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政策是新時期對中小學生體育活動提出的新要求,體現(xiàn)了國家對深化學校體育改革和實施“以體育人”理念的價值旨趣?!?小時”政策有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和學校體育高質量發(fā)展。有效落實該政策亟需深入領會政策深意,認真分析機遇挑戰(zhàn),提出系統(tǒng)化推進策略。在操作策略上亟需發(fā)揮學校主渠道和家庭助推器兩方面的積極作用。學校層面需要保質保量做到“四個一”并體現(xiàn)貫通性;家庭層面需要盡心盡力做好“三件事”并體現(xiàn)多樣性。研究“2小時”的價值旨趣與協(xié)同路徑為貫徹落實教育強國規(guī)劃綱要、深化學校體育高質量發(fā)展發(fā)揮理論引領和實踐指導。
關 "鍵 "詞:學校體育;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中小學生;教育強國建設規(guī)劃綱要
中圖分類號:G807.0""""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25)02-0012-07
The value intent and collaborative path on"“No Less Than 2 Hours"of Comprehensive Physical"Activity per Day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School Students”
YU Sumei,WANG Xiaoy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The policy of \"No Less Than 2 Hours of Comprehensive Physical Activity per Day\" is a new requirement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activity"in the new era, reflecting the value of the country's deepening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reform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sports oriented\". The \"2-hour\" policy will be conducive to"promot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olicy require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its underlying meaning, careful analysis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nd the proposal of systematic promotion strategies. In terms of operational strategies, it is urgent to leverage the positive roles of schools as the main channel and families as boosters. And at the school level, it is necessary to ensure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the \"Four Ones\" and reflect their inter-connectivity, and meanwhile, at the family level,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make every effort to do the \"three things\" well and reflect diversity. The value intent and collaborative path of studying the \"2-hour\" program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implementing the planning outline"of building a strong education country and deepen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Keywords:"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no less than 2 hours of comprehensive physical"activity"per day;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planning outline"for building a strong education country
