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部編版培智學?!渡钫Z文》教材是落實新課標理念的重要載體。以低、中年級段培智學校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生活語文》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字種字頻統(tǒng)計工具對其課文用字、生字表用字進行定量分析,并與《生活語文五級水平識字表》《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表》以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2022年版)》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教材在選字、用字方面具有獨特的編排特點,不同年級在選字、用字上存在共性、差異與潛在問題,研究這些問題可以為后續(xù)教材的編纂修訂及其使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培智學校;生活語文;字量;字種
【中圖分類號】 G764
【作者簡介】 陳珂,碩士研究生,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特殊教育學系(上海,200062),51264107014@stu.ecnu.edu.cn。
一、問題提出
《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6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頒布實施后,2017年秋季起與之配套的培智學校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生活語文》(以下簡稱“部編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并正式投入使用。至2023年,低年級段和中年級段的部編版培智學校語文教材已相繼出版發(fā)行,并廣泛應用于全國各地的培智學校教學中。
部編版培智學校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生活語文》(以下簡稱“部編版教材”)是語文課程理念與目標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實施語文教學的重要課程資源。由于部編版教材的主要適用對象為中重度智力障礙學生,而培智學校所招收的學生在障礙類型及障礙程度上愈加復雜化和嚴重化,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深入理解和熟練掌握部編版教材的編寫理念與編排特征。唯有如此,教師方能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通過增添、刪減、替換、合并等策略,靈活地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和實施個性化教學,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差異化學習需求。本研究意在通過分析部編版教材在低、中年級段的課文用字及生字表用字中字量、字種編排的具體特點,為后續(xù)教材的編纂修訂及其使用提供參考。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義務教育低年級段和中年級段(1至6年級,總計12冊)的部編版教材作為研究對象,包括144篇課文和12個生字表。
(二)研究方法
內(nèi)容分析法是一種基于定性研究的量化分析方法,以定性的問題假設為出發(fā)點,利用定量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和工具對對象進行處理,最終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得出定性的結論[1]。本研究運用此方法對低、中年級段的144篇課文用字及12個生字表用字進行字量和字種分析,之后與常用字表進行比較,進而把握部編版教材在字量、字種上的編排特點。本研究中,“字種”指的是特定的字體或字形類別。與常規(guī)認知有所不同,對于部編版教材中跨冊出現(xiàn)的多音字現(xiàn)象,研究實施逐次累積的計數(shù)策略,以便全面考量多音字的頻次與分布。數(shù)據(jù)錄入與分析使用ROST-CM6軟件。
三、研究結果
(一)課文用字及其與常用字表的共用字統(tǒng)計
1.課文用字的字量統(tǒng)計
本研究對部編版教材課文用字總量及其在不同年級段、年級的分布情況進行統(tǒng)計,結果見下頁表1。
