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從教育大國邁向教育強國,需秉持系統(tǒng)觀念,統(tǒng)籌推進。19世紀末20世紀初,大中銜接成為美國教育改革的焦點。面臨向現(xiàn)代大學轉(zhuǎn)型的使命和公立中學迅速發(fā)展的客觀現(xiàn)實,加強大中銜接成為詹姆斯·布瑞爾·安吉爾校長和密歇根大學發(fā)展的戰(zhàn)略抉擇。安吉爾認為大學與中學本質(zhì)上存在“互惠共生關系”,公立中學應承擔為大學提供預備教育的功能,而大學則需助力公立中學提升質(zhì)量,兩者共同推動大學與中學教育的無縫銜接。這一理念不僅關乎密歇根大學的招生利益,更是對民主與公共教育思想的深刻踐行?;诖?,安吉爾積極推行認證入學項目,旨在通過制度化的途徑,確保教育機會的公平性與廣泛性。安吉爾的大中銜接思想對于中國當前教育銜接及教育一體化建設問題的解決具有借鑒意義:首先,要明確界定并強化中學的升學預備教育性質(zhì)與功能;其次,要充分發(fā)揮大學在大中銜接行動中的引領作用;最后,要采用靈活多樣的大學招生方式。
【關鍵詞】 詹姆斯·安吉爾;公立中學;認證入學項目;大中銜接;教育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 G649 【文章編號】 1003-8418(2025)02-0095-10
【文獻標識碼】 A
【DOI】 10.13236/j.cnki.jshe.2025.02.012
【作者簡介】 楊帆(1991—),男,山東泰安人,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講師;秦惠民(1955—),男,山東昌樂人,北京外國語大學特聘教授、國際教育學院院長;李慶豐(1972—),男,湖南雙峰人,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授(通訊作者)。
推進各級教育有機銜接,大中小學一體化建設、協(xié)同育人是我國教育領域面臨的重要現(xiàn)實問題。2023年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中強調(diào),建設教育強國,基點在基礎教育,龍頭是高等教育;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是一個系統(tǒng)性躍升和質(zhì)變,必須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動力。要堅持系統(tǒng)觀念,統(tǒng)籌推進?!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樹立系統(tǒng)培養(yǎng)觀念,推進小學、中學、大學有機銜接”[1]。大學與中學的有機銜接(簡稱“大中銜接”)是教育系統(tǒng)銜接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不僅是我國教育發(fā)展的特色課題,也是美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教育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19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公立中學(Public High School)迅速崛起。就性質(zhì)和功能定位而言,公立中學只是作為為學生就業(yè)服務的終結(jié)性教育機構(gòu),而非為大學升學服務的預備教育機構(gòu)。然而,隨著社會和教育的發(fā)展,加強公立中學與大學的銜接成為時代之需。如何實現(xiàn)公立中學與大學的有效銜接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教育界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美國教育界采取了一系列加強公立中學與大學銜接的行動,許多當時的著名大學校長參與其中并成為重要的推動力量,尤其是密歇根大學校長詹姆斯·布瑞爾·安吉爾(James Burrill Angell)及其領導的認證入學項目(Accreditation Program of Admission)是美國加強大中銜接行動的最早嘗試,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該項目出臺后迅速獲得拓展,其他各州的大學紛紛效仿,逐漸形成跨學校、跨州的區(qū)域相互認證系統(tǒng)。到19世紀90年代,認證入學項目成為考試制度之外美國最主要的大學錄取方式,也成為這一時期加強中學與大學銜接的重要路徑和方式。
安吉爾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著名大學校長之一,從1871年到1909年擔任密歇根大學校長,長達38年。在他的帶領下,密歇根大學從一所學術(shù)水平低下、學科類型單一的地方性學院發(fā)展成一所全國知名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獲得了“州立大學之母”[2]的盛名。安吉爾因此被譽為“現(xiàn)代州立大學的首席建筑師”[3]。由于安吉爾在美國高等教育領域的突出貢獻,學界長期以來對安吉爾的關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領域,如安吉爾與密歇根大學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安吉爾的高等教育宗教思想、安吉爾與男女同校制度等。實際上,安吉爾不僅在美國高等教育領域,而且在美國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銜接領域也有很多重要的作為和貢獻。安吉爾長期在許多致力于中等教育改革和大中銜接問題的教育社團和組織任職,如密歇根校長俱樂部、中北部大學和中等學校協(xié)會、美國全國教育協(xié)會等。1895年,安吉爾當選中北部大學和中等學校協(xié)會的第一任主席。這既是對他領導能力的認可,更是對他在促進公立中學和大學關系改善及中等教育改革領域作為和貢獻的認可。通過文獻綜述發(fā)現(xiàn),學界并未對安吉爾在大中銜接領域的思想和實踐給予充分的關注和探討,尤其是專門的系統(tǒng)研究較為缺乏。