《教育強國建設規(guī)劃綱要(2024—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提出“落實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實施學生體質強健計劃,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1](以下簡稱“2小時”)?!?小時”作為關鍵任務,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無論是媒體、學界還是地方政府和學校,都紛紛對“2小時”進行了報道、解讀和制定落實方案,對貫徹落實好《綱要》發(fā)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然而,在具體落實的實踐中出現(xiàn)了做法跑偏等現(xiàn)象,如把大課間當作體育課來計算、把少數(shù)人參與的運動訓練與競賽活動也納入“2小時”等。種種現(xiàn)象反映出,部分人對“2小時”政策存在認識不到位、行動不準確、效果不理想等諸多問題。貫徹落實“2小時”政策,亟需深入領會政策深意,認真分析機遇挑戰(zhàn),堅守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提出系統(tǒng)化推進策略,以期為深化學校體育高質量發(fā)展提供新視角,為貫徹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guī)劃綱要提供新思路。
1 "《綱要》提出“2小時”對學生和學校發(fā)展的推動力
《綱要》提出“2小時”不只是一個時間概念,蘊含著對加快解決學生體質健康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鍛煉習慣的強烈意愿,更是對當前高質量推進學校體育工作、將已有的地方改革經驗上升為國家政策的議程推動和理念引導。
1.1 "“2小時”有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1)體育活動時長的調整與優(yōu)化。
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關系到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然而,當前青少年學生的健康狀況依然令人擔憂,“小胖墩、小眼鏡、小豆芽、小焦慮”等四小問題尚未得到徹底解決,力量弱、耐力差等體質不良問題依然突出。如何加快提升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相關政策在時間規(guī)定上是有所變化的,最初是“每天1小時體育活動”,后來是“每天校內、校外各1個小時體育活動”,當前是“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從“1小時”到“2小時”,從“校內”到“校內外”再到“綜合體育活動”變化,體現(xiàn)出國家從“鍛煉時長”和“鍛煉形式”方面對中小學生體育活動提出新要求。
“每天1小時體育活動”階段。我國首次以法規(guī)形式提出“每天1小時體育活動”,是2009年10月1日發(fā)布實施的《全民健身條例》第三章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學校應當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每天參加1小時的體育活動”。在這之前,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明確要求:“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提出每天鍛煉一小時的具體要求并抓好落實?!?sup>[2]2016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健全學生體育鍛煉制度,學校要將學生在校內開展的課外體育活動納入教學計劃,列入作息時間安排,與體育課教學內容相銜接,切實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落到實處。”[3]每天1小時的政策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校對體育工作的重視。
“每天校內、校外各1個小時體育活動”階段。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合理安排校外體育活動時間,著力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個小時體育活動時間,促進學生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習慣?!?sup>[4]這里提出的校內、校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相當于學校和家庭對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時間保障是均等的,意味著家庭和學校有著同樣的責任。然而,從具體落實情況來看,校內1小時,學校在想盡一切辦法力求達到,且部分已經達到,而校外的1小時缺少監(jiān)管,家長也并非人人都能支持和督促孩子們鍛煉,有的學校是寄宿制,這部分孩子在校外每天完成1小時體育活動難以實現(xiàn),也有很多地方對該項政策的落實大打折扣。