由表1可知,低年級段和中年級段教材用字總量接近4萬字,隨著年級段的遞增,用字總量顯著增長,中年級段課文用字量幾乎達到低年級段的兩倍,各年級課文用字的分布情況與年級段整體趨勢相吻合。
2.課文用字的字種統(tǒng)計
字種數(shù)即在特定年級或年級段內(nèi)剔除重復字后得到的字種數(shù)量,而總字種數(shù)則是指在整個教材課文用字范圍內(nèi),通過剔除所有重復字后得到的字種總數(shù)。本研究對教材總字種數(shù)、不同年級段以及各年級的字種數(shù)做了統(tǒng)計分析,結果見表2。
在漢字認讀教學過程中,部編版教材各冊課文后附的生字表被認為是智力障礙學生漢字掌握范疇的標準依據(jù)。根據(jù)這一標準,智力障礙學生在低年級段應掌握的字種數(shù)量為115個,中年級段則累計達到499個。然而,表2數(shù)據(jù)顯示,部編版教材中低年級段和中年級段的實際課文用字種數(shù)高達1553個,遠超出識字表所規(guī)定的識字量上限。進一步分析部編版教材1至6年級課文用字字種數(shù)分布情況,發(fā)現(xiàn)其呈現(xiàn)出隨年級遞增而上升的趨勢。其中,從二年級到三年級這一階段,字種數(shù)增長幅度較大,其余相鄰年級間的字種數(shù)增長則相對平緩。
3.與《生活語文五級水平識字表》的共用字統(tǒng)計
新課標附錄中所附的《生活語文五級水平識字表》(以下簡稱“五級水平識字表”)包括水平一至水平五的不同級別的字匯。其中,水平一涵蓋個人基本信息、公共服務行業(yè)名稱、公共場所常見文字標識或指示、本地地名以及方位詞五類常用字詞范圍,水平二為100個簡單常用字,水平三為300個基本字,水平四為500個基本字,水平五為1000個基本字,各級水平漢字的數(shù)量和難度逐級遞增且呈包含關系。由于水平一并未詳細列出具體的漢字,因此本研究將部編版教材課文用字與五級水平識字表中水平二至水平五的用字進行比較分析,統(tǒng)計共用字、共用字比率以及未被收錄在部編版教材中的各水平字種,詳見表3。
由表3可知,課文用字與五級水平識字表的共用字種數(shù)呈遞增趨勢。具體而言,中年級段教材課文用字的字種數(shù)與水平二至水平五的共用字比率均較高,且分別存在1個、6個、13個和124個未被收錄在部編版教材中的字種,表明部編版教材與五級水平識字表的識字量要求基本相符,但仍存在少量基本字未被其涵蓋的情況。
4.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2022年版)》的共用字統(tǒng)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2022年版)》收錄了3500個常用漢字,并根據(jù)它們在現(xiàn)代漢語閱讀材料中的出現(xiàn)頻率以及漢字教學的實際需求,將其劃分為兩個子字表(表一:2500常用字表,表二:1000常用字表),指導教材編寫者合理安排漢字教學順序,并為漢字教學效果的評估提供參考依據(jù)[2]。由于語料庫調(diào)查統(tǒng)計的對象差異,《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2022年版)》與《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表》所收錄的字種存在不一致性。具體而言,在2500常用字表中,兩者共有2277個共用字,223個非共用字;當擴展到3500常用字表時,共用字減少至897個,非共用字也減少至103個。為探究課文用字是否也符合《義務教育語文課文常用字表(2022年版)》的規(guī)范,將課文用字與2500常用字和3500常用字(即表一與表二的總和)進行比較,統(tǒng)計共用字、共用字比率以及增補字,即部編版教材中超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范圍的字種,結果詳見表4。
由表4可知,部編版教材課文用字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2500常用字、3500常用字的共用字字種數(shù)較多,共用字比率也較高。為全面了解教材課文用字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之間的差異,進一步對增補字進行統(tǒng)計。結果顯示,超出語文課程2500常用字范圍的字種數(shù)為124個,而超出語文課程3500常用字范圍的字種數(shù)相對較少,僅為29個。這表明盡管部編版教材課文用字的總字種數(shù)相較于普通學校語文教材用字的字種數(shù)有所縮減,但二者在選字范圍上仍然表現(xiàn)出顯著的趨同性。
(二)生字表用字及其與常用字表的共用字統(tǒng)計
1.會認字的統(tǒng)計分布
