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戲劇劇本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重要路徑,更是提升學生閱讀分析能力和鍛煉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手段。然而,傳統(tǒng)的戲劇教學往往停留于劇情講解和角色分析,未能有效激活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只有通過引導高中生深度參與閱讀和解析戲劇劇本,才能幫助其真切體悟戲劇的魅力,最終達成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目標。
項目式學習在戲劇劇本閱讀中的導入與啟動
以項目式學習引導高中生在戲劇劇本閱讀中發(fā)揮文學思維能動性,關鍵在于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赏ㄟ^構建與劇本主題緊密相關的情境,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使其主動深入閱讀劇本。
1. 情境構建激發(fā)閱讀興趣
項目式學習的第一步是構建一個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學習情境。在戲劇劇本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一個與劇本主題相關的導入活動,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例如,在教授曹禺的《雷雨》時,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雷雨交加的音效,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然后提出問題:“在這樣的夜晚,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這樣的情境構建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和閱讀興趣。
2. 目標設定明確閱讀任務與預期成果
在項目啟動階段,要設定明確的閱讀任務和預期成果。閱讀任務可以是詳細閱讀劇本、深度分析角色、劇本改編或創(chuàng)作等。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思考這些任務與現(xiàn)實生活、個人成長之間的聯(lián)系,以此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例如,在《哈姆萊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定任務:“分析哈姆萊特的性格特點,并探討其對現(xiàn)代人的啟示?!边@樣的任務設定使學生在閱讀中更加有的放矢,促進其對劇本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項目式學習在戲劇劇本閱讀中的實施與推進
項目式學習模式在戲劇劇本閱讀教學的實施與推進,目的是讓高中生在主動參與中實現(xiàn)文學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通過小組合作、情景再現(xiàn)、劇本改編等多樣化活動,學生可以深入探究劇本內涵,增強對文學形象、情節(jié)結構和主題思想的理解。推進項目時,教師應以分析劇本語言藝術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而批判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寫作訓練,則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這一學習模式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體驗,深化了他們對文學作品的感悟,為培養(yǎng)具有深厚文學底蘊和獨立思考能力的青少年奠定了堅實基礎。
1. 深度閱讀引導挖掘劇本內涵
深度閱讀是項目式學習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在戲劇劇本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多次閱讀、情境再現(xiàn)、驅動型提問等方式,深入挖掘劇本的敘事結構和深層內涵。例如,在《茶館》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再現(xiàn)戲劇中的關鍵情節(jié),親身體驗劇中人物的生活和命運,感受劇本反映的時代問題和人性矛盾。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劇本中的象征、隱喻等修辭手法,進一步提升其文學鑒賞能力。
2. 合作探究促進交流與分享
項目式學習強調合作探究,小組合作的方式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分享。每個小組負責對劇本中的一個或多個角色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然后在全班范圍內進行匯報和交流,分享各組的發(fā)現(xiàn)和理解。這樣的合作探究方式能夠加深學生對劇本的理解,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溝通能力。例如,在《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教學中,設置小組問題:“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此類問題可以推動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并在小組內展開熱烈討論。
3. 創(chuàng)意表達鼓勵劇本改編與創(chuàng)作
項目式學習鼓勵對劇本進行改編與創(chuàng)作,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劇本中的寫作技巧。例如,在《西廂記》的教學中,教師以“如果讓你來改編這個故事,你會如何設計情節(jié)、角色或結局?”的設問方式,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使其深入地理解劇本的內涵和主題。
項目式學習在戲劇劇本閱讀中的總結與反思
項目式學習模式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實踐性,為高中語文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教學路徑,有助于培養(yǎng)具有深厚人文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生。其中,成果展示和反思評價有助學生深化對文本的理解、分享學習成果,將所學應用于實際生活。戲劇劇本閱讀為學生全面發(fā)展主動文學思維、提升語文素養(yǎng)提供了有效保障。
1. 成果展示分享學習成果與收獲
在項目式學習的最后階段,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成果展示,促進學生間的相互學習、相互借鑒。成果展示可以劇本表演、演示文稿匯報、海報設計等多元化形式展開。以《雷雨》教學為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劇本改編成短劇進行表演,展示他們對劇本的理解和創(chuàng)作能力。這樣能夠增強表演小組學生的自信心和表達能力,也能讓作為觀眾的同學在欣賞他人作品的過程中拓寬視野、豐富體驗。
2. 反思評價提升學習質量與效果
反思評價是項目式學習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和評價,總結優(yōu)點和不足;教師也應提出改進建議和措施,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客觀、公正、積極的多維度反饋和指導。在《哈姆萊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在這次學習過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難?你是如何克服的?你對哈姆萊特的理解是否有所加深?”這樣的問題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反思和評價,提升他們的學習質量和效果。
3. 拓展延伸將學習成果應用于實際生活
項目式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將學習成果應用于實際生活,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和轉化。在戲劇劇本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所學的文學知識、寫作技巧等應用于寫作、演講、表演等方面。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劇本《茶館》中的故事或人物作為素材進行寫作練習或演講比賽;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戲劇作品《羅密歐與朱麗葉》對現(xiàn)代人的愛情觀有何啟示?”并鼓勵他們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寫成文章或進行演講分享。這樣的拓展延伸,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劇本的理解和記憶,還能提升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
基于“項目式學習”的高中語文戲劇劇本閱讀教學,通過情境構建、深度閱讀、合作探究、創(chuàng)意表達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深挖劇本內涵和主題,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通過成果展示、反思評價和拓展延伸等環(huán)節(jié),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和效果,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這種教學方式不僅符合當前高中語文教學倡導的“以學生為中心、注重閱讀體驗和實踐應用”的教學理念,還能夠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繼續(xù)探索和完善基于“項目式學習”的戲劇劇本閱讀教學模式,能夠為高中生的語文學習提供更加豐富、多元和有效的路徑。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4年度一般課題《任務情境下高中語文戲劇教學理念與設計要素探究—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實踐》的系列論文之一,課題立項號GS 〔2024〕 GHB0293。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