“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階段。2025年1月發(fā)布的《綱要》明確提出的“2小時”政策,是對每天校內、校外各1小時政策的調整和優(yōu)化,更加切合實際,更能體現(xiàn)不同條件學校落實“2小時”的可行性。對于那些條件優(yōu)越的學校而言,文件發(fā)布前就已經達到了“2小時”,有的是文件發(fā)布后校園內力爭完成了“2小時”,還有的由于是寄宿制學校,想盡一切辦法實現(xiàn)了校內“2小時”。條件一般的學校無法或難以在學校完成“2小時”,有的就通過鼓勵和支持校外鍛煉的方式協(xié)同落實“2小時”。
2)時間保障后的學生身心健康促進。
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重智輕體”等影響,青少年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時間被過度擠壓,已經成為影響其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小時”政策目前在我國各個地方的學校得到積極響應和有力實施。從實施形式看,“2小時”的開展活動多樣,涵蓋體育課、大課間、課外活動等多種形式,全國范圍內有北京、安徽、甘肅等20多個省份已經實行了課間15分鐘,有的還在課余時間組織開展班級聯(lián)賽等活動形式。自從新時代的第一個全國教育大會提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明確要求后,我國學校體育發(fā)生了實質性變化,隨時隨處可見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景象。這為順利實施“2小時”,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首先,在開足開齊體育課方面,從過去的4、3、2節(jié)的課時結構設置,即小學1、2年級每周4節(jié)、小學3年級到初中9年級每周3節(jié)、高中每周2節(jié),有些地方和學校調整為義務教育階段每天1節(jié)體育課,高中階段3~5節(jié)體育課不等。體育課課時的增加給學生更多的跟著老師學習科學鍛煉知識與方法的機會,尤其是《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落實‘教會、勤練、常賽’”[5]理念以后,對學校體育課堂教學的學、練、賽活動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時間上有保障的前提下,學生按照要求積極參與并完成,不僅增強體質的方法能夠有所掌握,體質本身也能有一定程度的增強。
其次,在大課間活動方面,以往開展大課間活動多采取跑步、做操形式,時間上掐頭去尾,30分鐘大課間有的只留下10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運動,難以取得實效。“2小時”提出以后,有的地方的大課間從上午1次,增加到了上、下午各1次;有的從原來的25~30分鐘,增加到了30~40分鐘;個別學校實施上午1次大課間,每次60分鐘。此外,在活動內容和形式上也有所改觀,從過去集體跑步、做操,增加了以班級為單位的專項運動練習或體能練習;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課堂上所學的內容,進行鞏固性練習,有些學校還開展比賽活動。總之,大課間活動組織看上去更陽光、更豐富了,也更受孩子們喜愛了。
再次,在課外活動方面,2007年中央七號文件就明確規(guī)定“沒有體育課的當天,學校必須在下午課后組織學生進行一小時集體體育鍛煉并將其列入教學計劃”,但當時的政策體育課時結構設置是每周4、3、2節(jié)。當下很多地方都增加了課時,甚至增加到了每天一節(jié)體育課,課后體育活動應基于體育課時安排不同靈活把握。2025年2月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體育局關于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小學體育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確提出:“嚴格落實體育課時要求,小學和初中每天1節(jié)體育課,高中每周3~5節(jié)體育課,沒有體育課的當天要安排不少于45分鐘的體育鍛煉。”[6]課外活動是學生可以自主鍛煉的主要途徑和形式,抓住課外活動的鍛煉時間,有利于課堂學習的鞏固和提高。
最后,小課間活動也發(fā)生了變化,目前全國大約有20多個省份將原來的10分鐘課間調整為15分鐘??擅黠@看到學生們在課間走出教室、走向陽光、自主或集體鍛煉了。從形式上看,有的是老游戲,有的是新項目,還有的是體育課上學的,課間練一練等。課間時間在室外看到了學生們的身影,而且是運動時的身影,這是可喜的,也是有所突破的。15分鐘小課間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為促進學生養(yǎng)成自主鍛煉的習慣創(chuàng)造了條件,為增強學生體質健康提供了助力。
除此之外,班級聯(lián)賽的組織開展,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因為中小學生有著爭強好勝的特點,通過讓人人參與的競賽活動,不僅能增強體質,還能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奮勇拼搏、永不言敗等體育精神,從而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1.2 "“2小時”有助于推動學校體育高質量發(fā)展
1)推動體育教師專業(yè)隊伍建設。