依據(jù)新課標中關于識字與寫字教學的相關規(guī)定,低年級段學生應能認讀生活中常用漢字50—100個,并至少能書寫其中50個漢字;而中年級段學生應能累計認讀常用漢字300—500個,并累計會寫常用漢字100—300個。部編版教材認字表包含兩類字,前者為剛性認讀漢字,即要求學生必須認識;后者則為彈性認讀漢字,在學生學有余力的情況下作為補充。對低、中年級段部編版教材會認字的字量分布情況進行統(tǒng)計,詳見表5。其中,會認字字量是指剔除剛性認讀漢字和彈性認讀漢字中的重復字種后計算得出的數(shù)值。
由表5可知,低、中年級段會認字的總字量為564個,與新課標對智力障礙學生會認字字數(shù)范圍的要求(350—600個漢字)相符。雖然低年級段的會認字字量為115個,略高于新課標所規(guī)定的會認字字量上限,但超出的數(shù)量相對較少,僅為15個漢字。從各年級會認字字量的分布情況來看,部編版教材在整體上呈現(xiàn)出隨著年級上升,會認字字量穩(wěn)步增長但增長幅度有所不同的趨勢。其中,在低年級段向中年級段過渡期間,會認字字量增長的速度最快,由原先的63個漢字躍升至148個漢字,而后增長的速度又逐漸趨于平緩。從會認字的分類角度來看,無論是剛性認讀漢字還是彈性認讀漢字,其數(shù)量均呈現(xiàn)隨年級遞增的趨勢,且低、中年級段剛性認讀漢字的數(shù)量始終不少于彈性認讀漢字數(shù)量。
某些漢字起初作為彈性認讀目標在低年級中被引入,隨后這些相同的漢字作為剛性認讀目標在后續(xù)年級中再次呈現(xiàn),這種情況被稱為“漢字的復現(xiàn)”。部編版教材會認字的復現(xiàn)字字量分布情況見表6。
由表6可知,部編版教材低、中年級段的會認字在各冊次中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復現(xiàn)。整體來看,隨著年級的升高,復現(xiàn)字的字量呈現(xiàn)出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具體而言,第7冊教材的會認字在后續(xù)冊次中的復現(xiàn)字字量最多,高達24個。然而,深入分析復現(xiàn)字種,發(fā)現(xiàn)存在一些因多音字而復現(xiàn)的情況。例如,“樂”字在第5冊中的剛性認讀階段,而在第10冊中則作為多音字,以“音樂”的形式出現(xiàn);同樣,“地”字在第7冊為剛性認讀,但在第12冊則以“土地”的形式出現(xiàn),為多音字。除了多音字導致的復現(xiàn)情況外,還有一些字作為彈性認讀漢字重復出現(xiàn)。例如,“道”字在第9冊和第11冊均為彈性認讀,“穿”字在第10冊和第11冊也均為彈性認讀。
2.會寫字的統(tǒng)計分布
對低、中年級段部編版教材會寫字的字量分布情況進行統(tǒng)計,結果見表7。其中,會寫字字量是指剔除會寫字中的重復字種后計算得出的數(shù)值。
由表7可知,在會寫字字量方面,部編版教材生字編排遵循了“識寫分離,多認少寫”的原則,會認字字量多于會寫字字量。進一步將會寫字字量的分布情況與新課標的具體要求比較發(fā)現(xiàn),低年級段的會寫字字量為49個,與新課標的要求基本接近,僅少于下限1個漢字;在中年級段,教材會寫字字量達到247個,符合新課標在該階段規(guī)定的會寫字字量范圍。此外,深入觀察教材各年級會寫字字量的變化情況,發(fā)現(xiàn)隨著學生年級的上升,教材會寫字字量也呈現(xiàn)出逐步增加的特點,且增長的速度在低年級段向中年級段過渡階段時最快。
3.與五級水平識字表的共用字統(tǒng)計
依據(jù)新課標規(guī)定中識字與寫字部分的要求,在會認字方面,低年級段智力障礙學生的一般認讀目標為10—50個字,彈性認讀目標為50—100個字;中年級段智力障礙學生一般認讀目標累計為50—300個字,彈性認讀目標累計為300—500個字??梢?,低年級段智力障礙學生的識字能力一般要求能夠達到水平一與水平二,中年級段智力障礙學生則應與水平三、水平四相貼合。因此,本研究僅統(tǒng)計部編版教材會認字與水平二至水平四的共用字、共用字比率以及未被收錄在部編版教材中的各水平字種,結果見下頁表8。
由表8可知,會認字與五級水平識字表的共用字呈現(xiàn)遞增趨勢,共用字比率也相應提升。其中,會認字與水平二、三、四的共用字分別為98個、246個、361個,符合新課標中低、中年級段識字寫字的一般性目標。
依據(jù)新課標中識字與寫字部分的要求,在會寫字方面,低年級段智力障礙學生的書寫目標為“會寫生活常用漢字50個以上”;而中年級段智力障礙學生的一般書寫目標為“累計會寫生活中常用漢字50—100個”,彈性書寫目標為“累計會寫常用漢字100—300個”??梢?,低、中年級段智力障礙學生的寫字水平一般要求能夠達到水平二與水平三,因此本研究僅統(tǒng)計部編版教材會認字與水平二、水平三的共用字、共用字比率以及未被收錄在部編版教材中的各水平字種,結果見表9。
