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青少年的用眼壓力與不正確的用眼習慣導致單眼近視和斜視的發(fā)病率逐漸上升。在多數共同性內斜視病例中,調節(jié)因素、未矯正的屈光不正以及雙眼屈光參差是主要誘因[1]。急性共同性內斜視是一種后天獲得的、突發(fā)性的內斜視,患者可能會迅速意識到復視和斜視的出現。通過規(guī)范的驗光程序,矯正遠視性屈光不正,可以排除調節(jié)因素導致的斜視,而人為破壞雙眼視覺平衡可能是疾病發(fā)作的觸發(fā)因素。斜視不僅會導致視疲勞、重影復視和閱讀困難,還可能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對于斜視程度較輕的患者,可以使用底向外的三棱鏡來中和復視;而對于斜視程度較重的患者,則需考慮手術治療[2]。本文通過案例分析,探討了采用視覺訓練方法矯正急性共同性內斜視的有效性,旨在為專業(yè)人士提供實踐經驗,為患者及家長提供更多治療選擇。
曾某,男,12歲,一年前進行了驗光檢查配鏡。孩子主訴戴鏡不適,很少配戴。因此,來眼科診所進行復查。
眼科檢查:經過全面的檢查評估,診斷為急性共同性內斜視,排除器質性眼病后,患者被轉介紹給視光師進一步檢查與處理。視光檢查結果如下(見表1)。
a. 患者在遠距同側性復視較為明顯,無融像;
b. 加上棱鏡后,Worth 4點檢查在3m和40cm遠均有融像;
c. 棱鏡的需求量要以最大程度緩解遠、近距復視程度與患者的主觀適應能力結合確定。
a.對于較大的內斜眼位,采用斜視手術進行矯正;
b.矯正屈光參差并配戴棱鏡以減輕復視癥狀。
a.主要因素:正值假期,家長和患者能夠全力配合進行雙眼視功能訓練,保證訓練頻率;通過配戴試戴鏡訓練,逐漸降低棱鏡的需求量,促進自身散開能力的提升。
b.視力因素:舊眼鏡因右眼視力模糊,減輕了雙眼復視問題,能滿足日常需求;若雙眼足矯且不添加棱鏡,新眼鏡可能會使復視癥狀顯現;較高的棱鏡度數可能影響視覺質量。
c.其他因素:家長對斜視手術有所顧慮,不愿接受;現階段患者棱鏡需求量不穩(wěn)定,且棱鏡可能導致不適和影響美觀。
a.進行雙眼視功能訓練;
b.暫不更換眼鏡,繼續(xù)配戴舊眼鏡。
a.第一階段:基礎集合訓練+平滑融像訓練
使用同視機進行眼位檢查和遠距散開訓練(10分鐘);
使用反轉拍進行單眼調節(jié)訓練(±2.00DS,20/40,10分鐘);
使用聚散球進行生理性復視訓練(10分鐘);
使用可變矢量圖進行近距平滑散開訓練(10分鐘);
使用單側傾斜實體鏡進行遠距平滑散開訓練(10分鐘)。
狀態(tài)與結果:訓練期間配戴試戴鏡,右眼為-2.75DS=1.0,左眼PL=1.0。首次訓練時,反轉拍雙眼負鏡通過困難,聚散球在3m和40cm均無生理性復視,因此加入棱鏡進行訓練。第一次訓練時棱鏡總量為9△BO,第二次減少至7△BO,第三次訓練復視不明顯,開始不配戴棱鏡,第六次訓練結果顯示遠處散開能力為5△BI,近處為3△BI。
b.第二階段:基礎集合訓練+平滑融像訓練+跳躍融像訓練
訓練內容同第一階段,增加使用范圍系列立體鏡進行遠距跳躍散開訓練(10分鐘)。
狀態(tài)與結果:第七次訓練時反轉拍雙眼負鏡通過困難;第十次訓練后,聚散球在3m和40cm交替注視時能穩(wěn)定看到正常生理性復視,遠處散開能力提升至15△BI,近處為7△BI。第十二次同視機檢查顯示融合點+3°,融合范圍為-20°~ +20°。
c.第三階段:基礎集合訓練+平滑融像訓練+跳躍融像訓練+自主融像訓練
在第二階段基礎上增加裂隙尺(近距跳躍散開訓練10分鐘)和救生圈卡(近距跳躍散開訓練5分鐘),最終近處散開能力提升至15△BI。
Worth 4點(3m和40cm):正常
同視機:融合點0,融合范圍-20°~+20°
立體視:60″ (Titmus立體視覺檢查圖)
調節(jié)正常,重新驗光配鏡。
主覺與檢影驗光(小瞳):
OD:-2.75DS=1.0,OS:PL=1.0
建議:雙眼足矯配鏡,配鏡處方:
OD:-2.75DS=1.0,OS:PL=1.0
全天配戴新眼鏡;3~6月復查,注意用眼姿勢。
在本案例中,針對患者顯著的斜視眼位和復視問題,不直接采取常規(guī)的斜視手術或定制棱鏡治療方案,其原因如下:
a. 斜視手術后仍需進行視覺訓練以恢復雙眼視功能,故優(yōu)先選擇視覺訓練作為初始治療方案;
b. 家長對手術持謹慎態(tài)度,認為其斜視問題并非嚴重到必須采取手術進行解決,且擔憂手術可能帶來風險;
c. 斜視手術的費用對家庭構成經濟負擔。
a. 棱鏡僅能暫時緩解癥狀,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斜視;
b. 患者對棱鏡的需求量在治療過程中逐漸減少,從10△BO降至7△BO,訓練結束時無需配戴棱鏡;
c. 初次的配戴棱鏡可能導致不適,且外觀上不如普通眼鏡美觀。
視覺訓練方案的設計遵循從簡到繁的原則,患者在進行訓練時配戴適當矯正的試戴鏡片,并根據棱鏡需求的變化進行調整。訓練重點在于提升遠近距的融像能力,輔以調節(jié)訓練。散開能力訓練先從遠近距的平滑散開開始,逐步過渡到遠近距的跳躍散開,直至達到正常視覺范圍。
急性共同性內斜視是一種后天獲得的、急性發(fā)作的內斜視,由于患者發(fā)病前雙眼視覺發(fā)育正常,及時治療通常預后良好[2]。盡管傳統(tǒng)治療傾向于優(yōu)先推薦斜視手術和定制棱鏡,且內斜視的視覺訓練效果可能不如外斜視理想,但考慮到個體差異和手術后仍需視覺訓練,建議優(yōu)先嘗試視覺訓練作為急性共同性內斜視的矯正方法,為患者及其家長提供更為全面的治療選擇。
參考文獻
[1] 赫雨時,主編.斜視[M].第1版.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
[2] 牛蘭俊,林肯,韓惠芳.實用斜視弱視學[M].蘇州大學出版社,2016.
作者單位:廣東江門中醫(yī)藥職業(yè)學院
文中所提診所:東莞市衛(wèi)適眼科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