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了解社區(qū)老年人口腔衰弱與孤獨感的現(xiàn)狀并分析兩者的相關性,為社區(qū)護理工作提供參考。方法:便利選取南寧市2所社區(qū)的221名老年人為研究對象,使用一般資料調查表、老年人口腔衰弱篩查量表及中文版De Jong Gierveld孤獨感量表進行調查。結果:社區(qū)老年人口腔衰弱總分為(5.42±2.15)分,孤獨感總分為(4.26±1.39)分,社區(qū)老年人口腔衰弱與孤獨感呈正相關(r=0.521,Plt;0.01)。分層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控制一般資料后,中文版De Jong Gierveld孤獨感量表中的社交孤獨和情感孤獨維度可以解釋社區(qū)老年人口腔衰弱的21.6%的變異(均Plt;0.05)。結論:社區(qū)老年人口腔衰弱為高風險,孤獨感水平為中等孤獨,孤獨感能正向預測口腔衰弱風險。社會工作者應普及口腔相關知識,提供豐富的娛樂活動,關注社區(qū)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以減緩社區(qū)老年人口腔衰弱進程,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老年人;社區(qū);口腔衰弱;孤獨感;相關性;護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5.06.028
人口老齡化是我國目前的基本國情。預計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增至4.98億人,并且在未來人口老齡化將會呈現(xiàn)加速態(tài)勢[1?2]。衰老伴隨著健康問題,口腔衰弱是與年齡相關的口面部結構功能衰退,會給老年人帶來身體和心理的不適[3]。老年人的孤獨感日益成為一個重要的精神衛(wèi)生問題,不僅會增加精神疾病的患病率,還會增加老年人軀體疾病的患病率[4]。有研究將孤獨感分為社交孤獨和情感孤獨,社交孤獨是指感知到缺乏可用(數量)和可接受的(質量)社交網絡,而情感孤獨是指感知到的缺乏親密關系[5]。國外有研究發(fā)現(xiàn),改善老年人社交會對口腔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6]。目前,國內相關研究還比較少。鑒此,本研究分析老年人口腔衰弱與孤獨感的相關性,為相關干預工作提供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3年9月—12月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2個社區(qū)的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年齡≥65歲;2)為本社區(qū)居住居民,且居住時間≥6個月;3)意識清楚,可以通過文字或語言進行交流;4)知情并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1)患有嚴重的意識或認知障礙;2)有精神障礙的病人。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1.2.1.1 一般資料調查表
由研究者回顧文獻自行設計一般資料調查表。內容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居住狀況、婚姻狀況、個人月收入、慢性病數量、運動習慣情況。運動習慣定義為:每周運動次數≥3次,每次運動時間≥30 min,至今已持續(xù)6個月。
1.2.1.2 老年人口腔衰弱篩查量表
該量表由Tanaka等[7]編制,2021年又將其用于社區(qū)老年人口腔健康的篩查[8]。我國陳宗梅等[9]將其漢化,中文版老年人口腔衰弱篩查量表包括咀嚼能力(2個條目)、吞咽功能(2個條目)、口腔健康相關行為(2個條目)、是否使用義齒(1個條目)、社會參與度(1個條目)5個維度,共8個條目??偡譃?~11分,得分越高表示口腔狀況越差。0~2分為低風險,3分為中風險,≥4分為高風險并視為口腔衰弱,漢化版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49,重測信度系數為0.786。
1.2.1.3 中文版De Jong Gierveld孤獨感量表
該量表由De Jong?Gierveld等[10]于1985年編制,后由西班牙學者將其翻譯并在西班牙被廣泛使用[11]。2019年,我國學者楊兵等[12]將其漢化,漢化后的量表包括社交孤獨、情感孤獨2個維度,共11個條目。量表采用Likert 3級評分法,從“否”“一般“是”依次計1~3分,其中部分條目反向計分。分析時將條目得分轉換,條目得分1分計0分,得分2分或3分計1分,總分為0~11分。0~2分表示無孤獨,3~8分為中度孤獨,9~10分為重度孤獨,11分為極其孤獨,得分越高說明老年人的孤獨感越強烈。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20,其中社交孤獨和情感孤獨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分別為0.792和0.737。