體育教師資源的配置問題關系“2小時”的落實。推行“2小時”,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在哪開展、誰來組織、如何組織,以及組織到何種程度等。無論是體育課時增加,還是大課間活動豐富,或是班級聯(lián)賽組織開展等,這些無不與體育教師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體育教師不僅是課程改革的推動者,更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導者。離開了專業(yè)的體育教師,以上種種活動都難以達到高質量?!?小時”政策的出臺將給體育教師資源配置提供難得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
首先,體育教師的配備會充分考慮落實“2小時”的需要?,F(xiàn)有的體育教師數(shù)量存在嚴重不足,要推動“2小時”政策落到實處,尤其是對于已經實施了每天1節(jié)體育課的學校,體育教師的缺口問題更為嚴重。體育課是需要高素質專業(yè)化師資來完成的,因此,配齊配強專業(yè)師資尤為迫切。2025年1月教育部發(fā)布《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建設若干舉措》的通知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建強新時代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為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提供堅實的師資保障?!?sup>[7]學校增加體育課的時數(shù)不同,所需專業(yè)體育教師的數(shù)量也不同。大課間、小課間、課外活動等班主任可以幫助一起組織,但是體育課并非是任何班主任都能上的,尤其是要確保體育課質量,即上好體育課,體育教師的專業(yè)性就更加重要。落實“2小時”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師資隊伍建設,尤其是體育專業(yè)師資的配備速度會自然加快。
其次,體育教師發(fā)展水平的提升會因滿足落實“2小時”政策而不斷優(yōu)化?!?小時”并非只是時間上的要求和滿足,更是對高質量的期待。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建立高質量教育體系。學校體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高質量發(fā)展也尤為重要。落實“2小時”政策,學校是主渠道,學校尤其要確?!?小時”的質量。這就意味著,國家提出的體育政策越具體、越明確,對質量的要求也就越清晰。而對于體育教師隊伍而言,是學校體育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保障體系之一。為落實好“2小時”政策,體育教師自身和學校層面對體育教師專業(yè)能力發(fā)展的要求都將同步提升。體育教師快速發(fā)展的主觀意愿越強烈,學校給體育教師提供的專業(yè)發(fā)展機會也會增多,學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會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推動。尤其是在智慧賦能教育的新形勢下,對體育教師專業(yè)能力發(fā)展提出更高要求?!毒V要》明確提出“面向數(shù)字經濟和未來產業(yè)發(fā)展,加強課程體系改革,優(yōu)化學科專業(yè)設置。制定完善師生數(shù)字素養(yǎng)標準,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提升體育教師的數(shù)字素養(yǎng)水平,因落實《綱要》而獲得難得的發(fā)展機遇。因此,引進體育師資、優(yōu)化教師隊伍,會隨著“2小時”政策的落實,得到較大程度的改善。
2)推動學校體育場地資源建設。
常言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2005年中小學體育器材和場地國家標準已經對多個項目場地規(guī)格有著明確規(guī)定。相較于運動器材,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質量與場地資源關聯(lián)度更大。缺乏專門性活動場地,專項運動難以開展,運動器材效果難以極致發(fā)揮?;蛟S籃球場上也能踢足球,但是畢竟足球場無論是11人制標準大場地,還是5人制標準小場地,都有著自己的規(guī)格要求,學校體育中的運動競賽,該規(guī)范的時候也要規(guī)范起來,不然的話,競技體育就會距離學校體育越來越遠。競技體育需要在標準的場地上舉行,學校要盡可能地規(guī)范場地標準。當前,中小學標準場地不僅有限,而且有標準場地的學校也并非完全面向學生開放。此外,學生的運動興趣、自主鍛煉習慣養(yǎng)成等與學校場地規(guī)格與質量也息息相關。平日,校園里時常會看到,學生喜歡在專業(yè)性場地上玩耍。有一次,筆者到一所中學調研,偶遇下小雨,看到兩個男生把可移動乒乓球臺抬到能遮雨的場地繼續(xù)練習。假如學校沒有建設乒乓球活動場地,喜歡打乒乓球的學生就無處運動,他們的乒乓球興趣也許會慢慢減弱甚至消失。