本文在文獻史料的基礎上,對安吉爾在大中銜接方面的思想和實踐進行系統(tǒng)的專門研究,分析安吉爾致力于加強大中銜接的背景,闡述安吉爾關于大學與公立中學關系的思考,梳理安吉爾在認證入學項目的實施和拓展過程中的作為,探討安吉爾致力于加強大中銜接行動的原因,揭示安吉爾大中銜接思想的基本屬性,探究安吉爾大中銜接思想與實踐對我國大中銜接和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借鑒。
一、密歇根大學與公立中學銜接的現(xiàn)實困境
內(nèi)戰(zhàn)后,工業(yè)化、城市化的推進對人才培養(yǎng)數(shù)量和質(zhì)量要求提升了,美國高等教育領域產(chǎn)生了建設本土特色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的使命。傳統(tǒng)學院已經(jīng)無法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實現(xiàn)向現(xiàn)代大學的轉(zhuǎn)型。高等教育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需要充足的合格生源作為支撐。與此同時,私立中學等高校原有的生源供應機構(gòu)逐漸衰落,具有公共屬性的公立中學迅速崛起,其生源數(shù)量和類型也更加符合高等教育現(xiàn)代化轉(zhuǎn)型和發(fā)展的需要。于是,關于公立中學的性質(zhì)和功能定位或者說大中銜接的問題引發(fā)人們的廣泛關注,成為教育界爭論的焦點。“內(nèi)戰(zhàn)后,在對中學問題的思考和關注中,對中學與大學銜接關系的考慮和討論幾乎處于支配的地位,超過了對經(jīng)費支持、中學功能、課程、教學方法等問題的關注?!?sup>[4]具體而言,就是是否應該讓公立中學承擔大學升學的預備教育功能,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公立中學與大學銜接。很多組織和個體紛紛加入關于大中銜接問題的爭論和行動中,并在大中銜接體系的形成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如美國全國教育協(xié)會、著名大學校長、大學教授、中學教師和教育官員等教育改革的領袖和先驅(qū),其中就包括安吉爾。
(一)公立中學的迅速崛起及其與大學的嚴重脫節(jié)
美國歷史上主要出現(xiàn)過三種類型的中等學?!∥姆▽W校、文實中學和公立中學。拉丁文法學校和文實中學屬于私立性質(zhì)的學校,主要面向少數(shù)社會中上階層家庭,開設拉丁語、希臘語和數(shù)學等古典科目,為學生進入傳統(tǒng)學院學習做準備,是內(nèi)戰(zhàn)前高校最主要的生源輸送機構(gòu)。內(nèi)戰(zhàn)后,具有公共屬性的美國公立中學迅速崛起,到19世紀90年代,超過拉丁文法學校和文實學校等私立中學成為美國最主要的中等學校類型。密歇根州原本就有源遠流長的公共教育傳統(tǒng)。早在正式加入聯(lián)邦之前,密歇根地區(qū)政府就規(guī)定,密歇根州的中等教育屬于公共性質(zhì),由該州大學設立和管理。1817年,密歇根州的第一部憲法繼續(xù)堅持了這一規(guī)定,要求州立大學設立分支機構(gòu)作為公立中等學校,承擔公共中等教育的職責[5]。1874年,密歇根州最高法院關于查爾斯·斯圖亞特等訴卡拉馬祖第一學區(qū)案(簡稱“卡拉馬祖案”)的判決明確了州及學區(qū)用公共稅收支持公立中學發(fā)展行為的合法性。該判決極大地促進了密歇根州公立中學的創(chuàng)辦和發(fā)展。1857 年,密歇根州公立中學的數(shù)量僅為7所;1860 年,增至45 所;1870 年,增至107 所;1880 年,增至182 所;1890 年,增至278 所;1900 年,增至389 所[6]。
公立中學自產(chǎn)生之初便天然具有公共性質(zhì),面向所有人開放,主要為學生就業(yè)和謀生做準備。長期以來,公立中學并非為少數(shù)精英群體服務的升學預備教育機構(gòu),而是為所有學生就業(yè)做準備的終結(jié)性教育機構(gòu)。因此,這就導致公立中學與大學是相互獨立存在的,幾乎不存在任何銜接關系,與大學處于高度脫節(jié)的狀態(tài)。
(二)建設現(xiàn)代研究型大學的使命迫切要求加強大中銜接
內(nèi)戰(zhàn)后,隨著工業(yè)化-城市化、科學專業(yè)化及社會民主化的迅速發(fā)展,社會對接受過現(xiàn)代科目和實用科目教學的高等教育專業(yè)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有著中世紀傳統(tǒng)、單一學位和同質(zhì)性課程的傳統(tǒng)學院無法適應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創(chuàng)辦現(xiàn)代大學的呼聲不斷高漲。為了適應社會經(jīng)濟變化發(fā)展的需要,同時也受德國研究型大學的影響,美國高等教育領域產(chǎn)生了由傳統(tǒng)學院向現(xiàn)代大學轉(zhuǎn)型的探索?,F(xiàn)代大學面向大眾招生,生源來源廣泛,學校規(guī)模擴大,開設專業(yè)增多,既有古典科目,也有現(xiàn)代科學、現(xiàn)代語言和實用科目,具有世俗化、科學化和大眾化的特點。
1871年,安吉爾就任密歇根大學校長。和其他肩負大學轉(zhuǎn)型使命的校長一樣,安吉爾也希望將密歇根大學從一所平庸的地方性學院發(fā)展成一所致力于高深學問研究和高級人才培養(yǎng)的全國性的研究型大學。在就任密歇根大學校長的演說中,安吉爾對世界上第一所研究型大學——德國柏林大學給予了高度贊揚,“斯坦因、威廉·馮·洪堡、尼布爾、施萊爾馬赫、薩維尼以及他們的助手們奠定了柏林那所輝煌學校的基礎,使之成為把普魯士從極度的屈辱的地位提升到可以從萊茵河對岸輕蔑地俯視她的征服者的最有力的工具。這并不是對這所大學功能和影響的夸大”[7]。 安吉爾希望仿照德國研究型大學的模式,創(chuàng)辦具有美國本土特色的研究型大學,將密歇根大學從一所學術(shù)水平低下的地方性學院發(fā)展成全國性的以學術(shù)研究和研究生教育為主要任務的研究型大學?!斑@個國家的明智之士都期望建立若干(真正的)美國大學。這種大學對我們的公立中學甚至某些學院的影響就像歐洲的大學對英國的公學、法國的國立中學和德國的文科中學的影響那樣強大和廣泛。這可以被看作是建立這種最高等級的教育機構(gòu)的一個預言。我們必須及時建成這些大學?!?sup>[8]
