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疆域持續(xù)擴展、數據傳播速率急劇加速、網絡犯罪手段日益錯綜復雜且愈加隱蔽,加之相關法律法規(guī)亟待革新與健全的時代背景下,全球網絡空間安全治理已成為關乎全人類福祉的議題。李志教授的《網絡空間安全治理的法律比較及啟示》(清華大學出版社2024年10月版),以嚴謹而科學的研究方法,對網絡空間這一龐大且復雜的領域進行了洞察,系統(tǒng)地梳理、比較不同國家和地區(qū)在網絡空間安全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政策實踐及國際合作機制,從而構建了一個較完整的理論分析框架。
一、本書的創(chuàng)作背景
全球網絡空間安全治理是關乎全人類共同福祉的重大議題。這一進程不僅是形成世界信息傳播新秩序的關鍵,也是各國攜手合作,共同應對網絡空間挑戰(zhàn),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wěn)定與人民福祉的必由之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有言:“法律者,國家賴之以維持。”當前發(fā)展格局下,《網絡空間安全治理的法律比較及啟示》應運而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法學視角來理解和探討這一全球性議題。
此書以嚴謹而系統(tǒng)的筆觸,從概念到內核,多維度、多層次地剖析了網絡空間這一復雜而廣闊的領域。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得以窺見網絡空間如何從初具雛形逐漸成長為當今社會不可或缺的基石,并深入理解其內在的邏輯與結構。隨后,其研究焦點轉向了全球網絡空間安全治理的廣闊舞臺,不僅剖析了治理現狀的復雜圖景,展現了網絡空間安全領域取得的顯著成就,更勇于直面數據隱私保護、網絡犯罪猖獗、技術濫用與誤用等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本書的創(chuàng)作視角
(一)對網絡安全治理現狀的分析
互聯(lián)網無國界,但網絡用戶有祖國,網絡安全治理需要各國的參與、合作。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要使事物合乎正義,須有毫無偏私的權衡;法律恰恰正是這樣一個中道的權衡”。但荷蘭思想家格勞秀斯在《戰(zhàn)爭與和平法》一書中提出,“一國的法律,目的在于謀取一國的利益,所以國與國之間,也必然有其法律,其所謀取的非任何國家的利益,而是各國共同的利益”。
面對全球性的困境與挑戰(zhàn),作者并未止步于現狀的描述,而是進一步將目光投向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實踐。通過對美國、俄羅斯、日本、新加坡、印度等國家以及聯(lián)合國等國際組織在網絡空間安全治理方面的法律文件進行詳盡地比較與分析,不僅反映了不同國家和地區(qū)在網絡空間安全治理上的獨特思路與價值取向,更在相互比較與借鑒中為我國乃至全球網絡空間安全治理提供了寶貴的智慧源泉。
美國法學家羅斯科·龐德在《社會學法學的范圍和目的》一書中寫道:“法律的生命在于其實施,需要對怎樣使大量立法和司法解釋有效而認真的科學研究?!痹诶钪窘淌诘倪@部著作中,通過一系列案例,深入剖析了全球網絡空間安全治理中的博弈焦點。例如,蘋果與三星之間的長期專利糾紛、視覺中國版權爭議事件以及《三體》域名爭奪等標志性案例。這些案例生動地展示了在數字時代,知識產權保護所面臨的復雜挑戰(zhàn)。其貢獻不僅體現在對網絡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的深刻理論剖析,更在于提出的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建議。
(二)對網絡安全治理的合理化建議
李志深諳數字時代知識產權保護的緊迫性與復雜性。他明確寫道,在捍衛(wèi)數字知識產權的合法性與品質的高地上,完善標準乃是奠定堅實基石的第一步。這一舉措旨在從源頭上構建起一道堅固的防線,確保每一份數字作品都能在法律與技術的雙重庇護下熠熠生輝。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倡導構建一套全方位、多層次的監(jiān)管體系。首先,事前預防階段。相關部門應通過制定并推廣高標準的數字版權登記與認證機制,增強創(chuàng)作者的版權意識,為后續(xù)的維權行動奠定堅實的法律基礎。其次,事中監(jiān)控階段。相關部門則應依托于先進的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技術,對數字內容的傳播與使用進行實時、精準的監(jiān)控,及時發(fā)現并阻止侵權行為的發(fā)生。最后,一旦侵權行為確鑿,事后追責機制將迅速啟動,通過法律手段嚴懲不貸,維護市場秩序,保護創(chuàng)作者的合法權益。這種綜合運用多種前沿技術和法律手段的方法論,不僅能夠有效提升數字知識產權的保護效率與水平,還能激發(fā)更多的創(chuàng)新活力與創(chuàng)作熱情,為數字經濟的繁榮發(fā)展注入強勁動力。
(三)對于網絡主權與自由的探討
此書較前瞻性地討論了網絡主權與網絡自由的分歧之爭。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網絡空間是國家間競爭和合作的新領域。一方面,網絡主權主張國家對其領土內的網絡空間擁有完全的控制權,包括對數據流動、網絡基礎設施以及網絡活動的監(jiān)管。其支持者認為,網絡主權是維護國家安全、保護公民隱私和促進文化多樣性的必要條件?!吨腥A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以下簡稱《網絡安全法》)第一條便明確規(guī)定:“為了保障網絡安全,維護網絡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fā)展?!睔W盟也陸續(xù)出臺了《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等法案,積極踐行網絡主權原則