“2小時”政策為學校運動場地提出了最具挑戰(zhàn)性的要求,無論從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層面,還是學校自身,都面臨著如何解決場地問題。面對問題,現(xiàn)實中已經有著不同的做法,具體可概括為以下幾種方式:一是改建。就是把學校其他場地改建為運動場館。如湖南湘江新區(qū)虹橋小學,把餐廳改建成了健身房,師生都可以用于健身,補充了體育課所需場地,也滿足了課后師生鍛煉所需,學生用餐都搬進了教室,這種將餐廳改建成體育活動所需場地的做法盡管不多,但足以反映出校長對體育的重視程度之高,說明只要能夠想得到場地建設方案,就一定能做得到,甚至是做得好。還有借用大樹搭建攀爬網讓學生在上面做各種攀爬練習的做法,如四川青羊區(qū)體育教研員江華老師,就開發(fā)了此類攀爬場地。二是共建。就是把學?,F(xiàn)有的場地或設施與體育活動所需的場地器材共建,滿足日常體育活動所需。如重慶珊瑚魯能小學在樹林間硬化路面安裝高低不等的籃球架,方便不同年齡段、不同身高的孩子們練習投籃;湖南湘江新區(qū)虹橋小學校園內幾乎所有的路面都鋪設成了塑膠跑道材質,每個孩子走出教室,腳下幾乎都是運動場,隨時可以跑步、踢毽、跳繩等。三是擴建。有些學校“上天入地”把樓頂、地下進行了運動場地的擴建。如深圳市福田區(qū)景蓮小學樓頂上修建了校園高爾夫球場,廈門第二實驗小學樓頂修建了輪滑場地,廈門市金雞亭小學讓孩子們在樓頂練習曳步舞等。有些學校在地下也開發(fā)了運動場,如地下乒乓球室等??傊M管場地資源最難補充和完善,但是在“2小時”政策的大力推動下,學校體育場地資源建設一定能有顯著的改觀。
2 "落實好《綱要》提出的“2小時”政策需要家校協(xié)同
“2小時”政策要求中有一個關鍵詞“綜合”,暗含著落實“2小時”應該是課內外、校內外聯(lián)合完成的要求。由于區(qū)域之間、學校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不同家庭孩子的教養(yǎng)方式也不同,但無論什么樣的不同,有一個統(tǒng)一的認識就是,學生接受教育不能僅靠學校,也不是家庭獨立所能完成的,學生的健康成長更是如此。因此,要想把“2小時”落實到位,真正的讓每一個學生都受益,家校需要做好密切配合,家校協(xié)同才能保質保量。
2.1 "學校是落實“2小時”政策的主渠道
1)保質保量要把握“四個一”。
落實“2小時”政策,學校要把握“四個一”,即“每天一節(jié)、每生一長、每班一隊、每校一案”。落實好“四個一”是保障“2小時”質與量的關鍵,也就是說,這“四個一”不僅僅體現(xiàn)在數(shù)量達到的具體要求上,更有可操作切合學校和學生實際的針對性的做法。
“每天一節(jié)”是指“每天一節(jié)體育課”。每天一節(jié)體育課不僅體現(xiàn)了作為主科該有的課時,更是保證“2小時”有效落實的主陣地。保障每天一節(jié)體育課的開齊開足,加快補齊體育師資缺口是關鍵。然而,由于學校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要想開展每天一節(jié)體育課,既需要每天一節(jié)的時間,還需要充足的場地空間,更需要專業(yè)化體育教師資源,實現(xiàn)“每天一節(jié)體育課”面臨“時、空、人”的多元挑戰(zhàn)。一是提高對學校體育價值的認知,尤其是充分了解和把握“2小時”政策的初衷。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是優(yōu)化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關鍵性政策,落實、落好政策是學校的重要任務,校長的認知度越高,其他學科教師就會越支持,每天一節(jié)體育課的可能性越大。二是落實對場地和教師的資源性保障。每天一節(jié)體育課能否開齊開足,與資源配置關系緊密。建足建好相應的運動場地,配齊配強體育教師,才能保證將每天一節(jié)體育課落到實處。三是每天一節(jié)體育課要確保質量。如果每天開設一節(jié)體育課,課堂質量卻無法保證,那么多開課的意義就不復存在。高質量的體育課堂需要組織有效的課堂形式,即“學、練、賽、評”一體化組織,體現(xiàn)課堂完整性;需要確保學習內容的范圍,即從課標要求的、學校能開的、教師能教的、學生愛學等方面綜合考慮,不能不切實際地提出過高要求;需要確保學生參與的積極主動性,避免片面增加課時。
“每生一長”是指“每生一個擅長項”。早在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的《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就明確提出:“注重發(fā)展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和特長,使每個學生都能掌握兩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讓每個學生都能從小找到自己喜愛的運動,學校創(chuàng)造條件通過“學、練、賽、評”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應對考試,伴隨終身參加體育運動,還可助力我國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其實,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有的突出一些,從小就開始凸顯出了某項運動愛好;有的不太突出,需要體育教師通過組織開展體育活動發(fā)現(xiàn)、挖掘和培養(yǎng),更好地激發(fā)出其興趣愛好,后續(xù)通過改進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如引入體育選項走班制教學,強化學生的興趣項目得到更好的發(fā)展與促進,加快運動能力的形成。