級各類社會主體都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調動和發(fā)揮政府、學校、教師和學生共同的力量。
(一)政府擔當:整合紅色文化資源,建立紅色教育基地
當?shù)卣诒Wo和傳承紅色文化、推動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當?shù)卣酶锩z址建立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這些紅色文化資源不僅需要我們傳承和保護,更需要我們深入領悟感受和學習。所以當?shù)卣畱摮浞掷煤驼线@些紅色文化資源,同時借助現(xiàn)代化的科技和手段,賦予紅色文化現(xiàn)代化的意義,建立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同時,大學生是繼承發(fā)展和踐行紅色文化的主力軍,當?shù)卣e極將紅色教育基地用于高校思政課建設中,為思政課實踐教學提供支持。另一方面,要推動紅色文化文藝活動進校園。高校是包容度比較高的場所,大學生正值青春年華,需要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拓展視野、陶冶情操。因此,當?shù)卣梢耘c高校合作適當組織一些紅色文化活動。比如,加強藝術中心與學校合作,在當?shù)氐乃囆g中心或學校禮堂演出舞臺劇。目前已經(jīng)有很多大型舞臺劇都包含了多種紅色文化元素,可以讓高校師生共同觀看。
(二)學校踐行:定期開設紅色文化主題教學實踐活動
紅色文化活動是非常好的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內容,也能幫助高校達到更好的思政育人效果。因此,要真正將思政課實踐落到實處,加強實踐基地建設,拓寬實踐教學范圍。只有大學生參與實踐過程,才能對紅色文化進行深入全面的了解,才能真正與革命前輩感同身受,才能意識到學習傳承弘揚紅色文化的重要性[5]。
一方面,在思政課中要開設課內社會實踐周。社會實踐周要計入課程考核當中,讓學生參與進來并有所感悟。比如,社會實踐周可以組織學生到當?shù)氐纳鐓^(qū)、中小學或者企業(yè)做一些公益活動和宣講,讓紅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另外,教師還可以帶領本班學生到當?shù)匾恍┪幕^或革命紀念館當志愿者,給前來參觀的游客闡釋紅色的歷史故事和道理,增強大學生的參與感和自信心,同時也增加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歷史使命感。另一方面,要利用寒暑假或特殊節(jié)假日適當組織課外研學。紅色文化教育重視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需要學生通過一定的環(huán)境和方法將積累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知識,體會紅色文化的實踐價值。比如,可以以學院或專業(yè)為單位組織學生參觀當?shù)夭┪镳^、革命烈士紀念堂等。在研學中,教師可以發(fā)揮引導學生和解讀歷史的作用,還可以補充其他相關知識,同時引導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理論知識與紅色文化緊密聯(lián)系起來,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的良性互動。這樣既能讓紅色文化真正對學生有所觸動,又能將研學知識應用于課內社會實踐周,幫助學生在生活中踐行,充分達成教學效果的有效性。
(三)教師融入:挖掘紅色素材,融入教學內容
思政課教學過程當中不僅需要講授專業(yè)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如何將本身枯燥的原理生動形象地講述出來,讓學生易于接受。因此,思政課教師在課程當中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師的備課過程和講授方法非常重要。在備課過程中要注重積累紅色素材,作為案例穿插在教學內容中,比如,革命故事、紅色歌曲、視頻片段等,這樣一方面能夠拓展課堂的知識面,提高課堂趣味,增強學生興趣,另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紅色文化的魅力,讓學生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在潛移默化中保護和傳承紅色文化。
在科學技術日益發(fā)達的今天,教學手段也愈發(fā)先進和多樣化。現(xiàn)在很多高校都有自身的網(wǎng)絡教學平臺作為教學輔助手段,教學活動也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因此,思政課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網(wǎng)絡教學平臺上傳并及時更新紅色文化知識,或者提供一些參考文獻、設置一些思考題。一方面,通過平臺給學生提供一些學習紅色文化知識和思政知識的途徑,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幫助學生回顧課堂知識,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思政課設置的部分課程是以革命、改革和建設等不同歷史時期的發(fā)展來劃分的。因此,可以在不同課程中以歷史發(fā)展脈絡為主線,根據(jù)不同歷史時期的劃分開展專題教學,將不同歷史時期的紅色文化融入相應的專題學習中去??偟膩砜?,要實現(xiàn)融合的目標,無疑是對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需要廣大高校思政課教師不斷提升個人素質和素養(yǎng),為兩者融合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學生參與:積極參與并深刻領悟
在高校建設中校園文化非常重要,而在高校校園文化中社團的作用也不可替代。將紅色文化融入校園文化,不僅可以豐富大學生的社團生活,還可以豐富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又可以塑造一個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增強學生對不良價值觀的抵抗力。因此,大學生應該積極加入學校創(chuàng)辦的一些帶有紅色元素的社團,并且積極參與定期舉辦的社團活動。例如,學校一般都會開設“青馬班”,部分馬克思主義學院有時也會開設青年馬克思主義社團,在參與這些校園組織和社團時,學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有些優(yōu)秀學生還可以發(fā)揮自身力量宣傳解讀紅色文化。
另外,每個高校在一些特殊的節(jié)日或時間節(jié)點也會組織一些紅色主題的演講比賽和合唱比賽。比如,很多學校都有舉辦五四紅歌比賽的傳統(tǒng),大學生應積極參加這些校園紅色活動,在豐富自身校園生活的同時還能陶冶情操,在團體藝術活動中感受紅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增強大學生的時代使命感和凝聚力。很多學校也會舉辦一些紅色主題的演講比賽,大學生通過參加演講比賽,不僅能夠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還能真正與革命年代的先輩感同身受,傳承革命精神,而且還能帶動身邊的同學共同感悟紅色文化,共筑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結束語
紅色文化具有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當代價值,將其融入高校思政課意義重大且任重道遠。當前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還存在很多問題,并未達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深入探究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有效路徑,更好發(fā)揮政府、學校、教師、學生的重要作用,能夠助推高校思政課高質量發(fā)展,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翟一平.大思政課背景下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創(chuàng)新路徑研究[N].山西科技報,2024-08-26(A7).
[2]劉湘玲.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路徑研究[J].黨史文苑,2024(6):85-87.
[3]劉孟璞,熊英.淺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路徑[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4(3):25-27.
[4]陳旭,冉旭.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路徑探賾[J].時代報告,2024(4):87-89.
[5]張靜,宋玉蘭.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獨特價值及路徑[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24,38(1):113-118.
作者簡介:裴夢晗(1997— ),女,漢族,河南新鄉(xiāng)人,新鄉(xiāng)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助教,碩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基金項目:2024年度新鄉(xiāng)市社科聯(lián)調研課題“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路徑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KL-2024-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