內(nèi)戰(zhàn)前,密歇根大學的生源預備教育主要由大學開辦的預科部承擔。這樣的結(jié)果是分散了大學的教育資源和辦學精力,降低了大學的學術(shù)標準。內(nèi)戰(zhàn)后,為了提升學術(shù)標準,大學試圖擺脫預備教育的工作,將其轉(zhuǎn)移到中學。少量的私立文實學?;緹o法承擔為大學提供充足生源的預備教育任務,而且其并非公共教育機構(gòu)。公立中學迅速發(fā)展的客觀現(xiàn)實加之根深蒂固的公共教育傳統(tǒng)使得加強大學與公立中學的銜接成為密歇根大學的必然選擇。然而,這一時期的公立中學并非大學的預備教育機構(gòu),因此必須設法加強公立中學與大學的聯(lián)系,將升學預備教育的工作轉(zhuǎn)交給生源來源更廣泛、數(shù)量更充足的公立中學[9]。此外,19世紀70年代,密歇根州公立中學的整體水平較低,難以勝任大學預備教育的任務。因此,如果想要提高密歇根大學的入學標準,吸納更多有能力學習高等課程的學生進入大學深造,實現(xiàn)建立“真正的大學”的目標,就必須設法提高公立中學的質(zhì)量和水平,必須重新“定義和改進這些低年級學校的標準”[10],并設法加強其與大學的銜接,讓它們?yōu)槊苄髮W做好良好的生源準備工作。要想實現(xiàn)密歇根大學向現(xiàn)代研究型大學的轉(zhuǎn)型,安吉爾必須認真思考和對待公立中學的發(fā)展以及如何實現(xiàn)它與大學更好銜接的問題。
二、理念:安吉爾對公立中學與大學關系的
認識和思考
在長期的教育實踐活動中,安吉爾對大學與公立中學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在安吉爾看來,大學與公立中學本質(zhì)上是一種相互依存的“互惠關系”,公立中學應該承擔起為大學升學服務的預備教育任務,大學也應該為公立中學的發(fā)展提供幫助。
(一)大學與公立中學本質(zhì)上是一種相互依存的“互惠共生關系”
1887年,在全國教育協(xié)會年度會議上發(fā)表的題為《大學與公共教育的關系》的演講中,安吉爾指出,大學與公立中學本質(zhì)上是一種“互惠關系”或“相互依存”關系。安吉爾指出,從歷史上看,大學一直走在公立學校的前面并且直接或間接地幫助公立學校的建設。無論在意大利、法國、德國、美國,還是在世界任何地方,這都是普遍的發(fā)展秩序。同樣,作為一個歷史事實,大學之所以能達到現(xiàn)在的發(fā)展高度,也是得益于日益優(yōu)秀的公立學校的支持。“德國的文科中學、法國的國立中學、美國的公立中學,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些國家的大學能成為什么、能做什么?!?sup>[11]
(二)公立中學應該承擔為大學升學服務的預備教育功能
在安吉爾看來,大學的任務是負責高深知識的教學和研究,而公立中學的任務是為大學提供預備教育。安吉爾希望鼓勵公立中學專注于讓更多的學生為上大學做準備,并提升和加強兩級學校為造福社會所做的工作。安吉爾延續(xù)了塔潘(Henny P.Tappan)校長按照普魯士大學模式改造密歇根大學的愿望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建立“真正的美國大學”的設想。安吉爾深知要想辦成這樣一所高水平的大學,就需要更多、更好的生源準備。于是,安吉爾就提出了提高密歇根大學入學標準的計劃?!叭绻覀儸F(xiàn)在想要提高大學的等級,那么我們就必須提高預備工作的等級,只接受那些比他們目前進入大學一年級之前所達到的更高級的訓練的學生?!?sup>[12]和其他肩負實現(xiàn)大學轉(zhuǎn)型的大學校長一樣,安吉爾也希望通過逐步提高入學要求以鼓勵低年級學校開展更多的高級課程,從而提升這些機構(gòu)的學術(shù)標準。他認為公立中學在提高自身工作標準方面表現(xiàn)出的愿望是“一種非常值得稱贊的愿望”,將使大學在更高的層次上開始它們的工作[13]。
(三)大學應該為公立中學的質(zhì)量提升提供支持
安吉爾呼吁大學盡力幫助公立中學的發(fā)展?!盁o論是出于利己主義的動機,還是出于對公共責任的廣泛考慮,大學都應該盡一切可能幫助公立學校發(fā)展。”[14]不僅如此,在大學如何幫助公立中學發(fā)展的問題上,安吉爾提出了三個具體的建議。
首先,大學應該向公立中學表明大學是真正關心它們發(fā)展的。安吉爾在演講中指出,大學教師不應該對公立學校的發(fā)展和管理問題的研究漠不關心。大學教師不應該缺席公立學校教師召開的討論關于公立學校重要問題的會議。大學教師應當在公立學校教師能接受的范圍內(nèi)參加這種會議。通過適當?shù)乃伎伎梢园l(fā)現(xiàn),公立學校和大學的教育工作其實是同一個工作?!霸谶@個工作中,從最低年級到最高年級的所有教師和學生是在一個共同精神指導下的合作的存在,就像軍隊里的士兵一樣。大學教師應該對這一事實表示徹底的贊成和欣賞?!?sup>[15]
其次,安吉爾建議大學應當嘗試直接為公立學校服務,在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方面發(fā)揮作用。在此之前,公立中學師資培訓的工作一直屬于師范學校,但是,由于相當大的一部分大學生畢業(yè)后從事公立中學教師的工作,同時也是為了提高師資培養(yǎng)的質(zhì)量,因此,安吉爾建議大學應該承擔起公立中學師資和管理人員的培訓任務。此外,安吉爾還認為,作為一個合格的公立中學教師或教育管理人員不僅要學習普通學科的知識,還應該接受有關教育理論以及教學方法和技能的培訓?!昂翢o疑問,在我之前的許多人都記得他們是如何在教育方法和教學技能方面沒有做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從大學走向公立中學校長或城鎮(zhèn)(或城市)學校督學這一重要職位的,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技術(shù)準備,他們?yōu)榇烁冻隽藢λ撠煹膶W校管理失敗的慘痛代價,而這些在很大程度上本可以由一個合適的導師預先教給他們?!?sup>[16]