1.2.2 資料收集
研究前與社區(qū)的工作者取得聯(lián)系,說明此次調查的目的,取得其同意。同時取得被調查者的同意后再進行調查。由經過統(tǒng)一培訓的研究者解釋條目內容,一對一詢問填寫。對填寫有困難者,由研究者逐個條目詢問之后代填。問卷當場發(fā)放,編碼核對后再回收,本研究共發(fā)放問卷225份,回收有效問卷221份,有效問卷收回率為98.22%。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方差分析;定性資料用頻數、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社區(qū)老年人口腔衰弱與孤獨感得分(見表1)
2.2 不同特征社區(qū)老年人口腔衰弱得分比較(見表2)
2.3 社區(qū)老年人口腔衰弱與孤獨感的相關性(見表3)
2.4 社區(qū)老年人口腔衰弱的分層回歸分析
以社區(qū)老年人口腔衰弱總分為因變量進行分層回歸分析,模型1:將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居住狀況、婚姻狀況、個人月收入、慢性病數量、運動習慣)作為控制變量全部納入;模型2:納入孤獨感量表的社交孤獨和情感孤獨維度得分。賦值方式為:年齡(65~lt;75歲=1,75~lt;85歲=2,≥85歲=3),運動習慣(有=0,無=1),社交孤獨和情感孤獨原值輸入。結果顯示,控制一般資料后,R2由0.115提高到0.332,表明社交孤獨和情感孤獨可以解釋社區(qū)老年口腔衰弱的21.7%的變異。見表4。
3 討論
3.1 社區(qū)老年人口腔衰弱現(xiàn)狀
口腔衰弱是與年齡相關的口腔功能逐漸喪失以及認知和身體功能的下降,老年人主要不良健康相關結局包括死亡率、身體虛弱、功能殘疾、生活質量下降等[13]。本研究結果顯示,社區(qū)老年人口腔衰弱總分為(5.42±2.15)分,處于高風險階段,與王琳等[14]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是因為我國基本醫(yī)療保險覆蓋口腔治療的項目有限,老年人常因自費治療費用較高而不愿就醫(yī),以致錯過最佳治療時間,且口腔功能惡化很難被發(fā)現(xiàn),等后續(xù)疾病癥狀最明顯時已變得不可逆轉[8,15]。Ohara等[16]研究發(fā)現(xiàn),口干癥是身體虛弱獨立預測指標之一,慢性口干癥會影響言語、假牙佩戴和用餐體驗,從而影響一個人的生活質量。本研究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居住狀態(tài)和運動習慣是社區(qū)老年人口腔衰弱的影響因素。這可能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口腔唾液分泌的減少、牙骨鈣的流失和牙齦生理性的萎縮,導致口腔抵抗力的下降,容易出現(xiàn)一些口腔問題[14]。并且年齡的增長帶來咀嚼功能的下降,導致他們選擇更容易吃的食物,這樣使咀嚼功能進一步下降,出現(xiàn)食物受到限制的負面螺旋,最終導致并加重口腔衰弱的發(fā)生[17?18]。大多數老年人口腔健康意識較差,具有運動習慣的老年人一般也具有良好的健康素養(yǎng),會關注自身整體健康問題,故具有運動習慣的老年人口腔衰弱程度更低。非獨居的老人一般和配偶和/或子女一起住,對老年人的生活習慣會起一個很好的督促作用。既往的研究也表明,我國許多地方老年人口腔衰弱發(fā)生率較高,主要是因為老年人以及醫(yī)護人員缺乏口腔衰弱的意識,并且沒有統(tǒng)一易于使用的評估工具導致的[19]??谇凰ト醪粌H會導致口腔的咀嚼和吞咽功能障礙,還會導致老年人出現(xiàn)肌少癥、營養(yǎng)不良、認知障礙、社會交流及預期壽命不足等不良的健康結局[3]。為此,應借鑒或總結國外的經驗,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口腔衛(wèi)生人才,積極開發(fā)適合我國特色的篩查量表,推進社區(qū)的口腔健康科普知識,強化社區(qū)老年人口腔健康意識,預防和延緩口腔衰弱的發(fā)生,提高社區(qū)老年人口腔健康水平。
3.2 社區(qū)老年人孤獨感現(xiàn)狀
孤獨感是一種主觀和負面的情緒體驗,這種情緒不僅是個人層面的問題,更是嚴重的社會問題[20]。老年人在老齡化的過程中,減少了社會參與,脫離社會體系,這種孤獨感存在更為普遍[21]。本研究結果顯示,社區(qū)老年人孤獨感總分為(4.26±1.39)分,低于張彧文等[4]的社交孤獨維度得分,但均為中等孤獨等級,可能是因為后者研究處于疫情期間。社交孤獨維度中,我國老年人的日常活動,主要以散步、看電視、讀書為主,社會活動參與度低,且研究發(fā)現(xiàn)沒有養(yǎng)老金,居住地沒有老年人活動場所的老年人更易感覺到孤獨[20,22]。情感孤獨維度中,家庭系統(tǒng)理論強調家庭內部的支持(代際支持、生活照料和心理安慰等)與保護效應,因此與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不僅能獲得更多的物質支持還能得到更多精神上的幫助,其中,尊重和諧的家庭關系是其關鍵因素[23]。