由表9可知,教材會寫字與水平二的共用字為87個,符合新課標中對低年級段智力障礙學生會寫字字量的要求;與水平三的共用字為188個,雖超過了新課標對中年級段智力障礙學生一般書寫目標的上限88個,但符合中年級段智力障礙學生的彈性書寫目標。由此可見,部編版教材會寫字的編排與五級水平識字表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異,且從共用字比率上看,部編版教材會寫字字種與五級水平識字表的覆蓋率較低,字種區(qū)別較大。
4.與《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的共用字統(tǒng)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的《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收錄了300個構形簡單、重現(xiàn)率高的漢字。將這些基礎字作為第一年級段識字、寫字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有利于奠定堅實的漢字認知與書寫基礎,進而提升識字、寫字能力[3]。對部編版教材生字表用字與《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的共用字情況進行統(tǒng)計,具體情況見表10和表11。
由表10可知,會認字選用了245個《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中收錄的字種,且在低、中年級段的分布并不均勻,隨著年級段升高共用字字種數(shù)呈現(xiàn)增加的趨勢。進一步分析共用字種發(fā)現(xiàn),“飛、幾、力、千、廣、左”等字被安排在中年級段作為會認字進行學習。然而,從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以及兒童語言發(fā)展的順序來看,這些字更適合在低年級段進行教授。
由表11可知,會寫字選用了196個《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中收錄的字種(300個基本字),且在低、中年級段均有分布,總體而言隨年級段的上升而逐漸增加。對共用字字種具體分析得到的結果與上面會認字的研究結果相似。部編版教材會寫字的字種雖選用了較多的義務教育識字、寫字(300個基本字),但像“不、幾、王”等構字簡單、構字能力強的基本字被安排在較高的年級學習。
四、分析與討論
(一)課文用字量與年級、年級段呈正相關的增長趨勢
研究結果表明,低、中年級段部編版教材課文用字量為將近4萬個漢字,這一數(shù)量可與浙江版、上海版生活語文全年級段的課文總用字量相匹敵[4],這可能與不同版本教材在課文選編方面的差異性有關,不同篇目的字量分布也存在差異[5]。新課標規(guī)定,教材編寫應根據(jù)培智學校學生的認知水平與身心發(fā)展特點,低年級和中年級選文應以詞句、兒歌和短文為主,力求簡短、淺顯、生動、有趣[6]。這一點在部編版教材中也可以得到證實。低年級段課文主要是以圖片識字/詞為主,中年級段的課文主要是由簡單句子組成的短文和兒歌。因此,反映到課文用字上,各年級、年級段上都呈明顯的遞增趨勢。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中重度智力障礙學生的讀句能力在低年級段開始發(fā)展,到中年級段特別是五年級時,約有半數(shù)的學生能夠讀句[7]。這也較好地解釋了教材課文用字量的安排隨年級段上升而逐漸增加的原因。
(二)課文用字的總字種數(shù)超出生字表中要求掌握的字種數(shù)
通過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部編版教材中實際課文用字的字種數(shù)遠超出生字表所要求掌握的字種數(shù),而教材課文用字的總字種數(shù)代表智力障礙學生在實際生活語文課程學習中所接觸到的漢字總字種數(shù),這意味著智力障礙學生會遇到大量未曾學習或不熟悉的漢字,可能會增加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的認知負荷,對閱讀流暢性產(chǎn)生負面影響,從而提高了閱讀的難度。由于新課標中要求生活語文課程以“生活化”理念為核心組織課程內(nèi)容,即貼近智力障礙學生在其日常生活、興趣、需求、情緒方面以及對社會的認知程度[8],導致選文中出現(xiàn)大量口語化的用字。這些字雖然能夠在日常交流中頻繁使用,但往往又不作為識字教學的內(nèi)容出現(xiàn)在生字表中,故教材課文用字的總字種數(shù)超出了生字表的識字范疇。
(三)課文用字基本符合五級水平識字表的要求,主要以《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表》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為主