大課間可以留出一些時間,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項強化鍛煉等。每個人只有培養(yǎng)了至少一項擅長的項目,并養(yǎng)成經常鍛煉的習慣,才能更好地促進健康,而且能夠為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當然,如果能夠結合國家已發(fā)布的學生運動能力國家標準,采用定級不定項的方式評價,小學畢業(yè)至少一項能夠達到二級,初中畢業(yè)至少一項能夠達到四級,對學生運動興趣的驅動力度會更大且更持久。也符合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滿足學生運動需求的同時,大大推動著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對落實“2小時”政策也能發(fā)揮更大的促進作用。
“每班一隊”是指“每班一個運動隊”。每個班都可以建立運動隊開展競賽活動,這既有利于推進一校多品項目發(fā)展,也能滿足每個學生的運動需求。當前,運動競賽倍受學生喜愛,是激發(fā)學生運動興趣、提升學生運動能力、促進學生體魄強健、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格的重要形式。確保“2小時”政策落地,增加賽事活動的組織,把學校開展的各種項目賽起來,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比賽的機會,每個班建立一個能夠參與班級聯(lián)賽的運動隊,具有不同愛好的學生可參與不同的比賽,每項比賽每個班都能派出一支代表隊參賽。這樣一來,不僅每個學生個體得到了發(fā)展、班集體提高了凝聚力,整個學校的體育賽事大環(huán)境也得以形成,也能通過這種方式推動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據前期對我國學校體育工作的調研可見,大多數(shù)學校已經組建了班級運動隊,開展班級聯(lián)賽,在賽場上,不僅能看到參與比賽的學生,更能看到了班主任帶領全班同學一起加油助威的場景,有些比賽是全班同學輪流上場,都有參賽機會;有的比賽吸納了家長一起參與;還有的比賽是師生對抗賽。與此同時,賽事文化也得以推動。例如,很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不僅讓學生學足球、練足球、賽足球,還組織學生畫足球、講足球、唱足球等。有些學校組織開展班級賽,還組織學生設計賽事項目班級logo,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運動參賽熱情,真正實現(xiàn)了“全員運動”,推動著“2小時”政策有效落實。
“每校一案”是指“每校一個新方案”。學校學段所屬、人數(shù)分布、學生需求、場地建設、教師配備各有不同,在落實“2小時”時不能千校一面,而是要“每校一案”,符合學校實際、滿足學生需求、注重提質增效。不同學段的學校不僅課程開設的內容不同,形式也會有一定差別,落實“2小時”在內容方面需要有針對性;學校人數(shù)有多有少,多的達到幾千甚至上萬,少則幾十,《綱要》提出的“2小時”要求,并非只是條件好的、城鎮(zhèn)的學校,而是面向整個基礎教育,也無論學校規(guī)模大小、場地建設類型、師資配備強弱的學校都會惠及,全國幾乎不存在完全相同的兩所學校,因此,每校一案十分必要和迫切。研制“2小時”落實方案的時候,需要把握住全面、適宜、具體、科學與安全等要求。所謂“全面”就是考慮課內外、校內外的各項活動的開展,而且是全員都能參與的活動;“適宜”就是一定要切合學校實際、教師實際、學生實際,切合實際的才是適宜的;“具體”就是可操作性要強,內容分配難度適宜、形式靈活多樣性等都需要有所體現(xiàn);“科學”就是符合規(guī)律,安排的各項活動要符合教育規(guī)律、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不能因安排活動而影響作息違背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以及素質發(fā)展、技能形成規(guī)律等,只有符合規(guī)律才能凸顯實效;“安全”就是做好防范減少或最大限度避免安全事故發(fā)生,健康第一,安全至上,做好安全防范才能使“2小時”政策可持續(xù)發(fā)展。
2)“綜合”在學校體現(xiàn)貫通性。
“2小時”提出“綜合”要求,強調實施每天綜合體育活動不是單一渠道,也不是單一維度,而是多渠道、多維度,體現(xiàn)出“貫通性”。
首先在空間上,“綜合”是聚焦“內”與“外”,即課內外、校內外。從落實“2小時”就課內外、校內外而言,課內學的,課外有時可能就是練與賽為主做進一步強化;校內學的,可以延伸到校外以家庭體育作業(yè)的形式繼續(xù)強化練習或參與和比賽關聯(lián)的活動,要么觀賞體育賽事,要么參與由社區(qū)組織的比賽。體現(xiàn)出了大課程觀,是課堂與第二課堂空間上的綜合體現(xiàn)。