另一方面,網絡自由的支持者強調互聯(lián)網的開放性和自由性對于促進全球交流、經濟發(fā)展和民主價值的重要性。他們主張互聯(lián)網應該是一個不受國界限制的全球公共空間,用戶應該享有自由表達、獲取信息和進行創(chuàng)新的權利。其反對任何形式的網絡審查和監(jiān)控,認為這些行為侵犯了基本人權。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美國國際事務民主協(xié)會(NDI)、人權觀察(HRW)、自由之家(FH)等非政府組織,始終活躍在傳播西方“互聯(lián)網自由論”的前沿陣地。
針對現有矛盾,李志探討了網絡主權與網絡自由之間的張力,并進一步分析了這種張力如何影響國際關系和全球治理體系。這些見解和建議,無疑為我國在全球網絡空間安全治理中發(fā)揮更積極的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
(四)對我國網絡治理的分析
作為全球網絡大國之一,我國深刻認識到網絡空間安全治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并已采取一系列措施來規(guī)范網絡行為。我國相繼出臺了多項法律法規(guī)和戰(zhàn)略規(guī)劃,逐步構建起一套完整的網絡空間安全治理體系。
此書深刻闡明了法治在構建網絡空間安全治理體系中的核心支柱作用,通過深入剖析我國網絡空間安全治理的法律架構現狀,精準提煉了我國現行相關法律的綜合特征:其一,《網絡安全法》的頒布,標志著網絡空間安全保護新時代的開啟,為網絡環(huán)境的健康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石;其二,我國正積極細化重點行業(yè)的網絡安全戰(zhàn)略法規(guī),制定出臺了《促進和規(guī)范數據跨境流動規(guī)定》《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若干規(guī)定(試行)》《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條例》等規(guī)章,實現更加精準有效的監(jiān)管與保護;其三,在實踐中,我國有關部門嚴格執(zhí)行相關法規(guī),將網絡安全治理落到實處。例如,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qū)人民檢察院訴楊某鵬等網絡侵權責任糾紛民事公益訴訟案,對于濫用網絡信息手段,擾亂網絡生態(tài),牟取不法利益的行為進行嚴格定性、精準打擊。
這些司法領域的努力與成就,不僅緊密貼近全球網絡空間發(fā)展的最新趨勢,更是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提升數據安全治理監(jiān)管能力”“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數據跨境流動機制”等網絡數據安全領域要求的執(zhí)行。在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領導下,切實完善了網絡安全領域的法律規(guī)范,構建了無憂、綠色的健康網絡環(huán)境。同時,這些舉措也能增強全民網絡安全意識,構建多維度、多層次的網絡安全防護網,為各行各業(yè)提供了堅實的網絡安全屏障,有力推動了網絡空間法治化的加速發(fā)展。
三、本書的創(chuàng)作價值
(一)立意深邃,視野宏闊
本書深刻踐行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宏偉構想,展現了作者戰(zhàn)略眼光與責任擔當。這一理念不僅強調了全球網絡空間的相互依存與共同責任,也為國際社會在網絡空間治理領域的合作與共贏指明了方向。
另外,李志不僅深入探討了網絡空間安全的技術維度,更將法律與政策層面的考量提升了一定的高度。同時,針對治理困境提出的策略性建議,作者為把握當前及未來網絡空間安全態(tài)勢提供了寶貴的智慧啟迪。
(二)資料翔實,論證充分
本書以較扎實的專業(yè)功底和較豐富的案例分析,搭建起一座通往網絡空間安全治理核心領域的橋梁。書中不僅剖析了知識產權保護等關鍵議題,還通過深入的理論探討與生動的案例展示,拓寬了讀者的知識視野,激發(fā)了讀者深入思考。本書見解之獨到、建議之中肯,對于政策決策者、法律學者及廣大關注網絡空間治理的各界人士而言均是不可多得的參考讀本。
(三)交叉視角,多維分析。
本書以法學與傳播學的交叉研究視角,分析了一些國家和地區(qū)在網絡空間安全治理方面的法律體系、政策導向及實施效果。例如,美國網絡安全策略從國內到國際,從政策到立法,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防御、再到國際威懾的發(fā)展階段;日本重視加強政府與民間在網絡空間安全領域的協(xié)調和運用等。本書揭示了各國法律在應對網絡安全挑戰(zhàn)時的共性與差異,剖析了其背后的文化、經濟、政治等因素的相互影響,為網絡空間安全治理的法律研究開辟了新路徑。
同時,本書的研究視角也為我國網絡空間安全法律體系的完善提供了國際視野與經驗借鑒。這種跨文化的法律對話,不僅增強了我們對全球網絡治理現狀的理解,更為未來可能的國際合作與協(xié)調奠定了理論基礎。
結語
《網絡空間安全治理的法律比較及啟示》不僅為學術界與政策界提供了豐富的研究素材與深刻的分析框架,更為推動全球網絡空間安全治理的進步與發(fā)展貢獻了學術視角。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網絡空間安全事關全球各國人民的切身利益,此書的問世標志著網絡安全治理研究邁入了一個新的臺階,為構建更加安全、有序、繁榮的網絡空間環(huán)境貢獻了重要的智慧與力量。
(作者單位:方興東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 張文藝 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