最后,將生源預備的責任交給公立中學,有助于公立中學教育系統(tǒng)的振興。安吉爾認為在這一方面做得最好的就是德國。德國大學的生源主要來源于文科中學。德國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已經(jīng)在文科中學學習了相關學科,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德國對文科中學教育質(zhì)量要求極高。不僅如此,德國的大學還與文科中學建立了認證的關系,但是并非被認證中學的所有學生都可以直接免試進入大學。文科中學還會對學生的學業(yè)水平進行考試,考試全面而嚴格,按照成績劃分等級,低于第二等級的學生不允許進入大學[17]。通過對文科中學認證的方式獲取合格生源的做法是德國研究型大學得以成功建立的重要制度保障。安吉爾對德國大學通過認證的方式把學生從文科中學輸送到大學的方式十分贊賞,強烈建議將其引入美國[18]。
三、行動:安吉爾與認證入學項目的實施和拓展
認證入學項目的推行是安吉爾實現(xiàn)加強大中銜接目的的直接舉措。為了在公立中學與大學之間建立正式和有效的銜接,安吉爾決定在密歇根大學大力推行認證入學項目。密歇根大學每年派遣大學教師作為檢查員對申請認證的中學進行檢查,檢查內(nèi)容包括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師資水平、硬件設施、學校管理以及學生的學業(yè)水平和學習能力等。檢查結(jié)果以報告的形式提交大學董事會進行評估。通過審核和評估的中學會被列入該大學的“認證名單”,成為大學的“認證中學”,獲得認證中學畢業(yè)證書的學生可以免試直接進入該大學學習。1912年,安吉爾在回憶錄中寫道,“對于州的教育系統(tǒng)來說,也許沒有什么比通過引入認證入學項目來培養(yǎng)大學與中學的友好關系更成功的做法了”[19]。在安吉爾的帶領下,該項目在實施過程中不斷調(diào)整,最終形成較為穩(wěn)固成熟的運行模式,并逐漸向其他大學和地區(qū)拓展。
(一)安吉爾與認證入學項目的實施
認證入學項目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安吉爾校長。安吉爾對密歇根大學的招生和認證工作極為熱心,從1871年到1897年,安吉爾一直擔任密歇根大學負責對公立中學進行認證工作的中學認證委員會的主席,幾乎參加了對每一所中學的認證工作,與每一位提出認證申請的中學督學或校長進行通信。認證委員會的任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招生面試和認證工作通信。擔任認證委員會主席期間,安吉爾主持了學校的每一次招生面試,跟每一個申請入學的學生進行了面談,審閱了每一個學生的畢業(yè)證書,并與每一位提出認證申請的公立中學督學或校長進行了通信。自從擔任密歇根大學校長以來,在安吉爾的通信中關于中學認證話題的信件越來越多,其中包括安吉爾與其他大學和州教育當局關于認證項目運作情況的討論、學校董事會請求密歇根大學派人對他們學校進行檢查的信件以及對認證項目的實施結(jié)果表示支持或反對的信件。直到1891年,安吉爾校長還在親自處理招生事務和中學生認證事宜,僅文學、科學和藝術(shù)系就錄取了1175名學生。1912年,安吉爾在回憶錄中寫道,“為了與學生保持密切聯(lián)系,若干年來,我履行了現(xiàn)在分配給文學、科學和藝術(shù)系院長的職責。我登記了所有新來的學生;我給出了每一個接收(或拒絕)的理由。我主動審查了所有的認證申請”[20]。由于安吉爾校長的親力親為,人們一度懷疑文學、科學和藝術(shù)系沒有院長。隨著需要認證的中學和學生的增加,從1896年開始認證工作由學校層面下移到各院系,安吉爾校長關于認證事宜的工作才逐漸減少[21]。
安吉爾在公立中學檢查和認證工作中的辛勞付出,以及他細致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和溫和委婉的工作風格贏得了公立中學學生、教師、校長和督學的尊敬和認可。安吉爾對公立中學的審查是嚴格的,但態(tài)度卻是十分友好的。如果需要向公立中學傳達一個沒有通過認證的決定,安吉爾會用溫和的語氣和鼓勵的話語來盡量緩和這一決定對公立中學造成的打擊。在寫給密歇根州某市鎮(zhèn)學校董事會主席拒絕接受該鎮(zhèn)公立中學作為密歇根大學的認證中學的信中,安吉爾措辭很委婉地寫道:“我很遺憾地告訴您,在審議了我們委員會的報告以及他們所能了解到的有關公立中學的一切情況之后,我們的教師感覺還沒有準備好與你們的學校建立‘文憑(認證)關系’。他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你們的學校會獲得更好的發(fā)展,使它們能夠與大學建立良好的聯(lián)系。……我們很遺憾地發(fā)出這封函件,希望您將會以坦率、友好的精神接受它?!?sup>[22]不僅如此,在每次視察完一所公立中學后,他都會對學校的優(yōu)缺點進行評價,并且對不足的地方提出改進的建議。通過訪問、交談、通信等各種方式,安吉爾與公立中學建立了良好的友誼。當安吉爾出現(xiàn)在公立中學校園時,學生和老師都對他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和誠摯的敬意[23]。密歇根州很多地方的督學都會將來自安吉爾校長的認證信函進行精心裝裱,然后掛在自己辦公室墻上的顯眼位置,將此作為得到大學認可的“優(yōu)異證書”和榮譽[24]。在長達38年的校長任期內(nèi),安吉爾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推動認證入學項目的實施。安吉爾不斷尋求促進大學與公立中學交流和合作的機會,親自走訪了密歇根州的每一所公立中學,與教師和教育行政官員進行商談溝通和交流,直到與他們建立起互相幫助和信任的關系。
經(jīng)過長期的實施和調(diào)整,密歇根大學認證入學項目最終形成穩(wěn)定的運行模式和機制。安吉爾和密歇根大學在入學考試之外探索了一種全新的招生和評價方式。中學畢業(yè)生只要在認證中學學習了相應的課程,并通過學校的考核獲得該校的畢業(yè)證書,就可以在不參加大學入學考試的情況下,直接進入大學學習。在大學普遍尋求與中學建立良好關系的時代,認證入學項目得到廣泛的認可和接受,被其他州的大學和學院紛紛模仿和借鑒,如明尼蘇達州、艾奧瓦州、威斯康星州、德克薩斯州、密蘇里州、加利福尼亞州、俄亥俄州等[25]。