其次在形式上,“綜合”是“學、練、賽”的聯(lián)通,體現(xiàn)出了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強調的“教會、勤練、常賽”理念要求。所謂“教會”,就是理解了、掌握了、會用了,最終的體現(xiàn)是達到在生活中、比賽中或其他特殊場合靈活自如地運用的程度。所謂“勤練”,就是練的多、練的好、練的也要安全,體現(xiàn)經常性、正確性和安全性。經常練習,假如練的不對和不適宜,練的效果也不會凸顯出來。練習中不考慮安全保障,一切練習都無濟于事,甚至會出現(xiàn)傷害事故。因此,勤練就不能簡單的只理解為練的多。所謂“常賽”,也不只是經常參加比賽,還要拓展理解其內在要求,課課有賽、人人參賽、層層設賽,這可以作為“常賽”的較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以往只是體育特長生的比賽,不是新課改所提出的“常賽”全部。課課有賽,是對新課改背景下的新常態(tài)體育課的明確要求,意思是說,每節(jié)課都需要安排比賽,或以游戲為主,或以對抗為主的形式組織。人人參賽,體現(xiàn)普及性和全人群,讓每個人都有參賽機會,并通過參賽得到更全面的培養(yǎng),也體現(xiàn)出讓每個孩子都有至少一個擅長項。當前在全國開展的比較火熱的“全員運動會”就充分體現(xiàn)著人人參賽。層層設賽,強調從課堂內小組或個人間比賽,到校園內班級間組織比賽,到區(qū)域內校際間開展比賽,再到省級、國家級層面設賽,賽事層次越高,越指向體育精英們參賽,體現(xiàn)出體育后備人才的選拔功能和體育競賽的重要屬性。
除此之外,“教會、勤練、常賽”三者中間又有著密切的關系,相互促進。第一,“教會”與“勤練”“常賽”關系密切,達到“教會”是需要“勤練”和“常賽”支持和延續(xù)的,也就是說,沒有“勤練”和“常賽”的支持,“教會”是很難實現(xiàn)的。只有“教會”了,才能有后續(xù)更多的“勤練”和“常賽”,其前提是建立在“會”的基礎上了。第二,“勤練”與“教會”“常賽”也密不可分,保障“勤練”才能實現(xiàn)“教會”、才能實現(xiàn)“常賽”?!敖虝绷瞬拍茉敢獬掷m(xù)性練習,“常賽”可以通過賽的形式達到以賽代練的目的。第三,“常賽”與“教會”“勤練”也關系密切,“常賽”既是“教會”達到了學以致用的水平,也與“勤練”共同促進著“教會”目標的達成。
總之,無論是空間上,還是形式上,“2小時”的“綜合”都通過“內與外”“學、練、賽”一體化貫通。
2.2 "家庭是落實“2小時”政策的助推器
1)聯(lián)動協(xié)同要做好“三件事”。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環(huán)境,家長是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身心健康與家庭和家長都有必然的聯(lián)系,在落實“2小時”政策方面,家庭是重要的助推器。為此,家長需要做好“三件事”,即陪伴、督促和指導。
首先,家長對孩子體育鍛煉的陪伴至關重要。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也發(fā)揮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家長對孩子最好的陪伴就是“動伴”,即運動陪伴。陪伴孩子運動是最有價值的親子活動,不僅能促進孩子具有強健的體魄,精力充沛,達到更有效的學習,還能讓孩子具有吃苦耐勞、堅持不懈、奮勇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等。能否給予孩子最有效的陪伴,也受多個因素影響,諸如,家長對體育的認識,認識程度越高,越容易和愿意陪伴孩子運動;認識不到以體育人價值的家長,很難做到對孩子的運動陪伴。還有就是家長自身的運動愛好,也決定著家長是否積極主動地陪伴孩子運動。陪伴孩子運動往往需要改變家長的生活習慣,習慣的改變并非易事,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陪伴孩子運動就需要家長做出改變,多陪伴孩子走出家門、走向戶外,和孩子一起運動并享受這個過程。
其次,家長對孩子體育鍛煉的監(jiān)督催促十分必要。孩子們在學校參加的體育活動,多數(shù)都是有組織的活動,任課教師、班主任等都能起到督促作用。然而,“2小時”校外部分離開了老師們的監(jiān)管,如果有些孩子缺乏運動的自覺,校外的體育鍛煉就無法保障,況且只在學校參與體育活動還不夠,還需要給孩子們布置適宜的家庭體育作業(yè),如跑步、打球、跳繩、踢毽、做操等,缺乏自覺性的學生需要在家長的督促下才能完成。換言之,家長的督促對孩子們完成家庭體育作業(yè)發(fā)揮關鍵性作用。督促并非只是監(jiān)督完成作業(yè),而是要幫助孩子能夠養(yǎng)成運動習慣。能否督促到位或達到督促的目的,家長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家長要能夠以身作則,成為孩子們堅持運動的榜樣;二是幫助孩子感悟運動的樂趣,包括創(chuàng)設好的運動環(huán)境,盡量避免強壓式的督促方式;三是多鼓勵,關注孩子的變化并及時表揚,讓孩子們對運動能保持持久性,并形成運動自覺。
再次,家長對孩子體育鍛煉的指導難能可貴。尤其是運動的方法是否適宜、運動量的把握是否適中,這些尤為重要。常言說,生命在于運動,這里的運動要有科學性、合理性、適應性等的保障,不僅要有量,還要有法??茖W性就是要遵循規(guī)律;合理性就是要符合邏輯;適應性就是要把握特征。孩子們要完成的家庭體育作業(yè)中的各種活動需要家長的指導使其更有效。能否對孩子參與體育鍛煉的過程給予指導,受家長意愿和能力的影響。家長的意愿,就是是否愿意指導,不太情愿的家長缺乏對學校體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缺少體育對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認知,需要轉變觀念,強化責任意識。家長的能力,即能否指導到位,是否了解孩子們該如何運動。家長的指導不只是旁觀,也不只是數(shù)數(shù)、計時那么簡單,而是要先了解家庭體育作業(yè)的內容、形式和量的要求,對孩子要完成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數(shù);還要能夠基于自家孩子的年齡與性別、生長發(fā)育特點、學習習慣與態(tài)度、體能與技能基礎等把握練習中的數(shù)與量,了解孩子運動中的感受,確保運動有效且安全。