由上述統(tǒng)計可知,教材課文用字與五級水平識字表的識字要求大體一致,但仍有部分漢字在教材中未體現(xiàn)出。分析未收錄在教材里的字種,以結構相對復雜或蘊含豐富文化與社會內(nèi)涵的字居多,智力障礙學生對這些字的理解難度較大。但值得注意的是,“舌、兄、姐、妹”等一些語義和字形特征相對簡單的字并未列入教材。與此同時,研究發(fā)現(xiàn),教材課文用字主要遵循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以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的范圍。近年來,有學者發(fā)現(xiàn)部編版小學語文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在課文選用字種方面與《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表》有相當高的共用率[9],這也說明教材課文用字與基礎教育語文教材課文選字一樣,都以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為主。分析教材課文用字中超出《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表》和《語文課程常用字表》的少許字種,發(fā)現(xiàn)主要為兒童口語化常用字和生活口語常用字兩大類,反映出教材課文在用字選擇上注重實用性和生活化的特點。
(四)生字表用字與新課標的基本要求相契合,各年級字量增長幅度不同
從統(tǒng)計結果來看,整體而言,低、中年級段教材的會認字與會寫字的總數(shù)量及總字種分布均與新課標中的基本要求相契合,且隨著年級段的上升呈現(xiàn)遞增的趨勢。然而,具體到各個年級,會認字字量與會寫字字量的增長幅度并非均勻分布,而是呈現(xiàn)出一種“兩頭慢,中間快”的特征,這與智力障礙學生在認知及動作能力發(fā)展方面的特點密切相關。由于智力障礙學生感知事物相對困難,記憶力較差,手部精細動作的準確性和穩(wěn)定性均不足[10],因此對低年級段智力障礙學生的識字與寫字要求相對較低,以避免給他們帶來過大的學習壓力[11]。而經(jīng)過低年級段的訓練后,四、五年級智力障礙學生辨認漢字字形的能力進入泛化階段,且手部的控制能力和協(xié)調(diào)性得到提升[12],中年級段教材會認字、會寫字的字量和字種數(shù)開始迅速增加。
(五)生字表編排遵循“識寫分離”的原則,但仍存在個別重復字種
通過觀察生字表發(fā)現(xiàn),教材主要遵循“識寫分離”的編寫原則來安排生字的字種和字量,即認讀和書寫不要求齊頭并進,而是根據(jù)智力障礙學生的不同識字水平逐步發(fā)展其識字與寫字能力[13]。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除了由于多音字導致的復現(xiàn)情況,教材生字表中用字還存在個別的重復字種現(xiàn)象,而這種復現(xiàn)情況主要源于生字編排的技術性問題[14]。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智力障礙學生普遍存在信息存儲與提取困難、注意力較差等認知特點,生字表的重復現(xiàn)象可能無意中增加了他們的學習負擔,影響其識字進度[15]。
(六)生字表用字的字種與《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表》和《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范疇重合,但與五級水平識字表存在差異
本研究發(fā)現(xiàn),教材的會認字、會寫字幾乎全部來源于《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表》中的2500常用字,僅有少數(shù)字種超出這一范圍,超出3500常用字范疇的字種更是鮮有出現(xiàn)。同時,無論是教材會認字還是會寫字,與《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300字的共用字字量都較高。由此可見,教材在生字表用字的編排上優(yōu)先傾向于選擇結構簡單、構字能力強的基本字,符合漢字學習的一般規(guī)律。然而,將新課標對識字與寫字部分的要求進行比較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教材會認字、會寫字與五級水平識字表所設定的標準存在一定差異。具體而言,盡管教材在選取生字時注重了常用性和基礎性,但與五級水平識字表相比,其生字范圍和難度并未與智力障礙學生的彈性識字和寫字目標完全契合。
五、建議
(一)豐富智力障礙學生識字與寫字能力及其教學的相關研究