(二)安吉爾與認證入學項目的拓展
在安吉爾的領導下,密歇根大學認證入學項目獲得迅速發(fā)展。以文學、科學與藝術(shù)學院為例,1872年至1880年間,有16所公立中學被列入密歇根大學的認證名單,該學院平均每年通過認證項目錄取的學生數(shù)量為57人。到1890年,密歇根大學認證的公立中學的數(shù)量達到51所,在文學、科學與藝術(shù)學院錄取的436人中,通過認證項目入學的人數(shù)為164人,通過考試入學的人數(shù)為131人[26]。到1900年,密歇根大學認證的公立中學數(shù)量達到108所,通過認證項目錄取的學生數(shù)量增加到266名[27] 。
不僅如此,該項目很快就獲得了在全美范圍的拓展。許多大學和學院紛紛模仿密歇根大學,采用了認證入學的做法。1871年,明尼蘇達大學成為第一個仿照密歇根大學認證入學項目的大學。1872年,密歇根州、明尼蘇達州、艾奧瓦州和威斯康星州的州立大學都與本州的公立中學建立了認證制度。1873年,印第安納州和伊利諾伊州也開始采取認證入學制度。1874年,俄亥俄州緊隨其后。1890年以前,所有這些州,以及德克薩斯州、密蘇里州和加利福尼亞州,都采用了完善的認證制度。根據(jù)美國教育專員的調(diào)查,到1896年,42所州立大學和贈地學院以及大約150所私立院校已經(jīng)實施了某種形式的認證計劃[28]。
(三)安吉爾對建立區(qū)域“相互認證”制度的呼吁
隨著認證入學項目的拓展和流行,各大學在模仿和借鑒過程中根據(jù)自身條件作出調(diào)整,形成了多樣化的認證標準。多樣化的認證標準使得中學為滿足不同大學的認證要求提供不同的課程和教學,給中學造成極大工作負擔。為了減少不同大學認證項目的分歧,減輕大學的檢查負擔和中學的教學負擔,安吉爾等人呼吁在各州和大學之間建立“相互認證”的制度,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證標準。不同州的大學和學院可以接受其他大學認可名單上的中學,不再對中學進行單獨的審查和認證。
對中學進行區(qū)域認證的理念最早由安吉爾和康涅狄格州諾威奇市免費文實學校的羅伯特·基普校長在19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基普提議,在新英格蘭地區(qū)建立一個由六到八所大學組成的共同審查委員會,負責對該地區(qū)的公立中學進行審查和認證,確定它們是否有資格成為大學的認證中學。獲得該委員會認證的公立中學的學生可以選擇進入任何一個加入該委員會的大學。安吉爾對基普的建議十分認可。他堅信,如果采取這一舉措,新英格蘭的認證體系將會取得成功,將建立一個健全、有效的對公立中學進行檢查和認證的體系。安吉爾進一步呼吁擴大聯(lián)合的范圍,讓新英格蘭地區(qū)所有大學都加入同一個審查委員會,將公立中學檢查和認證工作分配到每一所學校[29]。安吉爾和基普建立區(qū)域認證委員會的設想和呼吁在新英格蘭地區(qū)變?yōu)榱爽F(xiàn)實。各種區(qū)域認證組織紛紛成立。1901年,中北部學院和中等學校協(xié)會成立了中北部各州認證學校和大學委員會。1902年,新英格蘭大學和預備學校協(xié)會與新英格蘭大學入學考試委員會合作成立了新英格蘭大學入學認證委員會。區(qū)域認證既減輕了大學對眾多申請認證的公立中學進行審查的壓力,也減輕了公立中學為應付不同大學的多樣化認證要求的負擔,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大學入學要求的統(tǒng)一和標準化。正如馬克·凡諾貝克所言,“全國許多大學和學院的校長們都曾試圖建立一個使小學、公立中學和大學相互銜接的教育等級體系。而安吉爾在密歇根大學領導的改革成為了這些大學校長們的榜樣?!布獱栆呀?jīng)開始了從基于考試的招生制度向基于公立中學畢業(yè)證書的招生制度轉(zhuǎn)變的改革。認證入學項目在美國中西部和其他地區(qū)的擴散使這種方式得到鞏固”[30]。認證入學項目實質(zhì)上成為確保高等教育公共性實現(xiàn),構(gòu)建相互銜接的公共教育系統(tǒng)的制度保障。
四、安吉爾致力于加強大中銜接的動因分析
安吉爾致力于加強大中銜接以及大力推行認證入學項目的原因既是出于對密歇根大學招生利益和提升密歇根大學教育質(zhì)量的現(xiàn)實考量,更是對他所信奉的民主教育理念和公共教育思想的切實踐行。為密歇根大學招收充足的合格生源進而提升大學的學術(shù)水平、實現(xiàn)其現(xiàn)代轉(zhuǎn)型是安吉爾致力于加強大中銜接的直接原因,而民主教育理念和公共教育思想則是根本原因。安吉爾始終堅信建立相互銜接的公共教育系統(tǒng)是實現(xiàn)公共教育思想和民主教育理念的基礎和前提,因此主張實現(xiàn)高等教育的公共性,向所有階層的人開放高等教育。
(一)直接原因:對密歇根大學招生利益的現(xiàn)實考量
安吉爾執(zhí)政密歇根大學期間面臨的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將密歇根大學由一所學術(shù)水平低下的地方性學院建設成一所全國性的研究型大學。他的前任校長們,如塔潘、亨利·弗里茲已經(jīng)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性措施的嘗試,如男女同校、自由選修制的探索、科學課程的引入等。而使這些措施成功實施并制度化則成了安吉爾的責任[31]。面臨向現(xiàn)代研究型大學轉(zhuǎn)型的挑戰(zhàn),大學必須擴大和改進它的工作,提高進入專業(yè)學院學習的資格,引導學生進一步接受研究生教育[32]。在這樣的背景下,密歇根大學與其他外部機構(gòu)的關系從來沒有像安吉爾執(zhí)政初期這樣重要,其中就包括對大學與公共學校尤其是公立中學關系的重新審視。安吉爾試圖通過加強公立中學與大學的合作,將大學預備教育的工作從大學預科部轉(zhuǎn)移到公立中學,同時把公立中學教育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水平,讓公立中學為大學提供充足的合格生源,使大學專注于真正的高等教育層次的工作,聚焦科學、文學和藝術(shù)等方面的專業(yè)研究和研究生教育,實現(xiàn)由傳統(tǒng)學院式大學向現(xiàn)代研究型大學的轉(zhuǎn)變[33]。因此,對大學招生利益的現(xiàn)實考量以及實現(xiàn)密歇根大學向現(xiàn)代研究型大學轉(zhuǎn)型和質(zhì)量提升的迫切需要,是安吉爾致力于加強大中銜接和推行認證入學項目的直接動力。