本研究的情感孤獨維度得分較高,可能是因為我國的傳統(tǒng)家庭觀念,大部分父母都是以子女為核心,老年人退休后社會關系轉變的落差感,讓老年人期望從家庭中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子女由于工作的繁忙可能沒有給予足夠的情感支持[24]。配偶或伴侶死亡、獨居或者是和朋友信任關系減少也會導致產生情感獨孤[25]。孤獨感與許多慢性病健康發(fā)展因素相關,包括心血管疾病、癡呆、睡眠質量差、抑郁癥等[26]。針對這種現(xiàn)狀有研究指出,參與式行動研究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包括制定包容性干預措施以減少老年人的孤獨感,尊重和重視老年人的貢獻,并讓老年人參與社區(qū)決策,以減少老年人的孤獨感,提高其生活質量[24]。
3.3 孤獨感對社區(qū)老年人口腔衰弱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控制一般資料的影響后,孤獨感可以解釋社區(qū)老年人口腔衰弱21.7%的變異,且兩者呈正相關,即社區(qū)老年人孤獨感越強,口腔衰弱越嚴重。其中2個維度中社交孤獨維度與口腔衰弱得分相關且能正向預測口腔衰弱,這可能是因為舌唇運動功能低、舌壓低及咀嚼功能低下都是口腔功能減退的重要原因,而社會參與度越高的老年人,能夠更頻繁地與他人交流,特別是有機會與他人一起吃飯、交談和歡笑,在這過程中舌咽部和口腔周圍肌肉較頻繁的活動會提升口腔的肌肉功能和使唾液分泌增加,從而對口腔功能產生積極的影響[6,27]。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人外出頻率的增加和社會聯(lián)系會越多,使其口腔功能下降減緩,這對保持和改善口腔健康很重要[27]。社會參與度更高的老年人更能與他人建立情感關聯(lián),減少抑郁癥的發(fā)生,但社會聯(lián)系的質量很重要,如果這種質量與他們的期望不相匹配,他們仍可能感覺到孤獨,就會產生情感孤獨[28]。為減緩社區(qū)老年人口腔衰弱的進程,醫(yī)護人員有必要建立新的牙科系統(tǒng),這不僅要考慮到維護和促進口腔健康,而且還包括意識和社會環(huán)境因素。首先,醫(yī)療保健提供者應制定宣教計劃,提供與口腔健康行為直接相關的詳細口腔健康知識,因為大部分老年人口腔健康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基本的口腔保健來預防。其次,社區(qū)衛(wèi)生工作者可以定期開展一些口腔義診活動,進行免費牙科檢查,講解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的關聯(lián),使老年人較全面地了解口腔健康相關知識并促進健康行為。最后,在社區(qū)可以定期舉辦一些適合老年人的娛樂活動,如下棋,茶話會等,從社交孤獨維度上改善。
4 小結
本研究結果顯示,社區(qū)老年人口腔衰弱處于高風險水平且受年齡和運動習慣的影響,孤獨感處于中等水平,社區(qū)老年人孤獨感中的社交孤獨維度與社區(qū)老年人口腔衰弱呈正相關。社區(qū)衛(wèi)生工作者應普及口腔健康相關知識,重視老年人的娛樂活動并增進老年人之間的聯(lián)系,積極開展口腔檢查,減緩社區(qū)老年人口腔衰弱的進程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僅選取南寧市2個社區(qū)的老年人進行調查,今后可以進一步開展多中心、大樣本的調查研究兩者之間的相關性,提供兩者相關的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 陳艷玫,劉子鋒,李賢德,等.2015—2050年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與老年人口預測[J].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18,35(5):480-483.
[2] 王利偉.從七普數據看我國區(qū)域格局變化特征及趨勢[J].中國軟科學,2023(12):113-122.
[3] PARISIUS K G H,WARTEWIG E,SCHOONMADE L J,et al.Oral frailty dissected and conceptualized:a scoping review[J].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2022,100:104653.
[4] 張彧文,王穎,辛照華,等.老年人孤獨感嚴重程度以及社交孤獨、情感孤獨的影響因素——以上海市3個區(qū)為例[J].復旦學報(醫(yī)學版),2024,51(1):1-11.
[5] WOLTERS N E,MOBACH L,WUTHRICH V M,et al.Emotional and social loneliness and their unique links with social isolation,depression and anxiety[J].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23,329:207-217.