綜上所述,部編版教材課文用字和生字表用字在字種、字量方面存在與相關標準不符的問題,而教材作為智力障礙學生在學習中接受知識信息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源泉[16],對智力障礙學生識字與寫字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這些問題主要源于當前國內(nèi)針對智力障礙學生識字與寫字能力以及教學的研究尚顯薄弱,導致在確定智力障礙學生應當掌握的具體漢字數(shù)量、種類及其學習順序等關鍵問題時,仍缺乏全面而深入的科學依據(jù)。為改善這一狀況,建議加強我國關于智力障礙學生漢字學習的相關基礎研究,包括但不限于漢字的收錄范圍、選擇標準以及學習順序的安排等。通過這些基礎理論研究,更為科學、合理地指導部編版教材內(nèi)容的選擇與安排,為智力障礙學生提供更加符合其認知特點和社會發(fā)展需求的學習資源,從而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二)追求選文內(nèi)容生活化、實用性的同時,注重教材編寫的科學性
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是低年級段的生活主題單元設計,還是中年級段的識字單元安排,都充分體現(xiàn)了部編版教材在用字編排方面以“生活為核心”,注重提高智力障礙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17]。然而,這種以生活化與實際應用為導向的編寫方式也潛藏著一定風險。在追求教材課文內(nèi)容的生活化與實用性的過程中,可能會因過于關注內(nèi)容的實際應用而忽視對識字規(guī)律的深入考慮,導致未能按照漢字學習的科學順序組織教學內(nèi)容,從而影響智力障礙學生的漢字學習效果。因此,在未來的部編版教材編纂修訂過程中,應當在突出生活化與實際應用的同時,深入融合漢字學習的科學規(guī)律以及智力障礙兒童獨特的詞匯習得特征,合理安排選文用字[18],使得教材內(nèi)容既貼近智力障礙兒童的生活實際,提升其社會適應能力,又符合漢字教學的內(nèi)在邏輯。
(三)加快建立動態(tài)常用字字庫,平衡規(guī)范性與適切性
研究結果表明,低、中年級段部編版教材的課文用字及生字表用字與《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表》用字的契合程度較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表》的研制主要基于科普書籍、報刊政論、文章專著等成人書面閱讀材料的漢字頻度分析[19]。相較之下,培智學校生活語文課程的常用字,特別是針對初涉漢字的低年級智力障礙學生,教材中的課文用字和生字表用字應更加貼近他們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搭建了“知識世界”與“生活世界”之間的橋梁[20]。一方面,為提高部編版教材用字的規(guī)范性,未來應側重于智力障礙學生日常閱讀材料的統(tǒng)計分析,以確定常用字的字頻分布,并結合漢字學習的內(nèi)在規(guī)律,加快建立適用于培智學校語文教材的常用字字庫;另一方面,鑒于培智學校教育對象的復雜性及地域文化差異,字庫內(nèi)容的設定應當具備靈活性,為教師的個性化教學預留出適當?shù)膹椥钥臻g。此外,字庫的構建不應被視為靜態(tài)的集合,而應當是一個持續(xù)動態(tài)的調(diào)整過程,需根據(jù)使用者的反饋和實際教學成效進行周期性的審查、更新與優(yōu)化,從而實現(xiàn)部編版教材用字編寫過程中規(guī)范性與適切性的有效平衡。
(四)妥善編排未收錄字,細化五級水平識字表
由研究結果可知,五級水平識字表中還有部分字未被低、中年級段部編版教材收錄。例如,五級水平識字表中共有124個字未被教材課文用字收錄,其中包含13個500基本字(水平四),分別為“粗、付、姐、良、賣、妹、傷、舌、脫、兄、血、嚴、昨”,而依據(jù)新課標關于識字與寫字部分的具體要求,這些常用字應當被納入智力障礙學生在中年級段結束時必須掌握的300個基礎漢字的范疇。因此,后續(xù)的教材編纂與修訂應重視當前部編版教材中存在的未收錄字問題,審慎考慮如何將這些未收錄字合理編排到各教學模塊之中,以確保智力障礙學生能夠在恰當?shù)膶W習階段接觸并逐步掌握這些字的意義和用法。具體而言,必須結合智力障礙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水平及學習能力等多維因素,對五級水平識字表進行更為細致的劃分,以確保生字的教學順序和難度梯度能夠與學生的實際能力相匹配。
【參考文獻】
[1]肖磊,王寧.中國教材分析:歷程回顧與未來展望[J].課程·教材·教法,2021(10):42-50.