(二)根本原因:對民主教育理念和公共教育思想的切實踐行
作為處于大學現(xiàn)代轉(zhuǎn)型關鍵時期的校長,對大學學術(shù)水平的提升和招生利益的考量是安吉爾致力于加強大中銜接和推行認證入學項目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這并不意味著安吉爾完全是出于大學的利益才參與到加強大中銜接的行動之中,其中更深層次原因或者根本原因在于安吉爾所信奉的民主教育理念和公共教育思想——通過構(gòu)建公立小學、公立中學與州立大學相互銜接的完整公共教育體系,讓每個孩子獲得接受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機會。在談及大學與州的關系時,安吉爾指出,“我一直有兩個偉大的目標:首先,我努力說服每一個公民把自己看作是大學這個機構(gòu)的股東,而且有興趣幫助這個機構(gòu)最大限度地為他們和他們鄰居的孩子提供服務。其次,我試圖讓所有的低年級學校和教師都明白他們和大學是一個完整統(tǒng)一的系統(tǒng),應該讓即使是這個州最偏僻的校舍中的學生意識到從他的家鄉(xiāng)通往大學的道路是開放的”[34] 。
安吉爾始終堅持高等教育的公共性和民主性,主張向所有階層的人開放高等教育。1879年6月26日,安吉爾在密歇根大學畢業(yè)典禮上發(fā)表《讓所有人都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的呼吁》的演講,他指出,“讓窮人和富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在一個共和國?!铱梢钥隙ǖ氖牵魏巫尭蝗藛为毥邮芨叩冉逃闹贫劝才旁诤艽蟪潭壬隙际遣幻髦堑摹?sup>[35]。這首先意味著必須用某種方法以低成本的方式提供高等教育,否則大量的學生將不得不被排除在高等學校之外?!拔蚁胂蟛怀?,有比把高等教育的寶貴福利限制在富人范圍內(nèi)的這種制度更可恨,更違背我們的自然本性,更對知識和人民具有災難性?!?sup>[36]由此可以看出,安吉爾始終堅持高等教育的公共性,主張應該讓每一個孩子獲得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這也是安吉爾始終致力于加強大中銜接的根本驅(qū)動力?!叭藗兒茏匀坏叵嘈?,他成功的最終原因在于他受到的某種根本性的驅(qū)動,這種驅(qū)動不是來自大學或公立中學而是來自某種更直接的人類信念。這一信念也就是正如他所說的,讓每個家庭的每個孩子都應該看到在他面前有一扇通向高等教育和美好未來的敞開的大門?!?sup>[37]
五、安吉爾大中銜接思想的核心特質(zhì)
民主性和公共性構(gòu)成了安吉爾大中銜接思想的核心特質(zhì)。公共教育思想在美國源遠流長,是歷代美國教育家不斷探討的問題。自本杰明·富蘭克林、托馬斯·杰弗遜、本杰明·拉什等建國先賢,到賀拉斯·曼、亨利·巴納德等公共學校運動的領導者,眾多教育家都將公共教育視為培養(yǎng)共和國公民、維護共和國長治久安的重要手段。在他們看來,民主政體的建立和維護,需要掃除愚昧,培養(yǎng)理智的公民,只有如此共和國才能永葆生機、長久存在。到19世紀上半葉,在公共學校運動領袖的引領下,各州都建立了完備的公共初等教育體系,公共初等學校已經(jīng)從理念變?yōu)楝F(xiàn)實。然而,以傳統(tǒng)學院為代表的美國高等教育長期屬于精英教育,與美國的公共教育的傳統(tǒng)和民主社會理想背道而馳。內(nèi)戰(zhàn)后,社會民主化發(fā)展的現(xiàn)實需要迫使高等教育作出調(diào)整。一大批大學校長致力于將精英屬性的傳統(tǒng)學院轉(zhuǎn)變?yōu)楣矊傩缘默F(xiàn)代大學,如哈佛大學校長查爾斯·艾略特 、芝加哥大學校長威廉·哈珀、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尼古拉斯·巴特勒 、安吉爾等。
民主教育理念和公共教育思想是安吉爾致力于加強大中銜接的根本驅(qū)動力,也是安吉爾大中銜接思想的基本屬性。安吉爾強調(diào)教育應服務于全體民眾,促進社會的整體進步與繁榮。在安吉爾看來,教育公共性的實現(xiàn)只能通過建立大學居于頂端的公立小學、公立中學和州立大學相互銜接的公共教育體系。公立中學是整個教育系統(tǒng)中發(fā)揮承上啟下作用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因而加強大中銜接是構(gòu)建公共教育系統(tǒng)的關鍵所在。在1874年的《校長年度報告》中,安吉爾指出,“我們和學校——從最低年級的學校到最高年級的學校,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和利益,那就是我們的教育體系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這一點怎么強調(diào)都不過分”[38]。1887年,《大學與公共教育的關系》演講又進一步指出,“從幼兒園和小學再到學院和大學,該鏈條的任何部分都不應該有斷裂。在我們國家多元化的教育體制下,雖然我們的教育體系中沒有一個正式的統(tǒng)一的組織,但是我們可以成功地使大學和學院的事務與我們的公共教育制度形成實質(zhì)的統(tǒng)一,至少是實質(zhì)的協(xié)調(diào)”[39]。正如伯克·欣斯代爾所言,認證入學項目究竟發(fā)揮了多大的作用,這是一個難以評價的問題。但比起發(fā)明一種讓學生方便進入大學的模式而言,安吉爾等人更關心的是“如何協(xié)調(diào)和振興州公共教育體系中的各級各類的組成部分”[40]。認證入學項目實質(zhì)上成為安吉爾確保高等教育公共性和普及性實現(xiàn),同時構(gòu)建相互銜接的完整公共教育體系的制度保障和有效途徑。
六、結(jié)語