2)“綜合”在家庭體現(xiàn)多樣性。
“2小時”提出“綜合”的要求,把家庭的力量補充上來。學生除了在學校的課內外參與體育活動,校外的鍛煉主要以家庭體育為主,家庭要體現(xiàn)出多樣性的特點。孩子的家庭體育鍛煉包含兩種情況,一種是節(jié)假日的體育,那些住校的孩子,只有在節(jié)假日的時候才需要家庭的協(xié)同和推動;另一種是日常加上節(jié)假日,這是對那些走讀的孩子而言的,他們不僅每天都有在家的鍛煉時間,而且,節(jié)假日也有需要堅持鍛煉的要求。因此,總體上可以分從日常和節(jié)假日兩種類型的家庭體育。
孩子們在家庭完成的體育活動,體現(xiàn)著多樣性。一是家庭成員的多樣性,就家長而言,可以是家庭成員中的長輩父母或祖父母、外祖父母,也可以是同輩兄弟姐妹,只要能夠起到陪伴、督促、指導作用,任何一個家庭成員都可以。二是體育活動地點的多樣性,既可以在家里做室內運動,也可以走出家門、走向社區(qū),在社區(qū)健身場地上一起運動,還可以走向大自然,參與戶外運動。三是體育活動時間的多樣性,可以是早上或是晚上。節(jié)假日參加體育鍛煉時間可以更加靈活,具體練習時間可以是一次性連續(xù)完成或分段性間歇完成。四是記錄方式的多樣性,學生的鍛煉可以用手機拍攝照片或錄像的方式記錄下來,也可以通過可穿戴設備自動記錄上傳鍛煉數(shù)據??傊?,孩子們的體育活動,家庭不可缺位,家長對孩子體育運動的陪伴、督促和指導更不可缺少。
總之,《綱要》提出的“2小時”要求,牽動著全國所有中小學的學校體育改革與發(fā)展,關系著每一個家庭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僅需要保質保量落實、落細、落好,還需要發(fā)揮好學校主渠道、家庭助推器作用,協(xié)同推進新政策,共同護佑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fā)《教育強國建設規(guī)劃綱要(2024—2035年)》[EB/OL]. (2025-01-19)[2025-03-10]. https://www.gov.cn/zhengce/202501/content_6999913.htm
[2]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EB/OL]. (2007-05-07)[2025-03-10].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7/content_663655.htm
[3]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EB/OL]. (2016-04-21)[2025-03-10].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6-05/06/content_5070778.htm
[4]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EB/OL]. (2020-10-25)"[2025-03-10].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554511.htm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6]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北京市體育局關于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小學體育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EB/OL]. (2025-02-11)[20025-03-10]. https://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202502/t20250217_4011192.html
[7] 教育部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建設若干舉措的通知[EB/OL].(2025-01-10)[2025-03-1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3735/202501/t20250124_1176809.html
收稿日期:2025-03-17
基金項目: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2024年度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習近平教育重要論述的核心概念研究”(GYJ2024001)。
作者簡介:于素梅(1969-),女,研究員,博士,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體育課程與教學。E-mail:zkysm2004@126.com
通信作者: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