[2][3]教育部.教育部印發(fā)《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通知[EB/OL].(2022-03-25)[2024-12-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204/t20220420_619921.html.
[4]馬占剛.培智學校語文教材用字的字量、字種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3.
[5][14]曹建召,陶本一.三套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用字研究——以人教版、蘇教版和上教版教材為研究對象[J].教育學報,2008(3):47-53.
[6]教育部.教育部關于發(fā)布實施《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的通知[EB/OL].(2016-12-01)[2024-12-15].https://hudong.moe.gov.cn/srcsite/A06/s3331/201612/t20161213_291722.html.
[7]馬紅英,劉春玲.中度弱智學生語文學科能力調(diào)查綜述[J].中國特殊教育,2004(5):36-39.
[8]張婷,張維,鄭宇杉,等.國家課程標準下培智學校生活語文識字教學方法與建議[J].綏化學院學報,2022(7):79-83.
[9]徐志學,楊志君,呂晨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用字調(diào)查統(tǒng)計分析[J].中國文字研究,2021(2):191-200.
[10]劉春玲,馬靜靜,馬紅英.隨班就讀輕度智力殘疾學生閱讀能力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0(5):18-22.
[11]柴田田.智力障礙兒童漢字識字教學研究綜述[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6(22):70-75+80.
[12]葉林.中重度弱智學生漢字認讀能力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5(3):49-52.
[13]孫華澤.培智學校識字教學及其策略——基于《生活語文》低年級段教材的研究[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20(11):27-31.
[15]鄭靜,馬紅英.弱智兒童語言障礙特征研究綜述[J].中國特殊教育,2003(3):3-7.
[16]賈榮固.教材分析與處理的策略[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1998(4):51-56.
[17]馬茹娜.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培智學校生活語文教材的比較研究[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8(22):61-68.
[18]魏燕榮,陳全銀,黃宇亮.智力障礙兒童詞匯習得研究綜述[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7(12):20-25.
[19]傅永和.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表的研制——附錄:常用字、次常用字[J].語文建設,1988(2):24-33.
[20]黃艷萍.引導智力障礙兒童生活化識字的策略研究[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09(Z1):53-56.
A Study on the Number and Types of Words in Life-Oriented Chinese Textbooks for the Middle and Lower Grades in Schools for Children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CHEN Ke
Abstract:The textbook of Life-oriented Chinese compil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re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implementing the concept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Taking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experimental textbook of Life-oriented Chinese for the middle and lower grades in special schools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 make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its text words and new words in the table through the statistical tool of word frequency,compares it with the Five-Level of Chinese Table,Modern Chinese Common Words Table and Compulsory Education Chinese Curriculum Common Words Table(2022 edition),reveals the arrang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xtbook in the selection and use of words,discusses the commonalities,differences and potential problems in the selection and use of words in different grades,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mpilation,revision and use of subsequent textbooks.
Key words:schools for children with mental retardation;life-oriented Chinese;number of words;types of words
Authors:CHEN Ke,master’s degree candidate,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F(xiàn)aculty of Education,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062),51264107014@stu.ecnu.edu.cn.
(特約編校:熊 琪)
【基金項目】 本文為2023年華東師范大學第九屆教育學部大學生科研基金項目“《培智學校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生活語文》教材文本分析研究”(ECNUFOE2024KY08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