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的跨越,是一個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復雜系統(tǒng)工程,需秉持系統(tǒng)觀念,協(xié)調(diào)各方力量。推進大中小學一體化建設和協(xié)同育人是我國教育領域面臨的重要現(xiàn)實問題。建設教育強國,必須堅持系統(tǒng)觀念,統(tǒng)籌推進各級教育有機銜接。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美國大中銜接問題集中爆發(fā)的時期,安吉爾關于加強大中銜接的思想和實踐,在當時十分富有創(chuàng)造性,成為美國解決大中銜接問題的重要路徑之一。在我國當前“雙一流”建設及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新形勢下,實現(xiàn)中學與大學的有機銜接和高素質(zhì)人才的貫通培養(yǎng)顯得更為迫切,“保持中學教育與大學教育的有機銜接與融合發(fā)展是培養(yǎng)高素質(zhì)、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必要前提”[41]。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深入發(fā)展以及高中適齡人口的逐年下降,高中與大學的統(tǒng)籌發(fā)展也越來越成為一個非常迫切的議題。批判借鑒美國大中銜接問題的改革經(jīng)驗和教訓,對于我國當前教育銜接領域存在問題的解決具有一定啟發(fā)。
首先,要明確界定并強化中學的升學預備教育性質(zhì)與功能,確保學生能夠順利過渡到高等教育階段。19世紀末20世紀初,制約美國公立中學與大學有效銜接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公立中學升學預備教育功能定位的不明確。長期以來,公立中學只作為職業(yè)性和終結(jié)性的教育機構(gòu),并不承擔為大學升學服務的預備教育功能。直到1918年,全國教育協(xié)會中等教育改造委員會出臺的《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則》報告明確界定公立中學應兼具職業(yè)性和學術(shù)性雙重屬性,同時具備面向就業(yè)和面向升學的雙重功能。該報告在美國教育界產(chǎn)生廣泛影響,被譽為“20世紀美國中等教育的憲法”[42],明確了公立中學的升學預備教育功能,為大中銜接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
其次,要充分發(fā)揮大學在大中銜接行動中的引領作用,通過多種形式促進兩階段教育的深度融合。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作為整個教育系統(tǒng)“龍頭”的高等教育,應該在教育體制銜接與融合過程中發(fā)揮引領作用。一方面,要高度重視發(fā)揮大學在大中銜接行動中的主動溝通作用。認證入學項目的實施流程就是通過大學校長、大學教授對中學的訪問和交流來開展的。作為整個學校教育系統(tǒng)最高層級的領導者應該樹立教育整體觀和系統(tǒng)教育觀,將不同層級學校教育視為相互聯(lián)系的有機整體,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育銜接工作中,承擔起引領和導向的責任。另一方面,大學要發(fā)揮對中學教育的指導作用,要為公立中學的教育質(zhì)量提升提供支持。通過資源共享、課程銜接、師資培訓等方式,促進兩階段教育的深度融合。通過認證入學項目,大學教師定期對中學進行訪問,可以直接為中學教師的教學方法、中學課程設置、中學教育改革提供建議和指導。此外,大學教師可以定期到中學舉辦教育培訓講座或開設教育教學專題指導課程,中學教師則可以定期到大學參加相應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技能以及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和培訓。
最后,應探索并采用靈活多樣的大學招生方式,實現(xiàn)教育機會的公平與多元。片面強調(diào)應試的招生考試制度會導致中學與大學缺乏有效互動和銜接,因此在考試招生之外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招生方式。安吉爾領導實施的認證入學項目就是一次十分有益的嘗試。檢查和認證在大學和中學之間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對話,打破了兩個教育層級之間的隔閡。大學教師對公立中學的訪問會增加公立中學教師和學生對大學的了解,增強公立中學生在畢業(yè)后進入大學學習的興趣和愿望,鼓勵更多的學生進入大學深造。1887年,安吉爾在全國教育協(xié)會年會上發(fā)表的演講中指出,“對許多居住在遠離大學的偏遠地方的孩子而言,大學似乎顯得有些虛無縹緲和遙不可及。他們幾乎不敢抱有上大學的愿望。然而,大學老師對公立中學的訪問給予了這些孩子了解大學的機會。大學老師友好地鼓勵那些渴望自由教育的孩子,并且引導那些在智力和性格方面達到最高等級學校水平的學生去接受學院或大學的課程”[43]。安吉爾甚至認為,認證入學項目是迄今為止實現(xiàn)大學與公立中學銜接并激發(fā)公立中學升學預備教育功能的最有效的手段,“給我們包括大學和低年級學校在內(nèi)的整個公共教育系統(tǒng)帶來了利益”[44]。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 [2024-05-1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2][17][21][24][27] Shaw, W B.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 Encyclopedic Survey (Vol. I)[M].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42:72,246,246,64,64.