[6] NAGAYOSHI M,HIGASHI M,TAKAMURA N,et al.Social networks,leisure activities and maximum tongue pressure:cross-sectional associations in the Nagasaki Islands Study[J].BMJ Open,2017,7(12):e014878.
[7] TANAKA T,TAKAHASHI K,HIRANO H,et al.Oral frailty as a risk factor for physical frailty and mortality in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J].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A,Biological Sciences and Medical Sciences,2018,73(12):1661-1667.
[8] TANAKA T,HIRANO H,OHARA Y,et al.Oral Frailty Index-8 in the risk assessment of new-onset oral frailty and functional disability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J].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2021,94:104340.
[9] 陳宗梅,譚瑩,梁遠俊,等.老年人口腔衰弱篩查量表的漢化及信效度檢驗[J].護理研究,2023,37(21):3808-3812.
[10] DE JONG-GIERVELD J,KAMPHULS F.The development of a Rasch-Type Loneliness Scale[J].Applie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1985,9(3):289-299.
[11] BUZ J,URCHAGA J D,POLO M E.Factor structure of the De Jong Gierveld Loneliness Scale in Spanish elderly adults[J].An Psicol,2014,30(2):588-596.
[12] 楊兵,郭蕾蕾.中文版De Jong Gierveld孤獨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9,22(33):4110-4115.
[13] DIBELLO V,LOBBEZOO F,LOZUPONE M,et al.Oral frailty indicators to target major adverse health-related outcomes in older age:a systematic review[J].GeroScience,2023,45(2):663-706.
[14] 王琳,鞠梅,王婷,等.社區(qū)老年人口腔衰弱風險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雜志,2023,38(18):112-116.
[15] 徐慧.我國管理式口腔醫(yī)療保險發(fā)展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21.
[16] OHARA Y,IWASAKI M,SHIROBE M,et al.Xerostomia as a key predictor of physical frailty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in Japan:a five-yea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from the Otassha study[J].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2022,99:104608.
[17] CHAPPLE I L C,BOUCHARD P,CAGETTI M G,et al.Interaction of lifestyle,behaviour or systemic diseases with dental caries and periodontal diseases:consensus report of group 2 of the joint EFP/ORCA workshop on the boundaries between caries and periodontal diseases[J].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2017,44(Suppl 18):S39-S51.
[18] NAGATANI M,TANAKA T,SON B K,et al.Oral frailty as a risk factor fo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Kashiwa study[J].Experimental Gerontology,2023,172:112075.
[19] 王貴猛,崔香淑.老年人口腔衰弱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23,21(15):2073-2077.
[20] 朱薈.中國老年人社會參與對其孤獨感的影響探究"——基于CLHLS2018數據的驗證[J].人口與發(fā)展,2021,27(5):12-23.
[21] 張智月,董奧,冉明,等.孤獨在老年慢性病患者社會支持與自我感知老化間的中介效應[J].護理學報,2022,29(4):59-63.
[22] 許建強,鄭娟,卓朗,等.養(yǎng)老方式對城市老年人孤獨感影響[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20,36(4):542-544.
[23] 秦玉倩.長春市社區(qū)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獨感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D].長春:長春中醫(yī)藥大學,2023.
[24] AKHTER-KHAN S C,PRINA M,WONG G H Y,et al.Understanding and addressing older adults' loneliness:the social relationship expectations framework[J].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a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2023,18(4):762-777.
[25] IBá?EZ-DEL VALLE V,CORCHóN S,ZAHARIA G,et al.Social and emotional loneliness in older community dwelling-individuals:the role of socio-demographic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22,19(24):16622.
[26] 鄒嘉瑜.老年人社會經濟地位對孤獨感的影響機制[D].太原:山西醫(yī)科大學,2022.
[27] KUGIMIYA Y,IWASAKI M,OHARA Y,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sarcopenia and oral functions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a cross-sectional study[J].Journal of Cachexia,Sarcopenia and Muscle,2023,14(1)"429-438.
[28] YUN S,OGAWA N,IZUTSU M,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isolation and oral health of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a systematic review[J].Japan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2023,20(3):e12524.
(收稿日期:2024-05-06;修回日期:2024-12-30)
(本文編輯"賈小越)
作者簡介"張莉,護士,碩士研究生在讀
* 通訊作者"覃光球,E-mail:85680981@qq.com
引用信息"張莉,覃光球,蔣青健,等.社區(qū)老年人口腔衰弱與孤獨感的相關性[J].循證護理,2025,11(6):1181-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