[3] Lourie, M A.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Academic Culture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Fresh Explorations[M].Ann Arbor: Horace H. Rackham School of Graduate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89:17.
[4] Wesley, E B. NEA: The First Hundred Years[M]. New York: Harper amp; Brothers, 1957:67.
[5][6] Putnam, D.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Public Education in Michigan[M].Ann Arbor: George Wahr, 1904:84,93-94.
[7][8][12] Angell, J B. Inaugural Addres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871[M]//Selected Address. New York: Longmans, Green, and Co., 1912:9,13,19.
[9][10][30] Vanoverbeke, M A. The Standardization of American Schooling: Linking Secondary and Higher Education, 1870-1910[M].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8:49,36,59.
[11][14][15][16][18][29][39][43][44] Angell, J B. Relations of the University to Public Education[C]//NEA. The Addresses and Journal of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al Association, Session of the Year 1887. Salem, Mass: Observer Book and Job Print, 1888:146,146,146-147,147,148,150,151,149,148.
[13] Angell, J B. The President's Report to the Board of Regents for the Year Ending June 30, 1873[R].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873:7-8.
[19][20][33][34] Angell, J B. The Reminiscences of James Burrill Angell[M]. New York: Longmans, Green, and Co., 1912: 238-239, 242,13,255.
[22][23] Smith, S W. James Burrill Angell: An American Influence[M].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54:159,158.
[25]楊帆,張斌賢.“考試”抑或“認證”:認證入學項目與美國中學教育評價方式變革[J].比較教育研究,2024(06):45-53.
[26]Angell, J B. The President's Report to the Board of Regents for the Year Ending September 30,1890[R].Ann Arbor: Published by University of Michigan,1890:11.
[28]United States Bureau of Education. Admission to College by Certificate[R]//Report of the Commissioner of Education for the Year 1894-95.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896:1172.
[31]Shaw, W.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M].New York: Harcourt, Brace and Howe, 1920:70-71.
[32][40] Hinsdale B A, Demmon I N.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M].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06:63,60-61.
[35][36] Angell, J B. The Higher Education: A Plea for Making It Accessible to All[M]// Selected Address. New York: Longmans, Green, and Co., 1912:41-42,49.
[37]Anonymity. President Angell and Secondary Education[J].The School Review, 1909,17(06):437-438.
[38]Angell, J B. The President's Report to the Board of Regents for the Year Ending June 30, 1874 [R].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874.
[41]伍宸,朱雪莉.我國中學與大學教育銜接與融合的現(xiàn)實困境與突破——基于英國的經(jīng)驗與啟示[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23(01):87-95.
[42]楊帆,張斌賢.20世紀美國中等教育的憲法:《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則》發(fā)表始末及歷史意義[J].教育史研究,2019,1(01):57-70.
基金項目:2023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教育強國內(nèi)涵、特征與建設路徑研究”(23JZD044)。
American University and High School Articulation and Educational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The Philosophy and Exploration of President Angel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Yang Fan,Qin Huimin, Li Qingfeng
Abstract: Moving from a super-scale educational nation to an educational superpower requires a systematic approach and coordinated efforts.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articulation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education became a focal point of educational reform in the United States. Faced with the mission of transitioning to modern universitie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ublic high schools, strengthen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education became a strategic choice for Angell and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gell believed that universities and high schools essentially have a \"mutually beneficial symbiotic relationship\". Public high schools should undertake the function of providing preparatory education for universities, while universities need to help public high schools improve quality and jointly promote seamless articulation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education. This concep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recruitment interes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but also a profound practice of democratic and public education ideas. Based on this, Angell actively implemented the certified admission program, aiming to ensure the fairness and univers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through institutional means. Angell's ideas on the articulation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education provide significant references for the current issues of articulation and educational integration in our country: First, it is necessary to clearly define and strengthen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secondary schools as preparatory educ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second, to fully leverage the leading role of universities in the articulation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education; and finally, to adopt flexible and diverse university recruitment methods.
Key words: James Angell; public high school; accreditation program of admission; articulation between high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責任編輯 肖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